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沈祥獻老連長的主持下,對我們團結鞏固一等功臣連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空缺和存誤的連史,給予了補充和修改。通過訪問原八<span style="font-size:18px;">連四班長后升任</span>256團團長劉玉柱、原八連一排長后升任256團副團長許太云、曾任八連二排長后升任三營營長高福榮和原擔任過八連的老連長牟成芳、郭金生、張岱云、沈祥獻、戴海江等老領導,還收集了老連長劉相琪兒子講述有關八連的一些珍貴材料。</p><p class="ql-block"> 在連史增補中,還得到了劉其武、朱東海、王顆農、林佺俤、藍根生、鄭大華、湯上國等老排長和老班長的協(xié)助。在征集八連參戰(zhàn)老兵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得到了王定安、陳忠旭、王江征等老戰(zhàn)友的幫助。</p><p class="ql-block"> 經八連老戰(zhàn)友卞根發(fā)作綜合編輯,制作成美篇,為老連隊連史的參考補缺和榮譽室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和照片。也為八連退伍老戰(zhàn)友,回憶當年的風采,發(fā)揚我軍光榮傳統(tǒng),為現在連隊的新戰(zhàn)友,了解《團結鞏固一等功臣連》的歷史沿革,傳承紅色基因起到積極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一、連隊六O至八O年代期間的部分主官:</p><p class="ql-block"> 周鳳山,一九六O年三月至一九六二年十月任連長。</p><p class="ql-block"> 張貴臻,一九六一年五月至一九六五年八月任指導員。</p><p class="ql-block"> 牟乃金,一九六二年十月至一九六三年八月任連長。</p><p class="ql-block"> 劉相琪,一九六三年八月至一九六八年二月任連長。</p><p class="ql-block"> 王育普,一九六五年九月至一九六七年二月任指導員。</p><p class="ql-block"> 張學進,一九六八年二月至一九六九年六月任連長。</p><p class="ql-block"> 馮益誠,一九六七年三月至一九七O年十月任指導員。</p><p class="ql-block"> 牟成芳,一九六九年六月至一九七四年十月任連長。</p><p class="ql-block"> 趙硯法,一九七O年十二月至一九七八年十月任指導員。</p><p class="ql-block"> 郭金生,一九七四年十月至一九七六年二月任連長。</p><p class="ql-block"> 張岱云,一九七六年二月至一九七九年五月任連長。</p><p class="ql-block"> 沈祥獻,一九七九年五月至一九八三年八月任連長。</p><p class="ql-block"> 盛善義,一九七八年十月至一九八一年七月任指導員。</p><p class="ql-block"> 譚祝祥,一九八一年七月至一九八三年十月任指導員。</p><p class="ql-block"> 戴海江,一九八三年八月至一九八六年六月任連長。</p><p class="ql-block"> 陳睦良,一九八三年十月至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任指導員。</p><p class="ql-block"> 胡清喜,一九八六年六月至一九八七年五月任連長。</p><p class="ql-block"> 許生沖,一九八五年十二月至一九八七年五月任指導員。</p><p class="ql-block"> 李紅年,一九八七年八月至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任連長。</p><p class="ql-block"> 鄭先金,一九八八年七月至一九九一年三月任指導員。</p> <p class="ql-block">二、連隊指戰(zhàn)員參加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簡況: </p><p class="ql-block"> 1.高學用,時任連隊文書。1957年8月生,1974年12月入伍,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人。1979年3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武漢軍區(qū)20軍60師179團骨干集訓隊參戰(zhàn)。退伍回長樂區(qū)。</p><p class="ql-block"> 2.王定安,當年一班戰(zhàn)士。1959年8月生,1976年12月入伍,江西省永新縣人。1979年1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1軍123師369團3連戰(zhàn)士,2月17日至3月16日,隨部隊參戰(zhàn),榮立三等功。1979年9月,選送濟南陸軍學院學習,畢業(yè)后留校工作,歷任區(qū)隊長、教員、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等職,2015年3月,在學院退休。</p><p class="ql-block"> 3.喬乃玉,原一班戰(zhàn)士。1958年1月生,1976年12月入伍,江蘇省連云港市人。1979年3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武漢軍區(qū)20軍60師179團8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退伍回連云港市(已故)。</p><p class="ql-block"> 4.潘國信,原二班戰(zhàn)士。1959年1月生,1978年3月入伍,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人。1979年1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1軍123師369團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退伍回長樂區(qū)(已故)。</p><p class="ql-block"> 5.佘瓊波,原二班戰(zhàn)士。1958年1月生,1978年3月入伍,廣東省汕頭市人。1979年2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1軍121師361團4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退伍回汕頭市。</p><p class="ql-block"> 6.林夏寅,時任三班副班長。1955年6月生,1976年2月入伍,福建省漳浦縣人。1979年2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海南131師392團3連副班長參戰(zhàn)。1979年12月,退伍回漳浦縣。</p><p class="ql-block"> 7.劉風仔,原三班戰(zhàn)士。1961年12月生,1976年12月入伍,江西省永新縣人。1979年1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1軍123師369團4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退伍回永新縣務農。</p><p class="ql-block"> 8.林寶華,原三班戰(zhàn)士。1960年10月生,1978年3月入伍,福建省安溪縣人。1979年1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3軍128師382團6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1981年底,退伍回原單位安溪天湖山煤礦工作。</p><p class="ql-block"> 9.張其盛,時任四班班長。1953年8月生,1972年12月入伍,福建省平和縣人。1979年2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1軍121師361團4連班長參戰(zhàn),榮立三等功。后提任排長、指導員、教導員。轉業(yè)到廣西省桂林市公安局工作、副處級退休。</p><p class="ql-block"> 10.鐘利平,時任四班副班長。1956年9月生,1974年12月入伍,江西省贛縣人。1979年1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前線指揮部補訓團衛(wèi)生隊衛(wèi)生員參戰(zhàn),同年7月,調到55軍164師91團衛(wèi)生隊。1981年1月退伍到贛縣稅務局工作。</p><p class="ql-block"> 11.陳忠旭,原四班戰(zhàn)士。1956年10月生,1976年12月入伍,江西省永新縣人。1979年2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海南131師392團2連任文書參戰(zhàn),1979年4月入黨。1980年7月,奉命赴廣西寧明縣板蘭鎮(zhèn)中越邊境輪戰(zhàn),輪戰(zhàn)期間多次與越軍作戰(zhàn)。1981年3月,完成輪戰(zhàn)任務回海南。1984年元月,退伍到永新縣龍門鎮(zhèn)政府工作,后調縣民政局工作。</p><p class="ql-block"> 12.方遠榮,原四班戰(zhàn)士。1958年5月生,1976年12月入伍,江西省興國縣人。1979年2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1軍121師361團4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榮立三等功。1979年8月,調廣東省湛江警備區(qū)守備2師直屬指揮連戰(zhàn)士。1981年1月,退伍到江西第三制糖廠保衛(wèi)科。</p><p class="ql-block"> 13.曹如學,原五班戰(zhàn)士。1956年7月生,1976年12月入伍,福建省上杭縣人。1979年1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1軍123師369團8連4班戰(zhàn)士參戰(zhàn)。1981年底,退伍回上杭縣。</p><p class="ql-block"> 14.朱招財,原五班戰(zhàn)士,1956年9月生,1976年12月入伍,福建省上杭縣人。1979年3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武漢軍區(qū)20軍60師179團8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退伍回上杭縣。</p><p class="ql-block"> 15.羅建國,原六班戰(zhàn)士。1958年11月生,1978年3月入伍,江西省南昌市人。1979年1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1軍123師369團7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榮立三等功。1979年6月,選送濟南陸軍學院3大隊13隊學習,1981年底轉業(yè)到南昌市青山湖公安分局工作。</p><p class="ql-block"> 16.胡世玉,原六班戰(zhàn)士。1959年5月生,1978年3月入伍,江西省奉新縣人。1979年3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武漢軍區(qū)20軍60師179團9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退伍回奉新縣。</p><p class="ql-block"> 17.陳斌祥,原七班戰(zhàn)士。1957年6月生,1976年12月入伍,福建省永定縣人。1979年3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武漢軍區(qū)20軍60師179團8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退伍回永定縣。</p><p class="ql-block"> 18.朱德燦,原七班戰(zhàn)士。1958年6月生,1978年3月入伍,福建省莆田市人。1979年2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1軍121師361團4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1979年8月,選送南昌陸軍學院三中隊學習,1981年6月畢業(yè),分配到福州軍區(qū)坦克二團任排長。轉業(yè)到莆田市西頭尾鎮(zhèn)司法所任副主任科員。</p><p class="ql-block"> 19.溫兆堂,時任八班班長。1957年11月生,1976年2月入伍,廣東省五華縣人。1979年1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1軍123師369團8連班長參戰(zhàn),榮立三等功。1979年9月,選送濟南軍區(qū)陸軍學院學習。畢業(yè)后分配在濟南軍區(qū)任職。1985年10月,轉業(yè)到五華縣河東鎮(zhèn)政府任公務員,2016年11月退休。 </p><p class="ql-block"> 20.彭世富,時任八班副班長。1955年9月生,1976年2月入伍,江西省都昌縣人。1978年12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1軍123師369團6連副班長參戰(zhàn),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退伍到都昌縣杭橋供銷社工作。</p><p class="ql-block"> 21.李 冮,原八班戰(zhàn)士。1958年2月生,1978年3月入伍,江西省萍鄉(xiāng)市人,1979年3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武漢軍區(qū)20軍60師178團8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退伍回萍鄉(xiāng)市。</p><p class="ql-block"> 22.張華柳,原八班戰(zhàn)士。1956年12月生,1976年12月入伍,福建省永定縣人。1979年3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武漢軍區(qū)20軍60師179團8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退伍回永定縣。(已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3.黃春牛(黃華),時任九班副班長。1956年1月生,1976年2月入伍,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人。1979年1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1軍123師369團連參戰(zhàn)。1979年6月,選送南京陸軍學院學習,畢業(yè)后分配到南京軍區(qū)1軍3師任排長,轉業(yè)回景德鎮(zhèn)市。(已故)</span></p><p class="ql-block"> 24.陳金永,原九班戰(zhàn)士。1960年3月生,1978年2月入伍,福建省永春縣人。1979年2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1軍121師361團戰(zhàn)士參戰(zhàn),授嘉獎。退伍回永春縣。</p><p class="ql-block"> 25.吳冬平,原九班戰(zhàn)士。1959年4月生,1977年12月入伍,江西省奉新縣人。1979年2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1軍121師361團戰(zhàn)士參戰(zhàn)。退伍回奉新縣。</p><p class="ql-block"> 26.肖新民,時任十一班班長。1957年6月生,1976年12月入伍,江西永新縣人。1979年1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期間,調廣州軍區(qū)123師369團任文書參戰(zhàn),后在南寧前線指揮部,1979年5月,調廣州軍區(qū)工程兵部任副排長。1981年1月,退伍到永新縣供銷合作社工作。</p><p class="ql-block"> 27.段冬仔,原十一班戰(zhàn)士,1957年9月生,江西永新縣人,1976年12月入伍。1979年1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期間,調廣州軍區(qū)123師369團4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榮立”三等功”。1981年1月,退伍到永新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后調寧崗縣人武部工作。</p><p class="ql-block"> 28.曾濟龍,原八連給養(yǎng)員。1950年7月生,1972年12月入伍,福建省平和縣人。1979年1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廣西41軍121師361團4連班長參戰(zhàn)。退伍回平和縣工作。</p><p class="ql-block"> 29.王壽坤,原炊事班戰(zhàn)士。1955年12月生,1976年12月入伍,福建省永定縣人。1979年3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赴武漢軍區(qū)20軍60師179團8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1980年1月,退伍回永定縣。</p><p class="ql-block"> 30.林妹資,原炊事班飼養(yǎng)員。1958年11月生,1978年3月入伍,福建省莆田市人。1979年1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赴廣西121師361團4連戰(zhàn)士參戰(zhàn)。1982年,退伍回莆田市。</p><p class="ql-block"> 31.趙賀南,原十班副班長。1955年出生,1976年3月入伍,福建省漳浦縣人。1979年2月,調廣西41軍123師369團9連參戰(zhàn),參加了打高平戰(zhàn)役,戰(zhàn)斗中擔任火箭筒手,英勇頑強,摧毀了多個越軍碉堡和工事,耳朵震傷仍堅持戰(zhàn)斗,先后三次受上級嘉獎,1980年1月退伍回漳浦縣。</p><p class="ql-block">從參戰(zhàn)部隊調我連任職的三位排長:</p><p class="ql-block"> 32.梁田新,時任54軍162師485團3連8班班長。1957年8月生,1976年2月入伍,湖南省漣源市人。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中提任排長。同年選送南昌陸軍步校15隊學習。1980年8月,分配到86師256團8連3排任排長。</p><p class="ql-block"> 33.鄧義,原廣州軍區(qū)42軍軍直警衛(wèi)連戰(zhàn)士。1959年12月生,1978年3月入伍,貴州省貴定縣人。1979年2月,參加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戰(zhàn)后留在廣西邊防五師警衛(wèi)連。1979年9月,選送南昌陸軍學院2隊學習。1981年6月畢業(yè)后,分配到86師256團8連2排任排長。1983年調2連3排任排長。</p><p class="ql-block"> 34.賈斯斌,原29軍守備3師11團3營15連4排戰(zhàn)士。1958年6月生,1976年12月入伍,江西省永修縣人。1979年2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調41軍122師365團3營7連4排副班長參戰(zhàn)。參戰(zhàn)后,選送南昌陸軍學院1大隊4隊學習。1981年6月畢業(yè)后,分配到86師256團8連3排任排長。</p><p class="ql-block">全連共計34名參戰(zhàn)戰(zhàn)友。</p> <p class="ql-block"> 這張珍貴的戰(zhàn)地照片,是我們八連二排長鄧義(左一)和42軍楊副參謀長(左三)1979年對越自衛(wèi)返擊戰(zhàn)時,在越南廣淵縣的戰(zhàn)地照片。照片中126師副師長趙連玉(右二)在戰(zhàn)場上光榮犧牲,是對越自衛(wèi)返擊戰(zhàn)中犧牲的我軍最高軍事指揮官,現安葬在廣西龍州烈士陵園。在此向所有英勇參戰(zhàn)的戰(zhàn)友,以及為國捐軀的烈士們致以最崇高的敬禮!</p> <p class="ql-block"> 1948年10月入伍的原功臣八連第十任老連長劉相琪,經歷過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上海戰(zhàn)役和抗美援朝長津湖等戰(zhàn)役,帶領全連指戰(zhàn)員為祖國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p> <p class="ql-block"> 1965年,原三排八班刺殺訓練尖子班,該班牟成芳(前排右二)和張岱云(后排右二)先后擔任過八連連長。</p> <p class="ql-block">三、連隊1964年至1991年度,立功受獎單位和個人名錄:</p><p class="ql-block">(按時間順序排列)</p><p class="ql-block"> 許太云,時任一排排長。1964年9月,帶領一班參加全軍大比武,獲得全軍單兵防御第一名,榮立二等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原一班,1964年9月,參加全軍大比武中,獲得單兵防御第一名,榮立集體三等功。</span></p><p class="ql-block"> 卞根發(fā),時任二班班長。1970年度,在政治學習、軍事訓練及外出執(zhí)行任務中表現突出,榮獲南昌地區(qū)“學習毛澤東著作標兵”。</p><p class="ql-block"> 沈祥獻,原四班戰(zhàn)士。1971年度,在原88師安義農場軍農生產中,學雷鋒做好事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沈祥獻,原四班戰(zhàn)士。1972年12月,在參加原88師射擊比賽中,獲得特等射手步槍射擊第一名,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沈祥獻,時任四班副班長。1973年5月,在參加原福州軍區(qū)運動會射擊比賽中,以步槍200米胸環(huán)靶無依托3X20慢射,509環(huán)的成績,獲得第一名,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牟成芳,時任連長。1973年度,在帶領連隊完成原88師軍事訓練先行連的任務中,成績顯著,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原一班,1973年度,在原88師組織的六項軍事項目比賽中,獲得第一名,榮立集體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江水源,原飼養(yǎng)員。1974年度,在做好連隊生活保障工作突出,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江水源,原飼養(yǎng)員,1975年度,在做好連隊生活保障工作突出,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江水源,原飼養(yǎng)員,1976年度,在做好連隊生活保障工作突出,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張岱云,時任副連長。1975年11月,在帶領連隊完成原86師官坂農場的“雙搶”生產任務中,嚴密組織,科學分工,即當指揮員,又當戰(zhàn)斗員,連隊提前完成了“雙搶”生產任務,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林依東,時任炮班班長。1975年1月,在原88師運動會羽毛球比賽中,獲得個人第一名,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王顆農,時任六班班長。1975年度,代理排長工作,帶領全排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工作突出榮立三等功 。</p><p class="ql-block"> 原炊事班,1975年度,在原86師組織的炊事班考核比賽中,成績突出,榮立集體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吳聰偉,原三班戰(zhàn)士,1975年1月,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吳聰偉,原三班戰(zhàn)士。1975年12月,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王顆農,時任一班班長。1976年度,帶領一班尖子班,完成軍事訓練任務出色,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沈祥獻,時任一排排長。1977年度,在“紅四連”參加原29軍建制連軍事比賽中,擔任射擊教員工作,全連獲得兩項射擊第一名,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蘭根生,時任六班班長。1977年7月,代理排長時,連隊在晉江渡海登陸實彈演習中,一名戰(zhàn)士在向懸崖工事投實彈時反彈,其果斷將手榴彈拾起拋向安全方向,避免了全班的傷亡事故。演習中,還因副班長搶灘登陸沖擊中,昏迷休克,其及時組織搶救才蘇醒,圓滿完成了演習任務,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江親建,時任六班副班長,1977年7月,連隊在晉江渡海登陸演習中,其不顧天氣炎熱個小體弱,渡海途中暈船,搶灘登陸沖擊時,仍沖在前面至昏迷休克,演習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朱東海,時任七班班長。1977年度,帶領全班完成軍事訓練任務中,成績顯著,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原七班,1977年度,在完成軍事訓練任務中,成績顯著,榮立集體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張岱云,時任連長。1978年12月,在帶領全連完成原86師官坂農場軍農生產中,以身作則,科學種田,使水稻畝產量增產了10%,成績顯著,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張其盛,時任四班班長。1978年度,在原86師官坂農場軍農生產中,帶領全班以身作則,吃苦耐勞,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符志勇,時任九班班長。1978年度,在原86師官坂農場的軍農生產中,以身作則,吃苦耐勞,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陳貴來,時任十班班長。1978年度,在原86師官坂農場的軍農生產中,帶領全班完成了年產蔬菜瓜果58385斤,地瓜絲631斤,充分保障了連隊生活的需求,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郭榮都,原三班戰(zhàn)士。1978年度,在連隊的軍農生產中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鐘洐湖,原飼養(yǎng)員,1978年4月,在做好連隊生活保障工作突出,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張玉林,時任副連長。1979年度,在完成軍事訓練任務中成績顯著,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鄭大華,時任文書。1979年度,在借調三營報道組工作期間,成績顯著,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高福榮,時任二排排長。1980年底,在抽調參加原256團組織的連進攻步炮協(xié)同實彈演習中,擔任調理員。一位院校實習學員,不慎將手榴彈滑落在腳下,在面臨爆炸危險關頭,果斷挺身處置險情,保護戰(zhàn)士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師團領導的好評,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原一班,1980年度,八連一班擔任256團步兵班進攻實彈戰(zhàn)術演練示范班,為全團推廣臨戰(zhàn)訓練帶了好頭。得到了各級領導的好評,榮立集體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湯上國,時任一班班長。1980年度,八連一班擔任256團步兵班進攻實彈戰(zhàn)術演練示范班,為全團推廣臨戰(zhàn)訓練帶了好頭。受到了各級領導的好評,榮立個人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江親建,時任一排排長。1981年度,在帶領全排完成軍事訓練任務中,成績顯著,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劉仁針,原七班戰(zhàn)士。1981年度,在完成軍事訓練任務中,成績顯著,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陳貴來,時任炊事班長。1981年度,在帶領全班完成連隊生活保障任務,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湯上國,時任一班班長。1982年度,在擔任原86師班防御示范班的訓練中,擔任教學工作,其把教材和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的戰(zhàn)術經驗相結合,自編教案,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弘揚先輩“六四大比武精神”,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在為全師步兵連長的匯報表演中,受到了師首長和大家的一致好評,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原一班,1982年度,在擔任原86師班防御示范班的任務中,嚴格訓練,嚴格要求,認真學習先輩“六四大比武精神”,結合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的戰(zhàn)術經驗,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在為全師步兵連長匯報表演中,受到了師首長和大家一致好評,榮立集體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鄭大華,時任八班班長。1983年度,在擔任營報道工作中,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李春林,時任一班班長,1983年度,在帶領全班完成軍事訓練、軍農生產、植樹造林,以及執(zhí)行支持地方維護社會治安穩(wěn)定等任務中,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戴海江,時任連長。1984年,代表原86師參加原29軍第五屆運動會排球比賽第一名,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劉仁針,時任七班副班長。1984年,在借調三營報道組期間,因新聞報道工作成績顯著,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陳炎龍,時任三班班長。在1984年參加86師組織“四會”教練員集訓時,在射擊考核中,輕機槍在100米的距離上,以30發(fā)子彈一次性扣扳機連續(xù)射擊,全部命中靶子,受到師首長的贊揚,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戴海江,時任連長。1985年度,在帶領全連完成軍事訓練中,成績顯著,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劉建平,時任副指導員。1985年6月,在參加原29軍運動會手槍比賽中,獲得團體第一名,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原三排,1985年度,在完成軍事訓練任務中成績顯著,榮立集體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王本學,時任炮班班長。1985年,原86師組織赴莆田訓練民兵期間,老鄉(xiāng)烤煙房和民房兩次失火,其帶領民兵去救火,莆田縣武裝部向師部給其請功,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胡光林,原衛(wèi)生員。1986年度,在完成軍事訓練衛(wèi)生保健工作突出,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徐高潤,時任一班班長,1987年度,在代理排長完成軍事訓練任務中,成績顯著,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柳軍,時任一排代理排長,1991年,為保護連隊戰(zhàn)友生命安全,與持槍行兇的歹徒搏斗,身中三槍。因表現突出,榮立二等功。</p> <p class="ql-block">四、連隊軍營往事</p><p class="ql-block">連隊往事之一(牟成芳老連長提供資料,沈祥獻和劉其武整理)</p><p class="ql-block"> 1、粉碎國民黨的反攻大陸夢,千里機動到福建。</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二年,正值國民經濟困難時期,蔣介石狂妄叫囂反攻大陸。中央軍委調我部(原76師),赴福建前線集結待命。部隊從駐地萊陽出發(fā),先后抵達前線。八連指戰(zhàn)員在江西上饒火車站下車后,全副武裝,連續(xù)行軍七天,時值六月中旬,天氣炎熱,陰雨連綿。雨淋加水泡,腳底板上打滿了血泡,衣服和被包全部濕透,負荷量逐漸增加,又熱又累,絕大部分同志只好拄著棍前行。宿營后,既忙著用針穿血泡,又要忙做飯,還要為笫二天行軍做準備。</p><p class="ql-block"> 在行軍十分艱難的情況下,全連官兵發(fā)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團結友愛,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在連長周鳳山、指導員張貴臻的帶領下,無一人掉隊,按上級要求到達指定位置(福建閩清縣境內的一個小山村)。駐防一個月后,又奉命撤回到江西省橫峰縣姚家莊。因仗未打起來,部隊奉命于十月返回原駐地萊陽。</p><p class="ql-block"> 2、抗洪沖鋒在一線,鄱陽湖邊搶險救災為人民。</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六月中旬,江西九江地區(qū)連降暴雨,鄱陽湖區(qū)水位快速上漲,風大浪高,大堤存在決口的危險,嚴重威脅著湖區(qū)幾萬畝稻田、十幾個村莊數萬名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險情告急。部隊奉命前赴災區(qū),執(zhí)行抗洪搶險任務。八連官兵在連長牟成芳、指導員馮益誠的帶領下,抗炎熱,冒風雨,不怕苦不怕累,一身水一身泥,晝夜堅守在湖堤上。</p><p class="ql-block"> 連長一邊組織人員巡險情,裝草袋,扛土包;一邊組織搭人墻跳進水里堵缺口,掄鐵錘,打木樁,固堤壩,流血又流汗。全連有十八名戰(zhàn)士,患上了血吸蟲病,仍堅持奮戰(zhàn)。經二十多天的艱苦努力,圓滿完成了抗洪搶險任務,受到了上級的表揚。</p><p class="ql-block"> 3、勇挑全師先行重擔,訓練場上練身手。</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八連擔任全師軍事訓練先行連,在連長牟成芳、指導員趙硯法的帶領下,全連官兵刻苦訓練,重點摸索"三打三防"的軍事技術,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推動訓練順利進行。由于全連官兵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突出成績,起到了先行連的示范作用。團黨委給予牟成芳連長榮記了三等功,這也是我們全連指戰(zhàn)員的光榮。</p> <p class="ql-block">連隊往事之二(張岱云老連長提供資料,沈祥獻和劉其武整理)</p><p class="ql-block"> 在千里野營拉練中鍛煉連隊</p><p class="ql-block"> 1970年12月,我?guī)燀憫飨?1.24"這樣訓練好的指示,奉命組織了一次跨省千里大拉練,從江西省南昌市出發(fā),前至福建省古田縣。我?guī)熓侨珖鴳?zhàn)備值班師,沒有過硬的軍事素質是不能勝任值班任務的。當年步兵機動作戰(zhàn)練的是兩條腿,練的是拉得出、走得動、散的開、合得攏,能打勝仗,鍛煉提高各級指揮員的指揮能力和部隊綜合作戰(zhàn)能力。</p><p class="ql-block"> 我連在野營拉練中,在時任連長牟成芳、指導員趙硯法的帶領下,黨支部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干部處處關心戰(zhàn)士,休息宿營時替身患疾病的戰(zhàn)士站崗,黨員一路幫助年小體弱新戰(zhàn)士扛槍、背背包。野營拉練每位戰(zhàn)士身背六十多斤重背包,每天走五六十公里路程。宿營都是農村一家一戶一個班的向老鄉(xiāng)們借住,早上群眾沒起床,部隊就出發(fā),晚上七點才宿營。</p><p class="ql-block"> 每天晚上第一件事就是挑腳泡,有的戰(zhàn)士一路上走來,水泡成血泡,仍然堅持走路。炊事班在大家宿營休息時,還要給全連做飯,行軍出發(fā)了,他們又要收拾行裝,推著獨輪車趕上連隊行軍。</p><p class="ql-block"> 行軍途中,根據上級制定的方案,八連擔任營前衛(wèi)連,一排為前衛(wèi)排,時任排長張岱云帶領全排,前出查敵情,看地形道路,為連隊順利行進開路。有時急行軍奔襲,一天要走七十多公里,要求十小時到達。</p><p class="ql-block"> 路上來不及做飯,只能吃干糧喝溪水,有的小戰(zhàn)士體弱走不動,老同志們兩人架著就走;有的戰(zhàn)士眼看就要掉隊,干部、班長邊幫著扛槍邊鼓勵著走。晚上爬山小路狹窄,大家拉著繩子防止有人不小心掉落山溝。全連官兵上下一致,互幫互相,不離不棄,圓滿地完成了千里拉練的訓練任務。</p> <p class="ql-block">連隊往事之三〈1〉(老連長張岱云提供資料,沈祥獻和劉其武整理)</p><p class="ql-block"> 海上學游泳練武裝泅渡,渡海登陸作戰(zhàn)大演練。</p><p class="ql-block"> 我部肩負著沿海防衛(wèi)、渡海登陸作戰(zhàn)的使命,因此,海上演練是我們訓練的重要課目之一。我連曾參加1965年山東省牟平縣海邊游泳訓練,通過兩個月的訓練后,進行了萬米游泳大考核。指戰(zhàn)員們從早上七點三十分下水,中午飯也是在海上邊游邊吃,一直游到下午四點才上岸。</p><p class="ql-block"> 體質差的戰(zhàn)士不能自己站立上岸,還要兩名戰(zhàn)士架著走。有的戰(zhàn)士上岸后,身體還不由自主地在劃著游泳動作。就這樣,全連40多人靠著頑強的毅力,通過了萬米游泳考核。</p><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我連還參加了團組織的連江縣筱埕鎮(zhèn)武裝泅渡訓練等海上大練兵,通過海上練游泳和武裝泅渡,不斷提高全連的海上作戰(zhàn)基本功,更好地完成沿海作戰(zhàn)的任務。</p> <p class="ql-block">連隊往事之三〈2〉(老連長張岱云提供資料,沈祥獻和劉其武整理)</p><p class="ql-block"> 1977年7月,我連奉命從福建省連江縣東湖營區(qū)出發(fā),赴晉江市深滬灣原29軍登陸演習訓練場,開展渡海登陸作戰(zhàn)訓練。重點練習登陸艦裝載渡海、搶灘登陸戰(zhàn)術、灘頭射擊、投彈、爆破軌條砦和鐵絲網障礙物,以及海上登陸作戰(zhàn)合成演習等課目,圓滿完成了各項訓練任務。</p><p class="ql-block"> 在這次渡海登陸訓練和演習期間,涌現了一些好人好事和先進典型,例如:時任六班副班長江親建,在渡海登陸演習中,不顧天氣炎熱,個小體弱,乘艇渡海途中暈船嚴重,但搶灘登陸時,仍沖在前面至昏迷休克,由于演習表現突出,被榮記三等功一次。</p><p class="ql-block"> 又如:時任六班班長蘭根生,當時代理排長,在這次渡海登陸實彈演習中,當一名戰(zhàn)士在向懸崖工事投擲手榴彈發(fā)生反彈到附近時,其果斷將手榴彈拾起拋向安全方向,避免了全班的傷亡事故。同時,還因副班長搶灘登陸沖擊中,昏迷休克,其及時組織搶救才蘇醒,從而確保了全班人員演習期間安全無事故,被榮記三等功一次。</p> <p class="ql-block">連隊往事之四(張岱云老連長提供資料,沈祥獻和劉其武整理)</p><p class="ql-block"> 國防施工搞戰(zhàn)備,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p><p class="ql-block"> 1969年,正值中蘇關系緊張的年代,毛澤東主席號召全國"深挖洞,廣積糧",根據中央和省委的命令,11月,八連進駐江西南昌地區(qū)的梅嶺山,負責國防戰(zhàn)備設施施工任務,打通一條戰(zhàn)備坑道,修建通往戰(zhàn)時指揮中心的通道。</p><p class="ql-block"> 施工質量要求高,時間緊,七八百米長、八米寬、六米高的隧道,工期一年完成。當時,中央領導汪東興曾幾次到現場視察,省委書記程世清,省軍區(qū)司令員楊棟梁也多次親臨現場指揮。全連上下壓力大,施工是個新課題,連隊無施工經驗,危險性大,施工中,時時處處威脅著干部戰(zhàn)士的生命安全。</p><p class="ql-block"> 全連官兵頂著壓力,發(fā)揚"一不怕若,二不怕死"的精神,邊干邊學,摸索出四班輪流制,休人不休馬,定人定責,定進度。從打炮眼裝炸藥起爆,到搬運石頭土方,科學總結施工方法。</p><p class="ql-block"> 克服施工中頭上不斷滴水,還經常發(fā)生大小石塊掉落,直接影響施工進度和威脅官兵們的生命安全等困難。經過全連官兵一年的艱苦努力,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了該項國防施工任務。</p> <p class="ql-block">連隊往事之五(張岱云老連長提供資料,沈祥獻和劉其武整理) </p><p class="ql-block"> 自力更生搞軍農,種地生產抓增產。</p><p class="ql-block"> 1966年,八連奉命在山東萊西縣擔任軍農生產,種花生、地瓜,每人平均耕種2畝地,取得了豐收,完成了生產任務。</p><p class="ql-block"> 1971年,八連奉命到江西省安義縣軍墾農場軍農生產,在生產任務重,頭上烈日曬,腳上螞蝗咬的艱苦環(huán)境中,克服北方官兵多,不會種水田的困難,以南方官兵幫帶北方官兵,69年入伍福建閩侯籍戰(zhàn)士黃金標、林依東、林佺俤、林培進等充分發(fā)揮水田耕作能手作用,大家邊學邊干,齊心協(xié)力充分發(fā)揚"團結鞏固一等功臣連"團結互助的革命精神,較好地完成了生產任務,受上級領導的好評。</p><p class="ql-block"> 1978年,八連奉命到福建省連江縣官坂軍墾農場軍農生產一年。在農場黨委和生產股具體指導下,全連在張岱云連長、趙硯法指導員的帶領下,連排干部以身作則,黨員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尤其是夏收夏種"雙搶"戰(zhàn)斗中,農場黨委號召,不插"五一"秧(秋季不插"八一"秧)。</p><p class="ql-block"> 因此,時間緊,季節(jié)性強,勞動強度大,全連每班每天要完成六畝六分地的搶收(搶種)任務。在困難面前,全連官兵發(fā)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采取分工合作的辦法,連長抓整體生產進度質量,指導員抓政治思想工作,發(fā)現先進抓典型;副連長抓運輸和連隊生活保障,以及連隊養(yǎng)豬種菜。</p><p class="ql-block"> 副指導員抓宣傳報道,及時表揚先進和好人好事,激勵官兵的斗志,使全速涌現了多名先進典型,班長張其盛、符志勇、陳貴來,戰(zhàn)士郭榮都、飼養(yǎng)員鐘洐湖榮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全連上下一條心,干勁十足,水稻畝產比往年增長了10%,圓滿完成了全年軍農生產任務,張岱云連長被農場黨委授予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連隊往事之六(老連長沈祥獻提供資料,劉其武整理)</p><p class="ql-block"> 全團軍事訓練先行走在前,訓練場上各個班排顯身手。</p><p class="ql-block"> 1980年初,時值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勝利后,上級要求作戰(zhàn)部隊加強臨戰(zhàn)基礎訓練,我連奉命擔任全團軍事訓練先行(示范)連任務,在年度軍事訓練中,從基礎課目到實彈戰(zhàn)術演練,先行先試,摸索創(chuàng)新改進訓練方法,為全團連隊訓練總結推廣經驗。</p><p class="ql-block"> 在連長沈祥獻、指導員盛善義帶領下,黨支部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要求全連黨員干部分工負責,包干到人,黨員起模范帶頭作用。一排長江親建負責抓一班戰(zhàn)術示范班;二排長高福榮負責抓四班隊列示范班;三排長梁田新負責抓七班射擊示范班;副連長張玉林和四排長劉其武共同負責抓四排的四O火箭筒射擊訓練示范;副指導員魏一新負責宣傳報道,鼓斗志,振士氣,抓典型,學先進,激發(fā)全連的練兵熱潮。</p><p class="ql-block"> 全連官兵團結協(xié)助,刻苦訓練,開展“爭第一創(chuàng)先進”活動。連長一邊狠抓軍事訓練,一邊發(fā)動大家摸索改進訓練器材,成功解決了四O火箭筒實彈射擊模擬彈反復使用的技術難題,不僅提高了訓練器材的使用率,大大節(jié)省了實彈射擊成本,同時還保證了全連(炊事班除外)模擬彈射擊命中率達90%的好成績。</p><p class="ql-block"> 夜間射擊是步兵連射擊課目的老大難,沈祥獻連長從實際出發(fā),科學抓訓練,針對夜間射擊瞄準尋找準星缺口難、捕捉目標難、訓練檢查難等問題,摸索出白天多練舉槍貼腮基本功,為夜間快速找到瞄準線打好基礎。</p><p class="ql-block"> 沈連長根據夜間射擊特點,摸索創(chuàng)新訓練方法,讓班長檢查瞄準訓練時,一改過去以檢查鏡檢查的方式,采用手電筒照明準星缺口的方法,使射手在訓練中,對自己存在的瞄準問題一目了然,及時糾正動作和瞄準中的問題。最后,實彈射擊考核中,全連消滅了夜間射擊不及格,優(yōu)秀率達到了60%,受到了上級的好評和推廣。</p><p class="ql-block"> 為適應未來戰(zhàn)爭的實戰(zhàn)需要,團黨委要求一班在步兵班進攻訓練中,應結合實戰(zhàn)背景進行實彈演練,由團長劉玉柱任組長,副團長許太云任副組長,親自掛帥,并抽調高福榮排長、戴海江參謀等人組成導演組,具體負責指導和導演,以保障訓練的開展。實彈演練主要分二個階段:</p><p class="ql-block"> 第一階段,編寫班進攻戰(zhàn)術教案,對戰(zhàn)術場地選址,明確湯上國班長帶領一班擔任示范班任務。從班長受領任務后,組織全班人員下達口述戰(zhàn)斗命令,進行人員戰(zhàn)斗編組、火力配備及組織各種戰(zhàn)斗保障等,主要體現班長在組織戰(zhàn)斗過程中的組織指揮等程序。</p><p class="ql-block"> 第二階段,組織一班開展班進攻單兵分練和班戰(zhàn)術合練,進而展開實彈演練。經團考核組驗收合格后,按照團首長指示,結合實戰(zhàn)背景,示范班配屬火力,為全團9個步兵連、81個步兵班長進行實彈示范演練教學,通過實彈演練示范,解決每位班長的組織指揮能力,為全團步兵班進攻實彈演練的推廣,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p><p class="ql-block"> 時任福州軍區(qū)石一辰副司令員、29軍王副軍長和86師許連法師長親臨現場,觀看一班戰(zhàn)術示范表演后,結合他們戰(zhàn)時的作戰(zhàn)經驗,做出了具體的指示,對一班的戰(zhàn)術示范,給予了高度評價。</p><p class="ql-block"> 在完成班進攻示范任務后,一班在許太云副團長的親自教學下,開展了班防御的訓練。許副團長給一班講傳統(tǒng),憶往昔他任八連一班長時,帶領全班摸爬滾打練戰(zhàn)術,在全軍"六四大比武"中,一班奪得了單兵防御第一名,全班榮立集體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湯上國班長繼承前輩光榮傳統(tǒng),帶領全班刻苦磨煉班防御單兵戰(zhàn)術動作,認真摸索班防御戰(zhàn)術協(xié)同方法,努力提高班防御的訓練水平,在為各級進行匯報示范表演中,均得到了大家的稱贊。一班榮立集體三等功,江親建排長和湯上國班長均榮立了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四班在擔任隊列示范班中,高福榮排長身先士卒,嚴格要求一絲不茍,帶領四班練立正頭頂碗不準掉,夏天滿臉汗水眼不眨。練正步腿綁沙包膝不彎,冬天卷起褲腳不怕寒冷。在為全團班以上骨干和干部匯報表演中,受到團領導的高度評價,稱在200米外,只要看這個兵走的步伐姿勢,就能判斷是不是八連四班的兵,全班獲得了團通報嘉獎。</p><p class="ql-block"> 七班在擔任射擊示范班中,苦練舉槍瞄準基本功,臥姿無依托舉槍兩小時,跪姿無依托舉槍一個半小時,立姿舉槍一小時。在為全團排以上干部進行第二練習射擊匯報表演時,打出了全班63%的優(yōu)秀率,受到團首長的好評。</p><p class="ql-block"> 四排在擔任四O火箭筒射擊訓練示范中,副連長張玉林和四排長劉其武始終跟班作業(yè),親自示范,為使大家瞄得快、打得準,注重從射擊基本動作練習抓起,嚴格要求,嚴格訓練,特別是針對坦克移動靶射擊難度大,充分發(fā)揮正副班長骨干作用。</p><p class="ql-block"> 組織大家反復練習射擊提前量的尺度把握,不斷摸索和總結經驗,使每個人射擊技能普遍得到提高,全排在上級組織的火箭筒實彈射擊驗收考核中,獲得固定靶命中率達100%,移動靶命中率達95%的優(yōu)異成績。</p><p class="ql-block"> 總之,在擔任團訓練先行連的任務中,全連上下齊心協(xié)力,傳承“團結鞏固一等功臣連”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刻苦訓練,努力提高軍事素質,較好地完成了團黨委交給的先行連訓練任務,受到了各級首長的好評。</p> <p class="ql-block">連隊往事之七(沈祥獻老連長提供資料,劉其武整理)</p><p class="ql-block"> 許連法師長親臨觀陣,實彈演習場上檢驗連隊實戰(zhàn)能力。</p><p class="ql-block"> 1983年7月,原八連按師團要求,在連江縣丹陽鎮(zhèn)坂頂八掛山師戰(zhàn)術訓練場,進行了連進攻實彈演習。時任師長許連法親臨現場,主要觀看科目是實彈演習中,步兵連在沖擊進攻階段的組織協(xié)同。</p><p class="ql-block"> 按照訓練大綱要求,結合步兵連火力配置實際情況,時任連長沈祥獻在進攻出發(fā)陣地,召集連排班干部宣布上級作戰(zhàn)任務,與大家認真研究了假想敵情、地形和雙方兵力、火力等情況,制定了三套作戰(zhàn)預案,下達了各排班的具體戰(zhàn)斗協(xié)同任務,以及通訊聯絡方法。指導員召開黨員會和全連動員大會,號召共產黨員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沖鋒在前;要求全連發(fā)揚我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實戰(zhàn)的姿態(tài),堅決完成演習任務。</p><p class="ql-block"> 演習開始后,各排班按照預案,各自隱蔽有序地運動至沖擊出發(fā)陣地,并做好沖擊前的準備。在發(fā)起沖擊前,左翼助攻排的一名火箭筒手,因第一次參加實彈演習,心里高度緊張,在進攻沖鋒號未吹響之前,提前扣響了火箭筒。在這千筠一發(fā)之際,連長及時指揮助攻排長注意觀察敵情,并通知各排做好提前進攻準備,隨即向上級請示提前發(fā)起攻擊。</p><p class="ql-block"> 在得到上級下達進攻命令后,隨即發(fā)起攻擊,指揮助攻排加大火力吸引敵人,主攻排在營連配屬火力的掩護下,迅速沖擊前進,在近距離加大火力壓制,全連各排相互協(xié)調,交叉掩護,有力地保障了主攻排順利地占領了敵陣地,進而鞏固陣地,掩護第二梯隊向縱深發(fā)展,順利地完成了實彈進攻演習任務,受到了許師長的好評。</p> <p class="ql-block">連隊往事之八(老班長湯上國提供資料,沈祥獻和劉其武整理)</p><p class="ql-block"> 八連一班傳承“大比武精神”建新功</p><p class="ql-block"> 1982年,原256團按照訓練大綱要求,在全團開展《防御戰(zhàn)斗中的步兵班》戰(zhàn)術訓練部署,團黨委和首長把訓練先行任務交給了八連一班。由于一班曾在1964年全軍大比武時,奪得全軍單兵防御戰(zhàn)術比賽第一名的榮譽,團黨委、團首長把先行示范重任交給了一班。</p><p class="ql-block"> 在連首長的直接組織指揮下,一班奉命接受了先行示范任務。經連隊研究,團首長批準,由一班班長湯上國擔任教員,副班長徐德海擔任班長,六班擔任配合對抗訓練(假想敵進攻方)班。</p><p class="ql-block"> 為了圓滿完成任務,一班長湯上國按照訓練大綱要求,結合我軍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戰(zhàn)例和經驗,自己編寫《防御戰(zhàn)斗中的步兵班》教學教案,把手抄教案發(fā)給兩個參訓班。對訓練場的防御工事進行“實戰(zhàn)”化部署和構建。對戰(zhàn)士的單兵防御動作要領,進行了嚴格的訓練、規(guī)范和統(tǒng)一。</p><p class="ql-block"> 特別是有關戰(zhàn)士進入陣地的入壕動作、占領戰(zhàn)斗位置的出槍動作和在防御陣地的行進動作,以及全班戰(zhàn)士的防御戰(zhàn)斗協(xié)調配合,屬先行首創(chuàng)。訓練中,當年曾帶領一班參加大比武取得了單兵防御戰(zhàn)術全軍第一名,時任一排長的許太云副團長,親自給一班講傳統(tǒng)言傳身教做示范,極大地鼓舞了一班戰(zhàn)士的訓練熱情,提高了訓練效果。</p><p class="ql-block"> 《防御戰(zhàn)斗中的步兵班》先行課目,在全團軍事訓練現場會上,進行了示范教學匯報表演。團首長和全團步兵連班以上干部骨干參加了現場教學觀摩,得到了時任劉玉柱團長、許太云副團長等首長的高度贊賞和表揚,以及在場觀摩的全團班以上干部骨干的認可和好評。為全團班防御訓練的展開,起到了示范性訓練作用。</p><p class="ql-block"> 團首長指示,全團九個步兵連連長先行一步,由一班長湯上國組織訓練、現場教學。一班長湯上國對九個步兵連連長進行了示范性教學訓練,逐個過關考核。由于訓練效果好成績突出,一班長湯上國榮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與此同時,由于《防御戰(zhàn)斗中的步兵班》課目在29軍屬先行,被團司令部選送該課目,參加29軍軍事訓練現場會和拍攝軍教片。后因軍現場會課目調整,《防御戰(zhàn)斗中的步兵班》課目最終未能參加現場會匯報和拍攝軍教片。</p><p class="ql-block"> 但軍首長對八連一班的《防御戰(zhàn)斗中的步兵班》示范訓練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軍參謀長在現場會上建議提名,將256團八連一班長湯上國選送軍教導大隊學習培養(yǎng)深造。</p> <p class="ql-block">連隊往事之九(原三班戰(zhàn)友劉風仔提供資料,沈祥獻和劉其武整理)</p><p class="ql-block"> 由原八連參加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戰(zhàn)士劉風仔自述。 </p><p class="ql-block"> 我是劉風仔,1976年12月入伍,原八連三班戰(zhàn)士。78年底,我國南疆遭越南挑釁,傷我軍民、侵我疆土,驅趕我在越華僑二十多萬人,并搶劫我邊民財產。為此,我連奉命要求抽調一批戰(zhàn)士骨干前往南疆保衛(wèi)邊防。</p><p class="ql-block"> 在上級動員后,我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zhàn)血書,且先后提交請戰(zhàn)書多達五次,并找時任連長張岱云和指導員盛善義五六次,堅決要求上戰(zhàn)場。經批準,于1979年1月26日,第一批調往廣西41軍123師369團四連。經過僅20天的臨戰(zhàn)訓練,于1979年2月17日參加了對越自衛(wèi)還擊保衛(wèi)邊疆的戰(zhàn)斗。</p><p class="ql-block"> 作戰(zhàn)中,我是戰(zhàn)斗小組長,負責帶領廣東籍幾個新兵戰(zhàn)斗。2月17日凌晨四點四十五分鐘左右,我方開始對越軍發(fā)起總攻,炮聲隆隆震天響。我團和121師從那坡念井攻向越南境內。在作戰(zhàn)中,我發(fā)揚不怕死,參與了我團攻打越軍中央后方通信站、穿插圍剿越軍346師師部,以及我41軍與42軍北南合圍高平戰(zhàn)斗。</p><p class="ql-block"> 完成了保衛(wèi)41軍前線指揮部、保衛(wèi)和打通念井至越南經農通至扣屯的道路和安全、保衛(wèi)控制了那坡平孟至朔江通往高平的公路,參與通農方向救援被越南特工小分隊圍殲的我方傷員以及抬傷員民兵民工和解放軍醫(yī)療人員,完成了押運幾十輛車隊前往高平及運送炮彈彈藥等補給物資的任務。</p><p class="ql-block"> 戰(zhàn)后在評功評獎中,全班大多評我立功,因名額有限,本人主動將榮譽讓給了戰(zhàn)友,后經班排黨小組推薦和連黨支部討論通過我入了黨。戰(zhàn)后,我所在部隊受到由王震帶領的中央慰問團和廣西文工團、廣州軍區(qū)戰(zhàn)士文工團、湖南花鼓戲團、北京京劇團等全國人民的親切慰問。</p><p class="ql-block"> 為了加強戰(zhàn)后邊疆建設,中央軍委決定臨時組建三個邊防師一個獨立師,我所在的整個排被調入組建廣西軍區(qū)獨立師,我也隨排在邊防駐守至1981年元月退伍回鄉(xiāng)。在此,謹向在作戰(zhàn)中犧牲的所有戰(zhàn)友致敬!特別是我的老班長、老排長后任副連長同時也是我的入黨介紹人張維扦戰(zhàn)友,為了保衛(wèi)祖國而光榮犧牲了,我要永遠懷念他!</p><p class="ql-block"> 我當年入伍到八連時才17歲,從家鄉(xiāng)中學畢業(yè)后就進入了部隊,雖然年紀小,但意志堅強。1977年6月,入伍才半年,在參加晉江深滬灣渡海登陸訓練中,苦練軍事技術,演習投彈時不慎右手骨折,堅持到占領陣地才被送往醫(yī)院。</p><p class="ql-block"> 1978年,在連隊參加軍農生產中,割水稻搶先在前,被農場宣傳為學習榜樣。1979年1月,連隊要抽調骨干赴廣西參加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時,我不顧右手受過傷,仍勇敢地寫血書堅決報名要求參戰(zhàn),表現出一名軍人應有的崇高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警衛(wèi)廬山九屆二中全會這張照片中,有我們八連的四位班長:</p><p class="ql-block">第一排右4馮光秋四班長,山東68年兵。</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右5任正桃三班長,湖南69年兵。</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左7卞根發(fā)二班長,福建69年兵。</p><p class="ql-block">第三排左8林依東炮班長,福建69年兵。</p> <p class="ql-block"> 歲月悠悠,光陰荏苒。四、五十年彈指一揮間,當年我們是青春蕩漾,豪情壯志敢打敢拼立志報國的年青軍人!如今都已花甲之上耄耋之間,回顧往事尤如昨天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自豪地說:我們拼搏過,我們奮斗過,我們奉獻過!我們曾經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部隊,奉獻給了軍營,奉獻給了偉大的祖國!</p><p class="ql-block"> 在此衷心祝愿我們一代代《團結鞏固一等功臣連》的指戰(zhàn)員,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發(fā)揚傳統(tǒng)永葆本色,在強軍興軍征途上再續(xù)新的輝煌!</p><p class="ql-block">美篇中大多老照片由戰(zhàn)友提供,個別來自網絡一并致謝!</p><p class="ql-block">美篇策劃與資料整理:沈祥獻、劉其武</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卞根發(f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