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祥云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地方,但許多人不一定知道祥云的東山(我也是第一次聽說)。這也是一個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的山村,是一個革命老區(qū),滇黔桂邊縱八支隊主要活動于這個山區(qū),現(xiàn)在的朝陽村曾經(jīng)是滇西地下黨的革命根據(jù)地之一。所以東山的彝族人民為云南的解放作過重要的貢獻。</span></p> <p class="ql-block">彝族姑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東山彝族鄉(xiāng)位于祥云縣東北部,東與大姚、南與姚安接壤,西與劉廠相連,北與禾甸、米甸毗鄰,距縣城64公里,由于是山區(qū)很少有人到過這里。正是因為鮮為人知,所以保留了山村的原始風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小村莊人口不多,但卻有著茂盛的松林,最為吸引人的應該是那分布在小村周圍的3000多株古樹梅花了。這里的彝族人愛梅,一定是喜歡她的錚錚鐵骨精神。梅樹多始種植于清朝初期,有著近600至150年的樹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祥云縣唯一的彝族鄉(xiāng)。到這里我也會想起洱源的大松甸村,也是一個彝族村,可以證明彝族人很喜愛梅花。在彝族人中確實有一種梅花的精氣神,歷史以來都遠避亂世,不與世俗相爭,按自己的思維,過自己的生活,在高山叢林中創(chuàng)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彝族歷來有與相鄰各民族友好相處的習俗。這也在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中得出的法則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東山鄉(xiāng)的朝陽村在群山的懷抱之中,自然形成一個耳的形狀,原名叫耳底村,是滇縱支隊的一位負責同志帶領游擊隊住宿在村中,一個寒冷的清晨,第一縷陽光從山頂照射在山村中,這象征著勝利。他高呼朝陽照亮了山村!從此這里就被叫做朝陽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其實朝陽村的人民很低調(diào),隨著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發(fā)展,山村人民的生活也不斷提高,山村以養(yǎng)殖和種植為主業(yè),農(nóng)民收入有很大提高。但山村還有許多資源還沒有完全開發(fā)和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自然生態(tài)的山地以種植白合為主,名貴中藥材為輔的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基本形成。村前村后和田間山坡上的數(shù)千株梅花,除了每年梅果成熟后制成灑品外,如果不把山野和原始村落的美推薦給世人真的是太可惜了。當然東山的土蜂蜜已經(jīng)是小有名氣。</span></p> <p class="ql-block">彝族老人兩孩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由于來的時沒有準備好,否則一定是要找個農(nóng)家小住幾日的。這個小山村還有一個優(yōu)勢就是興修水利時代建的一座水庫。村前有這么一汪碧水,真是秀美了整個山村,滋潤著山鄉(xiāng)的土地,成就了村民的靈性。</span></p> <p class="ql-block">傈僳族和苗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東山彝族婦女擅長刺繡,民族刺繡有悠久的歷史,手工刺繡的民族服裝圖案精美,色彩絢麗,剪裁科學,工藝精湛,內(nèi)容豐富,反映了彝族人民生產(chǎn)生活歷史的變遷,充分體現(xiàn)了彝族婦女的勤勞與智慧,刺繡的東西包括頭飾、服飾、鞋飾、腰帶等,各種飾品根據(jù)年齡和婚配情況有所差別,整體搭配協(xié)調(diào)、精致美觀。你看穿在身上一種貴族的神態(tài)體現(xiàn)的非常完美(可惜忘了問一下民族服裝的價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歌舞更是這里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其形式豐富多彩,多數(shù)是模仿生產(chǎn)勞動時的動作而成。古老的舞蹈有模擬動物形象的"斗雞"、"斗羊",象征戰(zhàn)爭的"跳釵"、"刀舞",慶豐收等等。觀看了人家的表演,還可以共同起舞,只是力量沒人家的足,跳不出那彪悍的種民族風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看看山間的梅花,在高高的樹上綻放,花朵映著碧藍的天空。微風吹來縷縷清香,嚴霜滋潤花朵潔白的華容。不要覺路途遙遠,寒風中花朵始終會凋落的,但你不來花也會成果。什么也不用說了,只要漫步山村,步入梅花林中,身心已經(jīng)得到及大的安慰了。好客的村民還殺了山羊招待,真是讓人感動萬分,謝謝彝族老鄉(xiāng)了。</span></p> <p class="ql-block">村邊的苗族女人</p> <p class="ql-block">種白合</p> <p class="ql-block">很老的古梅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確實是有些舍不得離開的。想起一首詞:“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是有點悲涼,但也應了心事。這個小山村我還會再來,也不知道是前世的還是今生的緣?</span></p> <p class="ql-block">傈僳族歌手</p> <p class="ql-block">村民自己的車停在梅樹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