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167efb"> 在我的心里,青海是個奇幻的地方。那里是多姿多彩、風(fēng)情萬種的;那里也是雄渾大氣、蒼涼壯闊的。溫潤如玉的青海湖、秀美多姿的年保玉則、歷史悠久的塔爾寺,和那許許多多我從未見過,甚至根本不曾知曉的美景,無一在不吸引著我前去與它相見。告別西藏之后,追尋遠(yuǎn)方未知風(fēng)景的探索之心,牽引著我來到了青海。從見到了大美青海的那一刻起,我知道,自己全新的旅途故事,就這樣開始了。</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從格爾木出發(fā)前往青海湖的路上,我的腦海中一直在浮現(xiàn)著一個畫面,那曾經(jīng)是我用了很多年的電腦桌面。那是一張除了雪域高原以及藍(lán)天碧海之外,使用時間最長的圖片。那圖片上明亮的天空、墨藍(lán)的湖水、金黃的菜花,藍(lán)加黃這種純粹又養(yǎng)眼的色彩搭配,使整個畫面顯得無比美麗而和諧,如此夢幻的景致,讓一股愛慕之情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后來,不知是哪一天,我在網(wǎng)上閑逛的時候,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張圖片。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這夢境一般畫面居然是真實的,可這樣一個有如秀美江南的地方,居然存在于粗獷荒涼的大西北。當(dāng)時我就想,一定去這個地方看看。而這次,我是真的就要到這個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去了。</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行進在通往青海湖的公路上,陰晴不定的天氣,讓我的心情也跟著變得忐忑不安。生怕一會兒到了青海湖之后,要拍照卻沒有一個好天氣。那樣的話,我翻山越嶺來看它,卻無法親手記錄下它美麗的容顏,真真的可惜極了。這有著些許小郁悶的心情一直盤踞在我的心上,可走進了青海湖的所在之后,我開心地看見,天空開始一點一點地放晴了,這簡直讓我雀躍不已。平日里,生活在城市中的我,看慣了那種穿行于鋼鐵森林之間,在燈紅酒綠的喧鬧里奔波的日子。雖然也知道這就是生活的無奈,但還是忍不住想從城市逃離。去看看那些有些浩瀚,又有些蒼涼的空曠大地。在無窮的人工智慧,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我更愿意選擇后者。</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雖說導(dǎo)航上顯示的距離不算短,可我一路上都在天馬行空地幻想著青海湖的各種樣子,竟也不覺得走了有多久。漸漸地,天空中投射下來的陽光開始變得越來越強,道路兩旁時不時地就會冒出從離開藏區(qū)以后,已經(jīng)消失了一段時間的風(fēng)馬旗和牦牛,灰黃色的荒涼空間也在慢慢地向綠色過渡著。于是,我明白,美麗的青海湖已然是近在咫尺了,我開始滿心歡喜地期待著見到它的真容。此時此刻,距離的遠(yuǎn)近和時間的長短全都變得無關(guān)緊要了。反正,車外有如畫的風(fēng)景、車?yán)镉信阄业膼廴?,這對我來說已經(jīng)足夠了。至于別的,就讓它隨風(fēng)飄散吧。突然間,一片油菜花和青稞組成的彩色海洋迎面向我撲來。我忍不住停下車向遠(yuǎn)處望去,目光所及之處,全都是成片的金色和綠色波浪。看著眼前似曾相識的畫面,天空中純凈的藍(lán),曠野上青翠的綠,群山間艷麗的黃,一起明白無誤地告訴了我,這里就是大美青海湖。</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青海湖,古代稱為“西?!保址Q“鮮水”或“鮮?!薄2卣Z叫做“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lán)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帶原本是屬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這里又叫“卑禾羌海”。在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直到北魏才正式更名為“青?!?。它是地處青海東北部的我國第一大內(nèi)陸湖泊,同時也是國內(nèi)最大咸水湖。這浩瀚縹緲的青海湖,整個湖區(qū)面積達(dá)到了4456平方公里,環(huán)湖周長有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足足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海拔則是3260米,如果說要讓我做一個不太恰當(dāng)?shù)谋扔鱽碚f明這個高度,那我只能告訴你,這可是比兩個東岳泰山還要高的高度。青海湖的整個湖面東西長,南北窄,這樣的形狀,看上去就象是上天信手灑落在人間的一面寶鏡,它的全身都散發(fā)著神圣的韻味。整個青海湖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huán)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綿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這四座天然屏障,和湖畔蒼茫無際的草原,將青海湖圍繞其中,大山、湖泊、草原相映成趣,成就了一派的壯美綺麗西北山水。</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青海湖的美,是變幻莫測的,是冷艷神秘的,是微妙玄通的,它用光輝和時空描繪出的恒久大地的寧靜風(fēng)光,已經(jīng)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我的想像。青海湖的美不僅在湖水的壯麗與寬廣,更在于它散發(fā)出的撫慰人心的力量。它神奇地安撫著每一個造訪者的心。哪怕是坐在湖邊,撿幾塊小的不能再小的石子,壘一個瑪尼堆,心也能隨之平靜。如果要問為何如此呢,只能說大自然眷顧的都是那些用心去感悟世界的人。關(guān)于這一點,古印地安人那句“別走得太快,等一等靈魂”的諺語解釋地最為精妙。我這一路花去了不少的時間,有人不太認(rèn)同這種費時費力的方法。說是應(yīng)該選擇飛機或者火車,這樣會快得多。但對于這種觀點,我是不以為然的。那樣的旅行確實便捷省力,而我的方式無疑是相對辛苦而漫長的。可若是問哪一種方式更能接近靈魂,我想答案將是一目了然的。耗費心力的辦法,往往會比省力但不需要走心的方式,更能感知世界美好的內(nèi)涵。我一路行來,用腳步丈量著眼前的世界,雖然辛苦,卻安之若素。因為,有了夢想的牽引,我的內(nèi)心就是堅定而幸福的。每一次快樂的駐足,每一個欣喜的微笑,都會給我增添一分行走的力量。在陽光閃爍,清風(fēng)飛揚中,我無比清晰地知道,心中有夢、腳下有路,一切都將是最好的安排。</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坐在湖邊的草地上,我開始手捧一杯香茶習(xí)慣性地靜靜發(fā)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就只是傻傻地看著眼前藍(lán)盈盈的湖水神游九天。我用一種孩童的赤誠與熱情欣賞這里,只覺得,倘若又愛靜雅,又舍不得室外的日光,那么這個喝茶的方式就著實是再合適不過了。頭頂藍(lán)天,身傍碧波,聽著清風(fēng)中飄來的山水吟唱。在如此愜意的空間里,只怕是連杯中的茶水,都會像被加持過那般充滿了神性,飲來亦是一派分外香濃的味道。坐了不知多久,我覺得有些累了。索性躺在了湖邊去仰望天空,只覺這時得云才是整個空間的主角。它們飄浮在天空中,一動不動。任由燦爛的陽光把它搖曳變換的身影,投射到遼闊的大地上。在觀察這些百變的云彩時,想象力成了最為匱乏的資源。因為它們總是隨心所欲地在以不同面貌示人。這時,旁邊的帳篷里傳出了一陣陣動聽的音樂。我不由自主地嘗試著閉上了眼睛去聆聽,這一刻,音符成了我活潑的旅伴。它跳躍著向我講述這片土地的微妙所在?!皽婧T旅髦橛袦I,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辈恢獮楹?,這會兒的青海湖,讓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這首李商隱的《錦瑟》。我僅僅只是在心中默念出了這幾句溫婉的詩詞,心中便憑空生出了幾分美好的感覺。說實話,李商隱的詩,我能記起的并不太多。但就是因為眼前的青海湖,這兩句詩將注定會成為我很難去忘卻的金句了。</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今天,我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夙愿,投身在了這“地球上的一滴眼淚”懷抱中,周圍的空間里滿是優(yōu)雅、溫柔、悠遠(yuǎn)、平和,美得是那樣超凡脫俗。它那種游離于紅塵之外的超然,讓我的心變得無比柔軟和幸福。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有著許許多多愿望的。只是,很多人在許下愿望之后,或是一笑了之,或是就此忘記。但這不是對待理想應(yīng)有的態(tài)度,我們不能也不應(yīng)該把五彩斑斕的夢想都封印在感慨和忘卻里,任由它隨著時間一起逝去。至少應(yīng)該把哪怕一個愿望深深地印在心中,然后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去實現(xiàn)它,在努力追尋的路上,有著太多值得我們銘記和回味的東西。就算最終并沒有成功,但也已經(jīng)得到了收獲,而不是在年華流逝之后,才來后悔為什么不去嘗試。正因為如此,我才會放棄那些更加便捷的方式,忠實于自己的理想,從青藏線跋山涉水來與我向往已久的青海湖相見??v使這一路有著太多驚險的瞬間,可我依然是快樂而幸福的,因為,我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這樣的日子,閃爍著理想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心靈,也照亮了我的生命。</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只是在青海湖待了整整一下午以后,我便走上了去西寧的路。也許會有人問我,為什么不在那兒住上幾天。對于這個問題,我只能回答,既然都已經(jīng)把理想變成了現(xiàn)實,得到了滿滿的收獲。那么,這深刻的記憶,到底是驚鴻一瞥還是相守一生,已經(jīng)不再重要了。夜里十點多,我?guī)е鴼g喜和滿足到了西寧,做了簡單的梳洗修整之后,便回到酒店開始籌劃明天去塔爾寺的旅程。</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第二天清早,匆匆塞了幾口青海風(fēng)味的早餐,我就驅(qū)車前往塔爾寺了。塔爾寺位于西寧市西南25公里處的湟中縣城魯沙爾鎮(zhèn),這座依山而建的寺院,分布于蓮花山的一溝兩坡之上,寺內(nèi)殿宇錯落有致,金碧輝煌,氣勢恢弘。建筑形式總體上涵蓋了漢族宮殿式以及藏族平頂式的風(fēng)格,獨特的是,塔爾寺的建筑形式囊括了漢式三檐歇山式與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墻、中鑲時輪金剛梵文咒和銅鏡、底層鑲磚等,多重形式、風(fēng)格組合在一起造就了這里舉世無雙的漢藏藝術(shù)相融合的建筑群。此地蜚聲海內(nèi)外的酥油花、古壁畫和藏式堆繡這“塔爾寺三絕”,更是這里獨一無二的精妙之處。僅僅用了半個小時,我就來到了這座聞名遐邇的寺廟。停下車之后,我拉著老公慢慢地向塔爾寺走去。因為并不是旅游旺季,所以車并不太多,以至于小鎮(zhèn)上的孩子們毫無顧忌地在路上來回奔跑著玩耍。一路上,我見得最多的便是那些佝僂著脊背的老人。他們專心致志地?fù)u動著經(jīng)筒,念念有詞地沿路走著,蒼老的手布滿了歲月的痕跡,一雙深邃的眼睛流露著堅毅而清澈的目光。他們大多都是在心無旁騖地默默行走,除了念誦經(jīng)文的呢喃聲和堅實有力的腳步聲,幾乎聽不到別的任何聲響。偶然間,一陣清風(fēng)從他們身邊飄過,風(fēng)兒便會把他們身上特有的味道吹散在空氣里。我說不清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氣味,也許是因為,他們終日浸淫在佛寺的香火之中,全心地虔誠禮拜,所以身上才會熏染上這股帶著禪意的純潔氣息,這是任何香料都無法模擬的自然之味,滿心繁雜欲念的人是決然無法擁有這種味道的。</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有關(guān)于塔爾寺的歷史,網(wǎng)上和各類書籍中都有不少,我就不再贅述了。簡單地來說,塔爾寺,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為“十萬獅子吼佛的彌勒寺”,是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大師羅桑扎巴的誕生地。相傳,宗喀巴大師去西藏六年后,他的母親香薩阿因為想念兒子,托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發(fā)和一封信,希望他回家與自己團聚。宗喀巴大師接信后,雖然也想回家看望母親。但想到學(xué)業(yè)未完,便忍痛拒絕了母親的要求。宗喀巴大師給母親和姐姐各捎去自畫像和獅子吼佛像一幅,并寫信說:“若能在我出生的地點用十萬獅子吼佛像和菩提樹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與我見面一樣”。所以,這個原因就成了塔爾寺建立發(fā)展的由來。</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塔爾寺是整個西北地區(qū)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藏傳佛教中擁有極其崇高的地位。明朝時就對寺內(nèi)上層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號,清朝的康熙皇帝賜給這里一塊“凈上津梁”匾額,乾隆皇帝也御賜了“梵宗寺”稱號,并親筆題寫了“梵教法幢”匾額。進了山門之后,順著寺內(nèi)的坡道向上走去。一會兒功夫,就見到了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這座綠墻金瓦的建筑,是塔爾寺的主要建筑。它的屋頂用純金鋪墊而成,用掉了足足375公斤黃金。輝煌燦爛的大金瓦殿與小金瓦殿、大經(jīng)堂、彌勒殿、釋迦殿、依詁殿、文殊菩薩殿、四大經(jīng)院、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來八塔、菩提塔、過門塔、時輪塔、僧舍等形態(tài)各異的建筑,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風(fēng)格的建筑群。在這個佛的世界里,我更加清晰地體會到宗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皈依,而不是束縛和戒律。除了這美輪美奐的大金瓦殿,塔爾寺另一個必須要說到的地方,就是艷麗多姿的酥油花。塔爾寺的酥油花相傳是因為宗喀巴大師首次在拉薩大昭寺發(fā)起祈愿大法會時,組織制作了大型立體人物群像的酥油花供奉于佛前。在法會結(jié)束之后,酥油花傳入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塔爾寺,從此相沿成習(xí)。整體色彩艷麗非凡,且又內(nèi)涵豐富的酥油花,著實是一門不可多得的佛教藝術(shù)。</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塔爾寺歷經(jīng)了六百年風(fēng)雨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在時光磨礪下越發(fā)顯得光彩照人。漫長的歲月非但沒有磨滅掉它的風(fēng)采,反而為它披上了佛光閃耀的神秘外衣。在大金瓦殿內(nèi)的那個高12.5米的大銀塔,這就是宗喀巴大師誕生的地方。殿堂門前的一棵古樹相傳就是那臍帶血滴落后生出的菩提樹。樹下的人們總是張開著雙手,起初我還十分納悶,為什么大家都這樣,但當(dāng)一陣風(fēng)吹來時我就明白為何他們都會這樣做了。原來他們是等待風(fēng)將菩提樹葉吹落,然后去撿拾保存,之所以眾人想要去撿拾留存這樹葉,是因為他們都相信這樹葉沾染了佛祖的氣息,是有著靈性的物件。時間正值中午,炙烈的陽光照得我渾身發(fā)熱,鼻尖和手心都冒出了細(xì)細(xì)密密的汗珠。我沐浴著太陽,看著紅墻上的樹影。沿著僧侶和信徒們的足跡,聆聽著經(jīng)堂里的梵音妙語,在塔爾寺中信步游走,我的心是安寧、平和的。在路過某一個大殿門口的時候,我扭頭望向殿內(nèi)的佛像,那法相莊嚴(yán)的金身上,正在散發(fā)著一種能撫慰人心的奇異光芒,這種光就像是在蕭瑟的冬天里投射在身上的陽光一般,有著溫暖的力量。此情此景,讓我忍不住停下來去用心觀看起來。猛然間,我竟覺得,陽光其實就是佛光,它們同樣是照耀眾生的希望之光,同樣可以讓每一個生靈都不必?fù)?dān)心黑暗和寒冷。我們只要秉持著一顆赤子之心,就都能沐浴在生命和信仰的耀眼光芒中。寺院里有一座典型的二層藏式建筑,此殿就是塔爾寺的大經(jīng)堂。它是為了給僧侶們集中誦經(jīng)而設(shè)的地方。且不說它接近兩千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單是殿內(nèi)那一百六十八根柱子就已經(jīng)讓人瞠目結(jié)舌了。經(jīng)堂里的選材與色彩都非常考究,其中最引人入勝的當(dāng)屬堆繡的十八羅漢圖。令人惋惜的是,這門塔爾寺獨有的技藝,如今卻已成絕唱。屋內(nèi)梁檐上繪制著造型生動的藏式風(fēng)格圖案,而畫有龍鳳彩云的藏毯包裹著的大柱則更是顯得威嚴(yán)肅穆。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嵌有銅制鎦金的金鹿法輪、各式金幢、寶瓶、寶塔、寶傘和倒鐘等等各色裝飾,賦予了原本普通的平頂一個絢爛多彩的風(fēng)貌。整個殿堂在千余盞酥油燈的映襯下顯得是那樣的五彩繽紛、富麗堂皇。殿外聚集著從各地前來朝拜的僧侶,他們的面容雖然是各不相同的,但都無一例外地在行著五體投地的大禮。非佛教徒的我,雖然無法真正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但也知道,他們這一世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佛塔的修行,祈求并非是渺小的自我和當(dāng)下,而是在為著光明的來世和世間蒼生。</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沉浸在這恢宏壯麗的佛教藝術(shù)殿堂中,幾個小時的參觀時間顯得是那樣的短暫。結(jié)束了游覽之后,在向寺外走去的過程中,我一直在默默沉思著一個問題。那便是,到底什么是信仰?直到最后,在寺前的廣場上休息時,在那著名的白塔下,我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其實,說到信仰,不一定就非得和宗教以及理念扯上關(guān)系。只要是能夠超越世俗界限的恒久之愛,就是信仰。這里面,了包括對人、對世間萬物的愛。曾經(jīng)有一位哲人說過,人間事,不過六個字而已,就是“來不及、舍不得”。這一段究竟是在哪里看到的,我已經(jīng)想不起來了。但是,它讓我明白,只有曾經(jīng)存在和擁有的東西才會消失,如果我們無法改變它的誕生和消亡,便只需要認(rèn)真做好一件事,那就是珍惜并記住生命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一切美好。在平凡瑣碎的生活中,我們完全不必去耗盡心力追求那些看似熱鬧、實則飄渺的浮華。想到這里,我笑了,因為有了這番收獲,我便可以心滿意足地踏上歸程了。</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 告別了塔爾寺,我也邁出了離開青海的步伐。雖然在青海逗留的時光,只有短短幾日,但青海湖畔那聲聲入耳的浪潮,山野間一望無際的青翠牧草,塔爾寺中虔誠朝拜的信徒,這一切都在我心里深深地刻下了印記。所以,青海,注定將成為我的情懷之地。我期待著,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不問歸期地約上幾個知心密友,來到這充滿靈性的山水之間。說些人情百態(tài),論些今古興亡。閑來靜處,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弄笙簧,且將詩酒猖狂?;蚯倨邂裕蚯饔x。吟一闕紅塵滾滾,唱一段湖海茫茫。任他人情反復(fù),世態(tài)炎涼,我自悠然游走人世間,瀟灑度時光。如此,豈不樂哉?</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