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最先學習傳統(tǒng)楊氏太極拳的前三年,嚴格按照師父的要求,苦練內(nèi)功修正拳架。每一次到成都學拳,我都想多學“幾招”,恨不得“一口吃成大胖子”,回到簡陽再慢慢消化。<br> 傳統(tǒng)楊氏太極內(nèi)功功法有幾十個,(不包括太極擒拿術(shù)),哪有那么多時間練功呢?請教師父,師父笑笑告訴我:站、行、坐、臥都是功,先把樁功練好,其他功法就很容易上手了。師父還以他跟師爺學拳時的例子啟發(fā)我:那時十八歲學拳,扇蜂窩煤都在“太公釣魚”。<br> 一語道醒夢中人~師父的啟發(fā)讓我把練功生活化——<br> 坐公交車:站著,隨著車運行左右前后找虛實轉(zhuǎn)換的平衡;在家練習書法:無極樁;擇蔬菜、切菜:把菜板搬到茶幾上,蹲馬步完成;<br>炒菜、洗碗:單腿支撐練虛步功;看電視:拉腿的韌帶、松肩、肘、腕關(guān)節(jié)等,睡覺前,躺床上練“回腸蕩氣功”………當然,主要還是按照師父的要求:先專心練好樁功。<br> 師父帶我推手,告訴我和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們:沒有通過練功推手柔化的練習,我們的拳打出來的松是假松。推手檢驗拳架,同時讓我們在推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從精神到骨骼肌肉得到放松,去掉我們身上的拙力,回歸到像嬰兒一樣的松柔,這樣才是真松。<br> 那段時間,師父的點撥讓我茅塞頓開,堅持每天早晚練拳練功,揮汗如雨,我的拳架有很大進步,早晚各一趟拳,加上練功,每天不低于4個小時的專項訓練,打出來的拳有了一種松柔沉穩(wěn)的感覺,太極勁也逐步在走架中體現(xiàn)出來,更值得慶賀的是膝蓋的疼痛現(xiàn)象不知道啥時候沒有了!<br> 我經(jīng)常感慨:“八年抗戰(zhàn)”自學太極耽誤了我太多時間,現(xiàn)在步入正軌學拳已經(jīng)錯過了我最佳學拳時段。師父開導我們:為什么有的人打了一輩子太極拳還是門外漢?就是沒有得到老師正確的引導和點撥,動作不得要領(lǐng)。我由此而聯(lián)想到自己打了八年的拳,就是因此而傷了自己的膝蓋…。于是,我更加努力的練功練拳,爭取三年一小成。<br>在學拳的這些年,師父給了我太多的引導和點撥,師兄師姐們給了我太多的陪伴和幫助。師父總是用最通俗易懂的方法和簡單的語言把太極拳高深的拳理拳法傳授給我們,讓我們?nèi)菀左w會掌握。如:拳架倒攆猴:看到我手腳不合,就用“左手中指拴一根線,另外一頭拴在右腳大拇指,手一動腳跟著就過來了…又如接勁功送胯:“從地上抱一塊大石頭,自然用胯骨往前頂,石頭就容易抱起來”等等…。我習慣把師父的話反復琢磨,用在練功和走拳架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師兄師姐們總是輪番給我點撥和當陪練。因為我到成都學習一般來就是幾天,住在親戚家,每天早晨五點起床,走一個小時(武侯立交到雙楠派出所師父家)到師父家門口,搭師父的電瓶車去體育場,打完拳,在體育館露天茶館泡上幾杯茶水,一邊聊拳,師兄師姐們陪我推手,練功,師父一并指點。下午在浣花公園繼續(xù)復習、學習。永遠忘不了我學拳一周掉了十二斤肉~<br> 那段時間學習拳術(shù)是比較辛苦的,心情是愉悅的。我把師父教的功法在拳架、推手中加以運用,既:正確練功——為什么要這樣練——這樣練在拳架上怎么運用——在推手中怎么應(yīng)用。同時,結(jié)合《太極拳論》、《太極十三式行功心解》中的每個要點進行練習,雖然不能完全悟出其中的奧理,但確讓我有了足夠的信心從拳架到拳理,再由拳理到拳架,反復琢磨、反復練習~這時才有了一點“左腳跨進太極大門,但右腳還在大門外”的感覺。雖然如此,還是感到很欣喜,暗自下決心,一定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努力努力再努力!這段時間,師父組織我們師兄弟妹們參加了好多次各級傳統(tǒng)太極比賽,獲得了比較好的成績,我開了眼界。也讓我在比賽中找到了差距。2012年,又讓我和師兄弟妹們參加了四川省武協(xié)舉辦的“太極拳教練、裁判員培訓,”段位考試等等活動,考試全部達標并取得相應(yīng)的資格證書,成為中國武術(shù)協(xié)會會員…我十分感恩我的師父:沒有師父的引導,我不知道還要走多少彎路,可能到老還在太極門外;感恩每次去學習陪練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們,沒有你們的陪練,我很多技法都悟不出來。<br><br><br> </h3> <h3>師父王建強</h3> <h3>我的入門介紹人:周朝東師叔。</h3> <h3>參加省賽和師父在賽場合影</h3> <h3>師父,我、參賽的師弟師妹們賽后留影</h3> <h3>和三位師妹賽后留影</h3> <h3>師父參賽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們游覽放松~</h3> <h3>師兄弟妹們彭祖山太極秀</h3> <h3>參加省武協(xié)相關(guān)培訓留影</h3> <h3>師父專程來簡陽指導并為我和師兄頒發(fā)《成都市太極推手協(xié)會副會長》證書</h3> <h3>我和師兄師弟們留影~右一:我,左二:唐唐師姐、右一:湯志玉師弟。二:程軍師兄、右<br></h3> <h3>和李清秀師妹、王小龍師弟合影。</h3> <h3>幾年的學拳過程,讓我感受到了學拳的艱辛,更感受到太極大家庭的溫暖,為此,放棄了自己諸多的愛好,一步一個腳印,主攻太極。明確了學習方向,心中有底,不求最好,只求更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