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親是山,母親是河。父母的山水,便是我們兄妹自小到大最寧靜的港灣、最堅強的依靠、最溫暖的四季天。</p> <p class="ql-block"> 幾年前,我筆下寫過母親,但未能記錄母親的全部。閑暇之余翻開記錄母親的美篇,伴隨著音樂,總被文字牽引回憶著母親那些過去的酸甜苦辣和耕讀持家。其中,自覺不自覺地也出現(xiàn)父親過去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今年,父親78歲了。有關(guān)父親過去的點滴,自我記事之后,便一致存在心里,從未用文字記錄。今天,難得有點偷閑的時間,透過辦公室的窗看到連綿不斷的山,便點燃了我用文字記錄、回憶父親過去的激情與行動。</p> <p class="ql-block"> 父親是抗戰(zhàn)勝利前一年出生的,兄妹4人,是家里的老小。那時雖算不上大家人口,但因兄妹出生間隔時間長,隨著各自相繼成家,大家庭矛盾逐漸顯現(xiàn),自然也相繼分家。據(jù)父親說,分家那會兒我還沒出生,父親帶著奶奶從老家大院搬出來,到二荒扒(小地名)自建房屋。</p> <p class="ql-block"> 父親和他的親侄子(大伯的老大)是同學(xué),上過高小,他侄子順利讀完書,最終從事了教育工作。而父親因為在需要勞動力才能分到糧食的年代里,為了家庭的生計被迫中途輟學(xué)回家務(wù)農(nóng)。父親上學(xué)雖然不多,但他有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和鋼筆字,可見父親讀書還是蠻用心的。在那個年代能識文斷字,讀講古經(jīng),為人代書,也能算得上是一個文化人。父親的字結(jié)構(gòu)勻稱、穩(wěn)健秀麗、行云流水,在老家僧人凹溝內(nèi)溝外幾乎無人不知。這些特長也讓他幾乎包攬了本組和親鄰除夕的春聯(lián)、香火及報條,每年臘月最后幾天家里來寫對聯(lián)的人絡(luò)繹不絕,以至于我們家總是除夕最后貼對聯(lián)的。數(shù)十年來,雖耽誤了許多功夫,但父親樂此不疲。隨著印刷體的對聯(lián)問世和父親步入花甲多病纏身,也就再也沒有給別人寫過對聯(lián)了。</p> <p class="ql-block"> 一個壯年人把手捏成拳頭,另一個人把這支拳頭握住使勁兒,讓捏拳頭的人嘴上哇哇叫痛后自動松開,我親眼所見父親做到了。這估計和課文《手》里陳秉正的手一樣,像支鉗子。這些力氣,都是父親在青少年到壯年時期長期從事勞動鍛煉是分不開的。家里蓋土房,房上的檁子都是父親親自一人扛上山花墻的。為了多掙工分,父親硬是把原本兩人抬的電動機一個人扛到綜合廠。為了掙錢,父親給別人抗過條子(木料),他一次能抗接近一般人二倍的重量。在閑暇之余,父親同齡人或年輕人向他挑戰(zhàn)摔跤或撬棍,在我的記憶中沒有人勝利過。正因為父親年輕和壯年時期,出力勞累過度,便無形中給他自己后半生落下多種病根,不到六十歲便有冠心病,六十五歲那年因老梗住院四次,自此之后,喝藥成了家常便飯。其實誰不想輕松點,可家庭生活和養(yǎng)育子女這沉甸甸的擔(dān)子怎么可能讓他輕松,父親就是這樣在艱難困苦中一步步、一天天熬著,為我們遮風(fēng)擋雨。</p> <p class="ql-block"> 父親原本沒啥手藝,僅靠務(wù)農(nóng)和出苦力掙錢養(yǎng)家糊口??吹絼e人開始經(jīng)商后,也想賺點輕巧錢,便隨著他人一塊外出做生意。對于父親來說,除了聽別人說的天花亂墜外,僅憑著善良去摸著石頭過河。父親為合伙人擔(dān)過保,組織過勞工隊務(wù)工……實踐證明,太善良是不適合做生意的,因此父親在那些年間一次次摔倒。除了花光自己家里原有的一點積蓄外,還因擔(dān)保欠下了外債。外出那些年,母親一個人在家挑起了全部生活的重擔(dān),這也是母親每每回憶起,數(shù)落父親的癥結(jié)所在。其實父親心里也苦,他何嘗不想去掙錢,只是那條對別人來說是光鮮亮麗的路,不適合父親罷了。都說人過四十不學(xué)藝,可父親自放棄經(jīng)商的念頭后,四十多歲才開始跟著篾匠學(xué)做各式各樣的篾具。父親眼力界和手上功夫本來就好,學(xué)啥會啥,像背簍、挎籃、提籃、篩子、笊籬和筲箕等等,他都學(xué)會了。這些手藝,也給家里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p> <p class="ql-block"> 父親深知,那個年代農(nóng)民的孩子只有讀書才有出路。因此,無論家里再有多困難,除了放假期間他帶領(lǐng)我們一塊兒干活兒外,其余從不讓我們耽誤學(xué)習(xí)。每逢送我們到學(xué)校時,都叮嚀我們要好好學(xué)習(xí),要聽老師的話。父親也經(jīng)常主動地和老師交流,有時當(dāng)著我們的面囑咐老師要好好管教我們:“娃子不成脾氣了給我打,到時間我來謝你的手工?!蔽覀兩钪赣H的嚴厲,自上學(xué)之后,一致未敢逃學(xué)。在父母親的嚴格監(jiān)督和老師辛勤培育下,我們兄妹三人相繼考上學(xué),順利地當(dāng)上了老師。這在九十年代到新世紀初期,一致被當(dāng)?shù)貍鳛榧言挕R虼?,也就成了父親津津樂道和驕傲的資本。知識就這樣改變了我們的命運,也改變父母和整個家庭的命運,并又通過我們繼續(xù)改變著下一代的命運。</p> <p class="ql-block"> 父親偶爾也打牌,但這沒有他對象棋癡迷。每逢閑暇三幾好友一聚時,總免不了要對戰(zhàn)幾盤。父親下棋的棋盤都是他自己在牛皮紙上用毛筆畫的,在雙方中間空白處,有時寫上“楚河漢界”,有時也寫“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吹礁赣H精心制作棋盤的那股勁兒,我也帶著幾分好奇,便要父親教我們下棋。父親也毫不保留,循序漸進地先讓我們背誦入門口訣:車走直路馬踏斜,象子飛天炮打隔,卒子過河橫直攻,老將見面要不得。父親一邊說,一邊在棋盤上示范,就這樣我掌握了最基礎(chǔ)的要領(lǐng)。在掌握基本走法后,過一段時間便教我們招數(shù),如用炮攻殺老將的“悶宮”、“重頭炮”,如用馬來攻殺老將的“臥槽馬”和“高腳馬”,用炮、馬配合的“馬后炮”,單純用車的“白臉”和“雙車錯”,用炮和車配合的“鐵門栓”……父親就這樣把我培養(yǎng)成了業(yè)余愛好者。父親在下棋之余,也給我們講象棋如同世事和處事一樣,沒有定法,只要得法,因地制宜,統(tǒng)籌謀劃。農(nóng)閑時父親到集鎮(zhèn)上去采買日用品時,總是找學(xué)校和衛(wèi)生院的棋友或牌友切磋對壘。興致高時,有時都忘記了回家吃飯的時間,在我的記憶中好多次早飯出門,直到天黑才回家。因此,母親給父親又貼了一個“憨頭包”的標簽。父親的確性子有點憨,母親有點強勢而且是個急性子,他們走到一起,才避免了好多不必要的爭吵。父母的緣分也是天作之合,冥冥之中的天意。</p> <p class="ql-block"> 父親和母親一樣非常節(jié)儉。在我們上學(xué)那個年代,他們自己穿衣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但每逢過年時他們總想著法子要給我們兄妹每人無多有少地添置新鞋和新衣。我們外出上師范時,他們自己打工掙來的錢也舍不得花,總是被母親積攢起來,給我們籌備學(xué)費。那時候雖然學(xué)費不貴,我和哥哥先后考上師范和師專,對于原本沒有固定收入的父母供養(yǎng)兩個在外地上學(xué)的孩子來說,真是含辛茹苦,想盡千方百計。等我們參加工作到后來到城里工作那會兒,父母總想著我們才買房子負擔(dān)重,總是從老家送來各種時令菜。每當(dāng)我們電話了說給他們買點東西時,他們總是推辭說這那都有。其實我們知道他們是想給我們減輕負擔(dān),讓我們把錢花在刀刃上。后來我們把父母從鄉(xiāng)下接到城里時,我們給他們的零花錢,總是舍不得花??梢悄莻€孫女考學(xué)、上學(xué)或過生日時,他們總是把攢的錢和祝福送給每一個孫女。在他們的感染和帶動下,每當(dāng)他們生日時,孫女們也會準時送上祝福。既是因為上學(xué)或工作趕不回來,那也會通過電話來傳遞。</p> <p class="ql-block"> 有關(guān)父親愛護和教育我們的細節(jié)還有很多很多,他和母親的善良、勤勞及知書達理在養(yǎng)育我們的過程給我們烙下同樣深深的印記。這樣的父母親,既讓我們驕傲,更讓我們自豪?!案改妇阍凇笔敲献尤龢分弧E_灣作家瓊瑤說:“擁有父愛是幸福的。”因此我們是快樂的,更是幸福的。我們自他們手中接過尊老愛幼的“接力棒”開始,陪伴、贍養(yǎng)父母便是我們創(chuàng)造和追求快樂與幸福的峰值和長度。</p> <p class="ql-block"> 最后,祝愿父母:福壽康寧!笑口常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