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山是山岳型自然景區(qū),世界地質(zhì)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5A級旅游區(qū),海拔1518.6米,是張家界的文化圣地,被尊為“張家界之魂”、“湘西第一神山”。 <br> 天門山山頂面積達(dá)2平方公里,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面絕壁,雄偉壯麗。保存著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植物資源豐富,有世界罕見的高山珙桐群落。天門山文化底蘊(yùn)深厚,神農(nóng)、赤松子、鬼谷子均留有遺跡,還有大量贊詠天門山的詩詞,“天門洞開、鬼谷顯影、獨(dú)角瑞獸”等傳說撲朔迷離。<br> 天門山古稱嵩梁山,三國時期嵩梁山忽然峭壁洞開,玄朗如門,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吳帝孫休認(rèn)為這是吉祥的征兆,于是將嵩梁山改名天門山,山下置天門郡,也就是今天的張家界市。<br> <b>天門洞 </b>位于天門山山體中部,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穿山溶洞。三國吳永安六年(263年),因向斜構(gòu)造之力擠壓、坍塌、溶蝕,南北兩端巖層崩落,山體忽然峭壁洞開,玄朗如門,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天門洞高131.5米,寬57米,深60米,南北對開千尋素壁之上,扶搖而通天,氣象變化萬千,似明鏡鑲嵌于蔚蔚天幕之上,終年白云紫霧,是世界罕見的高海拔天然穿山溶洞。著名學(xué)者黃錦祥曾賦詩《游天門山》一首:“絕壁千峰萬仭哉,迂回棧道上云臺。天門霧鎖晴還雨,洞宇彌煙撥不開?!边@首贊美張家界的詩句至今被廣泛傳誦。 <b>上天梯</b>是登臨天門洞的必經(jīng)之路,共999級,象征著至高無上和天長地久,已成為八方來客朝圣天門的登天祈福之路。上天梯五緩四陡,扣合九九之意,譬喻人生之路起伏跌宕、歷經(jīng)坎坷之后方可成器之理。天梯左右兩側(cè)分布有“有余”、“琴瑟”、“長生”、“青云”和“如意”五個平臺,分別寓意財、喜、壽、祿、福。每至云雨迷濛時,霧氣蒸騰穿越洞門,風(fēng)雷激蕩,綿延而上的梯道云繚霧繞,好似盤旋翻騰的白色巨龍,吞云吐霧,故此上天梯又以“懸梯浮嵐”景象成為“天門十景”之一,亦屬天門山“四大奇觀”之一“天門洞開”的主要景觀內(nèi)容。 遠(yuǎn)眺天門洞 <p class="ql-block"><b> 倚虹關(guān)</b> 位于天門山頂西線。在倚虹關(guān)遙望對面,分布著蜿蜒起伏的三座山峰:最左側(cè)為赤松峰,因神農(nóng)皇帝的雨師赤松子在此隱居修煉而得名;邊上的一座山峰因酷似和尚戴的僧帽,所以被稱作“和尚腦”;中間是一座龐大的石崖,裂開了一道深不見底的峽谷,峽谷之上,有一塊天然的石條,宛若一道彩虹連接兩端,因此得名“斷山虹橋”,“倚虹關(guān)”也因此而得名。</p> <b>鬼谷棧道</b> 位于天門山西線覓仙奇境景區(qū),因懸于鬼谷洞上側(cè)的峭壁沿線而得名。棧道全長1600米,平均海拔為1400米,全線立于萬丈懸崖間,以“驚、悚、險”著稱于世。棧道懸于峭壁之中,棧道沿線常出現(xiàn)云海、云瀑等景象。距棧道終點(diǎn)不遠(yuǎn)處,有一個凌空伸出的長約5米的玻璃站臺,懸于萬丈深淵之上。 凌空伸出的長約5米的玻璃站臺 <b>西線玻璃棧道</b>:天門山玻璃棧道懸于山頂西線,長60米,最高處海拔1430米,寬1.6米,全線為透明玻璃制成。晴天時,藍(lán)天和白云的倒影鋪滿了整條棧道;云霧天氣,玻璃棧道則在霧中若隱若現(xiàn)。為了讓游客零瑕疵的透過玻璃橋看到美麗的風(fēng)景,上橋的游客均要求戴上鞋套(鞋套收費(fèi)5元),以保持玻璃橋的透明和干凈。 <b> 許愿林</b>:這里掛了許多紅布絲帶,上面寫了滿滿的祝福,染紅了整片樹林。相信在這里許過愿的朋友都能“如你所愿”。 <b> 四照花 </b>生長于天門山海拔600-2200米的森林中,喜溫暖氣候和陰濕環(huán)境,喜光,生于半陰半陽的地方,可見于林內(nèi)及陰濕山溝溪邊?;ㄆ?-6月,果期8-10月,可食用和藥用。 <b>鬼谷洞 </b>懸于天門山西線覓仙奇境景區(qū)的百丈絕壁上,由于地勢險要,暫時未對外開放。洞口遠(yuǎn)觀如倒梯形,洞門有一樹,是罕見的國家一級保護(hù)植物——紅榧樹,被當(dāng)?shù)厝顺蔀椤肮砉壬駱洹保⒂衅俨枷蚨赐怙w灑,飄渺如煙。相傳戰(zhàn)國名士鬼谷子曾在洞里面壁學(xué)《易》,創(chuàng)立聞名天下的“鬼谷神功(大庸硬氣功)”并著有《鬼谷子》(《捭闔策》)一書。并在洞內(nèi)藏有武林秘笈《天門三十六量天尺》,后人就叫此洞為鬼谷洞。從古到今,闖蕩鬼谷洞的勇士不知多少,都一無所獲,只有一人曾偶爾用相機(jī)拍到了鬼谷子面壁學(xué)《易》的頭像,后面再拍頭像已不存在,鬼谷洞也自然成了一個撲朔迷離的地方。 上圖是在<b>觀鬼谷洞</b>位置<b>、</b>是遠(yuǎn)觀鬼谷洞最好的位置拍攝的。鬼谷洞,位于天門山頂西線,洞狀方形,上距山頂百米,下臨深淵萬丈,地勢險峻。是天門山十六洞天之一。 <b>天門山懸索橋 </b>橫亙于山頂西線鬼谷棧道附近海拔1500米的峽谷之間,全長150米,橋面寬2.5米,載重量超100噸,是湖南省首座特大懸索橋。懸索橋建于2005年,歷經(jīng)艱險的修建過程,于2007年正式對外開放。走在懸索橋上,在晃晃悠悠中快樂又驚悚的尖叫成為一份難忘的回憶。 <b>天門山寺</b>遠(yuǎn)眺 位于天門山頂,始建于唐朝,占地2萬余平方米,道家真武大帝玄帝祖曾坐鎮(zhèn)于此,歷經(jīng)儒道佛三教,據(jù)載,自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至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歷時163年,共修葺7次,是湘西佛教中心和湖南省境內(nèi)海拔最高的佛教建筑群,寺內(nèi)供奉有佛祖釋迦牟尼及其兩大弟子目犍連和舍利佛的真身舍利,是全世界安奉有佛祖舍利的五座寺廟之一。 <b>玉壺峰</b> 位于天門山頂,是天門山十六峰之一,因為它形似一個裝酒用的玉壺而得名。相傳,這只玉壺因仙女麻姑為西王母獻(xiàn)酒祝壽后,不小心遺留于此地。天門山的另一個名字為“方壺山”,皆因“玉壺峰”而得名。玉壺峰海拔1400多米,四周無任何遮攔,終年云霧蒸騰。玉壺峰也是天門山的最佳觀景點(diǎn)之一,其峰東、西、南面都是絕壁,異常驚險。站在山頂放眼遠(yuǎn)眺,北邊有朝天山,西面是天門山的巍峨絕壁,東南方有四十八座馬頭山,相傳是秦始皇趕山填海時座下的四十八匹天馬化身而成。無論是自山腳觀玉壺,還是自玉壺看周遭,都是一種極至的享受。<div> (下圖天空的飛云猶如玉壺冒出的蒸汽)</div> <b> 通天大道</b> 位于天門山半山深谷,蜿蜒逡巡于高山絕壁,是祈福朝圣天門的唯一通道。全長10.77公里,近1100米高海拔落差,密布99道呈180°旋轉(zhuǎn)急彎,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疊疊,猶如飄揚(yáng)的玉帶縈繞蒼穹,謂之“曲道”。通天大道,扶搖直上九重云霄,直逼天門仙境,驚險奇崛,蕩氣回腸,謂之“通天”,以“驚、奇、偉”著稱,被世人稱為“天下第一公路奇觀”。通天大道是天門山“四大奇觀”之一。 <b> 石門鎖翠 </b> 位于天門山以西,“石門”指的是天門洞;“鎖翠”,指的就是天門山下面的兩個水庫。左邊是天門水庫,右邊是李家裕水庫,這兩灣碧水,就像兩條玉帶,將一個青翠的小山圍鎖起來,“石門鎖翠”因此得名。 上圖這個山洞拍于一座山峰的兩邊,兩洞是相通的,尚未查到其名稱,肯定是天門山十六洞之一,暫且稱其“小天門洞”吧。有知道的,歡迎告知。謝謝! <div><br></div><div><br></div> 本篇照片一律是本人拍攝,有的文字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歡迎瀏覽與指導(dǎo),感謝您的精彩點(diǎn)評!<br><br>攝影:li guodong<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