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靈石文史】第798輯 為靈石籍愛國華僑侯楨生先生祝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為靈石籍愛國華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侯楨生先生祝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林衛(wèi)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丑寅歲序交替前夕,我收到定居在美國舊金山、已年屆九十有六的山西鄉(xiāng)親侯楨生先生的一封電子郵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林主任:農歷除夕就在眼前,祝福你闔府虎年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我現(xiàn)在有兒女照顧,一切尚好,請勿念。北方近期常有風雪,請注意膝部保暖。侯楨生敬賀 1/29/2022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閱罷這封來自大洋彼岸的電子郵件,想起他以前給我發(fā)送的多封郵件,我頓感暖流盈身,感動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為一名來自閩南僑鄉(xiāng)的僑務干部,我與三晉之子侯楨生先生相識、交往已有37年。件件往事,猶如電影鏡頭,一幕幕在我腦海里閃現(xià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靜昇崇寧堡一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相識以誠</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自從1980年我兼任運城地區(qū)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副秘書長開始,我就根據(jù)我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結合僑務工作實際,確立和踐行“五僑”理念:一是“知僑”,就是要調查和掌握僑情、僑史;二是“愛僑”,就是要熱愛我們的服務對象僑胞;三是“助僑”,就是要扶助有困難的僑胞;四是“護僑”,就是要遵照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維護僑胞的正當權益;五是“頌僑”,就是要頌揚廣大僑胞的貢獻,特別是先進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5年4月,我從運城調到省城,擔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主任。就任后,我就將“僑情”調查(涵蓋海外的山西籍華僑華人和省內的歸僑僑眷),列為當時的重要議事日程。很快,有三位聲名顯赫的晉中人士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他們就是出生在靈石縣靜升鎮(zhèn)崇寧堡的侯氏三兄弟——老大侯楨祥,老二侯楨瑞,老三侯楨生。他們的先父侯秀麟就是一名外出打拼的杰出“晉商”,生前擔任北京元順木材廠經(jīng)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大侯楨祥(1906——1987),在家鄉(xiāng)曾挑頭創(chuàng)辦私立育英小學,親任校長。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加入軍統(tǒng),歷任軍統(tǒng)局總務科股長、副科長。1941年升任上??崎L兼中美合作所總務組組長。1955年獲少將軍銜。因以誠待人,以誠做事,被人稱為“誠實將軍”。1965年從臺灣“國防部”退休。一年后,受宋美齡邀請,出任“振興復健醫(yī)學中心”(一個專門為殘障兒童提供服務的慈善機構)主管,因忠義誠實,頗受宋美齡賞識和挽留,直至1986年80歲才獲準退休。1987年5月24日因心臟衰竭辭世,蔣經(jīng)國親筆題寫挽幛“忠勤堪念”并送花圈以示哀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二侯楨瑞(1915——1985),在夏威夷檀香山經(jīng)營“吉羊工藝公司”,并在波士頓開設分店,專門生產(chǎn)和銷售富有東方特色的工藝品,例如中國手工繪畫、硬木家具、陶瓷等等,曾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藝術展榮獲金獎。他秉承樂善好施的家風,將“吉羊工藝公司”的大部分收入,通過教堂資助給低收入的貧困家庭,而且從不公開,只有教堂牧師知道真相。1985年7月,因突發(fā)心臟病去世。檀香山華人信義會為他舉行葬禮,送行的教友成千上萬,可謂極盡哀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侯氏三兄弟的老大和老二我無緣相識。因工作關系,我有幸結識了侯氏三兄弟的老三侯楨生先生。其時,他已是在美國和國際上都享有盛譽的控制系統(tǒng)工程專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26年,侯楨生出生于靈石縣靜升鎮(zhèn)崇寧堡。1941年侯楨生小學畢業(yè)后,和二哥侯禎瑞奔赴“陪都”重慶,投靠在國民政府任職的大哥侯禎祥。在兄長的呵護下,侯楨生刻苦學習,努力掌握文化知識,希望自己將來對國家對社會有所貢獻。1947年,他高中畢業(yè),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上海的海軍機校電機系。1949年大陸解放前夕,他隨校遷往臺灣。1953年,自海軍機校畢業(yè),到基隆造船廠擔任電機工程師,負責維護、修理艦艇控制系統(tǒng)與工廠的電力輸配。1963年又進外語學校學習。1967年畢業(yè)后留校擔任英語教師,并任電化教育室主任。1967年,他脫離軍界離開寶島赴美國留學,進入美國德州大學研究院攻讀電機與電腦工程。就讀期間,曾被指派參加學校與太空總署的合作計劃。1969年畢業(yè),獲碩士學位,畢業(yè)論文為《數(shù)字電腦邏輯電路之簡化》,一炮打響,深得好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后,侯楨生開始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施展拳腳。他先到芝加哥先鋒工程公司任電機工程師,負責凱望尼核電廠的工程設計。而后,又受聘為臺灣交通大學副教授,負擔“數(shù)字電腦邏輯電路之簡化”與“轉換電腦”課程。1971年他重返美國芝加哥先鋒工程公司工作,并在夜間到芝加哥洛約拉大學攻讀博士學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靈石王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從1972年至1993年,侯禎生在舊金山貝泰工程公司擔任電機工程師,控制系統(tǒng)工程專家。20年間,他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在美國本土和外國負責了一系列著名的重大工程,例如:美國密蘇里州熱電廠工程:印度尼西亞煤氣自動控制系統(tǒng)工程;美國薩斯廣漢核電廠工程;沙特阿拉伯國際機場工程;埃及石油公司煤氣自動控制系統(tǒng)工程;美國南加州核電廠計算機遷移工程,能源管理與自動控制系統(tǒng)工程;美國東部食品公司自動化工程;大西洋公約國的航空基地自動控制系統(tǒng)設計;美國援助埃及項目(水泥廠、玻璃廠、輪胎廠、制藥企業(yè)等)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設計;美國南加州核電廠通訊系統(tǒng)工程等等。他的高超的技術水平、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和一貫的敬業(yè)精神,不僅受到客戶的贊賞好評,而且為貝泰工程公司帶來了好的效益和名聲,從而成為貝泰工程公司技術方面的“臺柱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7年,經(jīng)我們牽線搭橋并積極協(xié)調,侯楨生先生應山西省科委的邀請,到省自動化研究所講學。在同侯楨生先生接觸后,我發(fā)現(xiàn)他不僅專長突出、精通業(yè)務,而且對中國對山西的感情,要比一般的華僑華人真摯和濃烈得多,內心對他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交談中,侯楨生先生坦誠地披露:鑒于山西經(jīng)濟還不太發(fā)達,急需引進外國先進技術、人才、資金和管理經(jīng)驗,他決定在美國組建一個科技公司,聯(lián)絡一些專家精英,為山西的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高科技服務;然后,以知識產(chǎn)權和有償服務的一部分收入,捐獻給家鄉(xiāng)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使山西盡快出人才,盡快富起來。堅持“五僑”理念的我,對他的想法表示大力支持。我們的關系也迅速“升溫”,由友人變成摯友。一見如故,相識恨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侯楨生先生回美國退休以后,他征得子女們的支持,多方籌措,很快就組建起來自己的一家公司——美國艾迪科技公司。他的女兒侯雯是美國惠普公司的電腦工程師,兒子侯承舜在美國環(huán)保局的一個機構從事環(huán)保工作。兩代人齊心協(xié)力,目標一致,發(fā)揮自己的專長和優(yōu)勢,尋找一切途徑,為興晉富民出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3年9月21日至27日,侯楨生應邀回國參加“山西省第六屆國際經(jīng)濟技術合作洽談會”、“山西省第四屆進出口商品和國外來展商品交易會”、“山西省第四屆鑼鼓藝術節(jié)”(簡稱“兩會一節(jié)”)。在此期間,他在省郵電局和環(huán)保局舉行學術報告會。他不僅向聽眾介紹了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和研究心得,還帶回來國外的最新信息,深受大家歡迎。同時,他還同有關部門和廠家簽訂了一些項目的合作意向書。返回美國以后,傾盡全力對合作項目進行多方準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4年,以侯楨生先生為總裁的美國艾迪科技公司與山西代縣農民企業(yè)家黃喜存合資創(chuàng)辦的“山西喜迪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開始運作。1996年,投入批量生產(chǎn)。這家企業(yè)是專門致力于非金屬材料的研究、開發(fā)和生產(chǎn),集科技、工業(yè),貿易三位一體的科技型企業(yè)。利用煤矸石生產(chǎn)超微細煅燒高嶺土及其系列產(chǎn)品,于1991年被中國國家科委列入“新產(chǎn)品試制計劃”,被中國國家環(huán)保局列入“綠色科技計劃”。在高嶺土的制備方面取得了兩項專利。1997年12月,該公司產(chǎn)品獲國家科委、稅務總局、對外貿易經(jīng)濟合作部、技術監(jiān)督局和環(huán)保局授予的“國家重點新產(chǎn)品”證書。該公司擁有一批技術過硬、訓練有素的專業(yè)技術隊伍,實行計算機管理,加入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絡,產(chǎn)品70%出口創(chuàng)匯。1997年被山西省授予“產(chǎn)品質量信得過單位”。可以說,當時侯楨生先生的舉措,對于山西的改革開放,在華僑華人中起了“排頭兵”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靈石縣政協(xié)委員王俊才《吟侯氏五題》中《贈侯楨生先生》寫道:“少年抱負不平凡,科技王國勇登攀。足跡遍布四大洲,贏得盛譽萬口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為僑務干部,我對于侯楨生先生愛國愛鄉(xiāng)精神及舉措,十分欽佩;他對于我自愿到黃土高原扎根落戶、以赤誠之心為山西發(fā)展進步出力奉獻的精神也大為贊許。于是乎,一個“誠”字把我們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書《靜昇侯氏春秋》封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相交以心</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能夠有緣結識侯楨生,我視為“三生有幸”。無論是稀罕的見面聚會,還是一封信函、一張賀卡或一則微信,我們都是無拘無束,敞開心扉,推心置腹,無所不談。不是親戚,勝似親戚。這令我想起另一位美籍華人美術家丁紹光給我的題詞:“天下華人是一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一般情況下,我對侯楨生尊稱“先生”,自稱“愚”;而他對我尊稱“主任”(甚至在贈我的書法作品中稱我“良師益友”),自稱姓名。這使我受寵若驚更感內心不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和侯楨生先生交流還有一座“橋梁”——侯先生的外甥張維城主任醫(yī)師。他多次不辭辛勞到寒舍探訪,是個優(yōu)秀的“通訊員”。有一次見面,我對他說:“請你轉告你舅舅,別稱我‘主任’了,我早已卸任了。”他答:“我和舅舅聊過這事。你擔任過運城地區(qū)行政公署外事僑務辦公室主任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主任,這是客觀事實。國內有的僑務干部,在接待華僑華人時挺熱情,但事情過后便不再聯(lián)系。你不管在職不在職,對僑胞一樣熱情關心,保持來往,這是難能可貴的。我們叫你‘主任’,實際上是把你當‘僑胞的知心人’?!蔽衣犓@么說,也就不再堅持要他們改變對我的稱呼了。但在心里時刻告誡自己:要更加努力為僑胞服務,更好地團結他們共同為振興中華奮斗,才不會辜負他們的信任和厚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侯氏三兄弟老三侯楨生先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和侯楨生先生有一次聊起寶島臺灣。我說:我既是僑眷,又是臺屬,臺北還有我的不少親戚哪。臺灣漢族居民的祖先,大都來自閩南的廈門、漳州和泉州;所謂臺語實際上就是閩南語,他們的風俗習慣也幾乎和閩南相同;雖然和大陸隔著臺灣海峽,但血脈的聯(lián)系怎么能夠割斷呢,臺灣怎么能夠獨立成一個國家呢?侯先生深以為然,說:我在臺灣待了一、二十年,大家都認為臺灣屬于中國,臺獨和貪腐都是沒有出路的。他還給我講述:2006年臺灣爆發(fā)“百萬人民倒扁運動”,旅美華僑華人立即響應,他踴躍赴臺參加。事后回美國同親友聚會時,他特意戴上在臺灣游行示威時所戴的紅頭巾,合影時他在鏡頭前還特別揚起左手做了個“倒扁”手勢。后來,他委托外甥張維城將那條紅頭巾捎給我留作紀念。這條紅頭巾雖然很薄輕,但蘊含著海外華僑華人反對臺獨貪腐的心意,是廣大僑胞擁護祖國統(tǒng)一的證物。我對這份特殊的禮物,當然高興珍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1年7月,凝聚侯楨生數(shù)十年經(jīng)驗和心血的科技專著《監(jiān)控與數(shù)據(jù)采集》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這部著作對于供電系統(tǒng)、化工企業(yè)、煤礦自動控制系統(tǒng)設計人員、計算機工作人員和有關院校的師生,都是極好的參考,得到科技界人士的好評。侯楨生先生的外甥專門到我家送來一本《監(jiān)控與數(shù)據(jù)采集》。我雖然不諳自然科學,但仍視為珍品而加以收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為了表彰侯楨生先生的拳拳之心,我曾通過各種渠道報道他的事跡:2002年5月10日,在《山西政協(xié)報》發(fā)表《侯楨生一片苦心為興晉》;2011年,在山西省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官網(wǎng)發(fā)布《推介&lt;靜昇侯氏春秋&gt;》;2016年7月,在山西省僑聯(lián)編印的《海外晉人》一書中,提供稿件《美籍控制系統(tǒng)工程專家侯楨生》;2019年9月20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wǎng)發(fā)布《中國僑界杰出人物侯楨生》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右二)與侯楨生伉儷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相期以茶</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對于侯楨生先生來說,2021年5月22日,相濡以沫、風雨同舟61年的的夫人王修皖因病辭世,是最大的打擊!他傷心欲絕,久久不能走出悲痛陰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5年11月8日,王修畹出生於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zhèn)王家大院。1948年和大姐夫一家,隨國民黨政府遷往臺灣。1957年年,22歲的王修畹由臺北護士專業(yè)學校畢業(yè)。1960年,任職于臺北石牌榮民總醫(yī)院的王修皖與同鄉(xiāng)侯楨生結為伉儷。她本知書達理,溫婉嫻雅,婚后盡顯中華民族女性的優(yōu)良德性,相夫教子,恪盡職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2年夏,王修畹舉家遷居華僑華人較多舊金山。不久,她在附近找到了護士工作,兩個孩子繼續(xù)上學。她與丈夫一同辛勸工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先后在舊金山郊區(qū)康城買了一大一小兩棟平房。一家四口在大房住了20多年,直到二人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修畹和侯楨生共同生育有兩個孩子,均勤奮自強,事業(yè)有成。女兒侯雯1983年,她從加州貝克萊大學電腦工程系畢業(yè)后,受聘舊金山貝泰工程公司,任計算機中心軟件工程師。并半工半讀,一年后獲碩士學位。不久,即應聘到加州硅谷擁有13.5萬員工的惠普工程公司,先后擔任工程師、組長、主任、經(jīng)理等職務。2008年,獲公司授予的“最有價值貢獻獎”。1988年,侯雯與美籍華人黃文萃先生結婚。黃先生先后畢業(yè)于加州貝克萊大學和舊金山牙醫(yī)學院,現(xiàn)在自己經(jīng)營一家牙科診所。二人生育一子一女,在校學習均品學兼優(yōu)。兒子侯承舜1990年獲環(huán)保工程毒物學碩士學位。此后一直在加州硅谷從事高科技工程工作,有多篇論文和專題報告發(fā)表。其中,2000年10月,他的科技論文《關于強光最新檢查工具》,得到國際光學工程協(xié)會和日本專業(yè)團體的獎勵。他現(xiàn)任泰科電子公司產(chǎn)品化學元素有害成分安全標準監(jiān)控部經(jīng)理。1993年,侯承舜和父親侯楨生應山西省環(huán)保局的邀請,回太原向與會者做了題為《美國火力發(fā)電廠對粉塵的檢測與控制》的講演,并與父親、姐姐侯雯回靈石靜升探親、祭祖。對于子女的表現(xiàn),老兩口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們知道,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已在晚輩身上得到傳承和弘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侯楨生先生自己設計制作的賀卡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侯禎生先生在第一時間發(fā)電子郵件《賢妻先我而去》告我噩耗,并附《王修皖簡介》,憶述夫妻二人心心相印相親相愛之往事。我哀痛之余立即回復一封郵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尊敬的侯先生:驚悉嫂夫人修畹女士不幸病故,不勝哀痛!謹對親屬表示親切慰問!她一生既平凡又偉大:為人妻賢惠聰穎,體貼相夫,支持丈夫拼搏;為人母滿腔熱忱,慈愛教子,成就后裔事業(yè)。您二位確是秉承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之模范伉儷!如今她先駕鶴西去,亦是功德完滿,其形象及精神永遠留在人們心中!逝者安息,生者珍重。望節(jié)哀順變,千萬保重,為家族福祉努力前行為要!林衛(wèi)國敬悼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兩周之后,侯先生又給我發(fā)電子郵件《念修皖》,稱:“修皖已離開我兩周了。當我在書房時,總以為她是在院里做事,或是上街買東西去了。但當我走到客廳,看到她的骨灰罐時,就立刻感到一陣心酸。這些年每天早上,我在書房用電腦時,修皖會給我送來一杯熱咖啡。她臥病期間,我每天早上給她做一杯熱咖啡,還按她的喜好還在咖啡里加一點肉桂粉。現(xiàn)在,我還是每天早上給她做一杯熱咖啡,放在她的照片前,要她慢慢地喝。不知她聽到了沒有?”侯先生把我當摯友,無所顧忌地傾訴,字字句句浸透著的亡妻的肺腑深情,令人感動萬分!我盡力給與撫慰,告他“逝者業(yè)已安息,為了全家,為了未來,請先生千萬珍重,萬勿傷心過度,影響健康”云云。我同時抱怨自己文字功底欠缺,勸解別人顯得那么貧乏無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1年6月8日,侯楨生先生又給我發(fā)來電子郵件,還是敘述夫人去世的前后之事。稱:“我很感謝我的兒女。兒子在媽媽從醫(yī)院回家時,特地租了一張病床放在客廳。他日夜陪伴媽媽,晚上就睡在媽媽床邊的沙發(fā)上,腿也伸不直,前后近兩個月。女兒回家時,就拿張床墊睡在媽媽旁邊,與弟弟一同照顧媽媽。修皖由醫(yī)院回家那天,護士告訴女兒,修皖可能只有兩周的生命,但在兒女精心照顧下,修皖與我們共聚了近兩個月,真是個奇跡!林主任,我心情很沉重,不多寫了,請看附件。侯楨生謹上?!备郊秼寢寖x式》,是錄制王修皖女士葬禮的視頻。我看了再次感動得心潮澎湃,情緒半天難以平復!我不由得想起宋朝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蔽矣X得:蘇軾只是對失掉聯(lián)絡生死不明的“那一口”的掛念和傷感,而侯楨生則是對相伴61年愛妻辭世透徹心肺的哀痛,情意之深追念之切,更勝蘇軾多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情有義的侯楨生先生對于愛妻永遠也不會忘卻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哀痛應有所緩解。關注中國,關注家鄉(xiāng),關注他人,有效地轉移了他的一些注意力。2021年10月8日,他發(fā)給我的電子郵件《暴雨》稱:“多日未候,常在念中。由新聞報道中得知,山西多地暴雨成災,不知太原如何?請多留意氣象報告,以應對災情。北方天氣現(xiàn)在變化較大,請留意膝部保暖。我現(xiàn)在有兒女輪流照顧,生活尚好。只是常想念修皖,61年夫妻,往日情景,此生難忘!請勿為念。侯楨生謹上?!蔽疫B忙復函,告他說太原安然無事,至于局部遭災,政府和各界人士已緊急馳援,采取一切措施抗災救災,幫助災民度過難關,恢復正常生活生產(chǎn)。至于我的膝關節(jié)老年性退化,屬“老年病”,我會注意保護。我懇請他勿為此牽掛,而要多多注意自己的飲食起居?!?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從侯氏兄弟、特別是侯楨生先生身上,我看到山西人心靈中諸多閃光亮點:熱愛中華,熱愛家鄉(xiāng),關心他人,重情義,有擔當。以前外界有人議論“晉人善賈,精于算計,不可深交”,實在是以偏概全,誤會至深!我之所以成為“南鳥北巢”的一員,除了領袖教導、英模感召以外,扎根一個甲子切身體會三晉熱土歷史傳統(tǒng)之悠久、文化底蘊之豐厚,確是南方省份所不能及的。加之有許許多多的干部群眾以及像侯楨生先生這樣的海外晉人,關愛善待來自五湖四海的外鄉(xiāng)人,使我等如沐春風,倍感溫馨??傊?,我為自己能夠在此扎根、為山西發(fā)展進步做出貢獻,覺得很値、很有福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侯楨生贈送給作者的書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近日,我給侯楨生先生發(fā)送電子郵件《相期以茶》,以表祝福之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侯楨生先生雅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洋遠隔,夢寐為勞。得知兒女孝順,照顧周到,先生生活安然,甚感欣慰。先生悼念修皖,刻骨銘心,至誠至深,令人感動不已!然生老病死乃自然規(guī)律,我等凡人豈能違背?嫂夫人先你而去,其實也是功德圓滿,壽終正寢。她生前相夫教子所有業(yè)績,均載入歷史,永遠供生者悼念。她在天之靈,肯定希望丈夫和兒女生活平安快樂;所以你能及早走出傷痛陰霾,對她才是最好的告慰。因此,愚懇請先生寬心,調整好心態(tài),在兒女的悉心照顧下,多多享受美好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國近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先生,曾撰寫一幅壽聯(lián)贈予朋友:“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米壽”,即八十八歲,“茶壽”即二十加八十八等于一百零八歲,都是對高壽的雅稱??上驳氖?,先生早已過了“米壽”,如今正向百歲和“茶壽”挺進!愚在此衷心為先生祝福,并樂意與先生共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耑此奉聞,不盡依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敬頌大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愚 林衛(wèi)國 謹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2年2月21日 于太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侯楨生先生過94歲生日</p> <p class="ql-block">  侯楨生先生著作之一《監(jiān)控與數(shù)據(jù)采集》,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林衛(wèi)國</b><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0年10月出生于福建永春。1963年自廈門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分配到山西工作至今,2000年退休。曾任運城師范學校語文教師,運城地區(qū)文化局副科長兼運城地區(qū)僑聯(lián)副秘書長,運城行署外事僑務辦公室主任兼運城中國旅行社經(jīng)理,山西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主任、《山西外事與僑務》副主編、省外辦離退休老干部黨支部書記、《山西省志·外事僑務志》編委等職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多年來,潛心研究黨史、華僑史和民俗學,在海內外報刊和網(wǎng)絡發(fā)表各類文章260余篇。著有《文苑擷英·事象篇》《文苑擷英·人物篇》《文苑擷英·議論篇》;與他人合作編著有《鐵血僑魂》《鐵軍僑魂》《星火僑魂》《圣地僑魂》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責編:梁志友 張瑞平 張維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張國際 張國興 張國兵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張國輝 張國軍 吳志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