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第五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三宮:帝王的家院</b></p> <p class="ql-block"> 煌煌紫禁城,南側是國家中樞,主體為三大殿;北側為帝王家院,主體為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組成的后三宮。</p><p class="ql-block"> 國和家的分界線,就在保和殿和乾清門之間的橫街,又叫天街。能在這條街上走動的,都是皇親國戚和帝王心腹。</p><p class="ql-block"> 大名鼎鼎的軍機處,就坐落在天街西北側一排不起眼的平房中段。大貪官和坤當年就在這里辦公。</p> <p class="ql-block"> 天街東西各有一座大門,東為景運門,西為隆宗門。</p><p class="ql-block"> 晚清天下大亂,景運門外曾出現(xiàn)過一幕荒誕劇:慈禧太后為了利用義和團抗擊洋人,竟在這里設了一處“義和團駐紫禁城辦事處”。</p><p class="ql-block"> 一時間扎紅頭巾的農民軍首領跟位高權重的大臣們混在一起,構成一道奇景。</p> <p class="ql-block"> 隆宗門匾額上有一個箭鏃,記載著一段讓大清皇帝屈辱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1813年,一支叫天理教的農民起義軍在太監(jiān)內應下,闖進紫禁城,一直向北打到隆宗門外,后因寡不敵眾才被消滅。</p><p class="ql-block"> 這件事對嘉慶皇帝打擊極大,也代表著清王朝大勢已去,江河日下。</p> <p class="ql-block"> 目光轉向天街北側,一道威嚴的大門如巨鎖般守著后三宮,這就是乾清門。</p><p class="ql-block"> 乾清門不只是門樓,在清代還是“御門聽政”——皇帝日常辦公會議的舉辦場所。勞模皇帝康熙自16歲親政后,幾乎每天在這里早朝,堅持了50余年。</p><p class="ql-block"> 在這里,他作出了收復臺灣,平叛新疆,反擊沙俄等重大決策,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p> <p class="ql-block"> 走進乾清門,御道盡頭就是乾清宮——皇帝寢宮,也是皇帝去世后的停靈處。</p><p class="ql-block"> 乾清宮寶座上方懸掛著順治帝親書“正大光明”匾。從雍正帝開始,太子的名字就藏在這塊匾的后方,等皇帝去世時才取下進行公示。</p> <p class="ql-block"> 乾清宮由于功能特殊,使用期長,發(fā)生過很多故事。</p><p class="ql-block"> 慘絕人寰的比如永樂皇帝死后,30多位妃嬪在宮內懸梁殉葬;匪夷所思的如嘉靖年間,十多位宮女半夜溜進宮內,要把嘉靖皇帝勒死;瘋狂的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崇禎皇帝在這里砍死了親生女兒昭仁公主……</p><p class="ql-block"> 不過清代的乾清宮,氣氛要平和許多。</p> <p class="ql-block"> 1722年正月,康熙皇帝在乾清宮庭院舉辦了一次“千叟宴”。</p><p class="ql-block"> 赴宴的主要是65歲以上的在職和退休官員,有1020人參加。1785年,乾隆皇帝也在這里舉辦了一次“千叟宴”,規(guī)模更大,有3000余位60歲以上的老人參加,包括普通百姓。</p><p class="ql-block"> 年紀90歲以上的高齡老叟,還獲得皇帝當面賜酒?,F(xiàn)場除了沒有準備“120”和各種急救設施,可謂關懷備至。</p> <p class="ql-block"> 走過乾清宮,就來到一座小殿——交泰殿。從交泰殿到北側坤寧宮,這里是女人的天下,也是皇帝的后勤區(qū)。</p><p class="ql-block"> 交泰殿東廂房是御膳房,西廂是御藥房,御茶房,還有太醫(yī)值班室。日常飲食和醫(yī)療保健,在這個區(qū)域全解決了。</p><p class="ql-block"> 交泰殿建于明朝嘉靖年間,從沒改過名。寓意為乾坤、陰陽、男女等的平衡,這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最高追求。</p> <p class="ql-block"> 交泰殿主要功能有三:皇后生日慶典、計時儀器存放、天子寶璽珍藏。這里設有巨大的漏壺和自鳴鐘,是古代國家報時中心,大臣們的上下班時間都要按這里的計時來校準。</p><p class="ql-block"> 殿里保存的25方玉璽,用于各種文件的蓋章,是清朝最高權力的象征?!?5”這個數(shù)目是乾隆皇帝欽定,源于《周易》。</p><p class="ql-block"> 乾隆還感嘆說,如果大清能延續(xù)25代,就是蒼天賜福了。在這方面,清朝皇帝很清醒,沒有幻想自己的王朝能延續(xù)萬年。</p> <p class="ql-block"> 坤寧宮是皇后正宮,也是皇帝大婚時的洞房。</p><p class="ql-block"> 清代的坤寧宮還是皇室祭祀的神殿。滿人信奉一種古老的宗教——薩滿教,認為人與萬物可以直接溝通。</p><p class="ql-block"> 坤寧宮中部大屋設有大鍋,灶臺,用來殺豬祭祀。西側有大炕,祭祀結束后大家坐在炕上一起吃胙肉,即祭祀用的豬肉。</p><p class="ql-block"> 能跟皇上一起吃胙肉,是一種崇高的榮譽。晚清重臣曾國藩就享受過這樣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 坤寧宮院內東南還曾豎有一根大木桿——滿洲神桿。這種桿子在很多滿人宅院里都有設置。</p><p class="ql-block"> 桿上有木斗,里面盛著豬下水、高粱谷子之類。有專家推測,神桿主要用來祭祀烏鴉,這也是至今北京烏鴉多的一個解釋。</p><p class="ql-block"> 后三宮雖然是清朝皇帝皇后名義上的住所,但他們大多時候卻住在其它地方。具體在哪兒,后面繼續(xù)講。</p><p class="ql-block"><b> 攝影:劉雪晶</b></p><p class="ql-block"><b> 文字:米開朗</b></p><p class="ql-block"><b> 編輯:劉雪晶</b></p> <p class="ql-block"> 估計不少朋友看了我的《雪鏡故宮》系列美篇后,對故宮文化有了進一步了解的興趣。</p><p class="ql-block"> 在此推薦一本屢獲好評的獲獎圖書《故宮里的中國》。作者為攝影大師李少白和知名攝影師、撰稿人楊春燕。</p><p class="ql-block"> 前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專門為本書寫序,稱贊“這是一本下了功夫的好書!”。書從“國、家、屋”三個維度對故宮進行了深度解析,是一本知識性、觀賞性、典藏性俱佳的好書。</p><p class="ql-block"> 此書一上市便榮登《中國新聞廣電報》社科類好書榜榜首,入選《中國教育報》教師喜愛的100本書名單。</p><p class="ql-block"> 最近,《故宮里的中國》一書又入選2022年4月份寧波市新華書店和圖書館推出的寧波讀書月特別推薦書單,在寧波市有關媒體、圖書館、書店的平臺專門做了推薦。</p><p class="ql-block"> <b>各大網(wǎng)店、實體大書店均有銷售。</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