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拉哆咪索來咪哆拉,拉哆咪索來咪哆拉,是誰幫咱們翻了身,是誰幫咱們得解放,是親人解放軍,是救星共產(chǎn)黨……。每當聽到這首熟悉的《洗衣歌》時,就會想起50多年前我在182野戰(zhàn)醫(yī)院業(yè)余宣傳隊時的那段美好記憶。</p> <p class="ql-block"> 我從小愛跳愛唱,是受我母親的影響,母親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老兵,出生在沂蒙山區(qū),是個土生土長的山東人,記得她最愛哼唱沂蒙山小調(diào),有時還會索拉索拉哆拉哆的扭扭秧歌。從小受到熏陶的我,自然也遺傳了這方面的愛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的我性格比較內(nèi)向,平日里話不多,但膽子較大。小學時擔任過大隊組織委員,曾主持過大隊會,想想那時真是傻大膽,但因此鍛煉了膽量,也是我人生中一段比較出彩的經(jīng)歷。</p>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一歲時的照片,是一個很活潑可愛的小女孩,白白胖胖,頭發(fā)微卷。</p><p class="ql-block"> 記得上小學二年級時,無師自通的學會了吹口琴,母親很支持,說我們會什么樂器她都會給買,可在那個年代,有些愛好是不可能滿足的。學校的音樂教室里有一臺大鋼琴,上音樂課前,乘著老師沒來,我會偷偷的去按按琴健,那動聽的聲音,闖入我的心扉,讓我久久不能忘懷。</p><p class="ql-block"> 上小學六年級時,我們幾個愛好文藝的小女生自編了舞蹈,每天放學后在同學家排練,全校匯演時得到了好評。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停課,父親所在的部隊成立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邀請我們幾個女生參加,和這些兵大哥一起排練節(jié)目,到各個連隊巡回演出。從那個時候起我就有了一定的舞臺經(jīng)驗。入伍后,我把這個愛好帶到了部隊,在那個沒有電視,沒有娛樂的年代,充實了我的業(yè)余生活。</p> <p class="ql-block"> 1973年演出后的留影。</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的第三年(1969年11月)我參軍入伍,來到一八二野戰(zhàn)醫(yī)院一所當了衛(wèi)生員,部隊就是一所大學校,在這所革命的熔爐中,我逐漸成熟長大。</p><p class="ql-block"> 當時我們醫(yī)院駐扎在安康地區(qū)恒口鎮(zhèn),為修建襄渝線的鐵道兵服務,醫(yī)院因為才建院不久,病房條件非常簡陋,喝的是井水,每天熄燈號后就要停電,病人的床單被罩都是手洗,有時水源緊張,要成堆的抱到河邊去洗,可那時年青的我,從來沒覺得苦,每天情緒飽滿的投入工作。隨部隊野營拉練長途跋涉,兩次上青藏高原,去農(nóng)場勞動鍛煉,參加阿克塞縣哈薩克族自治縣醫(yī)療隊,艱苦的環(huán)境鍛煉了我,使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強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每年春節(jié)前,院里都要從科室抽調(diào)部分有才藝的人員組織宣傳隊,排練一些正能量的節(jié)目,到各個部隊巡回演出。我有幸參與其中,雖然是業(yè)余宣傳隊,但是每天清晨起床號一響就要起來吊嗓子壓腿,我從小沒有正規(guī)練過,基本功差,壓腿,劈叉踢腿都比較困難,但日久天長的練習總算有一點起色。年底165醫(yī)院,55醫(yī)院,182醫(yī)院這三個野戰(zhàn)醫(yī)院宣傳隊在325兵站匯演時,我們演出的《采藥舞》得到了好評,評委稱贊說182醫(yī)院的女兵基本功都很好,腿踢得真高。得到這樣的評價,我們都非常高興,這與每天的刻苦訓練是分不開的。</p><p class="ql-block"> 剛?cè)バ麄麝爼r,不太會化妝,但還想以較好的面貌站在舞臺上,也想要對的起觀眾,可又沒有專業(yè)人員指導,不知道誰找來了一本《紅色娘子軍》舞臺妝的書,我們就照著吳瓊花的妝來化,濃濃的油彩,黑黑的眼影,直直的大刀眉,濃妝艷抹,近看真有點恐怖,但在那個年代,舞臺妝都是那樣,還覺得挺美滋滋的。</p><p class="ql-block"> 每年宣傳隊的保留節(jié)目就是《洗衣歌》,這個舞蹈當時是非常受歡迎的,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歡快,穿上漂亮的藏族服裝,從舞臺里邊跳邊唱著出來,可愛的小卓瑪,可親的炊事班長,美麗的藏族姑娘搶著為解放軍戰(zhàn)士洗衣服,體現(xiàn)了軍民團結(jié)一家親的溫馨場面。每次到友鄰部隊巡回演出,臺上演員精神飽滿,臺下觀眾掌聲雷動,這熱烈的掌聲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為了發(fā)揮女兵的特長,也為了展示我們多姿多彩的服裝,我們的舞蹈節(jié)目比較多,朝鮮舞,新疆舞,傣族舞,藏族舞各種民族舞,有人說遠處看我們就像一群仙女下凡,服裝五彩繽紛,色彩斑斕,非常養(yǎng)眼。最緊張的是每次節(jié)目中間換服裝,心“怦,怦,怦”地跳,氣喘吁吁,生怕趕不上趟,經(jīng)常不是忘了系帶子,就是忘了戴帽子,時常出點洋相,但戰(zhàn)士們友善的笑聲和掌聲化解了我們的尷尬,絲毫不會影響演出情緒。每次演出結(jié)束,部隊領(lǐng)導都要熱情的招待我們,感謝我們給指戰(zhàn)員帶來了歡樂,豐富了他們的業(yè)余生活。</p><p class="ql-block"> 一次,炊事班有幾個戰(zhàn)士為我們準備演出后的加餐,沒有看到我們的節(jié)目。宣傳隊的領(lǐng)導專門讓我們到后廚給他們表演了女聲獨唱,樂器獨奏,還有我和另一個隊員說的對口詞,題目好像是《槍》。那幾個戰(zhàn)士很受感動,看到他們高興,我們也很欣慰。現(xiàn)在想起來那個對口詞演的真的很傻,可在當時是非常時髦的節(jié)目。</p> <p class="ql-block"> 從1968年到1971年這四年間,由于當時特殊的歷史原因,女兵基本上招的都是部隊內(nèi)部子弟。她們聽著軍號聲長大,從小生長的環(huán)境和受到的嚴格教育,大部分都多才多藝,能歌善舞。宣傳隊里有幾個臺柱子,跳的好,唱的好很有才氣。雖然隊里沒有專業(yè)的編導和編舞,但我們排練出的許多節(jié)目質(zhì)量都不錯,其中有的舞蹈動作都是大家集思廣益,你一句我一句的湊成的。隊里男兵比較少,很多節(jié)目需要男兵配合,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只有女扮男裝,上圖這個歡快的新疆舞《庫爾班大叔你上哪兒》有兩個可愛的新疆老大爺,你們能看出來是女兵演的嗎?</p> <p class="ql-block"> 看這兩個女兵演的新疆老大爺真像那么回事,一個白胡子,一個黑胡子,排練時,看到她倆搖頭晃腦,揪胡子,瞪眼晴模仿老頭的樣子,常常逗的我們哈哈大笑,但更多的是佩服她倆的奉獻精神。在舞臺上演出時,臺下有人能認出是女兵裝扮的,會熱烈鼓掌,哄堂大笑。事后知道的,更會連連夸獎,贊不絕口。70年代反串演員還是不多的,我們宣傳隊也真是開了先例了。</p> <p class="ql-block"> 表演唱《八大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舞蹈《竹簽舞》</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中國和越南是同志加兄弟的關(guān)係。中國幫助越南修鐵路,并給予了他們大量物資援助。我記得有一首歌叫《中越友誼之歌》,歌詞寫的很好,越南中國,山連山,水連水,共臨東海我們友誼向朝陽。緊跟形勢,我們排練了竹簽舞,歌頌越南人民抗擊美帝國主義的豐功偉績。</p><p class="ql-block"> 可在70年代末,越南背信棄義,不斷的在邊界挑起戰(zhàn)爭,破壞中越友誼。迫不得已中國在1979年的2月17日發(fā)動了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狠狠打擊了公然挑釁的越南人,捍衛(wèi)了祖國的尊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女聲小合唱《瀏陽河》,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雖然沒有專業(yè)人員的水平,但由我們演繹出來,卻非常的接地氣。</p><p class="ql-block"> 因為喜歡樂器,自學了中阮,彈的不熟練,小樂隊缺低音部,樂隊隊長讓我上去和他們一起演奏《草原英雄小姐妹》,因為我不會變調(diào),小樂隊只能跟著我的調(diào)子走,想起來真的是很可笑。我們醫(yī)院的女兵非常厲害,樂隊里手風琴,揚琴,笛子全部都是由女兵演奏的,每次演出,都很出彩。</p><p class="ql-block"> 在那個年代,年輕人的思想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開放,在一些舞蹈中,男女演員跳舞時要求表情豐富,目光要有一些對視,可有的演員非常不好意思,眼神一對馬上躲開,甚至還會臉紅,那個年代年輕人就是那么羞澀,非常單純。</p><p class="ql-block"> 一次下部隊演出,沒有室內(nèi)演出場地,在河灘上搭個簡易舞臺,二月的陜南,天氣非常寒冷,風呼呼刮著,穿著單薄的演出服,手凍的哆哆嗦嗦,連扣子也系不上,那個年代的女兵,真的特別能吃苦,令人佩服。</p><p class="ql-block"> 宣傳隊當時排的節(jié)目,大部分是自編自演,有舞蹈,表演唱,詩朗誦,樂器獨奏,評彈,樣板戲等等,各種節(jié)目豐富多彩,想想在那么簡陋的條件下,能排練出一個多小時的演出是多么的不容易呀!</p> <p class="ql-block"> 照片后排有幾個男戰(zhàn)士是325兵站勤務連的。</p><p class="ql-block"> 后來的幾年中,我們182醫(yī)院一所長期獨立在外執(zhí)行任務,組織宣傳隊可缺少男演員,跟325兵站勤務連借了幾個男戰(zhàn)士一起組成了一支小小的宣傳隊,到各個部隊巡回演出,有了男兵的助陣,我們的節(jié)目更加的多姿多彩。</p><p class="ql-block"> 業(yè)余時間,科里的醫(yī)生和所里男兵還組織了籃球隊,經(jīng)常在晚飯后和勤務連的官兵打友誼賽,球賽打的非常激烈,球員們個個生龍活虎,展開激烈的爭奪,不論哪一方進球,歡呼聲,叫好聲,掌聲都能使全場沸騰,有的戰(zhàn)士甚至會高興的“嗷,嗷”大叫。我們科里有幾個醫(yī)生籃球打的很棒,每次比賽,我們都要前去助陣,為他們搖旗吶喊。有時女兵也去打表演賽,雖說球打的沒有男兵那么激烈和精彩,但觀看的人也非常多。男兵有時候也很八卦,聽說勤務連戰(zhàn)士給女籃球員們都起了外號,什么蝴蝶迷,大長腿……,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業(yè)余生活枯燥乏味,僅有的樂趣就是打打籃球,翻來復去的看幾部老電影,也難免戰(zhàn)士們會出些 “幺蛾子”,真的是可以理解。</p> <p class="ql-block"> 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在那個火紅的年代,用文藝舞臺的形勢,把黨的政策和溫暖送到每一個指戰(zhàn)員心中,宣傳隊員們也以英雄為榜樣刻苦學習,認真排練,節(jié)目具有那個時代的特色,非常鼓舞人心,所以特別受歡迎。尤其在三線地區(qū),交通不發(fā)達,環(huán)境閉塞,我們業(yè)余宣傳隊,為廣大指戰(zhàn)員帶去了很多歡樂。</p> <p class="ql-block"> 2015年5月182醫(yī)院一所戰(zhàn)友在北京聚會,一些老宣傳隊員,即興在現(xiàn)場跳起了歡快的舞蹈,舞姿不減當年,他們的情緒感染著我們現(xiàn)場的每一個人。</p> <p class="ql-block"> 曾經(jīng)的宣傳隊隊員,己是白發(fā)蒼蒼的老頭老太了,可大家聚在一起,仍然是那么朝氣蓬勃,好像又回到了那個年輕的時代。</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幾年間,我?guī)Т罅藢O子,閑暇時上了老年大學,參加了鋼琴班的學習,去完成我年輕時的夢想,可笨拙和粗糙的雙手摁在琴鍵上,完全沒有年輕時的感覺,學了將近三年,也彈不出幾首動聽的歌曲,讓我沒有了自信。俗話說年過三十不學藝,我今年已近70歲了,有那個心可己經(jīng)沒那個能力了。欣慰的是女兒鋼琴彈得還不錯,彌補了我的遺憾。</p> <p class="ql-block"> 五十多年過去了,可在宣傳隊的日日夜夜讓我終身難忘。每次下部隊巡回演出時的情景,都讓我記憶猶新。激情的歲月,火紅的年代,裝載著我們的理想,承載著我們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靜下心來,往事時常會浮現(xiàn)在眼前,那是揮之不去的記憶,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在毛澤東思想的教育下,我們有著堅定的信念,祟高的理想,直至今日,我仍然對那個年代的生活念念不忘,雖然環(huán)境艱苦,生存條件落后,但在革命的大熔爐中,我們的精神世界永遠充實,軍營中時刻充滿著我們的歡笑,每天情緒飽滿,斗志昂揚,樂在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