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書,陶冶了我的‘性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書,豐富了我的知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書,開闊了我的視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書,給予了我人生的啟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書相伴,人生就會有大不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生活可以清貧,但不可以無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教育,從看見孩子開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作者:朱永新 頁碼:264-26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為什么兒童一入學(xué)?;顫姷木窬椭饾u減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你看兒童未入學(xué)校的時候,全身非常活潑,一入學(xué)校,這種活潑的精神,就逐漸減少。好像學(xué)校里應(yīng)該為靜坐的態(tài)度,不要動什么,做什么;于是教師想出種種方法,壓制兒童的行動。仿佛必須如此,才算美德。殊不知這種活動,正是兒童最好的工具。有了這種工具,就可得到種種經(jīng)驗,種種知識。所以這種天然的活動非常寶貴,而學(xué)校里偏偏壓制這種天然活動。所以兒童就逐漸減少這種活動,終且至一點活動的精神都沒有;縱有,也不過是一種機械的活動。學(xué)校里弄到這種地步,所以兒童知識方面,就受了大影響。他領(lǐng)受知識,完全被動,沒有冒險的精神,沒有發(fā)現(xiàn)的能力。所受的知識如同留音機的聲片,一動就發(fā)出種種聲音。知識收集在兒童頭腦里,偶一提撥,就能滔滔背出,好像有無窮的知識,從他腦里出來。這種機械的活動,有什么用處呢? ——杜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為什么兒童一入學(xué)?;顫姷木窬椭饾u減少? 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的教育永遠無法走出怪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說:“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學(xué)習(xí)本來就應(yīng)該是一件非??鞓返氖虑?。與小伙伴們在一起讀書、唱歌、游戲,一起學(xué)習(xí)知識、討論問題、探究課題,本來就應(yīng)該是最開心最快樂的事情,但是現(xiàn)在學(xué)校恰恰成為學(xué)生最恐懼的地方,學(xué)習(xí)恰恰成為學(xué)生最討厭的事情。這是教育的悲哀,是學(xué)校的悲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不難。我們可以去看一看,兒童最初是如何學(xué)習(xí)的。兒童輕輕松松就學(xué)會了最復(fù)雜的語言,學(xué)會了許多關(guān)于自然、社會和生活的知識。所以,我們要尊重兒童學(xué)習(xí)的主動性,尊重兒童的冒險精神,尊重兒童的自我探究活動,不要壓制他們,不要把他們當作知識的消極接收器,不要把他們當作不斷重復(fù)放聲的留聲機。一句話,在沒有想好要做什么的時候,我們不妨先想一想,對于兒童,我們不應(yīng)該做什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兒童的直接經(jīng)驗從哪里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兒童的直接經(jīng)驗,是靠著活動以及知識變?yōu)楸倔w的一部分得來的。你看兒童在校外的時候,常常歡喜問人,人歡喜答他,彼此很有親密的關(guān)系。這就可以得到直接的知識。但是到了學(xué)校里來,雖是要想得到知識,而往往怕問。每逢問的時候,教師也覺得太煩。于是先生怕講,學(xué)生怕聽,很不自然。 ——杜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兒童的直接經(jīng)驗基本是依靠他自己親身經(jīng)歷,或在活動的過程中向他人請教而獲得的。問號往往是兒童用來打開未知世界的鑰匙。這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主要路徑與方式。但是,兒童到了學(xué)校以后,得到的直接經(jīng)驗少了,間接知識多了;被灌輸?shù)臇|西多了,主動提問的機會少了。久而久之,兒童就不會發(fā)問了,對世界的好奇心也慢慢淡化了。其原因之一,就是許多教師不鼓勵學(xué)生提出問題,覺得回答起來很麻煩。如此一來,學(xué)生自然沒有提問的興趣,獲得經(jīng)驗的管道也就不暢通了。</span></p> <p class="ql-block">點評:我們要尊重兒童學(xué)習(xí)的主動性,尊重兒童的冒險精神,尊重兒童的自我探究活動,不要壓制他們,不要把他們當作知識的消極接收器,不要把他們當作不斷重復(fù)放聲的留聲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毛澤東選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摘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列寧說: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zhì)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于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片面看問題:只看見局部,不看見全體,只看見樹木,不看見森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孫子論軍事: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唐朝人魏徵:兼聽則明,偏信則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3.列寧說,要真正的認識對象,就必須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聯(lián)系和'媒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感悟:矛盾論確實經(jīng)典。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葉障目地主觀主義的看待問題。</span></p> <p class="ql-block">點評:毛澤東對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有著深厚的修養(yǎng),毛澤東思想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因素。閱讀他的文章和著作,我們會為他著作中所體現(xiàn)的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精髓所感染。</p> <p class="ql-block">點評: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緒變化,進而影響情緒表達。</p> <p class="ql-block">點評:傾聽不僅是一種才能,也是一種修養(yǎng), 不僅能夠使彼此的關(guān)系更加融洽,還能夠提升自己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點評:老師的積極性不是依靠金錢的刺激就能提高的,學(xué)年度總結(jié)大會上老師寫給老師的頒獎詞,成果分享會上的對話和掌聲,都是老師不斷前行的動力。</p> <p class="ql-block">點評:把誠信作為行為處事的準則是非常必要的,“誠信做人”乃是我們?nèi)松牡咨?lt;/p> <p class="ql-block">點評:要改掉壞習(xí)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既然拖拉和性格有關(guān),而性格的改變又絕非易事,父母就要給孩子多一些時間,多一點耐心。</p> <p class="ql-block">點評:進取心是推動一個人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一旦養(yǎng)成一種不斷自我激勵、始終向著更高目標前進的習(xí)慣,很多不良習(xí)性就會逐漸消失。</p> <p class="ql-block">點評:家庭、學(xué)校、社會、老師、家長,都應(yīng)該盡力去為孩子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孩子建立起“我不比別人差”的信心,才是至關(guān)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點評:不誠意的笑是騙不了人的。那種笑是機械的,人們厭惡它。我們現(xiàn)在是在講一種真正的、熱情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那種在人際交往中極具價值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點評:曾國藩的“立人達人”是一種寬闊的智慧,他的思想不僅對于家庭,還有社會都有深刻的教育意義。</p> <p class="ql-block">點評:好的導(dǎo)語像磁石,能把學(xué)生的分散思維一下孑聚攏過來,好的導(dǎo)語能給學(xué)生以啟迪,催人奮進。</p> <p class="ql-block">自評:對付僥幸的辦法就是強大自己內(nèi)心,不要讓他被各種借口蒙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