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國遠(yuǎn)古神話傳說是中國古代人們經(jīng)過長期的社會實踐,在勞動生活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文學(xué)樣式。它是人類幼年時期通過幻想對天地宇宙、人類起源、自然萬物、生命探索、部族戰(zhàn)爭、勞動生活的稚拙的解說,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人們對天地萬物天真、樸素、真誠、美好的藝術(shù)想象,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國神話產(chǎn)生的基礎(chǔ)是遠(yuǎn)古時代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和人們?yōu)闋幦∩?、提高生產(chǎn)能力而產(chǎn)生的認(rèn)識自然、支配自然的積極要求。</p> <p class="ql-block"> 盤古開天地</p> <p class="ql-block">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宇宙混沌一片。有個叫盤古的巨人,在這個混沌的宇宙之中,他睡了一萬八千年。有一天,盤古突然醒了。他見周圍一片漆黑,他就掄起大斧頭,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了。只聽一聲巨響,一片黑暗的東西漸漸分散開了,輕而清的物質(zhì)變成了天,重而濁的變成了地。天和地分開以后,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頭頂著天,腳蹬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盤古也隨著天越長越高。這樣不知過多少年,天和地逐漸形成了,盤古也累得倒下來了,他的全身則變成了宇宙中的萬事萬物。</p> <p class="ql-block"> 女媧摶土造人</p> <p class="ql-block"> 天地開辟之初,大地上并沒有人類,是女媧把黃土捏成團(tuán)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盡全力干還趕不上供應(yīng)。于是她就拿了繩子把它投入泥漿中,舉起繩子一甩,泥漿灑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一個個人。后人說,富貴的人是女媧親手摶黃土造的,而貧賤的人只是女媧用繩沾泥漿,把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的。</p> <p class="ql-block"> 女媧煉石補天</p> <p class="ql-block"> 人類繁衍起來后,忽然水神共工造反,與火神祝融交戰(zhàn)。共工被祝融打敗了,氣得用頭去撞世界的支柱不周山,導(dǎo)致天塌地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間。女媧不忍生靈受災(zāi),于是煉出五色石補好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萬靈始得以安居。</p> <p class="ql-block"> 伏羲女媧</p> <p class="ql-block"> 伏羲、女媧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人類的祖先。據(jù)說伏羲曾教導(dǎo)人們從事農(nóng)、牧、漁業(yè)生產(chǎn),女媧曾教導(dǎo)人們婚姻嫁娶的人倫禮法。根據(jù)中國古代男左女右的禮俗,伏羲在左,左手執(zhí)矩,女媧在右,右手執(zhí)規(guī),人首蛇身,蛇尾交纏;頭上繪日,尾間繪月,周圍繪滿星辰。他們手中拿的規(guī)和矩,既是生產(chǎn)工具,又是社會秩序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伏羲畫卦</p> <p class="ql-block"> 在人類的蒙昧?xí)r代,生活艱難困苦,就在這時渭水上游的氏族部落誕生了一位劃時代的偉大人物--伏羲。他領(lǐng)導(dǎo)部族辛勤勞作,卻依舊食不果腹,饑寒交迫。他十分茫然,不知所措。在閑暇之余,時常盤坐卦臺山巔,苦思宇宙的奧秘。仰觀日月星辰的變化,俯察山川風(fēng)物的法則,不斷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風(fēng)雨無阻。也許是他的精誠感動了天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聲炸響之后,渭河對岸的龍馬山豁然中開,但見那龍馬振翼飛出,悠悠然順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體卦分明,閃閃發(fā)光。這時分心石亦幻化成為立體太極,陰陽纏繞,光輝四射。此情此景驟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極神圖深切映入他的意識之中,他頓時目光如炬,徹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碼,原來天地竟是如此的簡單明了--唯陰陽而已。為了讓人們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澤,他便將神圣的思想化作最為簡單的符號,以“一”表示陽,以“——”表示陰,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八卦,從而打開了人們理性思維的閘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炎帝升仙圖》,東漢??v105厘米、橫54厘米、厚10厘米。畫面上方刻一月輪,中有玉兔、蟾蜍,旁刻炎帝引鳳升仙。炎帝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持木鍤。史載:以火德王,故號炎帝,作耒耜,故曰神農(nóng)。炎帝還是藥神,圖下部刻神牛銜靈芝草藥。</span></p> <p class="ql-block"> 神農(nóng)嘗百草</p> <p class="ql-block"> 神農(nóng)氏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里,傳說身體透明,頭上長有兩角,即牛頭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后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lǐng)。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fā)明了五谷農(nóng)業(yè),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xiàn),大家又稱他為神農(nóng)。他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nóng)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nóng)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嘗斷腸草而逝世。人們?yōu)榱思o(jì)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奉他為藥王神,并建藥王廟四時祭祀。在我國的川、鄂、陜交界傳說是神農(nóng)嘗百草的地方,稱為神農(nóng)架山區(qū)。</p> <p class="ql-block"> 軒轅黃帝</p> <p class="ql-block"> 黃帝是華夏上古傳說時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生卒年份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生于壽丘,是中國遠(yuǎn)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傳說黃帝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于有熊(新鄭),亦稱有熊氏。黃帝以統(tǒng)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tǒng)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谷草木,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chuàng)醫(yī)學(xué)。</p> <p class="ql-block"> 炎黃阪泉之戰(zhàn)</p> <p class="ql-block"> 相傳黃帝時期(約公元前26世紀(jì)),在黃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戰(zhàn)中,黃帝與炎帝兩部落聯(lián)盟在阪泉交戰(zhàn)。黃帝在這場戰(zhàn)爭中,經(jīng)“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阪泉之戰(zhàn)以后,黃帝、炎帝連同分別從屬于他們的一些部落結(jié)成聯(lián)盟,形成了超越親屬部落聯(lián)盟的新型聯(lián)合體的雛形,確立黃帝的領(lǐng)導(dǎo)地位,拉開了英雄時代的帷幕。 而炎帝敗得心服口服,甘愿稱臣,發(fā)誓不再與黃帝抗衡。<span style="font-size:18px;">炎黃阪泉之戰(zhàn)</span>開啟了中華文明史、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第一次大統(tǒng)一。</p> <p class="ql-block"> 九黎蚩尤</p> <p class="ql-block"> 蚩尤也是中華始祖之一,上古時代九黎族部落酋長。約在4600多年以前,黃帝戰(zhàn)勝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縣境內(nèi),展開了與蚩尤部落的戰(zhàn)爭——涿鹿之戰(zhàn),蚩尤戰(zhàn)死,東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黃部族,形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的最早主體。</p> <p class="ql-block"> 嫘祖始蠶</p> <p class="ql-block"> 嫘祖,一作“累祖”。傳為西陵氏之女,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lǐng)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妒酚洝诽岬近S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她發(fā)明了養(yǎng)蠶,為“嫘祖始蠶”。</p> <p class="ql-block"> 倉頡造字</p> <p class="ql-block"> 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始作書契,以代結(jié)繩”。在此以前,人們結(jié)繩記事,即大事打一大結(jié),小事打一小結(jié),相連的事打一連環(huán)結(jié)。后又發(fā)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文明漸進(jìn),事情繁雜,名物繁多,用結(jié)和刻木的方法,遠(yuǎn)不能適應(yīng)需要,這就有創(chuàng)造文字的迫切要求。倉頡依照萬物的形狀創(chuàng)造出一種文字來。譬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狀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cè)影畫的……倉頡首創(chuàng)文字的事后來被黃帝知道了,他大為感動,乃賜倉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p> <p class="ql-block"> 顓頊帝嚳</p> <p class="ql-block"> 相傳,顓頊帝本姓姬,軒轅黃帝之孫,十五歲時輔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區(qū),二十歲登上帝位,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在位期間創(chuàng)制九州,劃定華夏諸邦版圖;建立統(tǒng)治機構(gòu),定婚姻,制嫁娶,排長幼;禁絕民間巫教,推行天地正道;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jié)氣,被后人推崇為“歷尊”,尊為華夏五帝之一。</p><p class="ql-block"> 帝嚳,《山海經(jīng)》等古籍載其名俊,號高辛氏,華夏上古時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今人考證為河南商丘人,春秋戰(zhàn)國后,被列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黃帝的曾孫,前承炎黃,后啟堯舜,奠定華夏根基,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票圖從左至右: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顓頊高陽氏、太昊伏羲氏、帝嚳高辛氏、黃帝軒轅氏、炎帝神農(nóng)氏、伊尹、少昊金天氏、漢高祖劉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論語·泰伯》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 堯帝禪位</p> <p class="ql-block"> 堯,又稱唐堯。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lián)盟領(lǐng)袖。帝嚳之子,祁姓,名放勛,原封于唐,故稱陶唐氏。堯代帝摯為天子,都平陽。在萬國爭雄的亂世,他團(tuán)結(jié)親族,聯(lián)合友邦,征討四夷,統(tǒng)一了華夏諸族,被推舉為部落萬國聯(lián)盟首領(lǐng)。帝堯在主政期間,派神箭手大羿射日,派鯀治水,并且制定歷法,推廣農(nóng)耕,整飭百官。晚年,堯帝首開禪讓制,將帝位禪讓于舜。禪位二十八年后,堯病逝于雷澤(今山東菏澤),安葬于谷林(山東鄄城),謚號為堯,被司馬遷視為“最理想的君主”。孔子稱贊堯的政治胸襟、政治氣度是效法天一樣的廣大,只有付出,布施于大眾,而不期望回收一點點。</p> <p class="ql-block"> 太陽神羲和</p> <p class="ql-block"> 羲和是中國先秦神話記載的一位上古時代尊貴的神祇,超自然體中的最高者。傳說羲和生了十個太陽,為宇宙締造了光明,以日母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類面前,羲和率子出行就是日出,他們巡游歸來就是日落。每當(dāng)日落歸來,羲和都要在甘淵為太陽沐浴,洗去風(fēng)塵。因羲和浴日、制定時歷等卓越的格局和成就, 而被華夏族尊崇為至高無上的太陽神,或稱為日月神、日母、日御、時歷神等。</p> <p class="ql-block"> 后羿射日</p> <p class="ql-block"> 遠(yuǎn)古的時候,大地出現(xiàn)了嚴(yán)重的旱災(zāi)。炎熱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曬干了禾苗草木。原來,帝俊與羲和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zhí)勤,照耀大地。但有時,他們一齊出來給人類帶來了災(zāi)難。為了拯救人類,羿張弓搭箭,向那9個太陽射去。只見天空出現(xiàn)爆裂的火球,墜下一只只三足烏。最后,天上只留下一個太陽,人民因此將后羿譽為英雄。</p> <p class="ql-block"> 嫦娥奔月</p> <p class="ql-block"> 傳說在遠(yuǎn)古時候,后羿射下9個太陽拯救了蒼生大地,西王母便賜其不老仙藥,但后羿為了不離開妻子嫦娥一直不舍得吃,就交給嫦娥保管。后羿的一個徒弟逢蒙是個奸詐小人,一心想要得到仙藥,便趁后羿不在家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無奈情急之下把仙藥吞下去了,結(jié)果身體便不受控制地向天上的月亮飛去,一直飛到了廣寒宮去了。這天是八月十五,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擺下宴席對著月亮與嫦娥團(tuán)聚。</p> <p class="ql-block"> 虞舜孝行</p> <p class="ql-block">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四岳就推薦了舜。堯?qū)蓚€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xiàn)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p> <p class="ql-block"> 大禹治水</p> <p class="ql-block"> 大禹率領(lǐng)民眾,與自然災(zāi)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xùn),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jìn)行疏導(dǎo),體現(xiàn)出他具有帶領(lǐng)人民戰(zhàn)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zhàn),置個人利益于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于完成了治水的大業(yè)。</p> <p class="ql-block"> 愚公移山</p> <p class="ql-block"> 愚公家門前有王屋、太行兩座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rèn)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又何必?fù)?dān)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