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乙瑛碑》里的“點”,作為獨立筆畫使用時,一般在字的上部,如寶蓋頭上邊的點。而這樣的單點,在該碑里有時是寫作向左出尾的“撇點”的。</p> <p class="ql-block">成熟時期的漢隸,同西漢以前的古隸最大的區(qū)別特征就是出現(xiàn)了波磔筆畫,也就是長橫筆畫的“一波三折”,即,在筆)畫中要寫出“蠶頭”和“雁尾”。</p><p class="ql-block">《乙瑛碑》是成熟漢隸的典型,自然也具有今隸的一切代表特征。</p><p class="ql-block">但是,《乙瑛碑》里有些長橫筆畫的“一波三折”卻明顯地淡化了蠶頭,強化了雁尾。</p><p class="ql-block">這個特征在其他漢碑中是不多見的,是《乙瑛碑》的代表性筆畫。</p> <p class="ql-block">《乙瑛碑》里很多筆畫帶有章草的痕跡,筆畫末尾有回鋒引帶現(xiàn)象。很多撇畫都帶有回鋒引帶,有的比較明顯,能寫出小鉤來;</p><p class="ql-block">有的則比較含蓄,但也明顯能夠看出回鋒的筆跡。</p> <p class="ql-block">《乙瑛碑》的撇是代表性筆畫,其實它的捺筆更具典型特征,我將其總結為“捺筆反弓”。</p><p class="ql-block">正常的隸書捺筆是一個中間向左下凹入的弧筆,就像一張拉開的弓一樣。但《乙瑛碑》很多捺筆卻是與其相反,起筆后寫出的筆畫中間部位先向右上凸出,就像反向拉開的弓,所以稱為“反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