山東新泰市唯一的一個鄉(xiāng),岳家莊鄉(xiāng)所屬有個莊叫角山村。聽我的老同學(xué)介紹說:角山村泉水炮樓古石房,三個特點引起我的關(guān)注,利用五一假期,前去觀摩采風(fēng),著實讓我大開眼界,深深地感受了一把。 在村最南端,村委所在地。經(jīng)過詢問原來在村里邊,搬出來也沒有多長時間。 泉水常年潺潺,號稱泉水之村。村內(nèi)泉水遍布,南泉隱密,北泉湯湯,西泉汨汨。 這是南泉,甘甜清澈 這楊槐也是真奇怪,從屋里橫著長出來。如今在街道上倒也成了一道奇觀。來往的人無不驚嘆,都要到屋里去看個究竟。 <p class="ql-block">坐落在村南首位置有組龜石,也有說是長壽石。當(dāng)年修路都是繞石而行。龜石的左邊是一個觀音菩薩娘娘廟,小廟不大,香火挺旺。村里人燒紙念叨,人生來世健康長壽,倒是如愿切題恰意。</p> <p class="ql-block">普通的民居,在大門的一側(cè)開有一扇小門。在農(nóng)村宅子里南屋是柴房、伙房、長工居住的地方。在村子老房子沿用了此做法。新蓋的房子已沒有這樣留門的啦。</p> 大門旁村民利用空地種花種菜美化,虞美人格外鮮艷,土豆長勢喜人。 村民們質(zhì)樸和藹可親,對來的人都熱情招呼,屋里來喝水,這里水好喝。 年齡大了閑來沒有事,每天都在屋頭街道上聚首聊天。擺放的蹲石都是他們的座位。 見到村里有一處碾棚,沒有遇到壓碾的,同事趕忙上前扮演了一把,你甭說還挺像那么回事。 <p class="ql-block">為取水方便,把水管接到了老房子附近。有條件方便的把自來水接到家里,便于取水。</p> 老太太今年83歲,孩子都外出打工了。老伴去世十多年了,一個人生活,取水的地方有50米左右,不一會大娘就提著水回來了。 我?guī)痛竽锇阉峄丶?,隨著她進(jìn)屋子看了看,剛蒸出的一鍋大包子,還冒著熱氣,一直熱情的讓我們吃包子。大娘你吃我拍照就好。 老太太拄著拐杖,手里捧著一捆柴火,顫顫走過來。經(jīng)詢問今年94歲了,在村子里數(shù)著歲數(shù)大的啦。耳朵有點背,交流起來有點困難,但是老太太一個勁不停的說著:渴吧,家里喝水! 這老太太也是一個人,把家門口裝扮的華麗招展,真花和假花都讓人分不清。在村子里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 西泉,肯定在村西邊。走著不遠(yuǎn),還是問了好幾個人。老鄉(xiāng)都熱情得很。年輕人看樣子回來的少,有的還是不知道呢。 來到村西見了真泉,泉水潺潺流動,甚是清澈。不見人只見車,細(xì)看泉池里放著一水泵在用電動車做電源,抽水澆地,取之不盡。 觀完西泉,三泉看了兩泉,聽老人說,在村北的泉子一是沒有水,二是看不到了,我們也就沒有執(zhí)意去看,聽老人言不吃虧。 這家老太太就是老歪楊槐樹從她家里長出來的,我看了看這奇景后,提出來給她拍著照片。老太太一緊張,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 在油煎饅頭干,我說不能光看我,別把饅頭煎糊了。 我走進(jìn)屋里一看,大娘正在用電餅鐺烙菜餅,一說拍片神色又緊張板正起來。 村子里還有一景就是炮樓,約有三層樓高,很是顯眼。也是有一番故事在里頭。民國時期(1930年)由村民十九家集資修建,當(dāng)時有寨墻和5個炮樓。現(xiàn)為僅存村東北的炮樓。1941年8月,角山民兵抵御日寇入侵時利用炮樓展開了保衛(wèi)戰(zhàn)。詢問老鄉(xiāng)光說打過仗,這段資料我現(xiàn)咨詢了新泰市史志學(xué)家孫立柱先生。時間久了,人們記憶會慢慢忘卻了這段歷史,炮樓不倒就會提醒著世人們,我們轉(zhuǎn)了一圈找到炮樓的進(jìn)出口,唯見一棵梧桐樹沖天而起,昭示著角山這段輝煌的歷史。 在他們的幼年記憶里這是真正發(fā)生的事情,在我們今天的人來說是段過去的歷史。是一代人接一代人不能忘卻的,就像角山的泉水涓涓涌流不息一樣。 喝了一輩子的角山泉水,純樸自然之村,這里的人這里的一切還是讓人愛不夠。 我們生長在角山,一輩人接一輩人就這樣生活著。 石墻成了晾衣架,這種方式你不到鄉(xiāng)村去是不會看到的。 古老的石屋、巷子,歪長的楊槐,行走的貓咪,現(xiàn)代的電動車,演奏著古今相融合進(jìn)行曲。 人生的始終就是生死,關(guān)鍵是人生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什么?留下了什么?祝愿角山的鄉(xiāng)親們身體健康、生活越來越好。 <div>策劃:漢柏穿石</div>攝影:默笙 自然緣 金子<div>同行:佛引福來</div><div>文字:金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