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引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舊時人云:人生七十古來稀。在感慨生命脆弱,旅途不易之時,寫一段《橋娃還魂記》,以此見證人間溫暖、社會進步、國家壯大和發(fā)展。文章共四篇,暫取名橋下拾魂;元宵招魂;午夜驚魂;奪命還魂。</p> 路遇啼嬰 <p class="ql-block"> 1952年,農歷壬辰龍年二月間的一個下午,村里車家娘在村西頭馬家?guī)X油菜地鋤草回來,路過范家祠堂走到孫家石橋,猛然聽到橋下有嬰兒的啼哭聲,她先是一驚,稍事鎮(zhèn)定,就轉到橋下看個究竟。</p> <p class="ql-block"> 走近定睛細看,她發(fā)現(xiàn)一件紅棉襖裹著一個嬰兒,這嬰兒嘴巴鼻子周圍都起了泡,哭聲已經(jīng)很輕,顯然是發(fā)過高燒了。她沒多想,直接抱起這個棄嬰回了家。</p> <p class="ql-block"> 丈夫金??吹嚼掀疟€碎娃娃回來,趕緊幫著一起先擦洗一下。夫婦倆已有改子和桂子兩個女娃,擦洗中一看,撿來的是個男娃,甚是高興,隨決定自己養(yǎng)下這個娃。</p> <p class="ql-block"> 由于沒有奶水,車家娘就先熬了些米湯糊糊給娃兒喝,連續(xù)幾天呵護,這個娃體征平穩(wěn)了下來,嘴鼻周圍的泡也消下去許多。</p> <p class="ql-block"> 當時還不知道這娃是誰家扔的,也沒有名字,兩口子一商量,想到娃是從橋洞下?lián)旎貋淼?,隨起名叫橋娃。</p> 痛失嬌兒 <p class="ql-block"> 橋娃生母家和車家娘的家距離很近,兩家還是同宗,屬堂兄弟。 橋娃娘本就瘦弱,自己5歲的女兒又因病離世,懷上橋娃后身體一直不好,加之天冷,生下兒子不久,自己感冒發(fā)燒就傳給了兒子,可憐的娃在此后的幾天里,整天咳嗽啼哭不止,又發(fā)起了高燒,到最后就痙攣斷了氣。</p> <p class="ql-block"> 眼看著一個希望就這么沒了,橋娃媽更是悲痛傷心欲絕丟了魂,橋娃爹也非常難過,沒有辦法了,只能含悲將就著用小棉襖把娃小心包好,托弟媳婦給找個地方安埋了。弟媳尊囑抱著包袱,拿著一把鋤頭來到橋下,先刨了個坑,安放下這個小身體,再雙手作揖向侄兒作別。</p> 峰回路轉 <p class="ql-block"> 聽到金福家在橋下面撿到了一個娃,橋娃媽一下子感覺看到了希望和光明,趕緊讓丈夫去瞧瞧是不是咱家送走的。</p> <p class="ql-block"> 橋娃父親春明就去金福家,先是問道:“金福哥,聽說你家撿回一個娃,我想看看行嗎?”金福就領著堂弟進屋,父親一看見自己給娃包過的棉襖,再看看已經(jīng)睡著的娃,立馬認出就是自己的兒子!</p> <p class="ql-block"> 父親就跟金福說:“實在是感激不盡啊,這個是我的娃,因為咳嗽發(fā)燒斷了氣,萬不得已才送走的,為這個事,他媽成天哭成個淚人,現(xiàn)嫂子幫著撿回來,就是救了一條命呢,我們夫婦和這個娃都會記著這大恩的,我這先就把他抱回去吧!”</p> <p class="ql-block"> 金福聽了并沒有答應,他說:“這個娃撿回來也不能就確定是你們的,況且這是你嫂子抱回來的,也要聽聽她是不是愿意才行。你放心吧,我們會當成自己兒子好好養(yǎng)的?!?lt;/p> <p class="ql-block"> 父親沒辦法,悻悻的先回家了。</p> 會商關帝廟 <p class="ql-block"> 如何把兒子再抱回來,成了橋娃父母的一大心病,夫妻二人魂牽夢繞,茶飯不香,整天家就只想著這一個大事。后來還是橋娃媽提出,請周家保子姑父出面幫忙居中協(xié)調。</p> <p class="ql-block"> 白周兩家本是姻親,由于解放前兵荒馬亂,民不聊生,橋娃的白家爺爺輩早已過世,白家的大情小事,都是找周家保子姑爺爺拿主意。這天,橋娃父親就去他保子姑父家,向姑父姑姑說了事情的原委。</p> <p class="ql-block"> 保子姑爺爺在白周兩族威望很高,他詳細聽了外甥的介紹,感覺這是個大事,必須盡快調解好。</p> <p class="ql-block"> 在周家和白家當中建有一座關帝廟,這里也是平時鄰里鄉(xiāng)親們調解矛盾的集聚地。這天,姑爺爺把父親和金福約進關帝廟,協(xié)商解決橋娃的歸屬。</p> <p class="ql-block"> 保子姑爺先帶著兩個晚輩向關圣帝作揖拜見,然后開門見山地說:“我們周白兩家歷代重情重義,相幫互助,祖上特建關帝廟在此。春明家月娃病危,被金福媳婦撿回調養(yǎng),情義深重,春明一定要記在心里。現(xiàn)今春明女兒過世不久,膝下無兒,這月娃既已復生,金福你就還是給他們吧?!?lt;/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金福覺著姑父說的也是,但想想自己有兩個女兒,沒有兒子,就提出將自己不滿一歲的二女兒桂子送給春明家,自己撫養(yǎng)這個月娃。</p> <p class="ql-block"> 橋娃父親聽了雖心有不甘,但又不好再說什么,保子姑父感覺金福說的也有些道理,就說道:“既然這樣,你們回去再和兩個媳婦商量一下,把這個事處理好?!?lt;/p> <p class="ql-block"> 橋娃媽聽到是這個結果,自己身上的肉卻在別人那兒,傷心痛哭,堅決不肯答應。</p> <p class="ql-block"> 橋娃父親思前想后,覺得還是得去求自己姑父來協(xié)調。</p><p class="ql-block"> 這天晚飯后,保子姑爺就到金福家里,反復做他們兩口子的工作,金福夫婦也考慮到都是一個白家,隔壁鄰居住著,女兒也是自己的心頭肉,真要送出去還是舍不得呢,最終答應送回這個撿來的娃。</p> <p class="ql-block"> 當二媽再去抱回橋娃,母子終得團圓,橋娃媽激動不已,緊緊抱住自己的骨肉,生怕得而復失。</p><p class="ql-block"> 無奈橋娃媽拖著病體,加之悲傷過度,已無奶水,眼眼睜睜看著這個襁褓中饑餓的小生命,光喂米糊糊也不是辦法。還是父親的保子姑父積極協(xié)調,讓周家撿娃娘幫著給橋娃喂奶,才得以使這個小生命逐步健康成長起來。</p> <p class="ql-block"> 6年以后,健康的橋娃上小學了,當時農村大人識文斷字的很少,給娃們起名字時也沒個規(guī)矩定數(shù),一般女孩后面都帶個“子”字,如英子改子招子桂子,男孩后面都帶個“娃”字,如平娃黑娃牛娃狗娃。</p><p class="ql-block"> 橋娃二年級時,班主任范老師給學生們布置一道作業(yè),要求凡是名字后面帶“娃”帶“子”的,回去和父母親商量,把名字修改一下。</p> <p class="ql-block"> 橋娃本對自己的身世略知一二,這次放學回家,當問起母親自己名字的來由時,媽媽才詳細介紹了橋娃失而復得的全過程。</p> 大恩當報 <p class="ql-block"> 十多年以后,橋娃初中畢業(yè)成了“老三屆”回鄉(xiāng)知青,農村也經(jīng)過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的變遷。</p><p class="ql-block"> 回鄉(xiāng)后的橋娃,立志用行動回報伯叔娘嬸的救命之恩。他積極參加勞動,關心生產隊事務,17歲入了團,18歲當了生產隊長,和自己已經(jīng)60歲的保子姑爺爺一周一白,老少搭檔,帶領社員抬田修路,養(yǎng)豬種菜,把生產隊搞得風生水起,還受到了縣里的表揚。19歲時,橋娃當上了大隊團支部書記,20歲入了黨,后又參了軍提了干。</p> <p class="ql-block"> 1977年春節(jié),橋娃回鄉(xiāng)探親,專門買了三份禮物,拜見車家娘和顧家嬸,拜見自己曾經(jīng)搭檔的、德高望重的老隊長保子姑爺,再次感謝他們拾魂救命之大恩大德。</p><p class="ql-block"> 每去一家,一個軍禮 ,年近六旬的恩娘都是緊緊拉著這個有了出息的娃仔細端詳,淚眼婆娑,喜不自勝,堅決留下橋娃,要親手給蒸面皮,做菜豆腐,她們知道這是橋娃最愛吃的家鄉(xiāng)飯。</p> <p class="ql-block"> 部分圖片來自頭條搜索,特致感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