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張藝謀、張末父女倆聯(lián)袂執(zhí)導的電影《狙擊手》正式上映。《狙擊手》以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我志愿軍對以美軍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開展的高密度、低強度的小規(guī)模襲擊和狙擊戰(zhàn)斗,也稱“冷槍冷炮〞運動為背景,講述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敵我武器裝備懸殊的境地下,與美軍精英狙擊小隊展開殊死較量的故事。好題材,好故事,但是我對已貌似江郎才盡的張藝謀不大放心,這個攝影出身的導演講故事的能力差強人意,《懸崖之上》即是一例。</p><p class="ql-block">糾結半天,還是決定看。蜇進影院,一個人的專場,也是,大年初二,只有我這般的伶仃之人才有這閑功夫。</p><p class="ql-block">96分鐘的電影,讓我眼睛濕潤了幾次,能讓我感動的電影,大抵是不錯的。觀影后,思慮再三,決定給這部電影打8分。</p><p class="ql-block">影片的聲光電畫面,那些炫技術的東西不多說。中國電影不差錢,舍得投入,五彩斑斕,該白的白,該紅的紅,傻子也會做到。</p><p class="ql-block">這部《狙擊手》,張藝謀是下了點功夫的,他放下孤傲,不再自以為是,確實是踏踏實實拍電影,認認真真的講故事,認認真真的講中國故事。</p><p class="ql-block">一言以概之,這是一部較成功的戰(zhàn)爭影片。想了想,概括了以下幾點。</p><p class="ql-block">一,追求真實。我歷來認為,戰(zhàn)爭影片必須要真實的反映戰(zhàn)爭場景,某些戰(zhàn)爭影片偏離戰(zhàn)爭場景,風和日麗,衣著光鮮,男歡女愛,借戰(zhàn)爭片之名行偶像劇之實。戰(zhàn)爭是殘酷的,血肉橫飛,狼煙遍地,死傷枕藉是戰(zhàn)場的真實。戰(zhàn)爭影片必須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殘酷和歷史的真實。否則,就是掛羊頭賣狗肉,不是真正的戰(zhàn)爭片?!毒褤羰帧返膭?chuàng)作團隊,把真實視作影片的生命,“<span style="font-size:18px;">用真實致敬志愿軍先烈”是主創(chuàng)人員的共識,這種創(chuàng)作態(tài)度</span>是值得表揚的。</p><p class="ql-block">首先,在置景上,為真實的再現(xiàn)朝鮮北部千里冰封,白雪皚皚的場景,堅決不用國產戰(zhàn)爭片慣用的“假雪”,離開攝影棚,全體開拔到同朝鮮北部氣候相似的吉林白山,在嚴寒中體驗志愿軍戰(zhàn)士爬冰臥雪的艱苦。</p><p class="ql-block">其次,為了追求畫面的真實感和質感。攝影師出身的導演張藝謀摒棄了一以慣之的唯美主義手法,以單調的灰黑白三色作為整部影片的基色,讓戰(zhàn)爭美學替代畫面美學,讓戰(zhàn)場氛圍更濃,讓觀眾有身臨其境感覺。</p><p class="ql-block">再次,為了能夠演繹好抗美援朝中,年輕的志愿軍戰(zhàn)士不怕吃苦,不畏犧牲的堅毅與勇敢,演員們也歷經(jīng)了殘酷的“魔鬼訓練”。前期表演課集訓,堅持真聽真看真感受“不要去演,要呈現(xiàn)出自己最真實的狀態(tài)”;提前半年進行封閉軍事訓練,從射擊、體能等各方面進行嚴格訓練,高強度的訓練不僅激發(fā)了演員們的戰(zhàn)斗欲,這樣的拼勁也讓演員呈現(xiàn)了最真實的“戰(zhàn)斗體驗”,只有像志愿軍戰(zhàn)士一樣去生活和戰(zhàn)斗才是最真實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影片整體追求真實。真<span style="font-size:18px;">實,讓影片更具張力和活力,也更具吸引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另辟蹊徑。近年來,反映抗美援朝戰(zhàn)爭歷史的影片熱度不減,比如《跨過鴨綠江》、《長津湖》、《金剛川》等等。這些影片大多是全景式的宏大敘事,反映的是戰(zhàn)爭中的某一重大戰(zhàn)斗或戰(zhàn)役,大場面大縱深大情懷為主。老謀子另辟蹊徑,從抗美援朝戰(zhàn)爭后期我軍開展的“冷槍冷炮”運動入手,藝術地再現(xiàn)這場運動中的小人物大英雄。</p><p class="ql-block">“冷槍冷炮運動”亦稱“冷槍冷炮打活靶”,其口號是“讓敵人低下頭來”,冷炮戰(zhàn)術配合志愿軍的狙擊活動,作戰(zhàn)效率成倍提高,各個兵器依據(jù)兵器性能,目標特點有著明確的任務區(qū)和射擊區(qū)域分工。在這場運動中,志愿軍共擊斃擊傷敵軍5萬余人。并涌現(xiàn)了被美軍喚作“死神”的特等功臣張?zhí)曳???姑涝瘧?zhàn)爭中,張?zhí)曳荚?2天內以436發(fā)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chuàng)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zhàn)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p><p class="ql-block">真實的歷史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取之不竭的寶庫。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有的人善于宏大敘事,有的人卻善于從小處著手,各取所需,各得其所。</p><p class="ql-block">張藝謀和他的主創(chuàng)團隊是聰明的。他從小處著手,卻以小見大。他擷取了抗美援朝歷史寶庫中“冷槍冷炮運動”這一粒珍珠,以寫實的手法著力刻畫了狙擊手五班這一英雄群體。五班的戰(zhàn)士中,有土得掉渣的農民,如果沒有戰(zhàn)爭,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侍弄著兩三分薄田,老婆孩子熱炕頭;五班戰(zhàn)士中,有天真可愛的學生,如果沒有戰(zhàn)爭,他們將在安靜的課堂學習文化知識,報效新生的共和國??傊灏嗟膽?zhàn)士都是這樣一群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國人。然而,當侵略者把魔爪侵向了鄰國,新生的人民共和國遭到威脅之際,他們響應祖國的號召,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去打敗美帝野心狼之際,他們幾乎一夜間就蛻變成了堅強的戰(zhàn)士。他們用簡陋的武器直至自己的身體和一腔熱血同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抗衡,白雪碧血,用生命寫下對人民共和國的忠誠,在硝煙戰(zhàn)火中成為大寫的“人”,最可愛的人。在對美軍狙擊小組的刻畫中,沒有臉譜化,沒有“抗日神劇”中對敵人的刻意矮化,而是大膽描寫了他們技藝的精湛,武器的精良,從側面證明了敵人的兇殘和狡詐,同時也從更高層次表現(xiàn)了中國士兵的智慧和勇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不是影評家,休假期間也不想寫太長的文章。但有的話又如骾在喉,不吐不快。多說兩句吧!</p><p class="ql-block">戰(zhàn)爭題材電影,考驗一個導演的不僅僅是才情和技巧,更多的是導演的政治立場和對戰(zhàn)爭的深層思考,中國有很多致命不凡的導演,也拍過很多戰(zhàn)爭題材影片,但是恕我不公,這些影片中垃圾居多,精品缺少。許多導演打著普世價值的幌子,混淆正義戰(zhàn)爭和非正義戰(zhàn)爭的界限,借反思之名,行反動之實。吹噓"人性論",用“人性論"來對抗黨性和人民性。這樣的影片帶給觀眾的不是愛國愛黨愛軍的情懷,而是極為負面的感受,借戰(zhàn)爭電影,公然否認黨對軍隊的領導,割裂人民軍隊和人民的魚水之情,販賣私貨,罪不可恕。</p><p class="ql-block">有的導演,無視祖國曾有的苦難,用解構主義的手法戲說歷史,把波瀾壯闊的人民解放史,革命戰(zhàn)爭史"無厘頭"化,"手撕鬼子"、"陰道里藏手雷"等雷人劇情層出不窮,丑化、痞化我軍指戰(zhàn)員。這樣的電影,卻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看這樣的影片,無異于讓觀眾精神吸毒!戰(zhàn)爭題材影片需要有信仰的導演來拍,"人是需要有一點精神的",同時也是要有一點信仰的。我們有的電影導演,應該說也有信仰,他們信奉"拜金主義"、"縱欲主義",有"下半身崇拜",唯獨缺乏中國特色傳統(tǒng)的價值觀,缺乏與生俱來的人文關懷,中國是個缺乏宗教信仰的國家,執(zhí)政黨的信仰不可能成為全民信仰,但是作為中國人,作為中國導演,你必須要有民族價值的認同,文化的認同,對于戰(zhàn)爭電影,中華民族的主體認同是:正義一方,必是忠勇無私,視死如歸,為民族舍身取義、殺身成仁,這是主線,是主旋律。</p><p class="ql-block">張藝謀是我批評比較多的導演,我曾經(jīng)撰文批評過他的《懸崖之上》。不可否認,他是極具才華的。當他把才華當作玩弄電影技巧的工具的時候,他一定是失敗的。他的才華只有同國家的信仰和人民的信仰緊密結合,才能得到最高境界的展現(xiàn)。“人民至上”我黨的宗旨,一切人民的藝術家,如果想要拍出好的電影作品,也必須要遵循“人民至上”的原則,遵循“文藝為人民服務,為大眾服務”的方向?!毒褤羰帧返某晒褪橇ψ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