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李金霞</p><p class="ql-block"> 我去過很多城市,但感覺最美麗最親切的還是我的家鄉(xiāng)——靈寶。</p><p class="ql-block"> 不單純靈寶是我家鄉(xiāng)緣故,更多緣由是靈寶歷史悠久、傳奇悠遠、典故悠長,有恬淡樂觀、人文厚重的道家氣質(zhì)。這種深入骨髓的精神傳承讓這座城市顯得與眾不同。</p><p class="ql-block"> 兩千年前老子騎青牛路過靈寶函谷關(guān)寫下了千古宏著《道德經(jīng)》,那種瀟灑悠閑的道家仙骨是現(xiàn)在那些開寶馬奔馳的暴發(fā)戶所無法比擬的。</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相比其它大城市,靈寶似乎顯得有點落伍,很少見到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塔吊,也很少見到步履匆匆的行人。時鐘似乎在進入靈寶的這一刻開始放慢,“桃林街”每天熙熙攘攘,人們或漫步街頭,或樹下打牌閑聊,似乎幾千年的生活就是這樣,幾千年后也不曾改變,一切都恍如隔世。</p><p class="ql-block"> 一個細節(jié)印證了小城市慢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飯館里早餐不是其它大城市標志性的快餐:油條豆?jié){。而是多種小菜加上特色食品,還有稀飯。那天一大早陪北京朋友去一家小餐館,目睹一盤一盤小涼菜,還搭配炒米粉、油孜卷、糖糕、煎餅、包子等小吃,朋友目瞪口呆:這么豐富的早餐,不曉得要吃到什么時候才能結(jié)束。我婉爾一笑:沒有時間限制,想吃到什么時候都行。我們這兒呀,就這樣待客,哪怕你午后三點下火車,也有飯菜等你。友脫囗而出:李老師,眼前的一切讓我想起鐘鼓樓里的唱詞:我的家就在二環(huán)路的里面,哪里的人們有著那么多的時間……這歌詞好像就是為你們靈寶量身定做的。世界早已被快節(jié)奏生活折磨,但你們靈寶似乎承襲著古老文化……友一邊驚嘆一邊感慨。</p><p class="ql-block"> 我接過話茬:王老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思想早已滲入這片土地,當(dāng)我們攜著根文化從出發(fā)那一刻起就明白無有、善惡、快慢的含義,當(dāng)?shù)乩习傩斩寄苡谩翱炀褪锹?,慢就是快”來勉勵做人做事,這種特有的樸素的生活方式,是現(xiàn)代華美的快節(jié)奏無法感同身受的。所以啊,我不打算去北京發(fā)展,雖然北京有很大的空間,但不適合我……那一年,我與京城失之交臂。至此,不遺憾!還是那句話,我喜歡我的靈寶特有的道家氣質(zhì),任何城市無法比擬。人與人之間憨厚、真誠、寬廣、無私!</p><p class="ql-block"> 十年后,金水湖兩岸修建了幾座濱河公園,高樓大廈接二連三拔地而起。河?xùn)|岸從南到北:金橋公園、道德經(jīng)文化園、金水湖公園、虢園、路園,一直通往函谷關(guān);河西岸從南到北:金池花園、河濱公園、弘農(nóng)春秋園、文化養(yǎng)生園、詩林,一直向北正在規(guī)化建設(shè)。三年前,參加靈寶智慧城市設(shè)計高峰論壇,把“函谷關(guān)”作為靈寶的會客廳,這一宏偉設(shè)想突出彰顯了老子文化的世界意義、中國精神、靈寶內(nèi)涵。一些國際化的新元素新氣象正在這里蓬勃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沿著曲折的河岸漫步其中,舞榭樓臺,雜樹生花,綠柳成行,文化養(yǎng)生、詩詞歌賦、書法精品處處可見。腳下曲徑通幽,青石板上刻著發(fā)生在靈寶諸多故事:李商隱任弘農(nóng)尉;關(guān)中地震死傷80萬;陳玉成與清兵在此發(fā)生戰(zhàn)斗….公園里還有歷史名人雕像,夸父逐日、女媧補天、文王避雨、黃帝鑄鼎、老子著經(jīng)等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 在這個很多城市都在搶奪歷史名人,甚至連小說中虛擬的臭名遠揚的西門慶都不放過的逐利時代,靈寶的歷史名人多的讓人羨慕,但卻沒有像其它城市那樣大興土木,勞民傷財?shù)厝バ藿ㄖ黝}公園,去吃名人飯發(fā)財,而是修建了免費的供靈寶人民休閑娛樂的濱河公園。</p><p class="ql-block"> 漫步公園,隨處可見人們在亭廊間休憩,游玩,歌唱,跳舞,打太極,觀景……尤其夏天,帶著涼席在公園午睡、夜睡者屢見不鮮。那個清晨,剛走到詩林,一對夫妻還躺在河邊草地涼席上打呼嚕呢!女人臉上那份愜意看得我驚羨不已……</p><p class="ql-block"> 喜歡坐在藤蔓搭建的涼亭下捧一本書靜靜地讀,遇到精妙之處也會出聲朗誦,常常惹得小鳥、小蜜蜂、小花朵也來圍觀,忍不住和它們對話、交流。這些小伙伴太有慧性,給我靈感,還有無限遐想?!兜赖陆?jīng)》隨手攜帶,盤腿坐在小假山的石頭上一遍遍讀,不知不覺竟然能從頭背到尾,再從尾回到頭。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些艱澀的句子就在這樣反復(fù)的素讀中迎韌而解,身心俱爽!舉目眺望,游船緩緩駛過,就像看見時光在藍天緩緩流淌。吳均曾寫過富春江的美景: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返。當(dāng)過慣大城市生活,到了靈寶一定會生發(fā)同樣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四川一文友多次對我說,靈寶真是個好地方,那么多名人典故,每次讀到我寫的文字,總有一種厚重和向往。他喜歡《道德經(jīng)》,有些研究,老子樸素的辨證思想在他的文章中運用自如,多次獲獎。當(dāng)他的散文集出版時,非讓我作序。我聽后誠恐誠慌,自己不是名人,亦非專業(yè)作家,有何德何能!他卻振振有詞:我欣賞的就是您這種素雅風(fēng)格的道家氣質(zhì),真誠而大氣,樸實而靈動……</p><p class="ql-block"> 我的靈寶,永遠享受著“人杰地靈,物華天寶”的禮遇。當(dāng)人們解決了物質(zhì)生活,逐漸向精神家園靠攏時,健身房、讀書會、吟誦社、文學(xué)社、合唱團、音樂廳層出不窮,就連僻壤的鄉(xiāng)下,也有圖書館、文化墻、文明村。隨便一村一莊,干凈整潔、古色古香,家家屋子收拾得跟城里沒啥區(qū)別,有些人家庭院還有小橋流水、亭臺樓閣,頗有江南風(fēng)味。</p><p class="ql-block"> 當(dāng)然,最突出最鮮明的文化標志——《道德經(jīng)》,已滲入各家各戶,廠礦企業(yè),行政單位……不說別的,單說我那土塬上的程村文化大院、香什村文化長廊都頗具特色,《道德經(jīng)》名句隨處可見。就在前兩天,周書記讓我擇些名句為村子新運的石頭刻字,還說這些字根植百姓,世代永傳……</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參差百態(tài)是幸福的本源,我說不一定香車寶馬才叫生活,也不一定美食豪宅才叫生活,像我們靈寶人簡簡單單,輕輕松松,慢慢前行同樣也是生活。這是靈寶給我的生活感悟,也是我愛這座城市的真正理由。</p><p class="ql-block"> (寫于2010年4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