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俗話說:“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狀元”,每個人到了成年后,都必須找一個行當,學一門手藝,取得一份勞動報酬,才能成家立業(yè)、養(yǎng)家糊口。但是在我們的青少年時代,無論是大學生畢業(yè)、軍人退伍復員、干部調動工作,還是普通百姓到企事業(yè)單位就業(yè),都是由政府統(tǒng)一分配安排工作,讓干啥就干啥,個人沒有選擇權。</p> <p class="ql-block">本文信息資料來自本人筆記,以及知青聚會時共同回憶,核實補充。初稿也在知青微信群里廣泛征求大家意見,得到熱烈回應,這是其中書面回復之一;</p><p class="ql-block">張老師回復:@孫振興?: 你這帖文還原了那段忐忑不安前途未卜的歲月。所述順序應該沒什么問題。但有一點情況供參考,就是我那時一天天尋覓,放棄,等待的日子里,曾突然收到過教育系統(tǒng)寄來的報到通知單,大概是在檔案中查到我在農場八年多的教師經歷吧。但收到通知單的時間絕對早于后來商業(yè)系統(tǒng)的大規(guī)模招聘。盡管回城后我曾去母校四中當過一段時間的代課老師,但我已下決心脫離這個行業(yè)。一方面是因為厭倦了磨嘴皮子的清苦,另一方面也是深知教育行業(yè)最后憑的是文憑,象我這樣的回鄉(xiāng)知青是很難出頭的。</p><p class="ql-block">因此第二天就去教委?退還了通知單,甚至沒和父兄姐姐商量。當然,那工作人員非常驚訝,提醒我是否想好了,這份工作不容易,其他也不會有什么好工作了。好在我一向有獨立主見,不大可能輕易讓別人改變我的觀念。于是,笑笑就走了。</p><p class="ql-block">商業(yè)系統(tǒng)招聘確實很晚才開始,還是招營業(yè)員,站柜臺的??蓤竺闹鄥s是最多的一批。記得考試是在市一中,人山人海。卷子是二種,語文和數學(有點理化考題)。錄取后被百貨站搶去了,勞資科的人說我考了第一,也不知真假。</p><p class="ql-block">報到后公布去向,我分到中百一店。又去一店報到,負責人是張經理,后來的二店經理的那位。把我們集中在一店對面的食堂大廳培訓。張正講得口沫橫飛時,突然去接了個電話,回來時臉色很不自然。她悻悻地對我說,走吧,回百貨站,馬上。于是我走了。這是去一店的第一天,可一店的大門都沒踏進一步。</p><p class="ql-block">我有工作了,新的一天開始了。我知道,我將開始新的人生軌跡。我還得賺錢養(yǎng)家,因為我剛結婚才幾個月呢。</p><p class="ql-block">如今回想起來,并未有對當初決定的絲毫后悔。這后半生也活得很精彩,很充實。知足了。</p><p class="ql-block">(編者按:張老師曾在農村擔任八年多教師工作,回城后報考了商業(yè)局營業(yè)員崗位,考試成績在二千多考生中名列第一。錄用在商業(yè)部門后工作勤奮、還堅持業(yè)余學習,后擔任無錫市最大的商場高管)</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鄉(xiāng)無錫比較特殊。</p><p class="ql-block">早在1962年起,無錫就陸續(xù)有成批應屆畢業(yè)生、無業(yè)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去了蘇北、蘇南、新疆以及郊縣務農,到1968年秋掀起高潮,先后有十幾萬知青上山下鄉(xiāng),無錫市地方政府實施了一個特殊政策:66、67、68屆應屆初高中畢業(yè)生除頂替父母工作、回原籍務農、應征入伍、因身體特殊原因外,全部到蘇北地區(qū)務農,稱為老三屆;老三屆下鄉(xiāng)后造成勞動力短缺,于是69、70、71屆應屆初高中畢業(yè)生(稱為新三屆)全部留城安排工作。72屆以后又實行一戶家庭的子女“工大于農”的家庭,新畢業(yè)的子女也必須下鄉(xiāng)務農。</p><p class="ql-block">同時對已經下鄉(xiāng)務農的知青,根據某些特殊情況可以返城安排就業(yè)。</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批城市青年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xiāng)到了農村和邊疆務農。(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后也有少數)</p> <p class="ql-block">根據筆者對所在農場知青回城資料多年收集、整理:1973年,部分知青根據獨生子女可以照顧回城政策離開農村或農場,回城后零星安置在小型企業(yè)工作。1973年部分知青選送到醫(yī)衛(wèi)、財政、金融類學校學習,畢業(yè)后按“哪里來到哪里去”原則統(tǒng)一分配。1974年部分知青根據“父母身邊無子女,可照顧一名知青子女回城”的政策招工回城,統(tǒng)一安排在中小型企業(yè)工作。1975年少量知青根據“野外作業(yè)的地質、勘探工作職工可招收一名子女從事地質、勘探、開釆野外工作”的政策招工離開農場,進入父母工作所在地地質、勘探、開采野外工作崗位。</p><p class="ql-block">1975年至1978年部分知青根據“父母身邊無子女;子女中農大于工;子女有工有農、但有特殊困難?!钡娜疹櫿咄ㄟ^“招工”陸續(xù)回城(簡稱困退)分散安排在商業(yè)服務、內河航運、輕化工業(yè)、機械工業(yè)等工作。</p><p class="ql-block">1975年起個別確實有病的知青通過病退方式回城。大部分安置在街道里弄企業(yè)工作。</p><p class="ql-block">1978年恢復高考后,部分知青被錄取后進入高校學習。</p><p class="ql-block">1978年7月16日淮海農場統(tǒng)計資料:歷年來共有知青6438人。至1978年7月淮海農場尚有知青2766人,僅占高峰時的知青總人數的43%,</p><p class="ql-block">1978年11月一批“辦妥病退或三照顧政策招工手續(xù)”回城的七百多知青回城,(大部分是總場直屬單位員工,如教師、醫(yī)護人員、加工廠、農機廠技術工人、科室干部)率先揭開了大返城的序幕。,這批知青回城后延至三、四個月后才定點安置在電視機廠、無線電廠、塑料制品廠等工作。有一部分根據擋案材料中發(fā)現在農村從事過教師工作的安排在無錫市教育系統(tǒng)中、小學擔任臨時代課教師,后來經考核后轉為正式教職員工。</p> <p class="ql-block">無錫是一座工商業(yè)比較發(fā)達的小城市。1895年,楊氏兄弟創(chuàng)辦了無錫第一家民族資本企業(yè)——業(yè)勤紗廠,矗立于無錫運河邊上的第一根煙囪,開啟了這片土地的崛起之路。</p><p class="ql-block">1902年,榮氏兄弟興辦保興面粉廠,隨后諸多工廠相繼建立。</p><p class="ql-block">早在民國初年,無錫工業(yè)總產值高居全國第三。</p><p class="ql-block">無錫也是當時中國“六大工商業(yè)城市”中,唯一一座非通商口岸且沒有外資參與的縣級城市;如今,無錫以約占全國萬分之五的土地以及千分之四的人口,創(chuàng)造了全國1.8%的經濟總量,超越了諸多省會城市。</p><p class="ql-block">1956年,無錫東亭鎮(zhèn)將具有手藝特長的農民組織起來,開辦了一批“社隊企業(yè)”,春雷造船廠的出現意味著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誕生。當歷史的車輪駛進80年代,日益開放的環(huán)境激發(fā)了市場的龐大潛力,在社隊企業(yè)的支持下,無錫人轟轟烈烈地開啟了創(chuàng)辦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全國最大的鄉(xiāng)鎮(zhèn)工業(yè)集群由此形成,其領域涵蓋機械、電子等7大行業(yè),產品足有3000余種,無錫鄉(xiāng)鎮(zhèn)工業(yè)經濟總量曾連續(xù)14年位居全國之首。</p><p class="ql-block">而這些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經過股份制改革后,則成為了華西集團、紅豆集團、海瀾集團等大企業(yè)集團。</p><p class="ql-block">改革開放后無錫進入快速發(fā)展期,遍布城鄉(xiāng)的各類企業(yè)為接納、消化吸收大批返城知青勞動力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當時對企業(yè)員工的管理體制分為全民(國營)企業(yè)編制,通常是規(guī)模較大,設備先進的企業(yè)員工。全民編制職工工薪報酬較高,社會福利較好,附設有職工醫(yī)院、職工家舍、子弟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等;集體企業(yè)編制通常為社辦、鄉(xiāng)辦、街道辦企業(yè)員工,規(guī)模小,工薪報酬比國營企業(yè)同等級別低百分之十;根據職工來源身份不同,同一企業(yè)里的職工有的是全民編制:如城市戶籍復原軍人、大學畢業(yè)生、頂替父母退休員工等;有的是集體編制員工,如原集體企業(yè)員工,大返城初期以病退、三照顧政策招收回城的下鄉(xiāng)知青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在1978年11月底淮海農場就有一批病退、困退(三照顧)知青七百多人集中返回無錫,拉開了知青大返城的序幕,1979年1月至3月初,淮海農場最后一批大返城知青包乘大巴車陸續(xù)返城。其他農場和插隊知青也聞風而動、緊隨其后。</p><p class="ql-block">怎么樣解決大返城知青就業(yè)問題呢?</p><p class="ql-block">無錫市地方政府對1979年1月到3月,淮海農場最后一批病退回城知青實行在錫調研的中央經濟政策研究專家薛暮橋的建議:無錫巿實行招工就業(yè)試點:“招工不再包分配,由求職的勞動者自主擇業(yè)?!睙o錫市勞動局每隔一段時間就在勞動局大門外告示欄發(fā)布招工考核公告。並根據信息變化每隔二、三天公布一條新的招工信息:一是在有線廣播里傳播,二是在招工單位大門口張貼。</p><p class="ql-block">現列舉部分我記憶中的部分無錫招工信息:時序如下:一、殯儀館、精神病院工作人員。二、清掃道路清潔工。三、飲食行業(yè)大餅店、面飯店粗壯工。四、企亊業(yè)單位食堂勤雜工。五、家具公司操作工。六、儲運公司搬運工。六、紡工、化工、冶金行業(yè)操作工。七、輕工、機械行業(yè)操作工。八、商業(yè)系統(tǒng)營業(yè)員。十、商業(yè)、供銷系統(tǒng)會計、統(tǒng)計人員。十一、各工業(yè)、商業(yè)企業(yè)補招工作崗位。</p><p class="ql-block">到5月底,淮海農場返城知青除個人原因外大部分均報到就業(yè)。返城時間稍后的其他農場和插隊知青相應的就業(yè)時間要滯后一些。</p> <p class="ql-block">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當時最熱門的求職目標是國營大廠,收入高、待遇好,還能解決住房和小孩托兒、上學問題。其次是集體企業(yè)和商業(yè)、服務業(yè),教師和機關事業(yè)單位,並不受人待見,原因是文化學歷政治面貌要求門檻高,收入卻低、福利待遇差。</p><p class="ql-block">圖為無錫市壓縮機廠老廠房。</p> <p class="ql-block">薛暮橋(1904年10月25日-2005年7月22日) ,原名雨林,江蘇無錫玉祁禮舍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代中國杰出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學界泰斗,首屆中國經濟學獎獲得者,被譽為“市場經濟拓荒者”,親身參與中國兩個經濟體制建設,是新中國第一代社會主義經濟學家和高級經濟官員之一。著有《中國農村經濟常識》、《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我國物價和貨幣問題研究》、《按照客觀經濟規(guī)律管理經濟》、《當前我國經濟若干問題》等。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938年至1942年在新四軍工作,任新四軍教導總隊訓練處副處長,寫了通俗著作《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成為培訓新四軍干部的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先后任政務院財經委員會秘書長兼私營企業(yè)局局長,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國家計委副主任,全國物價委員會主任,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總干事。2005年7月22日,中國經濟學家薛暮橋去世。</p> <p class="ql-block">薛暮橋同志文革中受到沖擊,粉碎四人幫后恢復職務重新工作。1979年受命南下調研順便回鄉(xiāng)省親,恰逢知青大返城高峰,給政府安置大批知青返城就業(yè)帶來了巨大壓力和困難。親屬中也有多人面臨就業(yè)問題,他考察民情民意。以前傳統(tǒng)的作法都是政府勞動局按計劃統(tǒng)一分配,不考慮個人特長、個人愛好、個人條件安排就業(yè),就業(yè)者沒有自主選擇權。</p><p class="ql-block">薛暮橋同志根據改革開放的大方向,順應時代潮流,適應民情民意,大膽提出了大返程知青就業(yè)實行分類招工、自主選擇、考試考核選拔錄用的試點辦法,經匯報當時的中央領導同意、在無錫市地方政府進行試點。</p> <p class="ql-block">1979年3月20日無錫市勞動局發(fā)出了第一張有歷史意義的招工考核公告</p><p class="ql-block">遵照鄧副主席關于“各部門招工用人也要逐步實行德、智、體全面考核、擇優(yōu)錄取”的指示精神,為了使勞動力安排既堅持條件,又合理分配,決定試行嚴格考核、擇優(yōu)錄取、統(tǒng)一分配、量才使用的招工辦法。</p><p class="ql-block">現將具體事項公告如下:</p><p class="ql-block">一、招工部門、招聘崗位及報名地點</p><p class="ql-block">1、環(huán)衛(wèi)處清潔工、糞車運輸工(中山路中市橋巷市環(huán)衛(wèi)管理處)</p><p class="ql-block">2、民政局殯葬工、精神病院醫(yī)護人員。(中山路岸橋弄民政局辦公室)</p><p class="ql-block">3、服務公司浴室服務員(火車站泰山飯店會場)</p><p class="ql-block">4、服務公司理發(fā)、照相、攝影(泰山飯店會場)</p><p class="ql-block">5、飲食公司廚房粗壯工(三皇街16號飲食公司)</p><p class="ql-block">6、家電公司家電維修工(勝利門北大街交電公司)</p><p class="ql-block">7、百貨公司鐘表修理工(五愛廣場鐘表門市部)</p><p class="ql-block">8、工藝美術加工(恵山泥人廠傳達室)</p><p class="ql-block">9、建筑水、電、泥瓦工、木工(錫恵橋建筑一公司)</p><p class="ql-block">10、汽車駕駛員(解放南路市勞動局辦公室)</p><p class="ql-block">11l、內河航運水手、修理工(吳橋東路20號市航運公司)</p><p class="ql-block">二、報名者一律憑戶口簿、招工考核通知表或市勞動局印發(fā)的準考證並攜帶二張個人半身照片到指定地點報名。</p><p class="ql-block">三、經考核及體驗合格者,報市勞動局批準、分配、發(fā)給正式錄用通知書。</p><p class="ql-block">四、工資待遇按現行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p><p class="ql-block">五、考試時間、地點及辦法由招收單位另行決定通知。</p><p class="ql-block">六、報名時間:3月21–3月22日止</p><p class="ql-block">上午:7:30-11:30 下午:1:00-4:00</p><p class="ql-block">無錫市革命委員會勞動局</p><p class="ql-block">1979年3月20日</p> <p class="ql-block">國營企業(yè)里的集體企業(yè)編制的運輸公司</p><p class="ql-block">大返城知青回城后,無錫市地方政府為盡快解決知青就業(yè)問題,決定在無錫市各行各業(yè)想方設法吸收、接納知青就業(yè)。發(fā)揮二條腿走路的方法,拓展、增加就業(yè)崗位。清退一批亦工亦農的農民工,在國營企業(yè)里增設一個虛擬的集體企業(yè),用于安置回城知青。如無錫市醫(yī)藥公司原來有員工五百多人,接收了回城知青近四百人,設立了一個“無錫市醫(yī)藥運輸公司”,不設辦事機構也不掛牌子,集中工資造冊,在冊名單均為新招收的知青。知青分散安置在醫(yī)藥公司各藥店的營業(yè)員、批發(fā)部門業(yè)務員、倉庫運輸、保管員,中藥材加工等崗位。月底按工資單總額向運輸公司結付“運輸費”</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運河無錫米市碼頭附近,是當年知青乘船下鄉(xiāng)出發(fā)地之一,也是返城知青聚居地,尋找工作的知青兄弟姐妹們通常會在附近某個知青家里聚會,交流招工信息,探討求職方向,然后向招工處出發(fā)。 </p> <p class="ql-block">勝利門廣場是進城的必經之路,通常也是返城知青聚集之地。</p> <p class="ql-block">商業(yè)大廈位于無錫市中心,返城知青常常在此交流、獲得招工信息。</p> <p class="ql-block">無錫渤公島支青林</p><p class="ql-block">1979年3月21日第一批招收的殯儀館、火葬場工作人員。已婚成家,育有子女,同連知青潘先生等和其他農場的知青八、九人,迫于生計,報名就業(y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月21日左右招收清掃道路清潔工、運糞工,同連己婚成家,育有二個子女的知青謝長庚夫婦、何大姐等報名就業(yè)。</p> <p class="ql-block">以前環(huán)衛(wèi)處在中山路一里弄內辦公,如今的無錫市環(huán)衛(wèi)大樓。</p> <p class="ql-block">1979年3月21日前后招收:飲食行業(yè)大餅店、面飯店廚工。已婚成家,育有子女的知青近千人報名,經簡單文化考核、體檢合格者就業(yè)。僅同連知青即有尤海良夫婦、洪連華、常新民、戴滿滿、呂克明、王林如、謝全娣姐妹等報名、錄用。</p> <p class="ql-block">滿園春點心店</p> <p class="ql-block">穆桂英點心店原本是南門外的一家普通飲食店,后來從員工到經理大多數是回城知青,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發(fā)展成為無錫數一數二的美食店。</p> <p class="ql-block">恵山泥人廠</p> <p class="ql-block">3月25日前后在環(huán)城運河東門外羊腰灣長絳路上商業(yè)儲運公司招收搬運工。我與許多男知青在招工現場排隊等候了幾個小時,我冷靜思考后認為:此項工作不適合我,必須揚長避短,尋找適合的工作,于是最后我放棄了報名。</p> <p class="ql-block">惠商橋通惠中路</p> <p class="ql-block">有一部分知青返城初期因為家中住房緊張,就業(yè)單位無法解決,只能投親靠友或者租私人房子過渡,有的在自家房前屋后空地搭建簡易棚屋暫住,更有一些已婚知青拖兒帶女,在槐古新村旁邊的已經填塞的環(huán)城河上的洼地上用毛竹、蘆席、鐵皮搭蓋簡易棚屋棲身,到了梅雨季節(jié),大雨滂沱,棚屋里積水過膝,被政府緊急安置到臨時設施,秋后搬到政府緊急加蓋的知青簡易房小區(qū)。</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的無錫火車站</p> <p class="ql-block">煙酒雜貨店</p> <p class="ql-block">糖果食品店</p> <p class="ql-block">婦女兒童用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9年4月7日無錫市勞動局招工考核公告</p><p class="ql-block">一、自愿報名、簡單文化考試單位</p><p class="ql-block">1、食品公司屠宰、腌臘工(錫澄路梨花莊食品公司)</p><p class="ql-block">2、牛奶公司飼養(yǎng)員、送奶工(北柵口牛奶場)</p><p class="ql-block">3、飲食公司點心制作(三皇街16號)</p><p class="ql-block">4、交電公司貨船水手(勝利門北大街8號)</p><p class="ql-block">5、醫(yī)藥公司中藥材加工(勝利門沙文丼9號)</p><p class="ql-block">6、太湖醬類廠操作工(北柵口)</p><p class="ql-block">二、文化考核、擇優(yōu)錄取單位</p><p class="ql-block">1、商店營業(yè)員(北柵口梨花莊食品公司大樓)</p><p class="ql-block">2、內衣縫紉工(崇安寺公花園西映山河光明內衣廠)</p><p class="ql-block">3、外衣縫紉工(北大街16號服裝公司)</p><p class="ql-block">4、家具公司木工、漆工、沙發(fā)工(東門外陳巷31號)</p><p class="ql-block">5、蔬菜公司木工(東門外吊橋灣批發(fā)部)</p><p class="ql-block">6、航運公司修理工(吳橋東路20號)</p><p class="ql-block">7、化工局操作工(南禪寺橡膠三廠)</p><p class="ql-block">三、報考人范圍:病退第5-第8批。困退第三-第四批。</p><p class="ql-block">報名時間:4月12日-13日</p><p class="ql-block">上午8:00-11:00下午1:00-4:00</p> <p class="ql-block">無錫電視機廠前身是無錫制傘社和制鏡廠。七十年代起開始轉型研制電視機。先后生產出“紅梅”“虹梅”“永固”等名牌電視機</p><p class="ql-block">1979年,12英寸黑白電視機從晶體管電路發(fā)展到集成電路,企業(yè)需要大量的生產工人,這一年引進了200多下鄉(xiāng)返城知青,這批人后來成為企業(yè)的主要骨干力量。短短的幾年時間,企業(yè)就發(fā)展成為規(guī)模宏大、經濟效益顯著的著名企業(yè)。</p> <p class="ql-block">有一名文革前下鄉(xiāng)的64屆高中畢業(yè)生知青張錫度,從小愛好無線電技術。路過梁溪橋看到電子儀表局招工廣告,經了解已經有三千多人報名,但是他超過了三十歲的年齡限制,出于其無線電技術的專長和本人扎實的文化基礎,經與招工人員溝通,同意了他參加考試的請求。經考核居然得了第一名,但是因年齡超限,未予錄取。招工考核表退還市勞動局。后來市勞動局根據他的考核成績召他協商,有二個崗位供他選擇:一是安排到中學當物理教師,或者到交電公司維修家用電器。他認為當時教師工作收入低,又不能發(fā)揮特長選擇了到交電公司維修家用電器。</p> <p class="ql-block">東方紅繅??廠(一廠)</p> <p class="ql-block">鹽城新洋農科站知青王洪1979年4月12日在橡膠三廠報考了化工局操作工,4月22日收到錄取通知書,被錄用在無錫市中藥廠(當時藥廠隸屬于化工局,后與商業(yè)局下屬的醫(yī)藥公司、衛(wèi)生局下屬的醫(yī)療器械廠合并建立醫(yī)藥局),4月29日到中藥廠報到,分配至制藥車間藥材粉碎崗位。因工作努力,一年后參加廠內競聘化驗員崗位文化考試取得第二名,后來在科驗崗位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獲評無錫市醫(yī)藥局科技創(chuàng)新先進個人。</p> <p class="ql-block">服裝廠女工</p><p class="ql-block">無錫紡織工業(yè)比較發(fā)達,紡織廠又是勞動密集型企業(yè),許多女知青已經找到工作,我和許多男知青們還在繼續(xù)奔波。</p> <p class="ql-block">太湖鍋爐廠</p> <p class="ql-block">4月12日招收:家具公司鋸工、刨工、木工、油漆工、焊接工。隔夜從有線廣播聽到家具公司招工信息,及報名地址、時間。第二天一早,就有同農場各連返城男女知青二十多人聚集在米市碼頭,有五連、八連的食堂事務長,有知青排長、班長、保管員、拖拉機駕駛員等多人,還有幾位高中學歷的知青,大家議論紛紛一致認為在家具公司可以學到一門手藝,俗話說:“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值得去報名。于是大家浩浩蕩蕩徒步四公里向東門外鐵路邊的家具公司招工點進發(fā),到那一看巳經有其他農場及農村插隊知青好多人排隊等候,趕緊排進隊伍。時值倒春寒氣候變化。輪到我戴著高度近視眼鏡進入溫暖的招工辦公室時,眼鏡片上形成一片水霧,不斷用手帕擦眼鏡,當場被招聘面試干部婉言拒絕,說我不適合應聘家具操作工。初次應聘招工就被拒絕。其他同去的知青<u>朋友</u>大部分應聘成功,分別分配在家具一廠的鋸床、刨床、鑿眼機上作操作工、油漆工;家具二廠制作沙發(fā)、木盆、木桶;鋼木家具廠制作折疊餐桌、椅子、衣架、兒童座車等。被錄用的同去知青有成勇、龔達生、陳扣林、朱錫芬、朱建偉、陳玉明、俞偉倫、范阿龍、周學東、??錫度、莫海泉等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在家具廠應聘木工遭拒后,沒有氣餒,雖然父親提出要提前退休,讓我頂替進入國營大廠工作,我謝絕了他的好意!我想天無絕人之路,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有信心,憑自己的能力尋找到一份不求安逸,只求溫飽,<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能夠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我每天繼續(xù)與知青朋友們聚集交流招工信息,奔波在各招工單位應試應聘點。</p><p class="ql-block">一個多月后,由于往返徒步于尋找工作之中,我的一雙嶄新的回力球鞋,鞋底磨穿了一個洞,鞋面卻仍完好如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又與余卓平、單錫龍、陳志浩、黃少芹等前往光明內衣廠招工考試點。當時光明內衣廠前身是街道辦企業(yè),位于市中心公花園旁邊的一條小弄內。廠房破舊,主要招收女工,招收部分男工擔任保安、運輸工作??疾飕F場后,我認為該企業(yè)也不適合我,放棄了報名,同去的其他知青們報了名均被錄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圖為當時光明內衣廠老廠場景</span></p><p class="ql-block">我?guī)状闻c就業(yè)機會擦肩而過后,開始把就業(yè)方向投向待遇相對較差的商業(yè)、服務業(yè)。</p> <p class="ql-block">4月12日招收:商業(yè)、供銷社系統(tǒng)營業(yè)員。報名人數超二千人,排隊報名時獲傳言幾天后將專場招收會計、統(tǒng)計核算人員,于是我遂中途退出報考營業(yè)員隊伍。營業(yè)員考試<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無錫市一中舉行文化考核,考語文、數學。</span>我的學長在農場有八年多中小學教師經歷的張老師堅持報考營業(yè)員取得文化考試第一名,經政審及面試,被錄用至市中心最大的百貨商場工作。</p> <p class="ql-block">火車站附近的無錫市第二百貨商店</p> <p class="ql-block">全國勞動模范王秀英向回城知青新職工傳授經驗</p> <p class="ql-block">吳橋東路商業(yè)街,大返城后那幾年這條街上的每一家商店里營業(yè)員幾乎都能看到熟悉知青的面孔。</p> <p class="ql-block">無錫市副食品商店</p> <p class="ql-block">仁號茶食店</p> <p class="ql-block">玉祁供銷合作社</p> <p class="ql-block">無錫市商業(yè)會計、統(tǒng)計、核算人員招考通知</p><p class="ql-block">根據市勞動局安排:貫徹“擇優(yōu)盡先錄取”的原則,結合商業(yè)工作具體情況,決定在待分配的返城知青中招考一批會、統(tǒng)核算人員,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p><p class="ql-block">一、招考條件及手續(xù)</p><p class="ql-block">凡具有初中畢業(yè)以上或相當于高中文化水平,有會計基礎知識的,志愿從事商業(yè)會統(tǒng)核算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進步、身體健康的待分配返城知青,憑市勞動局印發(fā)的“招工考核通知書”、準考證、及戶口簿,半身照片二張進行報考。</p><p class="ql-block">二、擇優(yōu)錄取后主要分配在、百貨、醫(yī)藥、飲食、水產、五金、交電、化工、糖煙酒、食品等公司各部門、單位。報名人填表時可選擇三個單位備選。招聘單位根據成績、結合志愿、統(tǒng)一分配、擇優(yōu)錄取。</p><p class="ql-block">三、考試用品:請自帶算盤、鋼筆、劃尺等文具甪品,不得使用計算器。</p><p class="ql-block">四丶報考時間:4月12日-13日</p><p class="ql-block">五、報考地點:西門外貿易新村市商業(yè)技術學院內。</p><p class="ql-block">六、考試地點:無錫師范學院新大樓</p><p class="ql-block">七、考試時間:4月15日</p><p class="ql-block">八、考試科目:珠算、語文、數學、會計專業(yè)理論、實務知識。</p><p class="ql-block">無錫市勞動局1979年4月10日</p> <p class="ql-block">4月15日:商業(yè)、供銷系統(tǒng)會計、統(tǒng)計人員。考試在城中心無錫師范新大樓和西門外人民西路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校進行,報考人數七百四十多名,<span style="font-size: 18px;">錄取名額二百人。</span>考試課目五項:語文、數學、財務理論、會計實務、珠算操作。每人可填報3個就業(yè)崗位供選擇。我填報了醫(yī)藥公司、百貨公司、日用品公司三個志愿,經考核:我以較好的成績合格,幸運錄取至醫(yī)藥公司。安排在位于清名橋堍的醫(yī)藥公司下屬的前店后坊的中藥材加工場就業(yè),兼管無錫市醫(yī)藥運輸公司財務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我有一同事順根在農村當過教師,回城后分配到學校當教師,但他放棄了分配當教師的機會。通過會計考試被錄用,長期從事財會工作,后來成長為高級會計師。</p> <p class="ql-block">考試場景</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惠山藥店</p> <p class="ql-block">以后又進行了多批次的招工活動,至1979年底,大部分返城知青都得到安置。</p> <p class="ql-block">也有部分返城知青由于個人原因未接受政府安排的工作,選擇自主就業(yè)在街頭擺攤修自行車或賣水果、賣早點等各種各樣行當謀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秋重返</span>清名橋堍我回城后初期工作地點留影,原辦公地點(商貿工農片中心辦公室)泰康成參藥店和中成藥加工場已經拆除,成為清名橋歷史街區(qū)廣場和運河文化館。(本照片由昔日同事周磊拍攝提供,特此致謝?。?lt;/p> <p class="ql-block">我后來逐步提拔至總公司工作,這是我曾工作過二十多年的無錫市醫(yī)藥公司總部大樓現狀。</p> <p class="ql-block">知青回城后進行崗前技能培訓學習</p> <p class="ql-block">一般來說:全民企業(yè)編制職工、集體企業(yè)編制企業(yè)職工在入黨、提干上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是對安置的崗位和干部身份有區(qū)別和限制。如填報干部履歷表時,全民編制的干部填報正式的“國家干部履歷表”集體編制的回城知青干部填報“以工代干干部履歷表”。</p><p class="ql-block">許多知青回城后,積極報名參加各種業(yè)務技術培訓。通過職業(yè)學校、業(yè)余大學、夜大學習,刻苦學習、鉆研技術和工作技能,獲得畢業(yè)證書后。我熟悉的一些知青朋友、同學在無錫市職工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全民編制的幾位進了市機關公務員,報社編輯崗位工作;集體編制的幾位回了原單位工作,提拔擔任了管理部門負責人。填表時填報的是“以工代干干部履歷表”,被部下戲稱為“還鄉(xiāng)團干部”。</p><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后,國營企業(yè)內部掛靠的集體編制取消,轉化為同等待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2年10月,湖南女知青肖蕓斗膽上書,請求把下鄉(xiāng)知青的農齡改為工齡,此信驚動了當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胡耀邦對這封信作了重要批示。1988年6月,中央365號文件明確規(guī)定:知青在農村的農齡都計入工齡。這封改變了知青命運的信被人們稱為“知青福音書”。</p><p class="ql-block">圖為筆者2021年5月在山東青州出席全國知青會議與肖蕓交流知青題材圖書。</p> <p class="ql-block">知青大返城后,能夠遇上改革開放的好政策。自主擇業(yè)、擇優(yōu)錄用,使得廣大知青能夠揚長避短,發(fā)揮特長,激發(fā)潛能、提高生產勞動積極性。因此后來廣大知青感恩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積極投身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yè)中去,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有許多知青成長為社會發(fā)展的中堅力量,為改革開放作出了應有的貢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