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三、柏檀樹</p><p class="ql-block">廣昌地屬丹霞地貌,有眾多光禿禿褐色山巒,而這些光禿禿地山巒絕壁石罅縫中,生長著一種珍貴的象柏又象杉的樹,葉如鋼針,惡劣的環(huán)境賦予它頑強(qiáng)的生命力和自我保護(hù)力。它生成期長上百年也不到碗口粗。材質(zhì)堅(jiān)硬,花紋粗獷芳香四溢,含油量是香樟樹的五倍,足與檀香媲美!柏檀籽就象蒲公英的種子隨風(fēng)飄零,只要有一絲石縫就能扎根,只要一叮點(diǎn)土壤就能成長。</p><p class="ql-block">中國人吃苦耐勞世界公認(rèn),任勞任怨吃得是草,擠得是奶!就像柏檀樹有著極強(qiáng)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住中廳堂左廂房的李二姑婆瘦長身材,一雙小腳,穿大衿衣衫,長年累月戴一黑色平絨護(hù)耳帽,典型的舊時婦女裝束。一天到晚喋喋不休,聲音高亢洪亮像打機(jī)關(guān)槍。伢崽人要招惹到她一定沒完沒了,背地里都叫她“老虎阿婆”!長輩們談?wù)撍苍谴蠹议|秀,嫁得也曾是殷實(shí)人家,紅顏薄命,丈夫不幸早逝,守寡養(yǎng)大一對兒女。冰火兩重天,老太婆咋就甘蔗反著吃!</p><p class="ql-block">兒子李同芳在赤水公社完小任校長,因跟兒媳極度不和,連兒子的腳印也越來越淡,她家長年在中廳堂擺桌吃飯,壓根沒見過她兒子上過桌!倆孫女四外甥從小由李二姑婆帶大,兒子、女婿均一人拿薪水,媳婦身體又欠佳孩子又多,估計(jì)就是能給撫養(yǎng)費(fèi)也極有限。女婿鄧文華帶有南康口音,心直口快,原是縣供銷社干部,文革期間口沒遮攔被打成現(xiàn)行反革命,因性子耿直認(rèn)罪態(tài)度又不好,被發(fā)放到磚瓦廠勞動改造。 女兒龍珠女,從名字不難窺出小時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六二年下放中坊大隊(duì)。這個女兒倒是娘家回得勤快,可是每來母女必吵口!龍珠女頭腦顯然簡單,雖無什么文化,但極俱語言天賦口才超好!吵起口來妙語如珠:什么“銅鑼敲起了包、喇叭吹卷了沿”,“我嘴唇拾拾薄,上街有事下街學(xué)”等等,不勝枚舉。付家里屋的大人和孩子對她們都厭煩。</p><p class="ql-block">中廳堂左廂房原本是我父親的婚房,小時候埋怨父親賣房也不挑挑人,吵大家鄰居不得安寧。</p><p class="ql-block">要梳理過去的人和事。觀察一個人的舉止,需要復(fù)盤其歷史階層,厘清她身后的國家的歷史變遷。毫無收入的李二姑婆如何生存都是個謎,那些年帶大六個孫子、外甥談何容易,一間房住老少七人,常見她散市時提著藍(lán)子撿點(diǎn)便宜的剩菜,飯桌上難看見葷腥,就連過年也聽不見她家的鞭炮聲!小孩子的穿戴也算整潔,她家的孩子也許是自卑,從來不和大屋里的孩子一起玩。由表及里地思量,其實(shí)她每天“磨牙”是在發(fā)泄內(nèi)化于心的社會落差和戾氣,舒緩人生的壓力與生存艱辛。好強(qiáng)要面子的她從不叫窮!是的,那年月叫窮又有什么用?孫子、外甥挨個逐漸成人,她生命也走到盡頭!</p><p class="ql-block">李二姑婆堪稱生命中的柏檀樹!</p><p class="ql-block">十四、窮人的孩子</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覺間老屋舊事已漸行漸遠(yuǎn),冷暖自知。不管有多少的不舍和遺憾,都已成為了歷史的昨天。一路走來,一些人,一些事,感動著,感恩著。都說人生之旅,需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我不是智者,悟不透全部人生哲學(xué);我不是禪者,不可能釋然塵世煙云。</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清明長假的最后一天,車流如織。夫人坐車挺能睡,臉上還流露出甜美的笑意。身邊這個相伴一生的女人,深一腳淺一腳風(fēng)雨同舟的走過來了。上天待人公平,關(guān)了一匹門定會幫你開扇窗。著名作家莫言說過:“我敬佩二種人,年輕時陪男人過苦日子的女人,富裕時陪女人過好日子的男人?!焙軜s幸!莫兄:我們就屬你敬佩的范疇,我有故事你有酒嗎?</p><p class="ql-block">鄰居見證了我們坎坷的人生路上的相互攙扶、磕磕絆絆?!案F人的孩子早當(dāng)家”。</p><p class="ql-block"> 加冠年的我就一門心思盡快脫離父親的經(jīng)濟(jì)束縛!就象圍城,毫無思想過婚后責(zé)任、義務(wù),尚嫩肩膀可否承擔(dān)?!老屋記載了我倆多少心酸,尤其是剛成家那幾年!當(dāng)時兩個大孩子根本不具備成家的物質(zhì)基礎(chǔ),每日面對油鹽醬醋,生活的艱辛,我們風(fēng)雨同舟挺過來了!歌德曾經(jīng)說過:”沒有在長夜里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感謝鄰居在我們最困難的日子安慰、勸勉!鄰居的慰藉如茫茫寒夜的燈火,給我們對生活增添點(diǎn)勇氣和希望。</p><p class="ql-block">十五、 尾聲 </p><p class="ql-block">老屋的篇章,翻起陣陣塵埃,它迷濕了我的雙眼。一段文字,訴不盡老屋虛度過的三十年,一張張鮮活的臉孔:爺爺輩的有饒日生、手工裁縫專做大衿衣衫的付觀音,打洋鐵的付三剛,黃松華等等;叔輩有慈祥的付庭瑞、饒全福。高立忠;英年早逝秉性耿直的兄長黃理鵬......就像電影的分切鏡頭在腦海閃現(xiàn)!</p><p class="ql-block">雨依舊,在匆匆的車流中飛行,心卻依舊在風(fēng)雨中沉佇。憶流年,如雨,如花。傾聽春雨簌簌,催得滿山花開。按下車窗撫摸線線春雨,感受它的潔沁冰清,沉醉其中。</p><p class="ql-block">車載音響流淌出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人生舞臺,哪怕是沒有鮮花和掌聲的舞臺,也要獨(dú)自起舞孤單的步伐。回首往昔我也喜歡做“夢”,如果國家沒有產(chǎn)生文化大革命這段歷史我的人生軌跡是怎樣?我思想過很多假設(shè),誰又能告訴我答案!記得不知在哪看到這樣很有哲理的一句話:“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笑而不語、苦而不言”。呵呵,生活也是一種自我修行了吧。</p><p class="ql-block">歲月依舊前行,或許當(dāng)春雨飄落的那一刻,你會記得,曾經(jīng)的我們一起見證過最嚴(yán)酷地寒冬?;蛟S只有那滿目的春雨曉得昨日的那份素言,那份執(zhí)著。</p><p class="ql-block">風(fēng)止雨停,晚霞西映。馳入了大都市界面,這兒天寬、地寬、海寬,可極目遠(yuǎn)望。高架上華燈初上、車流似水。到家了,客家人總能隨遇而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十一四年五月寫于巴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