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如譯者前言:這是一本奇書。奇在經(jīng)典之作,奇在用語犀利,奇在意義非凡……不容置疑,捧起《教育目的》這本書,每天早上從7:00-8:30在郭老師的解讀中,沉浸其中,感悟頗多。</p> 核心觀念 <p class="ql-block">一、教育的目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育的目的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促成一個人的自我發(fā)展,是要培養(yǎng)既有文化修養(yǎng),又在某個具體領域具有專業(yè)知識的人。專業(yè)知識奠定個人發(fā)展的基礎,文化修養(yǎng)是旨在引領學生達到哲學思維的深度和藝術境界的高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的目標是要塑造具有廣泛的文化修養(yǎng)<i style="color:rgb(237, 35, 8);">(博雅教育,通識教育)</i>又在某個特殊方面有專業(yè)知識的人才,他們的專業(yè)知識可以給他們進步、騰飛的基礎,而他們所具有的廣泛的文化,<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使他們有哲學般深邃又有藝術般高雅。- 我們的教育培養(yǎng)目標。</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沒有專業(yè)領域的精進僅僅只是看一些博學的碎片化的知識知識是無用的。</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是思想的活動,是對美和人類情感的感受。零零碎碎的信息或知識對文化毫無幫助。如果一個人僅僅是見多識廣,那么他在上帝的世界里是最無用且無趣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不等于知識,文化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nèi)狈Φ氖秦S富的文化知識,我們只是重視了知識的教學,缺少博雅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通識知識 專-- 專業(yè)知識</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博雅教育實際就是教養(yǎng),是從家庭教養(yǎng)中自然習得的。12歲前從母親那里所受到的教育。</i></b>古代的孔子“六藝”就是博雅教育,指的是貴族教育。那時知識是壟斷的,貴族階層學習者是不需要勞動的,發(fā)展的是純粹無用的美。但是到了工業(yè)社會,知識信息爆炸,人人都要接受教育參與勞動,這里的博雅教育指的是通識教育,不是讓孩子學很多知識,而指的是核心知識核心素養(yǎng)、元認知、學習的遷移能力、研究與申辯的能力、學習升級的能力等,無論今后從事什么專業(yè),通識教育都要有,比如你要懂經(jīng)濟、學懂美學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要界定哪些是孩子需要掌握的。后現(xiàn)代社會。孩子不缺物質,人會有新的訴求。初中之前要有核心素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博雅教育的歷程,朝向人強調(diào)人的幸福完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知識的唯一用途,就是武裝我們的現(xiàn)在?,F(xiàn)在包含了一切,現(xiàn)在是一個神圣的所在,因為他既聯(lián)系著過去又包含著未來。我讀我有用,能啟發(fā)我,對今天的我有啟發(fā)。比如孔子的思想更有現(xiàn)代感,我被他感動。過去在今天的殿堂聚會,知識與當下的生活、生命對話和共鳴。<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沒有當下的幸福感,就沒有對未來的期待。今天我學的知識對我當下有用,當下看部電影是為了當下,不是未來!</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懷特海強調(diào)課程應該去繁就簡,突出其核心價值。他要求:“不要同時教授太多科目,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徹。如果只給兒童教授一些少而精的科目,讓他們對所學的東西進行自由的想象和組合,他們就會利用這些所學的知識去認識世界,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加以利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能讓知識僵化,而要讓它生動活潑起來——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問題。教育是一種需要在細節(jié)掌握上耐心又耐心的過程,一分鐘又一分鐘,一小時又一小時,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反反復復,學習無捷徑。有一句諺語可以用來形容這種困難——見樹不見林。</p><p class="ql-block"><br></p> 教育的節(jié)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學生心智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應該采用不同的課程,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懷特海認為人的心智發(fā)展是有周期的,根據(jù)人的心智發(fā)展,他把教育的節(jié)奏分為三個階段:浪漫階段、精確階段、綜合階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教育過程中,這三個周期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 ,這三個周期自始至終普遍存在,且相互關系,不可割裂,會交替居于主導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具體的階段:0-8歲是智力發(fā)展的幼兒期,完成獲得感知到語言學習,這一過程受到的干擾較少, 是一種自然狀態(tài)下的學習,因為完美無缺。</p><p class="ql-block">8-12歲是青春期的浪漫,這是人類最重要的浪漫階段,一個人的品性在此期間基本固化。<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一個人的青春期如何度過,胸懷什么樣的抱負,擁有什么樣的夢想,將會決定這個年輕人后面一生的道路。</i></b></p><p class="ql-block">12—15 是一個語言的精確學習階段,科學的浪漫階段。</p><p class="ql-block">15-16是語言的綜合階段和科學的精確階段。</p><p class="ql-block">大學階段就是一個智力發(fā)展周期的綜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踐行教育,遵循理念,恪守教育規(guī)律,順應孩子內(nèi)心需求的召喚,促進人的健康和諧發(fā)展。從而“在學生的心靈紡繪出一幅和諧的圖案,我們必須在合適的季節(jié)收獲合適的作物”。</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