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河北省委1968年2月由保定搬到了石家莊,當時正是文革中,由于干部的歷史問題和現(xiàn)行問題以及大案要案的需要。省委審干辦公室成立了,是把省直機關各廳局根紅桿正的干部調(diào)過來。機關座落在裕華路和青元街交叉的河北日報的南臨。</p><p class="ql-block">原來是河北財經(jīng)學校,做為百十號人的辦公場所院子老大了,老大的院子就三座樓,一個辦公室倆座家屬宿舍。三分之二都是地,不同季節(jié)種上了麥子,玉米,白蘿卜,紅蘿卜,西紅柿和各種菜。一條柏油路從大門口直通辦公室,樹木茂盛,直立森森。在大門開始時有軍人持槍站崗的更增加了其神密……</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七十年代末這個機關就解散了,干部們都分到了省直各廳局。我們那個老院大多都是解放前參加革命的老同志,廳,局長幾十個,機關解散后,都搬到各處了,來往就不多。在一個院子里住時干部家屬和孩子們相處都非常融洽,誰家有事都互相幫忙。你家的孩子感覺大家在養(yǎng)。我女兒從幼兒園,到小學,有病吃藥打針都是河北日報工作的于姨,多少年都是這樣,每次打完針,于姨還要藏起來,不讓女兒看到她給打的針。上省三幼兒園是省機關事物管理局的王叔叔給辦的。誰家的事就是大家的事,都熱情的伸出手。冬天里那些年下的雪是又多又大,沒有人招呼大家都自覺的出來掃雪,雪停了,路也掃好了,從樓門口一直到院的大門口的馬路上。那時家家都養(yǎng)雞,我們正是15,6歲,長身體的時候,家家的糧食都不夠吃,院里那么多的玉米地就沒有丟過一個棒子,你說那時是窮還是富?</p> <p class="ql-block">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和爸媽的教育,使我們繼承了助人的好傳統(tǒng),也給我們孩子以無形的教育。老院的人各搬東西后,每年的過年去給叔叔阿姨們拜年,一年年,一歲歲不知不覺中堅持了36年,女兒不大不小時和我一起去。無非是表達了,1.是我父母對他們的關心和感激之情,2.是表達在我和我女兒成長過程中的幫助,表示感謝。3.對老人健康的關心和掂念,有需要我做的事情嗎?4.一種感情,親情的延續(xù)。我和我女兒就在給老人拜年中一起長大。那一年去看李姨,摔了腿的李姨抱著我豪濤大哭。今年去看于姨,于姨已經(jīng)值物人了,不知道她是否還認識我……。歲月匆匆,老院的老人們大多數(shù)都走了,愿她們在天堂安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2019年12月7日。</p><p class="ql-block">改于2021年1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