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黃河尾閭,生于斯長于斯,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順水而下,隨水漂流是任性而省力氣的;逆流而上則非易事,克服自然之阻力,挑戰(zhàn)自我之毅力方可有所收獲。</p><p class="ql-block">而在進化發(fā)展之長河中,保護種族物種之延續(xù),維持生命血脈之傳承,“護犢子”不僅僅是動物的本能,也是人的動物性特征之一,易如順水漂流自然而坦然。而舍命生養(yǎng)后代結局則是上一輩的命運則有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悲壯和凄美。</p><p class="ql-block">人,不同于萬物,高于動物的可貴在于有了逆流而上的意志力和道德約束,也才有了回望祖先的情懷,有了慎終追遠的德風。孝也就成了人類特有的道德和仁愛之心。</p><p class="ql-block"> 一個人孝心的發(fā)動成長、行孝方式和孝心感悟都離不開所生活的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熏陶影響和教育歸正。</p><p class="ql-block">孝,是我的家風。</p><p class="ql-block"> 對于溫飽都有困難的老人來說,衣食無憂、居有定室已經遠超物質層面而成了他們的內心向往,滿足他們的衣食住行就是最大的行孝,這一點其實就好比是雪中送炭,是現在大部分人容易做到的。就如我的婆婆,中風癱瘓在床十八年,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言語不清,思維、智力退行的婆婆很單純的,她的幸福和滿足也很簡單,我和婆婆之間的溝通和相處也就是非常態(tài)的,所以對婆婆的孝道也就簡單而容易得多,婆媳之難對我只是一個傳說。</p><p class="ql-block">婆婆久病去世后,自然而然的、順理成章的,公公與我們同住,是我主動提出來的,我認為這是應該的,我也自我感覺到有孝心,就一定能像之前那樣做得很好,甚至更好,因為,我一向與公公很聊得來,并且公公的人品很好,有思想而慎言語。</p><p class="ql-block">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孝心在現實面前顯得如此的蒼白無力,足足半年的適應期,我深深感受到:“色難”是孝心體現的第一大難關,相由心生,其實也不盡然。</p><p class="ql-block">尊重老人的成長經歷和生活背景,我不會為難老人家做事情替我分擔家務。但是,我會用我以為有愛、有益的思想和做飯,來教育引導老人家養(yǎng)生、保健,益智等等。比如,我會把各種顏色的豆子摻到一起,排擺好小碗小盤,耐心細致地教他如何挑豆子,苦口婆心地告訴他這樣好處,我的老人家可是天下第一乖的啊,一一應承著照做分揀。</p><p class="ql-block">廚房里,蔥姜蒜菜的五味飄香,客廳里,大豆小豆的清脆聲音,讓家里飄蕩著人間的煙火氣,讓我的心里充滿著溫馨的成就感,甚至,為自己的深深孝心感動到幾乎落淚。</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我從廚房出來,茶幾上一盤黃豆,一碟黑豆,瞥見公公端起小盆,把剩下的紅小豆“嘩啦”一下倒進最后的那個小空碗。當時我就忍不住笑了:“爹啊,你是真聰明??!”笑過之后,我卻反思了一個更深的問題:自己以為的愛,為老人家好,就一定是孝順嗎?順者為孝,不是要求我們盲目應和,而是告訴我們不僅有心更要有智慧,順勢而為,順應老人的生活習慣和認知特點才是最孝順的根本,想明白這一點,我也就不再強求所謂的科學方式,而是根據老人的生活起居規(guī)律和愛好特點來調適老人的養(yǎng)生。</p><p class="ql-block">居家相處,并不是無微不至、事事親為是最好的孝,尊重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莫讓老人家難堪,心里別扭不舒服。人際交往中的界限感,不僅是禮和習俗規(guī)矩,更是一個生命發(fā)自內心的對另一個生命的尊重,這也應該是孝順的原則。</p><p class="ql-block">我12歲那年,我的母親患上了溶血性貧血,一病就是十九年,生病的19年里,吃過的中藥、挨過的針扎、輸過的血漿及收到的病危通知書都沒有讓媽媽說過一句喪氣的話,活下去對很多人來說很簡單;但堅強不僅僅是肉體形式的活下去,更是對命運的抗爭。同樣沒有放棄,同樣堅強奮進的還有我的全家人,19年,父親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生活壓力,對母親的不離不棄,對學生的盡職盡責都是因為父親是堅強的。</p><p class="ql-block">“只有堅強的內心,才有強大的人生”,爸爸媽媽更沒有放棄對我們兄妹三人的成長和教育。</p><p class="ql-block">作為家里的長女,初中畢業(yè),我就想輟學掙錢養(yǎng)家,高中期間,當我再一次動搖升學的念頭,老師對我說:“你的爸爸,當了一輩子老師,他最希望的是孩子能讀大學,讀本科!家境困難,這是事實;好好學習是對父母最大的心理安慰,才是最大、最長久的孝順啊?!崩蠋煹脑拰ξ矣|動很大,第一次從心里感覺到,孝不僅僅是錢物多少,讓父母心安,心理的滿足遠遠比錢財的安慰更重要。</p><p class="ql-block">考取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后,面對督導,一次次的揭露,一次次的痛哭,一次次的蛻變,漸漸成長的我,對孝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一個人自己的努力和成長是一種更深意義、更高層次的孝道,是傳承心志的孝順。<span style="font-size:18px;">感覺自己從心里真正的孝順起來的我,已過不惑之年。</span></p><p class="ql-block">31年前我回到家鄉(xiāng),回到母校,像父親一樣,當了一名高中老師,不同的是,父親教語文,我教英語。可是小時候,爸爸教我讀過的書,背過的詩,寫過的字……深深地融入到我的血液中,也成了我生活的內容;又像父親一樣,我也成了一名志愿者,熱愛著并傳播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積極心理學。以前,每次外出旅游,我都會給父親買當地的特產名吃之類的,后來,我則把學習或者講課活動的紀念品,特別是非常有文化氣息的書啊、扇啊、本啊當禮物送給父親,而每每此時,父親也一改“優(yōu)點不說跑不了,缺點不說不得了”的教育理念,當面夸獎我說:“你做的事情很有意思啊,也很有意義,看到你這樣我很高興啊,比給我買酒喝,買肉吃還高興啊?!?lt;/p><p class="ql-block">曾國藩所說的“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盡。商賈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p><p class="ql-block">愛孩子,是動物都有的本能,人的生命和家族的延續(xù)注定要愛孩子。但是,要想生命更長久,家族更興旺,離不開對上一輩乃至上上輩的精神、思想等家族本有的特質東西的認可,離不開這個違逆動物性而需要意志力和道德力量的支撐的孝道,試想,一個人從感情上都不認可自己的父輩、祖輩,哪里來的思想認可?又怎么愿意把它教給自己的后人呢?</p><p class="ql-block">順承老人內心志向的孝道其實是對家風家訓的最好的認可和傳承。</p><p class="ql-block">父親去世的前一年,區(qū)里有一個書畫展,父親把</p><p class="ql-block">如今,我的父母和公公婆婆都已離我而去。我也在慢慢感受到來自后輩的孝心。從學識、格局而言,我的孩子都比我做我會懷著對老人深深的敬愛之心去懷念他們,以一顆謙恭的心自責、彌補年少時的種種不孝。</p><p class="ql-block">更愿意以一顆虔誠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把愛和孝傳播、發(fā)揚開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