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責任。全區(qū)疫情發(fā)生后,九臺區(qū)教育局第一時間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副局長為副組長,全體科長、教輔單位負責人、學校校長為成員的抗疫工作領導小組,定方案,明任務,壓責任,求實效,周密部署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細化各個環(huán)節(jié)流程,上下一心,風雨同舟,全力以赴投入全區(qū)抗疫戰(zhàn)場。<br> 在區(qū)政府和區(qū)防指的堅強領導下,全區(qū)教育系統(tǒng)累計派出黨員干部、教職員工1600多人,近一個月來累計派出2萬多人次,下沉3個街道4個社區(qū),包保265棟1097個單元20851戶,涉及居民約36600余人;設置小區(qū)管控卡點32個,開展社區(qū)值守、信息登記、核酸檢測掃碼等各項工作,服務對象累計約513000人次。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教育人主動擔當,用行動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壯麗詩篇。<br> “疫情面前都是戰(zhàn)士!”——疫情警報拉響后,區(qū)教育局領導班子迅速響應,第一時間進入應急狀態(tài),緊急啟動應急預案,按照區(qū)防指要求迅速組織人力下沉到學校和社區(qū)。領導班子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身先士卒,不分晝夜,靠前指揮,深入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zhàn)斗員。手機響個不停,一個電話剛結束另一個又打進來;事情接連不斷,幾天幾夜不曾合眼;各處奔波不止,拖著疲憊的身軀,甚至連飯都來不及吃;甚至只能用冰水送服藥物,只因為時間緊任務重。一個月下來,他們的眼睛布滿血絲,臉上被口罩勒出深深的痕跡......但他們依然堅持戰(zhàn)斗在一線,用班子的合力凝聚起九臺教育人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筑就起堅強的抗疫堡壘。 “孩子的健康要排在第一位!”為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學習、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教育局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對全區(qū)1萬多名高中學生進行了多輪電話問詢。行政辦主任于洪福帶領局機關的兄弟姐妹,先后為有需求的學生免費發(fā)放中藥飲3200余份,送藥693份,協(xié)調(diào)區(qū)疾控中心上門核酸檢測學生2300余名。雪天路滑,他們的車子在路上打過轉;任務緊急,防護服里汗水淋漓。他們送去的不僅僅是藥品,更是孩子與家長的希望與寄托。 “我能堅持!”——這已經(jīng)成為第二實驗小學校長張孝志的口頭禪?;加袊乐匦呐K病的他,作為二實驗小學抗擊疫情行動的領頭羊,從3月6日起吃住一直學校,連續(xù)工作,身體實在承受不了了,便吃點藥在車里坐一會兒,或者坐在圍欄上休息會兒。 “累就累點兒,孩子安全到家才是最重要的?!苯逃只ㄞk主任王子赫、安全科云霄、督導室劉飛,每日往返于長春與九臺之間、集合點與各卡點之間接送康復學生,每每上午出去,凌晨四五點鐘才能回來,幾乎晝夜顛倒,十天只睡15個小時。為了節(jié)省防護服不敢吃喝,一天只吃一頓飯,害怕開車睡著,互相盯著不敢睡覺。他們風塵仆仆,但義無反顧。 “這沒啥?!泵撓路雷o服后,被同事發(fā)現(xiàn)脖子上磨破的傷痕,職教中心的葉丹搖搖手不以為意。她在“宣傳員”“引導員”“講解員”的角色中不斷轉換,為社區(qū)核酸檢測工作有序、順利、高效開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我不是九臺人,家人也不在九臺,但學校就是我的家,九臺就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愿意為九臺拼上一把”。疫情發(fā)生的第一時間,胡家回族中心學校的唐巖冰告別家人,主動請纓,活躍在流調(diào)排查、物資發(fā)放、統(tǒng)計匯總、繪制軌跡、掃碼封箱的抗疫第一線。 “這不是缺人嗎,我克服克服就可以。”第二實驗小學惠景德同志五年前做過一次大型的腦部開顱手術,需要長期吃藥、定期復查,但在安排抗疫工作時第一時間站了出來。因為丈夫被隔在城外無法回來,家里還在上小學的孩子只能每天自己解決三餐、自己學習。為了不耽誤抗疫工作,惠景德只能在志愿服務間隙抽空給孩子打個電話。 “我是黨員,必須沖鋒在前,必須舍小家顧大家。”其塔木中心小學的楊勇,在2003年非典抗疫時,曾肩負起包保吉林省首例患者家庭的任務。由于封控需要,志愿者出門后便無法回家,而他所有衣物又都在父母那里。為了不耽誤工作,在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疫通知第二天一大早,楊勇步行7公里回去父母家小區(qū)外取了衣物后,第一時間投身一線。 “中國人是打不垮的!”加工河中心學校的白露同志在住進九臺行知方艙醫(yī)院前這樣說。為了不耽誤白天的線上網(wǎng)課,他夜半出征,不怕吃苦,敢于深入疫情嚴重的社區(qū)進行防疫工作。在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后,仍然惦念著趕快好起來繼續(xù)出征。 “千難萬險,盡心盡責就不懼風險?!庇捎谟幸呙邕^敏史,師范高中的政教主任王學鵬同志無法注射新冠疫苗。身患高血壓并伴有腦梗的他,在學校召開疫情防控動員會后,主動請纓參戰(zhàn),不畏風險,沖鋒在前。 “只要休息兩天,我還可以上崗?!币蜻B續(xù)工作體力不支,心臟病發(fā)作暈倒在抗疫一線安艷杰,在病情好轉后第一時間向領導請纓。接到命令的那一刻,紀家春華中心學校的安艷杰因照顧生病的孩子,才剛剛睡了不到一個小時。面對得了嚴重的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靠喝粥度日的七旬老母親,和自己多年頻頻發(fā)出征兆的心臟病,她準備好了家中大小病號需要服用的藥,抹去了眼中的淚花,踏著夜色毅然決然的跨出了家門,趕赴學校負責的小區(qū)。 “每次看到志愿者辛苦的工作時,特別想成為其中一員?!彪u鳴山中心學校的賈海濱同志,在街道疫情相關消息時第一時間站了出來。雖然髖臼骨折術后不久,不能長時間站立或長距離行走,但他勇挑重擔,無論是掃碼員、記錄員、維護秩序、夜間卡點執(zhí)勤、突擊隊行動,都主動承擔。爬樓梯入戶時髖臼疼痛難忍,大汗淋漓,但他仍咬牙堅持,圓滿的完成任務。 “你家孩子也是高三的,還是別出去當志愿者了,好好在家陪陪孩子吧,現(xiàn)在正是孩子學習的關鍵時候?!北R家中心學校黨辦副主任劉文東同志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勸告,但在黨組織未曾發(fā)出指令前,便主動報名參與志愿服務,毅然參加戰(zhàn)斗,下沉社區(qū),積極組織帶領學校黨員投身戰(zhàn)“疫”,雖每天累的身心俱疲,但他無悔。 “我可以,我能行。”三臺中心學校的郭旭是一名體育教師,在疫情突發(fā)后主動請纓奔赴一線。在此期間,他的爺爺病重,直到3月19日,正在抗疫一線工作的郭旭接到了爺爺病故的消息,現(xiàn)場的同事看到這個年輕人失聲痛哭。兩天后,料理完爺爺?shù)暮笫?,郭旭又投身到抗疫一線工作中來,沉默和傷痛沒有阻擋他前進的步伐,他依然盡職盡責完成工作任務,從無怨言。 “辛苦你了,媳婦兒?!便迨又行膶W??蒲兄魅螐埥ㄔ谂R出家門前對妻子這樣說。他年過花甲的父母均被確診在長春隔離,愛人居家獨自照看兩個僅3歲和9歲的孩子。他一直沖鋒在前,每日掃碼數(shù)量均列全隊之首。他臨危不懼,到封控區(qū)居民家送上抗原檢測試劑,每日都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為愛逆行,他一直在路上。 “第一次上門進行核酸檢測的時候,我很緊張,到了居民家里手機一掃出現(xiàn)了紅碼,我嚇得跳了起來”,李慶雪回憶道。她是臨時黨支部里年齡最小的志愿者,在領導和同事們心中,她自己都還只是個孩子。在此次抗擊疫情的工作中,她時常為了完成工作任務顧不上吃飯,導致嚴重的胃部痙攣,即便如此,她依然忍痛堅持到最后。從起初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到后來業(yè)務熟練,沉穩(wěn)鎮(zhèn)定,她也在拔節(jié)成長。 “只要一息尚存,我必堅持到底!”這是一位有著二十幾年黨齡的九臺區(qū)進修附小支委成員于冬云同志的戰(zhàn)疫誓言。她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自3月6日戰(zhàn)“疫”打響第一槍以來,她晝夜兼程,毫無畏懼,如今的她人累瘦了、靜脈曲張嚴重,由于冠心病走路喘氣困難,但她依然在一線堅守,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疼是疼,但我能堅持!”慶陽中心學校的劉微、葦子溝中心小學的馬彥平、興華小學的趙波、龍嘉德陽中心學校的于鳴飛,由于長時間的工作勞累,腰間盤突出的老毛病犯了,只能靠膏藥和藥物硬撐,但他們從未抱怨,依然堅守一線,同疫情做著抗爭。 這1600余人,他們是妻子、是丈夫,他們是父母、是孩子。他們身穿防護服,一忙就是連續(xù)十幾個小時,忙起來水不能飲,飯不能吃。陽光直射的時候,防護服不透氣,悶出一身汗,等太陽落了山,衣服粘在身上又濕又冷,凍得發(fā)僵。他們?nèi)讨?,頂著口干,囑咐居民做好防控。襪子磨破了,雙腳泡腫了,但他們奮戰(zhàn)在一線的腳步卻愈發(fā)堅定。 再滂沱的風雨,在浩瀚的天空下終將放晴;再泥濘的征途,在奮力的前行中必能抵達。在所有我們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正有無數(shù)平凡的人,用最平凡的堅守和犧牲,化作穿越風雨的抗疫力量,勠力同心,守望相助!<br> 愿疫情早日結束!<br> 愿春天如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