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火燒饃是我們?nèi)叶紣鄣囊环N美食,小時候我就經(jīng)常纏著媽媽做火燒饃,幼小的我沒有灶臺高,蹦蹦跳跳地走進廚房看見媽媽正在忙碌著,矮矮的我雙手用力撐著案板,使勁踮起腳尖,才能勉強看見媽媽手中的動作。媽媽雙手揉著潔白的面團,不一會兒又變成了圓形的面餅。面在媽媽的手里是那么的聽話。又過一會兒,一盤圓圓的,略帶焦黃的饃饃出現(xiàn)在了餐桌上。掰開它那金黃、酥脆的外殼,露出潔白、綿柔的內(nèi)心,微微的饃香味充滿房間,輕咬一口,帶給口腔的是微甜和綿密,再喝上一口味道純正的排骨湯,心里一下就暖和起來了。美味的記憶就此深深烙在心中-----這就是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p> <h3> 今天忽然想吃火燒饃了,正好趁此次機會,自己來做一回。先是又虛心的向媽媽進行了請教,熟悉了大致的流程與操作要領(lǐng)。我家里人比較多,我用了七大勺子面粉,摻了半袋酵母,加兩大碗溫水,拿起筷子迅速攪拌,面粉很快結(jié)成絮狀,接著攪拌,又慢慢變成了團狀。</h3> <h3> 此時我果斷上手,迅速揉搓,松散的面不一會兒就變得有模有樣。要想饃饃好,就得把面揉好。畢竟沒有經(jīng)常下廚,長時間的揉搓,手腕也逐漸酸了起來,腰也酸痛難忍,緊接著酸痛感爬遍全身。一忽兒間,汗水爬上了額頭,眼鏡片上沾滿了霧氣,但是看著手里的面團變得光滑潔白,也值得我為之的付出了。面團揉好后,在盆里放點面粉防止粘盆,蓋上蓋子,放在火爐邊靜靜地等待時間的醞釀,讓時間把蘊藏在面團中的美味喚醒。</h3> <h3> 在經(jīng)過兩三個小時的發(fā)酵后,將膨脹的面團從盆里摳出來,分成幾個相等的小面團,再將幾個小面團搟成較厚的面餅,再調(diào)整成合適的大小放入電餅鐺,溫度會將美味的寶藏喚醒,待到焦香傳出,就可翻面兒了。再過個三四分鐘就可以出鍋,用手掰成厚實的幾塊。抹上一層豆腐乳,焦脆的外殼在口腔迸發(fā),香辣的豆腐乳與潔白的饃饃相結(jié)合,奇妙的滋味在舌尖跳躍。</h3> <h3> 如果不親手試試,我還以為做這個家常便飯輕而易舉,經(jīng)過今日一練,不禁感嘆起媽媽無數(shù)次的下廚房去依舊游刃有余,想到媽媽曾經(jīng)教導(dǎo)過我,都是一個大孩子了,應(yīng)該會自己做飯了,而我卻沒能領(lǐng)會媽媽的用意,更是羞愧萬分。今日看來自己動手做飯,就像陸游對他六兒子陸子聿說的那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br>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將繼續(xù)不斷努力,超越自我,在以后的學(xué)習(xí)生活中我也會努力踐行這種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精神,爭取在新的一年里做一個嶄新的自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