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為豐富我校學生的課余生活,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提高歷史文化水平及綜合素養(yǎng)。2022年3月24日課外活動時間,在隴西縣第一中學第一黨支部的帶領下,隴西一中第一黨支部負責主辦 ,高一級歷史備課組承辦了歷史研究性學習報告,活動在學校大報告廳如期展開。</p> <p class="ql-block"> 第一位羅奕菲同學以《傳統(tǒng)手工——中國剪紙》為題,論述了自己的見解。</p> <p class="ql-block"> 匯報結束后石晶老師評價道:羅奕菲同學的《傳統(tǒng)手工——中國剪紙》富有創(chuàng)意,使用了多種剪紙技術進行創(chuàng)作,構思精巧,作品能夠在書本和燈籠兩種形態(tài)間自由轉換,技術含量高,藝術特色強,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通過對搜集的剪紙知識進行梳理總結,加深了對剪紙藝術的理解,提升了對剪紙藝術傳承的感悟,喚醒了對剪紙藝術的熱愛與重視。</p> <p class="ql-block"> 陳佳微以《奶奶與新中國的70余年》為題闡述了自己的見解。</p> <p class="ql-block"> 匯報結束后,董聰聰老師評價到:教科書里濃墨重彩的是帝王將相的往事,對蕓蕓眾生的故事卻只有寥寥數(shù)語?!赌棠膛c新中國的70余年》用社會史研究方法,以作者的家族史為視角,以奶奶這一隨新中國成長的普通人為切入點,將新中國成立伊始到邁向改革開放、奔向新時代的滄桑史縮影。不管抬頭仰望星空亦或是低頭俯視大地,家族一直在你我身邊,隨我們穿越時空的洪流,讓我們找到立命之本。</p> <p class="ql-block"> 郭蘭澤同學展示了《陵遷谷變下的代碼“113”》。</p> <p class="ql-block"> 聽完報告后,張瑞英老師感慨道,余秋雨先生說:“一座普通城市的文化,主要看地上有多少熱鬧的鏡頭;一座高貴城市的文化,主要看天上有幾抹孤獨的云霞”。113廠,這個在三線建設中扎根隴西的企業(yè),是無數(shù)支援大西北的人們用他們的青春和熱血書寫的傳奇。郭蘭澤同學的《陵遷谷變下的代碼“113”》展現(xiàn)了一個零零后眼中三線廠的興衰變遷之路。 作為零零后的她,沒有見過廠里的鼎盛時期,但就像她作品中的李老師一樣,我們八零后有它盛極一時的集體記憶,看過113廠的煙花,滑過113廠的滑梯……此刻,讓我們走進郭蘭澤同學的作品,了解一個大西北企業(yè)的跌宕起伏。</p> <p class="ql-block"> 希望學生們繼續(xù)努力,再出精品。用現(xiàn)代視角重看歷史,讓歷史生花??</p> <p class="ql-block">主辦:隴西一中第一黨支部</p><p class="ql-block">承辦:隴西一中2021級歷史備課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