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眉姬鹟,別名黃腰姬鹟。是屬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鹟科、姬鹟屬的一種小型鳥類,體長11-14厘米。雄鳥前額、頭頂、枕、后頸、頸側(cè)、上背、肩黑色,下背和腰鮮黃色。尾上覆羽和尾黑色。兩翅亦主要為黑色,內(nèi)側(cè)中覆羽和大覆羽白色,最內(nèi)側(cè)第三和第四枚三級飛羽外翈白色,眉紋白色,下體鮮黃色,尾下覆羽白色。有的胸沾橙色。</p> <p class="ql-block"> 白眉姬鹟,雌鳥上體從額、頭頂、頭側(cè)、后頸、頸側(cè)一直到背灰橄欖色,到下背逐漸變?yōu)殚蠙炀G色,腰鮮黃色,兩翅橄欖褐色,羽緣橄欖綠色,翅上外側(cè)覆羽和飛羽暗褐色,內(nèi)側(cè)中覆羽和大覆羽污白色或白色,內(nèi)側(cè)第三枚三級飛羽外翈幾全白色,在翅上形成明顯的白斑。尾上覆羽和尾黑色,羽緣沾橄欖綠色,眼先和眼周污白色。</p> <p class="ql-block"> 白眉姬鹟,下體頦、喉、胸白色或淡黃綠色具灰色羽緣,形成不明顯的鱗片狀,下胸、上腹和兩脅橄欖灰黃色,下腹和尾下覆羽淺黃白色。幼鳥似雌鳥。雄幼鳥尾上覆羽和尾黑色。頭頂微具黑色羽緣,下體污白色。虹膜暗褐色,嘴雄鳥黑色,雌鳥上嘴褐色,下嘴鉛藍色,腳鉛黑色。</p> <p class="ql-block"> 白眉姬鹟,主要棲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地帶的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尤其是河谷與林緣地帶有老齡樹木的疏林中較常見,也出入于次生林和人工林內(nèi),遷徙期間有時也見于居民點附近的小樹叢和果園中。白眉姬鹟在中國長江以北以及四川和貴州地區(qū)主要為夏候鳥,長江以南地區(qū)多為旅鳥。</p> <p class="ql-block"> 白眉姬鹟,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多在樹冠下層低枝處活動和覓食,也常飛到空中捕食飛行性昆蟲,捉到昆蟲后又落于較高的枝頭上。有時也在林下幼樹和灌木上活動和覓食。繁殖期間雄鳥常躲藏在大樹茂密的樹冠層中鳴唱,鳴聲清脆、委婉悠揚。性膽怯而機警,一遇危險,迅速藏匿。</p> <p class="ql-block"> 白眉姬鹟,食物主要有天牛科、擬天??瞥上x、叩頭蟲、瓢蟲、象甲、金花蟲等鞘翅目昆蟲,以及尺蠖蛾科、松鞘蛾、波紋夜蛾幼蟲、毛蟲和其他鱗翅目幼蟲,雛鳥幾乎全部以昆蟲幼蟲為食。</p> <p class="ql-block"> 白眉姬鹟,繁殖期5-7月。通常在4月下旬5月初即見雌雄鳥相互追逐,雄鳥亦開始鳴叫遷徙。晨昏時雄鳥長時間地站在樹枝頭高聲鳴唱,雌鳥時隱時現(xiàn)活動在附近,在雄鳥周圍飛來飛去,或出沒于天然樹洞覓找巢位。通常營巢于闊葉疏林和林緣地帶,也營巢于次生林,混交林、果園和人類住宅附近。雛鳥晚成性,剛孵出時雛鳥赤裸無羽,全身桔黃色,僅具幾撮灰色絨羽,雌雄親鳥共同育雛。</p> <p class="ql-block"> 白眉姬鹟,是中國夏季常見的一種森林鳥類,不僅羽色艷麗,鳴聲婉轉(zhuǎn)悠揚,而且全以昆蟲為食,是重要的森林益鳥,在森林保護中具有重要意義。該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16年,無危。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yè)局2000年8月1日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jīng)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攝 影:海闊天空攝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闊天空(劉佳)</p><p class="ql-block">音 樂:《森林小鳥》</p><p class="ql-block">拍攝地:云南滇西盈江、百花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