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累并溫暖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船營區(qū)第十七小學青年教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陳宇鵬抗疫札記</b></p> <p class="ql-block"> 從三月乍暖還寒,到四月春回大地,原本應該春暖花開、綠草如茵,但疫情卻打破了我們吉林人美好的春天。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船營區(qū)第十七小學校一名青年教師,我自愿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為了我的家鄉(xiāng)早日抗“疫”勝利!</p> <p class="ql-block"> 從3月4日開始,我和我的同事們做為志愿者一直承擔核酸檢測時的掃碼工作。直至3月25日臨時接到通知,收拾簡單的洗漱用品參加單位抗疫閉環(huá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爬樓掃碼追紅忙</b></p><p class="ql-block"> 這一個多月來,全民核酸、封控單元入戶采集密接、次密接、“追紅、追陽”、“突擊隊”、卡點站崗,已成為工作的全部。相較給接近千人普通人員掃碼,入封控單元采集更容易被感染,與病毒好似又近了些。由于工作的社區(qū)屬于老舊小區(qū),很少有電梯,每次的入戶采集都需要爬樓,一次次全副武裝的爬5.6樓,到地方已喘的厲害,需要緩口氣。面罩結滿蒸汽走路經常深一腳淺一腳。志愿服務開始的幾天氣溫很低,到社區(qū)各個工作點很早,穿的厚羽絨服經過一天的爬樓都已濕透,再加上防護服、罩衣,爬起樓真的很笨拙。全員核酸時對于沒有吉祥碼和身份證的老人只能手動錄入,戴著手套不方便,也要一遍遍耐心錄入,還同時安撫大家的緊張情緒。室外溫度極低,也要時刻往醫(yī)用手套上噴酒精消毒,在酒精的揮發(fā)下帶走手上僅有的熱量,戴著薄薄的醫(yī)用手套的手冷的直哆嗦。采完全民核酸再采封控單元密接人員,從早上8點到晚上11點的工作量沒時間吃飯,一天不吃不喝,完成自己的工作后需要支援其他點位,更是二話不說,背起試劑管直奔崗位,站了一天直到累得站不起來。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把手機調到最亮、提前出示吉祥碼或是身份證、注意保持距離、把屏幕豎起來,反光、不著急阿姨,您慢慢來、麻煩先讓孩子做核酸,著急回去上網(wǎng)課,謝謝大家互相體諒點……”</p> <p class="ql-block"> 看著自己被酒精消殺的粗糙雙手,不禁回憶起2020年5月吉林市第一輪疫情發(fā)生,那是我第一次穿上防護服、帶上護目鏡第一次當志愿者,我主動響應學校號召,自愿負責每天16:00---20:00向陽街道北安社區(qū)卡點掃吉祥碼、規(guī)勸老人沒重要事不出卡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本職工作不能忘</b></p><p class="ql-block"> 兼顧掃碼工作的同時,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晚上回來時抓緊時間上報財政局、教育局下發(fā)的每周防疫情況統(tǒng)計表,更要做好當月工資,確保準時發(fā)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閉環(huán)戰(zhàn)斗溫暖多</b></p><p class="ql-block"> 我只是志愿者的其中一員,不想用華麗的語言來頌揚個人的抗疫之路,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克服病毒的恐懼堅守一線,與自己的家鄉(xiāng)共克時艱,不負所托。</p> <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再苦也能找到一絲甜。危險與困難面前我們沒有退縮,依然堅守崗位?,F(xiàn)在越來越熟練的從頭到腳的防護已變成每日常規(guī)操作。每日與酒精“共處”,反復消殺。小心謹慎不帶回一絲病毒,因為我們已是一個心連心的“石榴籽”組合。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互相安慰。每次出發(fā)前大家一起做“醫(yī)療包”用于入戶時方便裝試劑管、充電寶;每次大家穿防護服都互相監(jiān)督查看是否防護到位;每次大家在流動卡點遇到都會互道注意安全。每日起早工作很辛苦,看似一頓早飯實際卻是一頓早、午飯。因為穿上防護服為了大家的安全,所有人都會一直穿著,直至全天工作結束才能消殺脫下。為了大家能多睡會還要保證營養(yǎng),沈主任、趙主任、欒老師每天更要5:00早起為大家做早飯;所有人三人一組輪流做晚飯;張主任、王老師、焦老師還要充當每日的司機;李老師、丁老師為了大家配菜買果;青年教師們打掃消毒整理。我們真的越來越像一家人!一個個在脫下防護服面罩后疲憊的身影;一個個臉被口罩勒的一道道壓痕;一個個被橡膠手套捂得不透氣紅腫的雙手;一個個被很大的工作強度累到直不起腰,互相貼膏藥的身影都歷歷在目,看著心疼。</p> <p class="ql-block"> 我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溫暖有光。我用真心奮斗了一個多月,用毅力堅守了一個多月,用愛心付出了一個多月。春風和煦,草長鶯飛。愿疫情消失在春風中,愿健康都會如約而至,愿早日見到孩子們重返課堂的一張張純真笑臉!</p> <p class="ql-block">審核:石 晶</p><p class="ql-block">制作:徐 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