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過去,冬季農(nóng)閑的時候,像割草、拾柴這樣的小活兒就沒有了,孩子們足可以閑下來好好的玩一玩了。然而,既沒有活動場所,也沒有體育設(shè)施,怎么玩呢?他們就開動腦筋,自己想出了一些土辦法,照樣玩得非常開心。 </p><p class="ql-block"> 打瓦是我國北方部分地區(qū)流行的一種傳統(tǒng)游戲。打瓦的動作真可謂是五花八門。包括站著打、蹲著打、跳起打、轉(zhuǎn)身打、把瓦片放在腳上打、夾在兩腿中間打、放在頭上打等等。是農(nóng)村十五歲左右的男性青少年的集體娛樂競技與健身啟智的游樂活動。它體現(xiàn)著進攻防守、瞄準打靶、團結(jié)互助、爭優(yōu)取勝、勝樂敗罰的樂趣與精神。</p><p class="ql-block"> 過去在魯中地區(qū),特別是在萊蕪,打瓦的方式別具一格,分別用8塊瓦片表示五官的各個部位:額頭、兩個眼睛、兩只耳朵、鼻子、嘴、嘴巴。</p><p class="ql-block"> 參加活動的人,根據(jù)年齡大小,確定投擲瓦片的位置,或在8步或在10步遠的地方畫上一條線,踩線或出線取消本輪參賽資格。他們輪流用一塊瓦片去打立在遠處表示五官的瓦片,以剩下一個人未打中為一局,因為這個人一塊也沒有打中,那么打中的人就要集體懲罰他,或扭耳朵,或扭鼻子,眼睛沒有辦法,不能挖去,就用捶后背的辦法來代替。</p><p class="ql-block"> 過去的孩子,在沒有體育設(shè)施、沒有娛樂場所的情況下,就用這樣的土辦法來鍛煉身體、愉悅身心。雖然條件落后,但是大家照樣玩得非常投入,他們通過鍛煉,都長得非常健康,再過幾年,他們就能駕駛獨輪車推圈糞運莊稼了。成了撐起一片天地的整勞力了。</p> <p class="ql-block"> 這是五官的布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