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29日,大田縣小學數(shù)學林青華名師工作室在縣農(nóng)村提升試點校梅山中心小學開展專題研訓活動,縣教師進修學校副科級領導柯文炳、名師名校長工作站主任洪玲玲、辦公室主任鄭祥旦、城關第二小學校長吳生煌、副校長林克善、工作室成員及梅山中心小學全體數(shù)學老師共四十余人參加活動。</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訓活動在繼續(xù)探究構建明理思辨課堂,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基礎上,就當前如何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達到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工作室如何起到較好地引領作用,成員們進行了深層次思考和研討。</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成員、城關一小的林嚇妹老師執(zhí)教三年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林老師緊扣度量的核心要素:度量單位的個數(shù)就是量的大小,精設巧導讓學生于操作中經(jīng)歷用面積單位度量長方形面積的過程,從“密鋪→未鋪滿→未鋪”層層深入“講道理”、層層深入觀察思考中明理建模,明確長方形的面積為什么會等于長×寬的表征方式,突破了從一維到二維度量數(shù)學結構的認知難點;長度的度量到面積的度量的溝通聯(lián)系,讓學生進一步把握了度量的本質,發(fā)展了度量意識?!澳惴窒硐敕ǖ臉幼幼蠲馈绷掷蠋煷猴L化雨般的表揚激勵,讓孩子們的學習從課始的緊張羞澀到課末的能說會道,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們的學習能力發(fā)生了質的蛻變。</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成員、三實小的廖小花老師執(zhí)教四年級《小數(shù)的加減法》。廖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運算能力上下足了功夫。她從“6.45+4.29=?寫一寫,算一算,解釋這樣算的道理”“小數(shù)點為什么要對齊”兩個核心問題入手,給足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充分展示交流,通過鼓勵性語言巧妙地引導,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推理、交流表達中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正遷移“小數(shù)點對齊就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厘清相同位數(shù)小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與算法;整數(shù)加減法與小數(shù)加減法、算籌與數(shù)的計算的縱橫比較,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本質。</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成員、城關二小的張秀妹老師和梅山中小吳同棟老師同課異構六年級復習課《簡便計算的整理和復習》。</p> <p class="ql-block"> 張秀妹老師充分分析學情,做好摸底前測,收集整理錯例,以學生現(xiàn)實生成的錯題集為教學資源,通過“默寫運算律→交流糾錯→典型題剖析→分類當堂訓練”復習過程,引導學生深度厘清計算典型錯誤的根源,學生更是真真切切感悟到計算要讀題(讀運算符號、讀數(shù)字特征)和靈活運用運算律的重要性,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思辨能力,進一步提高了計算能力。張老師為與會教師呈現(xiàn)了一節(jié)以生為本、扎實有效、課堂教學模型可復制的計算復習課。</p> <p class="ql-block"> 梅山中小吳同棟老師高度重視、精心構課,巧用圓柱表面積計算引入,感受簡便計算的妙處;師生共同整理所學運算定律,形成思維導圖喚醒學生舊知記憶;而后從“合、分、變、負”四個模塊分類交流簡便計算的典型題型,題型多樣、題量豐富,給予優(yōu)等生搭建了很好地展示平臺,孩子們參與學習積極,學習氛圍濃厚。</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評課活動由領銜人林青華老師主持,她介紹了本次活動聚焦了兩個數(shù)學模塊的課例:圖形與幾何中的面積計算教學課例和數(shù)與代數(shù)中數(shù)的運算兩個課例?!白プy量本質”“選用合適測量工具”“幫助學生將生活‘量(liáng)感’逐漸轉變?yōu)閿?shù)學‘量(liàng)感’”“小數(shù)加法中怎樣找相同計數(shù)單位”“剖析學生中的典型計算錯題,讓學生深層理解”“杜絕再犯錯”“利用錯例糾錯”等關鍵詞句是議課的核心,工作室成員與承辦校老師從課例出發(fā)激烈辨課、暢談收獲和建議。</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指導老師鄭祥旦老師結合2022版《義務課程標準》的解讀指出:首先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主動學數(shù)學;其次一定要深度解讀課本教材,六年級復習要集整個教研組之力,制定復習計劃,研究考題,要選對復習題,做到復習有用有效;最后指導讀2022版新課標,指出新課標注重以生為本、注重構建講道理的數(shù)學課堂、注重構建結構化的數(shù)學課堂等。鄭老師鼓勵大家懷揣研究、辯證的思維參加活動,更能在活動中成長。</p><p class="ql-block">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本次工作室研訓活動,與會教師在思維的碰撞中明晰了課堂教學增質提效的策略,體會了深層思考的價值與快樂,在智慧與情懷的飛揚中,實現(xiàn)了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教無涯,研不止”,林青華名師工作室的成員們將繼續(xù)走在研學的道路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供稿:劉英蕾 涂彩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字編輯:吳明卿 陳慧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文審核:林青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