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我為什么讀書(舊文重發(fā))

王洪磊

<h3>  最近遇到一些事,有關于自己的,也有關于別人的;最近看了一些書,有紙質書,也有網上的資訊、公眾號文章?;蛟S值得一記。</h3>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前幾日與女兒行在路上,頗受了番驚嚇與輕慢。當時著實惱怒,頓時把夫子“君子有三戒:少年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的教誨忘之腦后,與“那廝”理論了一番。事畢,心下依然憤憤不平。</p> <h3>  是夜,讀到一篇關于“孫楊事件”的評論文章,對孫楊的處世模式做了剖析和對比。</h3><h3> 在世錦賽的領獎臺上被拒絕合影后,孫楊在公開場合的回應是“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必須尊重中國!”作者一陣見血的指出,這是一種“捆綁型”思維模式---通過捆綁大眾,從而達到壓倒對手,實現自己利益訴求的目的。</h3><h3> 而同為天才運動員的姚明在面對類似挑釁和詆毀的時候,是如何處理的呢?一位記者在眾目睽睽之下問姚明:“為何中國十幾億人里,找不出五個能打好籃球的?”。姚明面帶微笑的回道:“美國三億人,怎么找不出一個打乒乓球好的運動員?”現場發(fā)出一陣笑聲。</h3> <h3>  姚明與孫楊的最大區(qū)別是,遇到一些沖突事件時,運用的是發(fā)散性思維---他不但不用會用國家或集體捆綁自己壓死對方,而且還會機智幽默地在語言上給對方臺階下。</h3><h3> 一氣讀罷此文,不覺反躬自省,深受啟發(fā)和觸動,心結紓解大半。</h3><h3> 教訓:人在江湖漂,哪能不中招。遇事之后無非兩種結果:一是法律解決,二是自行解決。很多事之所以愈演愈烈,無非是當事人放不下心中一點執(zhí)念,過于把自己的感受當回事,又在內心無數次的重復演繹之下不可自拔。</h3><h3> 即使是從最現實的角度來看:人在遇到傷害或損失后,首要的是止損,不讓事情更壞下去。</h3> <h3>  二</h3><h3> 日照五蓮二中楊老師的事已經紛紛揚揚幾個月了,從已知的新聞報道來看,我的內心與他人無二:義憤、悲涼。尤其是我自己的孩子就是在校生,對當前家校之間的一些亂相心有戚戚,又有些無力。</h3><h3> 幾天前,在書櫥里拿出一本老書《山居筆記》,一篇一篇翻檢著看,偶然間又看到了《千年庭院》。文中“被官府拘捕后杖枷三千里流放客死他鄉(xiāng)”的蔡元定,備受讒言和誣陷攻擊的朱熹,讓人擊節(jié)感嘆、唏噓不已。</h3><h3> 余秋雨先生坦言:對于一個真正的教育家來說,自己受苦受難不算什么,他們在接受這個職業(yè)的同時就接受了苦難。最使他們感到難過的也許是他們?yōu)橹I身和苦苦企盼的“千年教化之功”,成效遠不如人意。</h3> <h3>  作者看似寫岳麓書院,實則寫的是自己,寫的是文化,寫的是教育。正如他所說:我們擁有一個庭院,像岳麓書院,又不完全是,別人能侵凌它,毀壞它,卻奪不走它。</h3><h3> 清乾隆年間的書院掌門人曠敏本有副對聯:“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陟岳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歸。”</h3><h3> 祝福楊老師,祝福天下的好老師們。</h3> <h3>  三</h3><h3> 有時候,我總會抱怨自己活在一個低層次的環(huán)境里,每每看到那些沉迷于手機游戲、麻將、煙酒之人,那些言行粗鄙的人,心里難免有些傷感。這傷感不是為他們,而是為我自己。</h3><h3> 從心理學上講,人是群居動物,容易接受周圍人和環(huán)境的暗示。我聽過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一個人平時花最多時間在一起的5個人的平均水平,就代表了這個人?!?lt;/h3><h3>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文章,那位作者寫道:不要輕易指責別人,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知道別人生活里的喜怒哀樂、去真正體諒別人的酸甜苦辣。作家亦舒說:“一個成熟的人,往往發(fā)覺可以責怪的人越來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難處?!彼?,真正的成熟,是不輕易指責別人。</h3><h3> 這文章消弭了我一部分糾結。</h3> <h3>  有時候,遇到一些得失之事,心里總是別扭?!顿Y治通鑒》里唐吏盧承慶考核官員的一段記載頗值得一讀:一位官員在運糧途中發(fā)生翻船,盧下評語“督運而損失糧食,考核中下”。該官員面不改色,行動如常。盧敬佩他的度量,改評語“非力所能免,考核中中”。那位官員依舊沒有露出喜悅或失常之色。盧再次改評語“寵辱不驚,考核中上”。</h3><h3> 這兩位唐代之人的胸襟和風范讓我欽佩不已。</h3> <h3>  四</h3><h3> 最近幾年,“原生家庭”這個名詞被反復提及。據說這世上沒有絕對健康的人,而幾乎每一天都有人抱怨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傷害。</h3><h3> 成年人的毛病,總能在童年里、在原生家庭里找到影子。這一點,父母的影響尤甚。例如我的家庭,父親性格剛烈,幾乎暴躁;母親性格軟弱,近乎迂懦。我的性格兼而有之,如不好好修煉,怕是有分裂之虞。<br></h3><h3> </h3> <h3>  一篇名為《快從波卡斯特床上起來》的文章說:知道它們存在因果關系,至少是認知上的進步,沒什么不好的??墒鞘冀K停留在這一步,沒有意義。這就像你看醫(yī)生,知道自己的病因,卻拒絕吃藥,不想治病,只滿足于知道自己是個病人,隨時抱怨自己的病情。</h3> <h3>  一個心智健全的人知道生病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治病,然后比原來更健康,這才是合乎邏輯的舉動。</h3><h3> 我永遠記得作者的忠告:你還愛他們,那就得引領他們往前走;你要有力量、有成就,讓他們看到你的道路更好走。</h3><h3> 或許,這就是“修身齊家”之道吧。</h3> <h3>  五</h3><h3> 我在生活、讀書和跑步的體悟中,生出了“人生難得是平靜”的觀點,對先賢諸葛亮“寧靜致遠”一語推崇備至。</h3><h3> 有次讀龔鵬程的述學文章,看到“從諸葛公淡泊寧靜中想象其光明俊偉氣象,勉之!”,內心深以為然。</h3><h3> 及至細讀下去,不禁冒出一身冷汗。你看他說---</h3><h3><br></h3> <h3>  龔定庵“傷生之事二,一曰好勝、一曰好色。好勝之事三,曰學問、曰憎怨、曰榮利”。凡自以為不是庸人的,都好色好勝。做學問即是好勝之表現,或以好勝之心為底子。學者之炫耀知識,與才士炫文采、富豪炫奢侈、女子炫妖麗,有何不同?而學問做得好了,榮利便來?;騽e人給你獎項獎金名銜,或生起榮利之心,自己去爭取。黃金屋啦、千鐘粟啦、顏如玉啦,盼個不了。做不好,則被人憎、被人罵、被人恥笑,自己又憎怨恥笑我憎嫌我的人,往復相煎,遂若寇仇。學界本是讀書人的組合,似應最純皓、最具理想性,而其實到處都爭來斗去,爭地盤、搶位子,黑函蜚語橫行。就因其中憎怨與榮利攪成一團,所以是最大的名利場與是非圈。日居其間,其不傷生者稀。</h3> <h3>  這真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醒世之言、警世之言。他又說“我炫學爭勝,毛病最甚。因此,談到做學問,我首先就要勸人莫做”。</h3><h3> 那學問是否做得?龔鵬程的答案是:若真有點有天資,可以做學問,則再要問能否戒色、戒憎怨、戒榮利,轉學問傷生為‘學以養(yǎng)心’。做不到或不愿做,則干啥都好,千萬不要治學。</h3><h3> 我輩資質愚鈍,對治學之道難以企及,但是老先生的忠告確是句句實話,須時時牢記。</h3> <h3>  六</h3><h3> 我從不懷疑接受教育是人上升最容易的通道。但是教育應當是廣義的、深遠的,不僅僅是考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有時間的話,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考試或許只是一項技能,而學習的能力、思辨的養(yǎng)成、品格的修養(yǎng)、生活的歷練才是真正的教育。</h3><h3><br></h3> <h3>  我從不會懷疑一個人的進步與所處周圍環(huán)境的關聯,也無法想象,如果不受著周圍這些正能量的牽引,我到底會變成怎樣一個人。我至今覺得,人進步的最好方法,就是去接近那些充滿正能量的人,而更好的事情,是成為這樣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去改變去吸引更多需要這種力量的人。</h3><h3> 至于如何成為這樣的人,不如多讀書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