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攝影,編輯 — 報(bào)子胡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盧森堡是一個歐洲小國,它主要是農(nóng)村,北部有茂密的阿登森林和自然公園,東部是Mullerthal地區(qū)的巖石峽谷,東南部是摩澤爾河谷。它的首都盧森堡市以其坐落在陡峭懸崖上的堅(jiān)固的中世紀(jì)老城區(qū)的城堡而聞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盧森堡于公元963年形成統(tǒng)一體。15—18世紀(jì)經(jīng)歷西班牙、法國、奧地利的統(tǒng)治,1815年成為大公國。1867年成為中立國,1948年起放棄中立。盧森堡是一個高度發(fā)達(dá)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國土小、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國”、 “千堡之國”的稱呼。盧森堡以其高GDP,夢幻般的工資和稅收減免而聞名。它也被稱為歐洲最小的國家之一,并擁有大量的外國人口。它有非常寬容的政策,因?yàn)樗_實(shí)是一個文化大熔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盧森堡</p><p class="ql-block">全稱盧森堡大公國。位于歐洲西北部,被鄰國法國、德國和比利時包圍,是現(xiàn)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 ,首都盧森堡市。盧森堡地形富于變化,在歷史上又處于德法要道,地勢險要,一直是西歐重要的軍事要塞,有北方直布羅陀的稱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盧森堡是歐盟和北約創(chuàng)始成員國之一,擁有歐盟多個下設(shè)機(jī)構(gòu),如歐洲法院、歐洲審計(jì)院以及歐洲投資銀行,被稱為繼布魯塞爾和斯特拉斯堡之后的歐盟“第三首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它同時還是高度發(fā)達(dá)的工業(yè)國家,還是歐元區(qū)內(nèi)最重要的私人銀行中心,及全球第二大僅次于美國的投資信托中心。金融、廣播電視、鋼鐵是其三大經(jīng)濟(jì)支柱產(chǎn)業(y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公府</p><p class="ql-block">盧森堡大公辦公的地方。建于1244年。盧森堡的歷任統(tǒng)治者把這里作為到訪時的行宮。到1890年盧森堡有了自己的大公阿道夫后才開始正式成為大公府。大公府的一部分還是盧森堡議會辦公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憲法廣場</p><p class="ql-block">位于峽谷邊的憲法廣場是觀賞盧森堡大峽谷的好地方。站在憲法廣場最高點(diǎn)上,放眼眺望,身邊不遠(yuǎn)就能望見兩座最大橋梁,阿道夫橋和夏洛特橋,它們懸于絕谷上,攀過峭壁,連接著新舊城區(qū),氣勢如霓如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憲法廣場的英雄紀(jì)念碑于1923年完工。當(dāng)時是為了紀(jì)念一戰(zhàn)中所陣亡的3000名盧森堡士兵,而在二戰(zhàn)被毀壞之后重建,因此就具有了雙重的意義。紀(jì)念碑有12米高,上面的勝利女神像是出自本地藝術(shù)家克勞斯之手。在憲法廣場的兩個角落,則分別為貝特留斯炮臺及貝克炮臺的地下入口處,而其對面則為圣母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風(fēng)景走廊</p><p class="ql-block">被譽(yù)為“最美的歐洲陽臺”,在360度觀景平臺上將河谷美景盡收眼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的防御城墻,現(xiàn)在成為觀景平臺,被成為盧森堡“風(fēng)景走廊”,在這里人們可以一覽大峽谷的美麗景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夏洛特大公夫人大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母教堂</p><p class="ql-block">圣母教堂建于1613—1621年之間,以前這座文藝復(fù)興式的建筑并沒有當(dāng)作教堂,而是作為教會學(xué)校。1935年擴(kuò)建工程之后,三個尖頂?shù)拿弊颖患由先?,成為了圣母堂。這座教堂又被成為圣子圣母教堂,里面供奉的是圣母瑪利亞。</p> <p class="ql-block">教堂北部門的結(jié)構(gòu)是文藝復(fù)興時期藝術(shù)風(fēng)格與巴洛克式風(fēng)格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教堂內(nèi)部金碧輝煌,內(nèi)壇飾以名貴的雪花石膏雕像,墻柱上雕刻著阿拉式圖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歷史背景 </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的盧森堡布爾格圣母大教堂最古老的部分起源于前耶穌會學(xué)院的教堂。直到今天,他們已經(jīng)在城市各方面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1603年,1594名耶穌會教士從比利時的教團(tuán)定居在盧森堡,盧森堡當(dāng)時是西屬荷蘭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耶穌會士在所有社會階層中都有強(qiáng)烈的傳教士存在,耶穌會教士在盧森堡鎮(zhèn)的活動迅速擴(kuò)大,導(dǎo)致1613年5月7日一座大型修道院和學(xué)院教堂的建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從建筑的角度來看,它屬于比利時耶穌會教堂風(fēng)格,教堂的承包商是來自盧塞恩(瑞士)的烏爾里希·喬布斯。教堂的石雕,除了尖塔的上部,都委托給他。柱子的裝飾是這座大教堂式耶穌會教堂室內(nèi)設(shè)計(jì)的裝飾元素,是在他的工作室中制作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門本身的設(shè)計(jì)以早期巴洛克風(fēng)格創(chuàng)建,其特點(diǎn)是晚期佛蘭德文藝復(fù)興風(fēng)格的帶狀裝飾,也讓人想起姆廷斯特(威斯特法倫州),科隆,特別是科布倫茨的耶穌會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建筑工程于1621年完工,同年,雕塑豐富的畫廊,丹尼爾·米勒的杰作,在中殿的入口處設(shè)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621年10月17日,特里夫斯輔理主教格奧爾格·馮·赫爾芬施泰因(Georg von Helffenstein)將學(xué)院教堂奉獻(xiàn)給圣母無原罪主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內(nèi)部的藝術(shù)裝飾在幾十年的時間里逐漸完成。在1621年至1629年間,安裝了十個早期巴洛克風(fēng)格的紀(jì)念懺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624年,中殿和圣壇的空墻面按照佛蘭德的習(xí)俗和當(dāng)時的味道裝飾著巨大的油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講壇和管風(fēng)琴于1630年落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633年,尤斯塔赫·威爾特海姆(Eustach Wiltheim)在佛蘭德斯編織了兩幅掛毯。他們代表圣依納爵和圣弗朗西斯?jié)删S爾,并裝飾評價圣依納爵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布魯亞特兄弟和尼科萊設(shè)計(jì)的高祭壇在1642年安裝,并于1643年由兩個分別獻(xiàn)給圣十字和圣依納爵的側(cè)祭壇加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左側(cè)教堂的圣約瑟夫雕像對應(yīng)于右側(cè)教堂入口處的亞歷山大圣凱瑟琳雕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656年,畫廊里裝飾了一座文藝復(fù)興時期城堡花園的石欄桿,這座城堡位于克勞森郊區(qū),曾是盧森堡公國總督彼得·恩斯特·馮·曼斯費(fèi)爾德的住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1659年和1671年,圣壇兩側(cè)的兩座教堂的正面裝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778年4月29日,盧森堡自1714年以來一直屬于的奧地利荷蘭的瑪麗亞·特蕾莎皇后將前耶穌會教堂贈予盧森堡鎮(zhè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所被提升為教區(qū)教堂的地位,并致力于圣尼古拉斯和圣特蕾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就在1794年末法國革命軍隊(duì)進(jìn)入設(shè)防城市盧森堡之前,該城和整個國家的守護(hù)神受難者?;輲煹纳衿嫘蜗蟊晦D(zhuǎn)移到教區(qū)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受苦受難者的神奇形象,穿著一件厚厚的18世紀(jì)禮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舊約先知,恒星拱頂上的繪畫,弗里德里希·斯塔梅爾,凱夫拉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基督的誕生,彩色玻璃面板(西北過道),Marechal工作室,梅斯186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被釘十字架的基督,彩色玻璃面板,圣壇中心,路易斯·巴里耶,1938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公畫廊,約瑟夫·奧伯伯格(Josef Oberberger)從西方出發(fā)的第一個窗口的《失敗者》(歷史)部分:海因里希皇帝11 1024)和盧森堡伯爵的女兒圣庫尼貢德(1-1033)在班貝格(約公元998/1000年)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圣路易斯十字軍東征中擔(dān)任騎士,法國國王:1270年突尼斯圍城戰(zhàn)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波希米亞國王盧森堡約翰的墳?zāi)梗环Q為盲人約翰(-F 1346),地下室,17世紀(jì)晚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參觀者還可以在地下室看到夏洛特大公夫人(1985)的棺材墓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及大公夫人瑪麗 - 阿德萊德(1924),大公夫人瑪麗 - 安妮(1942),夏洛特大公夫人的丈夫波旁 - 帕爾馬王子菲利克斯王子(1970),以及盧森堡查爾斯王子(1977)和比利時王室大公夫人約瑟芬 - 夏洛特( 2005)的墳?zāi)埂?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nèi)的苦路十四站:</p><p class="ql-block">第一站:耶穌被判死刑</p><p class="ql-block">第二站:耶穌被鞭打、背起十字架</p><p class="ql-block">第三站:耶穌第一次跌倒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第四站:耶穌遇見馬利亞</p><p class="ql-block">第五站:古利奈人西門被兵丁勉強(qiáng)背起耶穌的十字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維羅妮卡為耶穌抹去汗血</p><p class="ql-block">第七站:耶穌第二次跌倒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第八站:耶穌轉(zhuǎn)身對耶路撒冷的婦女說話</p><p class="ql-block">第九站:耶穌第三次跌倒</p><p class="ql-block">第十站:兵丁分取了耶穌的衣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站:耶穌被釘十字架</p><p class="ql-block">第十二站:耶穌死在十字架上</p><p class="ql-block">第十三站:耶穌從十字架上被拿下來</p><p class="ql-block">第十四站:耶穌被放在墳?zāi)估?lt;/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815年,維也納會議創(chuàng)建了大公國。1870年6月27日,教皇庇護(hù)九世宣布它是一個自治教區(qū),因此圣母教堂成為一個大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道夫橋</p><p class="ql-block">阿道夫大橋作為歐洲地區(qū)杰出建筑物之一,也是盧森堡的市標(biāo)之一?!鞍⒌婪虼髽颉苯ㄓ谑攀兰o(jì)末至二十世紀(jì)初,是一座由石頭砌成橫跨盧森堡大峽谷的高架橋,此橋高46米、長84米,且支撐橋梁的拱門成左右對稱顯得十分壯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該橋連接了盧森堡的新、舊兩市區(qū),游客可以從橋上眺望遠(yuǎn)處的美麗風(fēng)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佩特羅斯大峽谷</p><p class="ql-block">是世界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之一,寬約100米,深約60米,將盧森堡市自然地分成南北新、老兩個城區(q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盧森堡在歷史上一直被視為軍事重地,依借峽谷的天然巖石建造了壁壘、炮門和秘密通道的佩特羅斯要塞,就是這里曾經(jīng)硝煙四起的佐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佩特羅斯大峽谷是世界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之一。大峽谷對面,有一座宮殿似的建筑坐落在萬綠叢中,顯得格外宏偉壯觀,它就是盧森堡國家儲蓄銀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峽谷南岸,盧森堡國家儲蓄銀行大樓綠色穹頂十分醒目。它的北端是一座高大的尖頂圓形鐘樓,兩旁是座只能看見屋頂?shù)闹惺兰o(jì)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無論是阿道夫大橋,還是位于盧森堡大峽谷北側(cè)的憲法廣場,都是觀賞大峽谷及其兩岸風(fēng)光的最佳地點(diǎ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大橋上放眼望去,佩特羅斯大峽和連接新舊市區(qū)的橋梁周圍的風(fēng)光盡收眼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峽谷北岸遠(yuǎn)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盧森堡古堡</p><p class="ql-block">也叫伯克要塞,它久經(jīng)戰(zhàn)火洗禮,是兵家必爭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第一批地下工事始建于1644年,40年后,在軍事工程師和防御工事建造者沃邦的指導(dǎo)下建成,當(dāng)時是在西班牙統(tǒng)治下建立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堡與盧森堡市的誕生密切相關(guān),炮臺和巨大的地下軍事防御系統(tǒng)是在10世紀(jì)由西格弗羅伊伯爵建立的第一個據(jù)點(diǎ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雖然盧森堡的堡壘代表著一個名副其實(shí)的歐洲軍事建筑學(xué)校,但它在其存在期間已經(jīng)多次更換了所有者。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法國,奧地利,荷蘭和普魯士工程師參與了這個據(jù)點(diǎn)防御工事的建設(shè)和逐步擴(kuò)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堡下面鑿有20多公里長的地道,都是從堅(jiān)硬的巖石中開鑿出的。其中防御通道建立在不同層面上,向下延伸40米,工程十分浩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8世紀(jì)在奧地利人的指導(dǎo)下,防御系統(tǒng)延伸到幾層樓,包括雕刻到40米深處的畫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堡壘,盧森堡市當(dāng)之無愧地被稱為“北方的直布羅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個被稱為“北部的直布羅陀”的堅(jiān)固的防御體系,在1994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盧森堡的要塞充滿了神秘感。這里留下了很多很久以前的傳奇故事,當(dāng)時盧森堡是歐洲最令人羨慕的堅(jiān)固堡壘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867年,在盧森堡中立后堡壘不得不拆除。拆除持續(xù)了16年,炮臺減少到了17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地下隧道不可能在不破壞原有的大部分城市結(jié)構(gòu)的情況下被摧毀。人們在檔案中發(fā)現(xiàn)了1,300多個與這個巨大的防御網(wǎng)絡(luò)拆毀有關(guān)的計(jì)劃,主要是避免造成更大的破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博克炮臺和佩特魯斯山谷的炮臺充當(dāng)了避難所,能夠在警報(bào)或轟炸時保護(hù)35,000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1933年以來,這兩個遺址一直向公眾開放。堡壘以及具有同樣歷史意義的老城區(qū),聞名世界。1994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同樣將其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非凡的地下防御網(wǎng)絡(luò)是這座城市的主要景點(diǎn)。每年有近100,000名游客涌入令人眼花繚亂的地道,這些地道不僅可以用他們的設(shè)備和馬匹庇護(hù)成千上萬的市民,還可以庇護(hù)火炮和武器車間,廚房,面包店,屠宰場和其他基礎(chǔ)設(shè)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佩特魯斯炮臺</p><p class="ql-block">建于1644年,登上佩特魯斯炮臺需要攀登450級臺階,包括可追溯到1746年的“奧地利樓梯”的132級臺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佩特魯斯炮臺中唯一的加農(nóng)炮是可追溯到普魯士時代的原始大炮。1834年在卡爾斯魯厄鑄造。它們起源于西班牙人溫和地貶低中世紀(jì)作品和建造大型堡壘的時代,例如貝克的堡壘,其平臺就在現(xiàn)在的憲法廣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克炮臺</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745 ,可以透過炮臺的巖洞欣賞外面的美景。博克炮臺曾經(jīng)迎來著名訪客: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1781年);拿破侖一世(1804年);荷蘭亨利王子(1868年);夏洛特大公夫人(1936年);亨利大公和瑪麗亞·特蕾莎大公夫人(2000年)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克炮兵可以容納大約50門大炮和1,200名士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當(dāng)您穿過鐘樓地基中的城堡前監(jiān)獄時,您可以欣賞到夏洛特大公夫人大橋的壯麗景色,該橋?qū)⒊鞘信c基希貝格高原和“上格羅恩瓦爾德”堡的遺跡完美的地連接起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右側(cè),越過博克巖石和“Huelen Zant”(空心牙)。城堡47米深的井將您帶入神話般的盧森堡:也許您會瞥見可愛的梅盧辛,她會用惡作劇的眨眼和優(yōu)雅地拍打她的魚尾巴來迎接您......</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梅盧辛的傳說 </p><p class="ql-block">根據(jù)傳說,梅盧辛是盧森堡第一伯爵西格弗羅伊的妻子,住在博克巖石海角的城堡里。在他們的婚姻中,梅盧辛要求她的丈夫在一周中的某個特定白天和黑夜里永遠(yuǎn)不要見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天晴朗的時候,西格弗羅伊無法抗拒自己的好奇心,她透過房間門的鑰匙孔窺探著她洗澡,發(fā)現(xiàn)了她的魚尾巴。梅盧辛注意到她的丈夫在看著她,然后永遠(yuǎn)消失在阿爾澤特河的洪流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考古地穴</p><p class="ql-block">炮臺的前廳,展示了盧森堡的搖籃。1993年進(jìn)行的考古搜索顯示了第一座城堡的遺跡,即最早的建于10世紀(jì)伯爵城堡,由該市創(chuàng)始人西格弗羅伊伯爵在“博克”的海角上豎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參觀考古地穴后,還可以進(jìn)入舊盧森堡城堡的地牢參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2008-2009年的翻新工程,這個地道進(jìn)行了大修,以揭示這個歷史名勝的所有奧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橋梁,構(gòu)成了堡壘的一個有趣的建筑元素。您離開奧地利人于1735年建造的城堡橋旁的防御地道,返回歐洲最美麗的陽臺和老城區(q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Grund NeumOnster修道院文化中心與圣約翰教堂(17世紀(jì)),拉姆高原與前沃邦軍營(1685年),高架橋以及半圓形塔樓,這些塔樓構(gòu)成了城市第三區(qū)的遺跡的一部分,包括“沃利斯”文化和自然賽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街心廣場,經(jīng)常舉辦街頭音樂會。身著制服的樂隊(duì)成員認(rèn)真演奏曲目,而四周則是品味當(dāng)?shù)仄【啤⑿蕾p音樂的市民。</p><p class="ql-block">可以看出盧森堡人市井生活幽雅、恬靜的一面。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國讓人流連忘返。游行千里,終須一別,再見了美麗的盧森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字、攝影、編輯 — 報(bào)子胡同。(文字及圖片均為原創(chuàng),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引用請注明出處,謝謝閱讀。)圖為作者在伯克要塞內(nèi)留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的其他美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3wxxnydk?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布拉格傳奇:老城游記</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2z0ihmu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萊茵河畔 像詩那樣美……</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44mz4pj7?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夢幻般的德國摩澤爾河谷</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44if0wax?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歐洲之巔 — 瑞士少女峰</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3yg87igy?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世界上最漂亮的市政廳:布魯塞爾市政廳</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9.cn/45igvee6?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正在消失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普拉伏奇斯卡門</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