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相片中是我的母親和舅舅。</p><p class="ql-block"> 每年到清明節(jié),就會想到我的母親,母親已經(jīng)走了二十六年了,走的時候七十四歲,人常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本還以為母親已經(jīng)過了七十三歲這個坎,以后會平平安安度過很長的晚年時間,誰成想說走就走了,心里總是覺得虧欠的很。母親有生之年沒有出過遠門,最遠到過我們縣城,沒有坐過飛機火車,沒有住過樓房。記得有一次我們從縣城到二三里路程的我二姐家,正好遇上一個熟人開車路見,問我去哪里?我說去我二姐家東門灣,他說順路把我們捎上,于是我和母親上車去了我二姐家,下了車母親說,以前沒有坐過小車,總算坐了一次。至今想起來,心里總是酸酸的,老人家一生辛勞,沒有等到兒子過上好日子的那一天就走了。</p> <p class="ql-block"> 相片中是我的母親和我的大女兒。</p><p class="ql-block"> 母親是苦命人,遭遇了早年喪母(十二歲上外婆病亡)、中年喪子(大哥年僅三十三歲病亡)之痛,外公常年不在家,上世紀(jì)二三十年代,陜北“鬧紅”,外公參與其中,十五歲母親就出嫁了,嫁給父親,生育了我們七個子女,養(yǎng)活不了,被鄰村人家抱養(yǎng)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剩下我們五個兒女,我最小,上面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p> <p class="ql-block"> 這是安葬母親后全家人合影照。</p><p class="ql-block"> 外公當(dāng)過私塾先生,父親念過冬書,就是冬天農(nóng)閑季節(jié),相對家里條件好的孩子,一個村里幾家的孩子請一個先生教書,可能受外公的影響,父母讓自己的孩子都送到學(xué)校念書,兄弟姐妹幾個多少都識得字,只有二姐多次逃學(xué),父母看她沒有興趣念書,也就放棄了。我小的時候也逃過學(xué),有幾次我的戶家小叔叔,比我大幾歲,他家住的離學(xué)校近,帶上我和他的侄子一起到他家玩,后來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告訴了母親,母親聽了很生氣,沒有敢告訴我父親,怕父親打我,親自送我去上學(xué),背后給校長說,孩子聽老師的話,麻煩您不點名的批評他一下,可能效果更好。校長聽了母親的建議,在放學(xué)站隊的時候,說有些同學(xué)不好好學(xué)習(xí),逃出去玩,以后再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就不要來上學(xué)了!從此以后,我再沒有逃過學(xué),而且對念書產(chǎn)生了興趣,這才有了后來一路順風(fēng)順?biāo)目忌铣踔?、高中,恢?fù)高考又考上了中專,成為一名醫(yī)生。</p> <p class="ql-block"> 父母對每個孩子都親,要說父母對我們幾個孩子最親誰?要叫我說,誰對父母好,父母也會親誰,這是相互的。在我印象里,父母最親大哥,因為大哥給父母掙了臉面,在村里或者親戚們面前有面子,大哥也對父母好,過年或者節(jié)假日回家來,都會給父母買東西,后來大哥走了,我也長大了,工作以后,娶妻生子,母親給我看了六年孩子,母子間的感情更深一些,因為兩個姐姐都出嫁了,大哥二哥結(jié)婚之后就都分開過了,相對來往的少一些,我和父母就沒有分開過,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在一起,孩子大了,不需要母親照看了,糧食父母自給自足,穿的衣服和零花錢,都是我承擔(dān)。</p> <p class="ql-block"> 母親走了后,整理母親遺物的時候,在木箱子里,箱子底層有一個布包,里面有一千二百塊錢,那都是我每個禮拜天或過年回家的時候給母親的零花錢,攢在箱子里,以備急需所用。因為母親每次來城里趕集,先到我家里坐一會,看看兩個從小照看大的孩子,媳婦每次都會問母親,買什么東西我給你買,母親總是說買啥啥的,我拿著錢呢。我們都不會讓母親掏自己的錢,所以,攢下這么多錢,沒舍得花,老人的想法,手中有錢,心中不慌。按現(xiàn)在的說法,叫安全感??吹竭@些錢,我心里不是滋味,老人還是心理上沒有安全感,唯恐老了,有個病了,不能動了,有點錢還可以雇人伺候。母親生前給我說過一句話,人老了,后事是個黑的。我明白母親的意思,也給母親說過,在您們活著的時候,我會好吃好喝的對您們,我的理念是,盡孝在老人活的時候,老人走了,哭天喊地的給別人看,那都是虛的。母親聽了認同我的做法,并且囑咐我們兄弟姐妹,她走了,你們都膽子小,不要守靈,添柱香就行了。人死如燈滅,無影無蹤,你大哥我那么的想他,想叫他給我托個夢,一次也沒有夢到,所以我也想得開,只要活著不受罪,那就是享福了。母親已經(jīng)把世事看得明明白白,并且把前生后世的事情交代的清清楚楚。這些都是我工作以后,每次回家和母親拉家常說起過的事,如今回憶起來,仍歷歷在目,所以,每當(dāng)我想了母親,就會寫一些文字的東西,如美篇《兒時的記憶(1)(2)(3)》,記述我和母親在世的時候,拉家常說過的一些家事。</p>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們小家的合影照。</p><p class="ql-block"> 我是家里的老小,母親晚年一直和我們通家,我性格溫和,能耐著性子聽母親說話,母親也愛給我說一些家常事和村里發(fā)生過的事以及她經(jīng)歷過的事,所以,母子之間交流的多。這種溫馨的時刻,隨著母親的離去,也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會不時的想起,借此清明節(jié)來臨之際,寫寫我的母親,寄托兒子的一份思念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