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12年,無錫著名實業(yè)家榮德生先生以“為天下布芳馨”的氣魄建設(shè)梅園,創(chuàng)建了中國園林史上首個以花卉命名的專門園林,也開啟了無錫近代園林建設(shè)的先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榮德生先生不僅創(chuàng)建梅園,而且自書“梅園”園名,成為一代佳話。如今,榮德生先生當年書寫的“梅園”兩個園名,不僅依然保留在無錫梅園的西大門里(梅園老大門內(nèi)),而且在梅園新大門處矗立的巨石上也鐫刻著這個園名,并有落款“榮德生”。</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梅園新大門處巨石上的榮德生手跡“梅園”。</p> <p class="ql-block">1980年按照榮德生手跡重新刻的“梅園”二字。</p> <p class="ql-block">1983年,因父親離休,全家搬回無錫,我從部隊回無錫探親,第一次去梅園參觀游覽,曾在“梅園”刻石旁留影,這塊刻石上的“梅園”二字讓我印象深刻。自此我喜歡上梅園這個很有特點的園林。</p> <h3>1983年我在梅園刻石旁留影。</h3> <p class="ql-block">十年“文革”,榮德生先生手書“梅園”刻石也遭到破壞,手跡被鑿去抹平。梅園也改名為“大寨公園”。1974年為迎接西哈努克親王再次來無錫訪問,梅園恢復原名。1980年覓得榮德生的“梅園”手跡按照原樣重抹重刻至今。</p> <p class="ql-block">文革中,“梅園”二字被鑿去,代之為“大寨公園”四字。</p><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無錫顧群濤先生收藏。</p> <p class="ql-block">梅園恢復原名后,園門里的那塊紫紅色巨石上,還曾刻過另外一種字體的“梅園”,字體略粗。我曾拿這個照片去榮巷榮氏文化研究會請教,榮會長告訴我,這個字肯定不是榮德生先生的,因為那時不可能再用先生的字。這段歷史如今只保留在人們的記憶中和當時的照片中。在我收藏的由梅園攝影服務(wù)部拍攝出售的介紹無錫風景的老照片中,就有一張是這個字體的“梅園”刻石。這是未見文獻記載的“梅園”刻石,它始于何年目前不清楚,但肯定的是終于198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幅“梅園”刻石的照片。這款刻石最早應在1974年(西哈努克親王來訪前)或者稍晚,1980年不復存在,是一幅未見文獻記載的刻字。</p> <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這塊刻石上的“梅園”二字,榮德生先生當年手書后,何年鐫刻于石頭上,目前在各種圖書資料中,尚有1915年、1916年和1917年三種說法,未見統(tǒng)一?!稙I湖名勝》(主編陰嶺山 2005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版)說“1915年又建天心臺,還造了楠木廳,榮德生先生根據(jù)<詩經(jīng)?七月豳風>而命名為‘誦豳堂’,自書‘梅園’和‘洗心泉’,并攜刻于石”。此處的“攜”應為“鐫”,“鐫刻于石”的“石”,當是梅園老大門的那塊紫紅色巨石。我還聽到另外一種說法,“梅園”二字是取自榮德生先生1914-1916年間書寫的一幅比較好的字(因為梅園建成后,直到抗戰(zhàn)前,榮德生先生每年都要寫一幅“梅園”大字,至于這些字是否完整保留,估計存下來的可能性不大)。《太湖佳絕處?無錫》(1992年北方文藝出版社版)在《江南香海數(shù)梅園》文中這樣記載“1916年,榮德生先生自書‘梅園’二字,鐫刻在園門內(nèi)的一塊紫紅色石上。”《百年梅園》(無錫市公園景區(qū)管理中心編 鳳凰出版社2011年10月版)也持這個說法“榮德生說過,梅園初建時,原想請名家寫園名,但都不當意,后于1916年由他‘自書’?!薄稛o錫名勝》(無錫市史志辦公室編 陜西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明確記載“1917年,榮德生自書‘梅園’二字,鐫于石上,字跡清秀有神?!倍稛o錫文化大觀》(2009年9月新華出版社版)、《話說無錫》(江南晚報社1996年10月版)、《無錫指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版)、《中國名勝鑒賞辭典》、《無錫辭典》等一些介紹無錫名勝的書籍則避而不談?!栋倌昝穲@》(無錫市公園景區(qū)管理中心編 鳳凰出版社2011年10月版)是為紀念梅園建園100周年而編輯出版的,在附錄二“梅園文存?榮德生記梅園”中提供了最原始的資料“1916年 學校添創(chuàng)公益第二,在梅園?!穲@’二字為余自書,??????”。這是“梅園”刻石二字出自1916年的最準確的描述。它證明1915、1917年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應予糾正。</p> <p class="ql-block">20世紀40年代幾個西裝革履的人在梅園刻石前留影,可以看出那時刻石前可以直接站人。</p> <h3>1950年代時的榮德生手跡“梅園”二字。</h3> <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梅園”刻石的那塊紫紅色巨石的尺寸,一些文獻的記載也是差之毫厘?!白咸偌芟?,石叢中屹立著紫褐色巨石一塊,高2米多,寬0.7米。重1.5噸?!边@是《百年梅園》(無錫市公園景區(qū)管理中心編輯,鳳凰出版社2011年版)中的記載;《太湖佳絕處?無錫》(北方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記載略有差異:“高約2米,寬0.7米的紫紅色巨石”。其它書籍都不詳述。最近,我去對這塊刻石做了實測:高1.88米,寬0.82米。文獻上說它高約2米或者2米多,都是概數(shù),估計并未實測。其實,最早的這塊“梅園”刻石,是立在一個小臺上的,前可站人,上世紀40年代的這張照片告訴了我們當時那塊刻石的環(huán)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