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日暖陽和風,</p><p class="ql-block">獵狐擒虎拜寺,</p><p class="ql-block">大道小道古道。</p><p class="ql-block">你來我往,</p><p class="ql-block">山里人在山間。</p> 獅山水庫 狐貍巖、老虎厝位于連江縣江南鄉(xiāng),因形似而得名,近來引得眾多驢友紛至沓來打卡。狐貍巖位于獅山水庫邊的獅山公園山頂上。老虎厝則在水庫后方的山腰旁,老虎厝為一方型石厝建在一塊巨型高巖上。此地早年有虎,老虎厝乃當年打虎狩獵之處。查問村民所建何時,他們也不知,老人說他們小時就有這石厝了。上屋的纜繩和木板是剛修不久的。 狐貍巖 老虎厝 2022年2月26日,連日雨雪后,終見艷陽天。今天終于放晴了,尋春踏青正當時,久違的暖日,帶給我們別樣的開心。山里人部落一行23人,走連江網(wǎng)紅路線,圈越王莊村一山堂村一云居寺一老虎厝一睡狐貍一王莊村,行程15公里,用時6.5小時,在早春的花香中看水庫、奇石,收獲了春日的好心情。 山里人的路線圖(順時針圈越) 大部分驢友的路線圖(逆時針圈越) 早上7點,我們一行23人從閩清縣城出發(fā),8點半抵達此次徒步的起點一王莊村,王莊村隸屬連江縣江南鎮(zhèn)(2020年6月28日,經(jīng)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連江縣江南鄉(xiāng),設置江南鎮(zhèn),區(qū)劃調(diào)整后行政區(qū)域不變,政府駐地不變。)<div> 我們到達王莊村村委會時,發(fā)現(xiàn)今天圈越或者穿越的隊伍不少,不少于十幾個團隊,為了防止人多擁擠,拍照不方便,水哥當即決定,反其道而徒之,棄大部分團隊逆時針圈越的路線,改順時針圈越。這樣我們一行就從村委會出發(fā),向左拐進了131縣道,沿131縣道走了約半個小時,在山堂村村委會對面拐進小巷,到一個叫“妙景天成”的牌坊前照了一個合影后,開始上山。</div> 上山的過程是輕松而愉快的,道雖是古道但不陡,一路彎彎曲曲,古道的山坡上種著花,據(jù)說是要出售的,約走了半個小時,來到了盤山公路,沿著盤山公路又走了半個小時,我們一行來到一個叫“云山三清觀”,旁邊有幾塊石頭卻惹人喜歡,站在石頭上,向外遠望,敖江兩岸風光盡收眼底,不禁令人心曠神怡。 離開三清觀,我們一行走馬觀花游覽了眾多景點,由于這些景點各自分散,無法一一細說,只能列綱略表。<div> </div> 10點10分,游覽“謝安文化公園”。謝安何許人也?<div> 謝安是東晉時期政治家,軍事家 、名士,生于320年,卒于385年,字安石,號東山,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div><div> 謝安出身陳郡謝氏。自少以清談知名,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謝家子弟。后謝氏家族于朝中之人盡數(shù)逝去,他才東山再起,歷任征西大將軍司馬、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簡文帝逝后,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笢厮篮螅c王彪之等共同輔政。在淝水之戰(zhàn)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使晉室得以存續(xù)。戰(zhàn)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年),謝安病逝,享年六十六歲。獲贈太傅、廬陵郡公,謚號“文靖”。</div><div> 連江龍山“謝氏宗祠”大門楹聯(lián)“淝水家聲遠,東山世澤長”。祖堂徽號“寶樹堂”,乃東晉升平五年(361年)歲次辛酉,晉穆帝司馬聃御筆敕贈。</div><div> 塑像前的石碑,記載了謝氏后裔及鄉(xiāng)親捐款建造塑像的經(jīng)過。</div> 巨蟒出山,仰望天空 10點35分,在萬佛殿。萬佛殿的造型像北京的祈年殿,也就是北京的天壇,可惜的是殿四周的大門都鎖著,沒有辦法登上,引以為憾,好在萬佛殿后面的奇巖怪石,松樹蕭森,兀巒幽谷,無不惟肖惟妙,讓人目不暇接。 11點,我們一行來到了“天上云居 人間仙境”的云居寺,原來我們上午走過的山叫云居山,因綠茵馥郁,煙嵐恍惚,常年“萬壑風煙低古木,半天鐘磐落奇云”故名。難怪我們一路走來,山雖不高峻,卻頗有些仙風道骨,登山的道路不止一條,但皆為崎嶇小徑,峰回路轉(zhuǎn)陡峻往還,怪石嶙峋四季常青。 云居寺一座古剎,穿越山門拾級而上,但見路邊有一塊巨石長滿苔蘚,上面書有“天上云居,人間仙境”的大字,字體遒勁剛健。<div> 攀登十數(shù)級臺階來到天王殿,12根粗大的石柱支撐起大殿,枝繁葉茂的古樹遮天蔽日,雕梁畫棟的橫梁古樸典雅。</div><div> 隨著陣陣東來的海風,大殿前庭的那株古樹搖枝晃須,同古廟的一磚一瓦透露出一份古意。</div><div> 古樹聳立中天,枝葉遮天蔽日,樹冠青翠蒼郁,樹干古拙虬曲,樹底盤根錯節(jié),仿佛在向出入天王殿的善男信女們訴說著過去的種種歷史情景。</div> 11點左右,我們一行來到了云居山頂,山頂上有一座二層石塔,叫普光塔,又稱云居塔,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是我省少有的有明確紀年的元代石塔。<div> 關于石塔有一個美麗的愛情傳說呢。</div><div> 相傳,元初,有一個當?shù)嘏?,剛結(jié)婚不久,丈夫開船下南洋,多年沒有回來,她就閩江口與敖江口之間云居山上建了一座塔。每天站在塔頂向江面眺望,等待丈夫歸來。但事與愿違,數(shù)年之后,他的丈夫開船回到閩江口,遠處看到山上有一座塔,以為自己走錯方向,于是駕船繼續(xù)遠航……</div><div> 我們登上普光塔,站在塔頂,南可望閩江口粗蘆、川石諸島,北可瞰敖江口、連江縣城,東望馬祖列島清晰可見,遠眺東海一望無際。</div> 普光塔上遠眺,左上圖是敖江,左下圖是臺灣海峽,右上圖是沈海高速,右下圖是連江縣城。 有詩云:<div> 云居山是一首歌,</div><div> 鳥兒為它填詞,微風為它譜曲<br> 云居山是一首詩<br> 青山為它題序,綠水為它營造和諧的韻律<br> 云居山是一篇童話<br> 動物們?yōu)樗鼘憘饔?,小草為它寫劇?lt;br> 云居山是別有味道的風景</div> <p class="ql-block"> 在普光塔下,我們一行吃過午飯,稍事休息,就開始下山。下山中路過建在水中的觀音菩薩,俗稱“水觀音”,甚是奇特。走出寺門,繼續(xù)行走在云居山公路,路上時時遇到三三兩兩的旅游隊伍,有騎自行車的,也有與和我們一樣裝備的徒步團,還有……,路上你來我往,熱鬧非凡,像趕集似的,絡繹不絕。</p><p class="ql-block"> 在公路走了約15分鐘,我們一行就從路左邊的山坡繼續(xù)下山。路是土路,原來應該是沒有路的,被蘆葦完全覆蓋,是先行徒步者劈草開路開出來的,正應了魯迅先生說的“世上本沒有路,走過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從云居公路斜插到峽谷底,直線距離不到300米,但這段卻不好走,我們時而“低頭哈腰”穿過茅草叢,時而“腳踏實地”手腳并用滑下石坡 ,好不容易到了谷底,趟過小溪,過溪后繼續(xù)上山,行走在荒廢的平緩的古道約100米,來到古道旁邊,一個建筑在一塊大巖石上的石房子,別具特色,四周圍著很多人,我們上前一打聽,這就是老虎厝。</p> <p class="ql-block"> 所謂老虎厝,是建在高7~8米的巨巖頂,沒了屋頂,目測有6平方米左右。遠看更像一座碉堡,至于老虎厝何年建沒有人說出來,也沒有文字記載。</p><p class="ql-block"> 說是此地過去山高林密,常有老虎出沒,聰明勤勞的先民,在這巨石上 ,用就近取的石塊砌成石屋,用來狩獵,居高臨下,既可攻擊猛獸,又可保護自己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老虎厝高約十余米,石壁陡直,徒手難以及頂,現(xiàn)今有一道繩梯可攀援而上。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如今老虎早已在此絕跡,老虎厝頂上破敗之石構(gòu)老虎厝,當為百年上下的老建筑。</p> 離開老虎厝以后,我們一行繼續(xù)行走在凹凸不平的鄉(xiāng)間小道,大約走了40分鐘,我們憑借軌跡從路邊的小溪向左拐進山路探索上山,發(fā)現(xiàn)先行者的軌跡也是一路摸索,遠眺山頂一群巖石,正是狐貍巖所處。<div> 原來狐貍巖在一座小山頂上,海拔只有100多米米,山看似不高,但只有驢友踩出的路,登上山頂頗費一番工夫。</div><div> 經(jīng)過幾般周折,我們終于 爬上大巖,果然看見狐貍巖靜臥在一群花崗石巨巖下,從它的左側(cè)下方端詳,果然是惟妙惟肖老狐貍,惹人喜愛。圍著巖石旁邊的驢友甚多,我們一行好一陣全方位拍攝,才依依不舍的下山。</div> 驢友@默龍?zhí)峁┑囊曨l 下山以后,我們一行重又下到分岔路口,繼續(xù)尋跡行走鄉(xiāng)間小路,途經(jīng)獅山水庫和獅山公園,此時距離出發(fā)點只有2公里左右。當我們穿過水泥公路,村頭黃燦燦一片是收割過的稻茬,在陽光照耀下閃著金光,沿著村水泥路前行200米,南村路123號王莊村委的三層樓前,結(jié)束了此次的圈越,此時已經(jīng)是下午3點。 有詩云:<div> 春山暖日和風,<br> 闌干樓閣簾櫳,<br> 楊柳秋千院中。<br> 啼鶯舞燕,<br> 小橋流水飛紅。<br></div><div> (天凈沙·春 白樸 〔元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