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給師生創(chuàng)設(shè)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擴大師生校園活動的空間,豐富校園生活,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的品質(zhì),構(gòu)建新教育勞動實踐課程,和政縣團結(jié)小學為學生們專門開辟了一片種植基地 ——“開心農(nóng)場”,作為學生的勞動基地。</p> <p class="ql-block"> 這片勞動基地由各班承包管理各自區(qū)域,學生們在基地上灑下美麗的種子,期待長出勝利的果實。</p> <p class="ql-block">本學期的勞動課程分為以下幾個部分:</p> <p class="ql-block">一、探索種子的奧秘,爭做小小播種員。</p><p class="ql-block"> 在老師們的帶領(lǐng)下,孩子們在基地里翻土、播種,通過讓他們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在探索中去認識和了解種子的相關(guān)知識。</p> <p class="ql-block">二、探索大自然的規(guī)律,爭當小小科學家</p><p class="ql-block"> 學習不僅在書本里,也不只在教室里,學習還在田間地頭里!學校通過搭建蔬菜大棚,讓學生研究隱藏在田園中的自然奧秘,科學道理,科學捷徑,逐漸了解大自然的運作規(guī)律,明白“溫室效應(yīng)”的原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進大棚,菜棚里一片綠意盎然,同學們在老師們的帶領(lǐng)下,有序的進入大棚,在羅老師的指導下觀察蔬菜的枝葉、葉片、根系的特點,孩子們不僅認識了很多蔬菜,而且認真了解各種蔬菜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三、觀察農(nóng)作物的生長,爭做小小農(nóng)業(yè)家</p><p class="ql-block"> 在基地里,同學們種植了小麥、青稞、大豆、小豆、玉米、油菜等農(nóng)作物,使學生能更直觀的觀察農(nóng)作物生長情況,體驗耕種的艱辛和糧食的來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 學校還將勞動實踐基地與科學課程結(jié)合,指導學生種植鳳仙花等,了解它們的名稱生長習性及特點。</p> <p class="ql-block">四、我為校園填色彩,爭當小小綠化員</p> <p class="ql-block"> 學校還把勞動課程帶到校園里,與老師們一起美化校園環(huán)境,在學校的花壇里種植花草、栽植花卉、清除雜草,體驗美育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五、我為校園彎彎腰,爭做小小園藝師</p><p class="ql-block"> 爭做小小園藝師,同學們積極與環(huán)境對話,感受植物生長的神奇,探索其中的奧秘,親身體驗勞動的樂趣,為改善幼校園自然環(huán)境貢獻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六、親近自然,體驗自然</p><p class="ql-block"> 親身體驗勞動是同學們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親近自然,了解自然,學習自然的重要方式。讓田間地頭成為課堂,通過觀察、勞動實踐等課程幫助同學們把在教室學到的知識進一步深化,實現(xiàn)課堂與自然的有機結(jié)合。</p> <p class="ql-block"> 走出課堂,走進田園,勞動實踐基地成了鮮活的教材,使學生從課堂走向自然,從單一的課本走向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勞動實踐,將讓學生充分感受春華秋實,夏韻冬藏,在這片土地上播撒陽光,播種希望,體驗耕耘的辛苦,感受收獲的喜悅。</p><p class="ql-block">編輯:張芮 馬秀英 董海云</p><p class="ql-block">審核:劉占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