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青春蕩漾曲頭弄

水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相片由李勤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 村里有棟擱置已久的老屋,人稱祈福站,門口有兩條窄小的墻弄,形如曲尺,俗稱曲頭弄,向右直通主街,向前直通阮氏宗祠。曲頭弄兩邊高墻林立,顯得幽靜神秘。若不是知青的到來,曲頭弄猶如無人區(qū),村人似為清幽之地,只有中午瞬間的陽光透底照亮,方顯滿弄生機。偶爾間從墻頭掠過的小鳥,幾聲清脆的鳥語,驚醒老屋里迷醉在睡夢中的知青。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老屋后門</span></p><p class="ql-block"> 這棟兩層樓的幽深老屋,坐落在村莊的獅山下,古時作為宗祠祈福場所。走進祈福站,便見一條木梯沿墻上二樓,一樓空落落的,倚前墻設一天井,靠后墻砌一土灶,樓上有兩個房間,一間鑿個窗口,向著前面路弄,另一間窗口向著天井。整棟建筑為土木結構,木質被煙火熏得黝黑,光線昏暗。斑駁的墻面,破碎的門窗,已是破舊不堪。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老屋底層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  老屋的隔壁,有一座威武壯觀的阮氏宗祠,并排三廳,中廳為三層樓,高度三丈六六。地面鋪設三合土,寬敞明亮。建在獅山下的宗祠,活像一只盤踞在大地上的雄獅。宗祠的外觀如高昂的獅首,三樓那兩扇圓形的窗,仿如炯炯有神的獅眼,高瞻遠矚地注視著南方。民國時期,鄉(xiāng)學區(qū)借用阮氏宗祠辦學,大廳與后院改作禮堂和教室,是當時周邊條件最好的校舍之一。中廳是學子們課間及放學后的快樂場地,他們時常在這里捉迷藏、玩關監(jiān)等游戲;也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場所,學子們集中、集會、做操、打乒乓球等活動場所。有了這樣寬敞的多功能大廳,很少會有人到隔壁曲頭弄去玩,因為在學子們的眼里,曲頭弄是村里最幽深、寂靜的地方,更怕拐點處那棟無人居住的老屋,生怕有鬼魂隱蔽其間,將晦氣帶回家里。倘若走進曲頭弄,你會覺得毛骨悚然,時不時要往后瞧去,總覺得背后有鬼怪跟著你似的。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一樓樓梯及天井</span></p><p class="ql-block"> 時光悠悠,歲月重重。塵封已久的老屋的門,就像老處女初戀般的心,在1970年早春的一天,怦然敞開,迎來了一批朝氣蓬勃的知青,老屋就成了知青點。這是一個充滿了故事和回憶的地方,充滿血與火的地方,充滿愛和恨的地方。知青的到來仿如給老屋種上了一枚鮮活的種子,沉寂百年的老屋頓生無限生機。此時此刻,大隊領導來了,村里的年輕人來了,看熱鬧的鄉(xiāng)親來了,愛竄門的頑皮孩子來了,他們幫助清理衛(wèi)生,整理房間和灶臺,他們視知青們?nèi)邕h方的客人,全村人真誠地異口同聲地稱這批青年人為“福清哥”。 </p><p class="ql-block"> 知青的到來,村莊里像辦喜事一樣熱鬧,窄小的曲頭弄,陰暗的老屋到處充滿了人。大家議論紛紛,說:“這城里人跑到鄉(xiāng)下干什么?”“年紀輕輕的,嫩皮細肉的少男少女來這里干農(nóng)活,怎能吃得起這苦。”“總有一天,他們會呆不下去的,離開這里的?!薄八麄兪巧仙较锣l(xiāng)知青,來這里接受大家再教育的,我們要關心幫助他們?!贝箨犻L接著大家的話茬糾正道。熱鬧過后,村莊里又恢復了平靜。從此,知青們被大隊分配到三個生產(chǎn)隊里,他們與生產(chǎn)隊員打成一道,早出晚歸,辛勤耕耘。 </p> <p class="ql-block">  鄒洋村四面群山環(huán)繞,村外丘陵起伏,山澗遍布,溪流繞山,山有幽谷,谷蘊清泉,泉水淙淙,梯田層層。鄒洋村自古以來,屬有八山二分田,有道是:“水耕火耨繞山田,高低隴畝事耕鋤。”出村便要爬嶺,翻過山崗便要下坡,每天用腳步書寫人生,用臂膀承載日月。在這方貧瘠的土地上種植蕃薯、水稻和茶葉,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農(nóng)事要過關,犁耙插,掏挑擔,樣樣皆精通。知青們冒嚴寒頂酷暑,雖說臉曬黑了,手凍裂了,肩磨破了,背壓彎了,但他們絲毫沒有怨言。受條件制約,當年知青的勞動與生活十分艱辛。年終結帳,收入也十分微薄,以每天十個工分計,分紅在4毛到1塊之間,更何況有些知青每天工作還不足十分。他們的勞動所獲也許不夠自給自足,靠著國家和家里補貼,以補不足。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二樓天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二樓房間</span></p><p class="ql-block"> 雖然身處幽僻處,但老屋里熱鬧非凡,已然煥發(fā)出青春活力,變得開朗起來,每日歌聲不斷,笑聲不停,讓寂靜百年的老屋憑添了無限的歡樂。每當走過曲頭弄,心情有過躁動和彷徨,仰望一線藍藍的天空,心中還是充滿希望。白天,他們下地干活,夜晚,他們有時聚在一起聊天打牌,有時獨自一人看書寫字,玩得不亦樂乎。 </p><p class="ql-block"> 一天夜晚,我和伙伴一起從曲頭弄經(jīng)過,從弄堂這頭看去,從老屋二樓窗口射出的滿弄燈火,映照著山村的夜空,驀然頓悟,這滿堂燈火,恰如知青蕩漾的激情,光茫耀天。知青來到山村,帶來的并不是物質,而是知識、精神和力量,給貧窮落后的農(nóng)村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二樓房間窗戶</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阮氏宗祠大廳</span></p><p class="ql-block"> 若逢雨天,知青們便三五成群地來到宗祠,在這里打乒乓球,宗祠成了他們鍛煉身體的好去處。每當課間,同學們圍在兩邊觀看,當啦啦隊,精彩的球技讓同學們發(fā)出陣陣掌聲。知青們登上三樓,憑借兩扇圓圓的窗,思緒隨著南飛的歸燕,早已回到故鄉(xiāng)。知青大哥大姐們耐得寂寞,保持樂觀主義精神,作為學弟學妹,多想長大后也像他們一樣,有知識有文化,愛運動愛勞動愛生活。從那時起,我們常常來到知青點老屋,大哥大姐們對我們的到來,不覺得厭煩,讓我們感到格外親切。 </p><p class="ql-block"> “農(nóng)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敝嗌仙较锣l(xiāng)不僅鍛煉了身體,掌握了農(nóng)事,培養(yǎng)了吃苦耐勞精神,養(yǎng)成了艱苦奮斗的作風,磨煉了意志,也給偏遠山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為開發(fā)山區(qū)做出了貢獻。知青的到來也改變了山村的社會面貌。來自城市的知青們時尚靚麗、機敏聰明,十分討人歡心。村里的老人將知青們當成自家孩子學習的榜樣,以此來鼓勵孩子們出人頭地。村里的孩子從知青大哥大姐的身上學到了自食其力、奮發(fā)圖強、吃苦耐勞、積極向上的知青精神。 </p> <p class="ql-block">  日月如梭,歲月靜好,五十年彈指一揮。如今,隨著鄉(xiāng)村振興的步伐的邁進,村莊已然發(fā)生驚人的變化。鄒洋村被評為國家級傳統(tǒng)村落,省級文明村,寧德市金牌旅游村等稱號,象征愛情的鴛鴦鳥遠道而來,棲息鄒洋,成為生態(tài)、文明、旅游的美麗村莊。五十年匆匆而過,藏在深閨之中的處女地——知青點,卻原滋原味地保存了下來。知青大哥大姐們,倘若有朝一日,當你們走進曲頭弄,重溫那段火熱的年代、激情的歲月,你一定會感慨曲頭弄里的歲月對你一生的影響。每當我回到故里,總想走近曲頭弄,去回憶那段美好的時光,但眼前的景象讓我無限傷感:斑駁的老屋還在,寂靜的路弄依然,而那滿弄的燈火、通厝笑語不再,頗感失落。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鴛鴦戲水</span></p> <p class="ql-block">  悠悠路弄,無人至此,唯有明月直入。幽幽古厝,無人問津,獨有清風徐來。深信不久的將來,老屋將成為一處亮麗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附:鄒洋大隊插隊18名知青名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男:許經(jīng)萍 陳澤民 洪金和 葉樣德 翁永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葉訓慈 鄭建欽 方國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女:劉思敏 林好英 林碧欽 林碧珍 林寶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劉玉珍 施愛美 林文琴 林翠金 林瑞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說明:林偉章(左)、陳澤民(中)、林恒彬(右)</p><p class="ql-block"> 知青陳澤民, 插隊古田大甲公社鄒洋大隊。曾任香港福清同鄉(xiāng)聯(lián)誼會副監(jiān)事長、現(xiàn)任名譽會長。</p><p class="ql-block"> 1970年2月12日,陳澤民、林恒彬為歡送林偉章第一批到古田插隊照相留念,用三角架架設相機自動拍攝。當時天氣灰暗,拍的光線不佳,爬到福清利橋塔上拍照,因空間窄小,林偉章越過欄桿,站在塔檐口。</p> <p class="ql-block">  知青劉思敏,籍貫平潭。68屆初中畢業(yè)于海口中學,1970年插隊落戶古田大甲鄒洋大隊,79年招工到福清城關糧站工作。</p> <p class="ql-block">  知青林文琴,籍貫福清??凇?966年初中畢業(yè)于福清??诹小?970年赴古田縣大甲公社鄒洋大隊插隊勞動。1979年返城分配??诎儇?。1998年退休。現(xiàn)居住福清城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