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故土深情 往昔追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陽?!豆释燎樯睢纷x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劉海清</p><p class="ql-block"> 我與李陽海老師是老朋友了,李老師前半生從事語文教研工作,成就斐然,發(fā)表大量論文和作品,在語文教學界鼎鼎大名。退休后,不再搞教研了,轉到散文創(chuàng)作上來,功底深厚,厚積薄發(fā),一發(fā)而不可收,異乎尋常的高產,其散文作品見諸于很多報刊,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楓葉流丹》,第二本散文集《故土情深》也即將付梓。當我拿到這部散文集的樣本時,眼前一亮,愛不釋手,幾乎是一口氣讀完,我不由得對李老師佩服得五體投地。</p><p class="ql-block"> 這部散文集共分為鄉(xiāng)夢悠悠、流年碎影、情系自然、人倫親情、心聲心語、神州博覽、欣賞評論等七輯,共120多篇。令人吃驚的是,這么多篇作品,僅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其運筆之可謂神速。</p><p class="ql-block"> 李老師年過古稀,生活閱歷十分豐富,體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表現(xiàn)出選材廣泛,思考深邃,文中涉及大量人、事、物、理,幾乎涵蓋了生活中的各個層面。有家鄉(xiāng)的素樸美麗的自然景色,比如《故鄉(xiāng)的月亮》、《故鄉(xiāng)的那條小河》、《故鄉(xiāng)的夏夜》等。有對往事的追懷,比如《老街上的記憶》《懷念老屋的土炕》《兒時故鄉(xiāng)的草垛》等。有故鄉(xiāng)的棗木果蔬,比如《難忘救命的黑棗樹》《油菜花兒香》《難忘故鄉(xiāng)的紅高粱》等。有對親人的深情懷念,比如,《回憶我的母親》《懷念伯母》《讓我一生懷念和愧疚的老師》等。有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人民解放軍之作,比如,《七一頌歌》、《八一頌歌》《我與共和國同齡》等。有贊美描繪祖國大好河山、風景名勝的游記,比如,《黃花獨帶露 紅葉已隨風》《難忘平遙古城》等。有文學鑒賞類佳作,比如,《人性光芒的楷模——電視?。计椒驳氖澜缬^>后感》《一曲可歌可泣的青春贊歌——電視劇<最美的青春>觀后感》《一幅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塞上風云記>觀后感》等。</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寫作功力極其深厚,寫作感覺極佳,所有的素材都被他激活,記憶的倉庫仿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寫人,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寫事,則曲折生動,跌宕起伏;寫景,則細膩鮮活,優(yōu)美迷人;抒情,則真情實感,真摯動人;議論,則深刻獨到,洞幽發(fā)微……不論什么樣的題材,不論文章的長短,皆是信筆所至,游刃有余,風行水上,各臻其妙。散文大家周同賓認為,好的散文,要寫出人性,寫出自己,寫出自己眼中的世界。好的散文,它同時有兩種有質量的內容組成:一是它的內在品質,它所表達出來的接近靈魂的東西;一是它的語言。語言即是內容。語言自身就是內容。那些好的作家,它的語言是自成風格的。散文去征服人、感染人,一是里面有一腔情感,緊接著就是它的語言散文的語言要準確、精練、有個性,這才行。</p><p class="ql-block"> 縱觀李老師的散文,我認為,最為突出的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是文中寄寓的真切深厚樸實無華的感情,第二是自然、平實、質樸、清麗、優(yōu)美的獨具個性的語言。</p><p class="ql-block"> 散文是最講究抒情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種感情,不精不誠,不能感人。評論家張怡微說,好看的散文,應該指向“情”,郁達夫曾提出“散文的心”,認為有了這“散文的心”,方能求“散文的體”。“散文的質量取決于情感的質量,而高質量的情感不會是單一的情感,而是復雜情感。這復雜情感甚至難以用語言表達,語言只能作為一種標識指向它。</p><p class="ql-block"> ”李老師的散文,常常被濃郁的感情所籠罩,對家鄉(xiāng)、故土、母親、師長、親友,對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沙一石,都有一種深深的持久的揮之不去歷久彌深的感情?!痘貞浳业哪赣H》中,寫母親去世,“母親,是世界上最溫柔的詞匯,一個叫起來心里就會溢滿柔情的稱謂。世界上有一種最動聽的聲音,那便是母親對兒子的呼喚。?。∥覐拇嗽僖矝]有母親了,不能深情地呼喚她老人家了,也再也聽不到母親呼喚兒子的聲音了……”作者對母親的無比思念之情,讓人熱淚滾滾。《懷念伯母》中,寫伯母意外離世,“懷念,如編織著的五彩斑斕的夢,只愿沉醉,不愿醒來。伯母,我想你”,對伯母的懷念之情 ,溢于言表?!段遗c共和國同齡》中,“祖國,我親愛的母親,我愛你魅力四射的山河;我愛你偉岸壯闊、博大精深。祖國,我親愛的母親你是我心中永遠的榮光?!弊髡邔ψ鎳臒釔壑楹蔚壬顡?,作者與祖國一同成長,祖國的命運與自己息息相關,這種情是發(fā)自內心的,是浸入骨髓的。散文是語言的藝術。散文的第一要素是語言。好的語言是散文成功的一半。語言是一個作家才情的外顯。語言的風格可以是多種多樣,然基本的要求不外是樸實、自然、流暢、簡捷的特點,不堆砌辭藻,不過于雕飾,還要有張力,也就是藝術表現(xiàn)力。李老師的語言風格已經是成熟的作家,在自然樸實明快的主體風格之外,也有典麗工美的質素。比如《南瓜情》中:“小米飯,南瓜湯,挖藥材,當干糧……這是前些天我在少兒節(jié)目里偶爾聽到的。這是我兒時曾經唱過的兒歌,沒想到在時隔一個甲子輪回的今天,仍能牽動我的情意,喚起對南瓜的縷縷情思……”這樣的語言比比皆是,可以說占據(jù)了李老師散文的絕大多數(shù)篇幅,是他散文語言風格中的主旋律。但是,在他寫景抒情類散文作品中,風格就有變化。比如《故鄉(xiāng)的夏夜》中,“故鄉(xiāng)的夏夜是一幅五彩繽紛的連環(huán)畫”,“故鄉(xiāng)的夏夜是一首悠揚動聽的田園牧歌”?!豆枢l(xiāng)的風》中,“故鄉(xiāng)的風是綠色的溫柔的”,“夏天的風是熱情的爽快的”,“秋天的風是喜悅宜人的”,“冬天的風是純潔的無情的”,這些語言,整飭優(yōu)美,典雅綺麗,很好地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散文是老年人的文體,信哉斯言。李老師已是古稀之年,白發(fā)滿頭,然精神依然矍鑠。他對散文寫作宗旨的把握,對散文藝術精髓的理解,對散文藝術手法的運用,倒顯得越發(fā)的成熟、圓潤和老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老而彌堅,不墜青云之志;老牛自知夕陽燦,不待揚鞭更奮蹄。所有這些,用在李老師身上,都不為過。在此,我想引用臧克家的名作為本文做結,“自沐朝暉意蓊蘢,休憑白發(fā)便呼翁??駚碛椴AхR,還我青春火樣紅”。我們衷心祝愿李老師,煥發(fā)出無限的第二個青春,不斷創(chuàng)作出佳作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作者簡介】 劉海清,1961年生,畢業(yè)于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在《名作欣賞》、《閱讀與寫作》、《中國教育報》、《中學語文》、《詞刊》等60多家報刊雜志發(fā)表文學評論文章300余篇,近年致力于散文創(chuàng)作,作品見于《河北作家》、《河北文學》、《散文選刊》、《燕趙晚報》、《燕趙都市報》、《海外文摘》、《當代人》、《秦皇島日報》、《太行文學》等報刊。散文觀:散文是美文,雅文,散文要做到——唯美的文字,古典的情懷,深邃的意境,詩意的氛圍,哲思的維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