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19日下午3:00,由三亞市海棠區(qū)委宣傳部主辦,三亞市海棠區(qū)文化藝術產業(yè)協(xié)會承辦的“煙火海棠”周末美食分享會第十一期如期在三亞市海棠區(qū)營頭村的漁業(yè)隊舉辦。</p> <p class="ql-block">從藤橋市場后面,穿過G98高速公路和環(huán)島旅游公路下方,就到了營頭村,首先抬頭所見第一個村子就是漁業(yè)隊,當?shù)厝朔Q這里為“疍家屯”,也稱為“疍家棚”。因為過去,“疍家人”是以耕海為生計,生產生活都是以船為中心,為漢族群體。在泊船的岸邊都搭有“高腳屋”來搬運貨物或者方便上船,所以在疍家人聚集的河岸邊,眾多的“高腳屋”遠遠望去,就猶如木樁支承的棚,所以本地人稱為“疍家棚”,“屯”也好,“棚”也罷,都是指疍家人聚居的地方。因為藤橋東河和西河在這里會合,然后流向大海,所以也稱“合口港”。</p><p class="ql-block">從“疍家屯”沿西河岸邊往西,依次是營頭村,舊市村。根據(jù)《三亞市海棠灣鄉(xiāng)土人文尋》記載,營頭村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在古代,這里是朝廷派駐軍隊的營房區(qū),又靠近碼頭 ,所以小商小販與搬運工的后人,長期留滯形成村落,稱為“營頭村”。古時進入合口港的商船、客船和漁船就在營頭村碼頭上岸,人、貨就近進入市場,舊市村顧名思義就是舊時的市場,市場搬遷后,這里形成一個自然村落,人稱“舊市村”。可以聯(lián)想,舊市村,營頭村和疍家棚,市場、碼頭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吭诖a頭邊上的帆船,構</span>建了以合口港為進出碼頭的海棠灣早期商業(yè)中心區(qū)。</p> <p class="ql-block">穿過村莊,來到河邊,在綠樹掩映、涼風習習的河堤上,傳來陣陣歡快的咸水歌,走進一看,原來是幾位疍家大姐在忙活。</p> <p class="ql-block">林尤妹大姐帶著幾個姐妹在包粿,旁邊則支著兩口大鍋,裊裊炊煙平添幾分煙火氣息。</p> <p class="ql-block">好看吧?三大團彩色粉團,包出這么好看的粿,我打聽了一下,原來紫色和橙色的是用煮熟的番薯打爛與淀粉揉成團,而綠色的是用波菜汁調的色。</p> <p class="ql-block">這是包粿的餡:花生米碎、糖、少許姜末,還有椰蓉。</p> <p class="ql-block">上鍋蒸,就等熟了!</p> <p class="ql-block">剩下的粉面團,捏成面片圪塔,撒進鍋里的滾水中,就像片片落花,美麗極了。</p> <p class="ql-block">三位大姐,一人一團粉面,往鍋里投面片圪塔,邊上還有陪她們聊天的。</p> <p class="ql-block">多彩的粉面片圪塔與椰蓉煮成一鍋,除了好看,還好吃,保證讓你“食過返尋味″。</p> <p class="ql-block">小吃制作現(xiàn)場,引來一大群觀摩學習的人。</p> <p class="ql-block">今天主打小吃是蝦餅,買不到草蝦,就臨時抓一些沙蝦,食材已備好!</p> <p class="ql-block">炸雞粉和水,加入少許糖,再把蝦倒進去攪拌均勻,使其充分粘上粉糊。</p> <p class="ql-block">鐵鍋倒入油,加熱至油溫合適,把粘好粉糊的蝦用鍋鏟鏟進油鍋里,用一雙長長的筷子輕輕攪動,將蝦餅炸至酥黃。</p> <p class="ql-block">出鍋了,粉皮酥脆,蝦肉嫩彈,集鮮、甜、咸、香于一體,有人提議:此時應該有酒!</p> <p class="ql-block">除了彩色粉粿、粉面圪塔、蝦餅,林大姐還把她腌制的生蘿卜和菜脯端出來給大家品嘗。</p> <p class="ql-block">大家各自挑自己喜歡的盡情享用,發(fā)表著自己的品嘗體驗。</p> <p class="ql-block">黎族妹仔珊珊向疍家大姐打聽美食制作秘訣,其他人則側耳恭聽、若有所思 。</p> <p class="ql-block">林大姐看到大家吃得高興,對她的手藝贊譽有加,開心極了,即興唱起疍家咸水歌,歌頌新社會的幸福新生活,歌頌偉大的黨的英明領導,用歌聲熱烈歡迎來疍家屯作客的朋友們……引來陣陣喝彩和掌聲。</p> <p class="ql-block">村支書楊興林和村里的老人們向大家講起漁業(yè)隊的歷史變遷,講敘他們在水上謀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他們說老一輩的人也說不上他們來自何方,船到哪里家就是哪里,原來作為一個自然村,單設漁業(yè)隊,現(xiàn)在歸屬海棠區(qū)營頭村委會管理。</p><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他們在這里開起水上餐廳,生意非?;鸨麄冞@些疍家小吃深受客人歡迎,“食過返尋味”的客人很多;村里還有一部分人圍網(wǎng)養(yǎng)殖,收入也不錯。</p><p class="ql-block">后來為了響應政府號召,<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治水體污染,村民們</span>忍痛關閉餐廳、放棄養(yǎng)殖,上岸討生活,由于大多數(shù)人以前出海時間多,沒讀多少書,所以只能當服務員、保安,或者駕著小船下小網(wǎng)捕近海魚去賣(因為出??谒疁\,不能造大船闖深海),收入銳減,但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疍家人最聽黨和政府的話,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非常贊同,為了國家大局我們愿意做出犧牲,較之以前,我們的生活都過得去了,所以應該為下一代保護好環(huán)境資源。</p> <p class="ql-block">疍家人的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熱情好客、通情達理、樂觀向上,濃厚的家國情懷,深深觸動眾人心弦。</p><p class="ql-block">存在幾十年的漁業(yè)隊編制雖然已經(jīng)取消了,但是疍家人幾百年來的傳統(tǒng)習俗并非轉業(yè)轉崗就能輕易忘卻。在茶歇時間,話里話外,漁業(yè)隊的成員們還是希望政府能引導大家,在村里開發(fā)與漁業(yè)有關的產業(yè),畢竟大家還是水上人,海棠灣是一線海岸二線河灣的天然水城,是條件優(yōu)越的濱海旅海度假圣地,疍家人熟悉水性,駕船技術一流,自古以來靠海吃海,如今卻如同捧著金飯碗去討飯,心里有太多不甘。</p> <p class="ql-block">余賢棟會長被疍家人的家國情懷深深感動。今天參加分享會的嘉賓,有來自海南大學藝術學院的拓老師 ,三亞農投集團的符儒興副書記, 藤橋中學的領導、老師及協(xié)會的理事會成員。大家對漁業(yè)隊的未來表示關心,紛紛熱心地提供參觀體驗和建議,共同探討如何根據(jù)疍家屯漁村自身優(yōu)勢,打造鄉(xiāng)村振興品牌,帶領村民走向致富的可行性。</p><p class="ql-block">余賢棟會長告訴楊興林書記和在座的人們,“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qū)、省級旅游度假區(qū)建設,實現(xiàn)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è)″等議題已經(jīng)列入到2022年區(qū)政府的工作報告中,同時海上漁民轉業(yè)轉崗工作也是省農業(yè)廳的主要工作計劃。特別是營頭村的鄉(xiāng)村振興工作隊也一直為村民的福利在積極謀劃中,我們協(xié)會將發(fā)揮在本土文化中的優(yōu)勢,積極為“疍家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向主管部門提供參考方案。一番話讓在座的眾人深受鼓舞,對漁村未來又充滿希望和憧憬。</p> <p class="ql-block">品嘗著豐盛可口的疍家美食,欣賞著悅耳動聽的咸水歌,我們在這里感受到疍家人的熱情,沉醉在疍家美食味道之中,望著波濤蕩漾的河水,坐在涼風吹送的河堤,身心放松云天外,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悠然,讓人樂不思返。</p><p class="ql-block">然而快樂的時光總是讓人感到短暫,百般不舍中,活動還是落下了帷幕,賓主盡歡,拍照留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再來,那時的疍家屯,會是一番新景象。</p><p class="ql-block">品特色美食,聽海棠故事。下期“煙火海棠”周末美食分享活動,敬請關注,不見不散。</p> <p class="ql-block">撰稿:黃玉瓊</p><p class="ql-block">審核:余賢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