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閑言</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常在網上看到,年邁的父母千里迢迢,從農村老家?guī)е亦l(xiāng)特產來到城市,看望已經大學畢業(yè),成家立業(yè),娶了媳婦,生了子的兒子,可沒想到的是,兒子嫌農村父親寒酸,怕丟人,怕媳婦看不起,不讓父母進家門,父母流落街頭,說只想回老家,不想再見到這個兒子了的貼子,還有鄉(xiāng)下母親去大學校園看望大三的兒子,兒子見母親寒酸,把母親給同學介紹成"保姆“的報道,我心里就不是個滋味,滿眶是淚,諸如此類不盡孝、不養(yǎng)老的兒女還是大有人在,這還是人嗎?</b><b style="font-size:20px;">簡直是豬狗不如的畜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國有句老話:“兒不嫌母丑,狗不擇家貧?!?我想一條普普通通的狗都知道感恩,不會嫌棄主人家貧,何況作為一個人、為人兒女,怎么可以如此對待生其養(yǎng)其的父母呢?簡直是傷天害理,大逆不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為什么社會上常有這些令人不齒事情發(fā)生,究其原因,令人費解,中國傳統百善孝為先的孝道教育去哪兒了?可悲可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篇給大家介紹了為人父母“七不責”,今天給大家推薦為人兒女"五不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百善孝為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百善孝為先“。 做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孝”一字。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孝“一字是人人傳頌的傳統美德。中華上下五千年,很多人都遵循孝道,西漢的緹縈救父、南齊時期黔婁嘗糞憂心、宋代朱壽昌棄官尋母、東漢時期的龐氏涌泉躍鯉、魏晉時期王裒聞雷泣墓等等中國歷史上孝順長輩的故事數不勝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當今社會,雖然動輒生死的”大孝“可能不會再表現出來,但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平日生活中,去關懷父母,孝順父母,?;丶铱纯础1M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到”孝“,問心無愧,不留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為人兒女五不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國人自古遵循和合、和諧的家庭準責,也是社會穩(wěn)定的基石。古人為此總結了一套“為人子女五不怨,為人父母七不責”的說法,做為做人的基本遵循,眾所周知,我國從兩宋開始便以“仁孝治天下”,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會比我們更重視孝的重要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做兒女起碼要做到“五不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一不怨父母無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樹木瑯林有高低,人間事事都不齊。沒有人是萬能的,也沒有父母是十全十美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費盡心力把我們養(yǎng)育成人,已經是天下最值得尊敬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卻會抱怨父母沒能給自己期望的家庭背景和期望的養(yǎng)育,以怨報德,違背的是最基本的孝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二不怨父母啰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母生活的年代與今天大不相同,兩代人在認知和習慣方面,難免有點代溝。當我們出生,他們用自己全部的精力把我們養(yǎng)育成人,教我們穿衣,教我們吃飯,教我們如何做人,盼我們平安。只有關心真愛你的人才會去啰嗦你,父母絕不會去啰嗦一個與他們無關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三不抱怨父母抱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母抱怨我們,只是不滿足我們現在。當我們做得夠好時,他們渴望我們更好!他們不是為自己,或許他們在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或許他們在工作上非常辛苦,可又不能和誰講,所以他們渴望我們更好,即便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父母也希望我們青出于藍,不要像他們一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四不抱怨父母遲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母年紀大了,行動自然遲緩了,永遠不要嫌棄父母行動遲緩,因為我們永遠想象不出我們小的時候他們是如何耐心地教我們走路。父母年輕時,可能比我們還意氣風發(fā),是為我們,父母才累彎了腰。如果有一天,父母已變老,腿腳利索不了,我們要切記: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來,孝順一定要及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五不怨父母生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父母陪我們長大,他們上了年紀身體自然不如年輕的時候,開始變的病多了起來,有的還可能臥床不起,這就到了我們陪他們變老的時候了,需要你的照顧,不要嫌棄有病的父母,不要忘記了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每當你有病時他們是最操心的人,第一時間送你去醫(yī)院的一定你的父母,他們一定會日夜守護在你的身邊,千萬不要在你身上發(fā)生久病床前無孝子,讓世人唾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碎語</b><b style="font-size:20px;">:我們漸漸長大,父母慢慢變老,抱怨父母,不如理解父母,包容父母,若連生自己養(yǎng)自己的父母都容不下,何以容得下別人,何以天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之間難免有所摩擦,然而互相包容和理解。不要動輒就指責埋怨父母,說難聽一點,你能這樣對待你的同事朋友嗎?有言道,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閑話少說,道理誰都懂,就做的怎么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零二二年四月八日于???lt;/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