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徒步天星山

海納百川

<p class="ql-block">  原創(chuàng)作者:石瑞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神秘湘西十萬大山中,有三處神奇的臺地。其中,云貴高原末端的臘爾山高原臺地,地處湘、黔、渝交界,是一片純苗區(qū),世代居住著苗族人。歷史上,幾乎每一次苗民起義都是從這里開始,反抗,失??;失敗,反抗。代有犧牲,凄慘而榮光。</p><p class="ql-block"> 臘爾山是苗語,“臘”意為稻田,“爾”意為山嶺。兩者一起,即山嶺上有大片田地之意。這里平均海撥800多米,丘陵狀的山地里沃野千里,算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理想的生息之所。這里物產(chǎn)豐富,尤以南方的大米為盛。因為海拔高、日照強、晝夜溫差大,米粒飽滿,晶瑩如脂,自古就是珍品,也使得臘爾山臺地附近的湘黔川邊區(qū)的一些地方被當?shù)厝俗u為“糧倉”。如花垣的吉衛(wèi)就有花垣的“糧倉”之說。臘爾山大米和吉衛(wèi)大米,如今仍然是湘西地區(qū)著名的農(nóng)產(chǎn)品品牌,在外名聲響亮,連省城長沙的人也特意專程購買。而花垣的子臘米和貴州松桃黃連大米,古時便是貢品,供不應求。</p><p class="ql-block"> 臘爾山臺地上有個著名的臘爾山鎮(zhèn),屬于鳳凰縣管轄,位于縣城西北部,距縣城37公里。其墟場在三省市邊區(qū)堪稱特大,是邊區(qū)重要的物質(zhì)集散地和交易場所。臘爾山在建國后是鳳凰縣第五行政區(qū)所在,轄有兩林、禾庫、柳薄、米良等鄉(xiāng)鎮(zhèn),與湖南花垣的吉衛(wèi)鎮(zhèn)、雅酉鎮(zhèn)和貴州松桃的盤石等鎮(zhèn)相鄰,如今己撤區(qū),分設鄉(xiāng)鎮(zhèn)。</p><p class="ql-block"> 臘爾山臺地不僅物產(chǎn)豐富,而且風景如畫。號稱“天下第一大石橋”的鳥巢河大橋就在鎮(zhèn)邊峽谷之中。境內(nèi)的禾庫鎮(zhèn)更是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其中的天星山和屯糧山很早就是國家級的地質(zhì)公園。如今,與矮寨、十八洞、八面山等七個園區(qū)同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中國湘西地質(zhì)公園”。這里怪石林立,危崖陡聳,溶洞幽深,流泉飛瀑。到處懸崖峭壁,藤蔓青蘿,森林密布,秀色山川自古就是探幽者的樂土。</p><p class="ql-block"> 無限風光在險峰,因為景點都是在高原山區(qū)的復雜地形里,四處峽谷,沒有游道,沒有補充點,觀光者必須全程在野外中徒步,很是辛苦。深山、小溪、密林、叢峰和彎彎繞繞的羊腸小道,沒有向?qū)?,外人進得山去,往往容易迷路難返。加上,有的地方還須攀巖,沒有路的野溝野坡野嶺滿是荊棘,落石、泥石流、倒塌的枯木、山洪、野獸等等自然災害災難時有發(fā)生,不可預測,令人望而生畏,外人鮮有人至。只有一些本地戶外人,或者是外地戶外愛好者,在當?shù)厝说膸废拢庞袡C會飽覽這藏在深山之處的獨特景色。行程之旅,可以算是一次別樣的挑戰(zhàn)或探險。</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鳳凰古城名氣太大,人們只知鳳凰有古城,而不知鳳凰還有其他與古城不一樣的自然風景。或者是一城風月人文盡顯鉛華,人們只愿享福人間煙火,燈火闌珊,不喜山野田園的粗獷,加之道路艱難,充滿兇險,不敢涉足,導致臘爾山臺地上的山野景色淡化于沱江煙波的風花雪月之中,逃過了人們的視野,雖歷經(jīng)無數(shù)游客從旁過往,卻仍待字閨中,不被人識。</p><p class="ql-block"> 時間的關系,不便遠行,我便想起了在武功山時,懷化的網(wǎng)友追夢說起的相約天星山之事。內(nèi)心盤算著,就近游玩天星山。</p><p class="ql-block"> 上周未,花垣的一些群友剛剛游走過天星山,我聽苗路灣說,因為太危險,領隊不讓上天星山山頂,只有他和兩個人悄悄爬上去過。其他人則只從山旁經(jīng)過,走了一段無遮攔的懸崖后,再上到山邊的早齊村觀景臺。</p><p class="ql-block"> 我喜歡走那些有野性的線路,不經(jīng)人工雕琢的景色總能給我予意想不到的享受,山川如酒,不醉何休。</p><p class="ql-block"> 知道要攀巖且必須帶繩索,我與眼睛哥哥事前作好了相應的準備,并叫上苗路灣一起。他倆的戶外能力和技術是毋容置疑的,然后還有宗沅、老左、老周、老蔣等幾個男生可以當安全員作保護,這讓我對天星山之行充滿了信心。</p><p class="ql-block"> 天星山在鳳凰縣城北的35公里處,離禾庫鎮(zhèn)所在地不遠。禾庫也是一個大墟場,過去叫鴨堡寨。“禾”為天坑,“庫”為地洞,均是苗語,意為天坑地洞之地,這在過去是窮鄉(xiāng)僻壤,在如今,卻是最具魅力的純原生態(tài)景色。</p><p class="ql-block"> 相傳,禾庫遠古的時候,有一條遍身金鱗的五爪長龍,經(jīng)常興風作浪破壞莊稼,苗民為降伏這條長龍,保障生活,便于山上砌了一座石塔。從此,長龍隱身地下,每當洪水消退,龍隱之地就出現(xiàn)一個洞,久而久之,禾庫也便因此洞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其實,在苗疆中,有很多這樣的傳說,與山水神龍相關,也與苗族的歷史有關。而這些傳說,一般都與苗疆中的大山大川緊密相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非常之地必有非常之說。苗疆腹地鳳凰縣境的天星山就是這樣的一座山。</p><p class="ql-block"> 天星山拔地沖天而起,雄渾罕奇地聳立于天星大峽谷之中,峰體呈圓柱形,海拔761米,垂直高度276米,圍徑150余米,周長2500多米?!而P凰廳志》謂之“高約四十丈,周圍千余步?!碧煨谴髰{谷谷內(nèi)邊坡非常陡峭,谷底深落千丈,兩岸奇峰挺拔,懸壁如削。谷中溪水東流,與貓巖河匯合,注入萬溶江。</p><p class="ql-block"> 天星山的巖石形成于五億年前的寒武紀熱帶海洋,為碳酸鹽巖,歷經(jīng)億萬年風化,形成如今獨特的喀斯特地貌。</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天星山山高險峻,站在山頂之巔,人仿佛垂手即可觸摸天上的繁星?;蛘呤?,天星山上曾有庵舍、房屋,每當夜晚,人在山下仰望,只見高入云端的天星山山上燈光閃爍,猶如天上星星,天星山或許因此得名。走過大江南北的清代詩人彭開勛游歷天星山后,便有“險絕天星寨,捫星直上天”的詩句傳世,為天星山的險峻增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天星山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沾滿仙氣的神話傳說。遠古時,龍宮的七位龍子和七位龍女慕名來到天星峽谷游玩,為增樂趣,更為再添景色,便商議,男女各為一隊,競賽各造仙山一座,誰先造成,就以鳴禮炮慶賀為證。</p><p class="ql-block"> 七龍子自恃法力高強,認為造山自然要比龍女快,便不慌不忙,先游山玩水自顧娛樂。豈料龍女暗施法力,搬巖壘石,勤奮勤勞,率先造成了仙山,并鳴起禮炮以賀。龍子聞之,抬眼望見峽谷之中多了一座巍峨雄壯的大石峰,甚是詫異,便急忙壘石徹墻鑄成了一座小石峰,算是草草完事。后人將七龍女造的大石峰叫“叭撮”(意為石凝崖),七龍子壘的小石峰叫“叭竿”(意為葡萄崖),意為大、小天星山。</p><p class="ql-block"> 天星山山名的出處不是十分清晰,但并不影響天星山的著名。雖然地處偏僻,但在歷史中卻屢有記載,這在純苗族區(qū)域中并不多見。《五溪蠻圖志》載:“寨最高險,生苗巢穴也。”清朝康熙年間辰州知府劉應中所著《平苗記》便有:“天星一寨則孤峰獨聳,下石而上土,挖地有泉而不竭?!本浫搿肚輳d志》和《鳳凰廳志》當中。而光緒《湖南通志》則稱其:“周圍如削,石壁千尋,上廣下斂,形如張蓋?!薄冻街莞尽穭t說:“惟近北處稍有層級可以梯登”,與《鳳凰廳志》“四面如削,莫可攀緣,惟近北一處稍有層級可以梯登,故苗恃以負固也。”歷代的人們對天星山都有記述,且描述一致,足見天星山之高險,在苗疆之著名。</p><p class="ql-block"> 盛名之下,仰慕者絡繹不絕,探險尋奇,登高敘懷。飽仙山深澗幽洞之奇特,走絕壁古墻棧道之驚險,追遠古滄桑傳說之遺風,歷代有人,經(jīng)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天星山的著名,除了自然景色,還在于它是湘西苗族地區(qū)中最早的佛門勝地,附近苗民視之為仙山,拜為圣地。</p><p class="ql-block"> 大約明朝初期,天星寨有一苗家后生吳老納,十分貧窮。為求生存,冒險附藤攀巖爬上天星山,看到山中既有水源又是土地肥沃,在征得族長同意讓其開發(fā)使用這座公山后,便于山西側的懸壁上鑿開一條如天梯一樣的險道,用背簍背上一頭幾個月大的小水牛上山,搭棚蓋草為家,開荒種地,自給自足。水牛長大了,下不了山,吳老納便終日與牛為伴,其樂融融。</p><p class="ql-block"> 久居世外桃源,飄然若仙,吳老納蒙生求仙問佛之意。為此,他就跑到佛家仙山貴州的梵凈山去學佛法。學成歸來時,吳老納向方丈及主持等人要來一尊木雕觀音菩薩,并置于天星山半山崖的洞中,早晚供奉,祈求平安。受其影響,附近苗民由此開始學法拜佛,心有寄托。天星山的佛很是靈驗,一時善男信女頂禮膜拜、紛至沓來。</p><p class="ql-block"> 吳老納的后事沒有記載,但他開創(chuàng)的拜佛學法卻在苗疆中盛行了起來。后人陸續(xù)在天星山修有庵舍,使人間仙境般的天星山成了佛門凈地,香火很旺。</p><p class="ql-block"> 幾經(jīng)世事變遷,很旺盛的時候得力于一位花垣吉衛(wèi)籍叫圓靜的尼僧大師,那是1916年的時候,圓靜大師在戰(zhàn)火毀壞的遺址上重建了天星庵,附近一些善男信女紛紛向其拜師求法,很是輝煌。</p><p class="ql-block"> 苗民善良,信奉佛法,將多種苦難歸宗于前世今生孽緣,一縷香火化為煙滅,精神從此重生。于是,對佛不離不棄,傳承信仰。只可惜,天星山上的庵舍后來毀于匪患。幾度風雨,多次周折,災難重重,最后被破壞殆盡。后來,雖經(jīng)多次被人提起要重建,因多種原因,最終還是沒有恢復。</p><p class="ql-block"> 天星山不僅有美景、古庵,更是苗族人民反封建反民族壓迫的古戰(zhàn)場。據(jù)《鳳凰廳志》等記載,從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至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天星山就先后發(fā)生過五次大的攻守戰(zhàn)斗,除了兩次被招降投誠外,官兵從未攻破此山。</p><p class="ql-block"> 《乾州廳志》和《鳳凰廳志》有:“相傳昔有一總兵圍征年余,苗擲數(shù)十斤巨魚于下,以示有水?!敝v的就是明朝正德年間明軍圍攻天星山的那場戰(zhàn)爭。苗民為顯示天星山上糧水充足,特意從山上摔下大魚以證明,讓圍困的官兵望而興嘆。劉應中記敘的《平苗記》中,則有記錄1685年秋康熙年間天星山補丁寨吳二過、吳辣兒等人起義攻打乾州一帶后,被清軍圍攻在天星山的史實。所記“寨高峭甚,非苗民不得上?!闭蔑@了天星山的險峻特色和苗族義軍的堅韌。</p><p class="ql-block"> “數(shù)年來苗生日繁,去年十二月內(nèi)擾,現(xiàn)調(diào)官兵剿撫百余寨,尚有盤據(jù)最險之天星寨,在萬山中,壁立數(shù)百丈,僅有一路可登,為諸苗集糧險要?!边@是1700年湖廣總督郭秀向康熙帝上疏中的述苦??梢姡菚r戰(zhàn)鼓聲聲,烽火不息,戰(zhàn)事慘烈。面對天星天險,縱是武功登極的清兵也是奈何不得。</p><p class="ql-block"> 天星山最著名的戰(zhàn)爭是清朝乾隆六十年發(fā)生的湘黔邊乾嘉苗民起義。鳳凰禾庫與花垣雅酉、吉首乾州、貴州松桃盤信近臨,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花垣黃爪寨的石三保、松桃大寨營的石柳鄧、鳳凰米坨寨龍猶也等人商議起兵造反,臘爾山一帶便是主戰(zhàn)場。乾隆急令重臣云貴總督福康安、四川總督和琳、湖廣總督福寧為正副統(tǒng)帥,調(diào)集七省十八萬兵力進剿。那可是一等一的將領,居然對區(qū)區(qū)苗疆如臨大敵。</p><p class="ql-block"> 苗王吳八月稱王后,曾親到天星山的禾排寨組織苗民反抗清兵,后人說的天星山是吳八月抗清的古戰(zhàn)場,就是源于這段歷史。吳八月兵敗后,龍猶也便盤踞天星山,作長期固守打算。清兵多年進攻天星山未克,直到嘉慶十六年(1810年),治苗專家、鳳凰廳同知傳鼐病死,清兵才停止對天星山苗民義軍的征伐,這場戰(zhàn)事,時間長達十三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研究乾嘉苗民起義歷史,很多人公認起義的作用很大,動搖了清朝的國基,但都認為時間很短。如果把義軍的后來者花垣金牛的石宗四、巖鑼的石貴銀和鳳凰的龍猶也等人算在一起的話,乾嘉苗民起義的歷史應該是不短的。這場起義對苗疆的影響也很巨大,火種一直延伸至抗戰(zhàn)時期臘爾山臺地的革屯運動。</p><p class="ql-block"> 盡管道路崎嶇,極少有人見到天星山的真面目,但畢竟在古時就很有名氣,所以,天星山一直就被相關部門和智者重視和推崇。1960年8月,天星山被列為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批準為國家級地質(zhì)公園。2020年7月又成世界級的地質(zhì)公園園區(qū)之一。相信,這個地方還會有更好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戶外徒步天星山,一般是從板吉村起步。</p><p class="ql-block"> 板吉村,原名叫天星寨。禾庫鎮(zhèn)邊上的叉路口,有一條鄉(xiāng)道過去,約四、五公里的路程。苗語的“板吉”為竿竹之意,表示村子在一大片竿竹環(huán)抱之中,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從扳吉村起步,再上早齊村觀景臺回禾庫或兩林,屬正穿天星山,全程約十公里左右。這一段路程相對平和,雖處峽谷和懸崖峭壁之中,但是,是一路的上坡路,爬坡雖苦累,走的時候,相對容易掌控平衡,累了還可以休息調(diào)整。</p><p class="ql-block"> 從早齊村觀景臺也可以下到天星山,一路上,能遠望天星山山頂?shù)囊唤?,道路很近,山路卻很陡削。</p><p class="ql-block"> 走這條線路要經(jīng)過一處懸壁,腳下懸崖萬丈,崖下一覽無余,十分險惡,對膽小者是個嚴峻的考驗,一點也閃神不得。否則,一旦腳軟,便會墜入深淵。初走該線路的人看到這條路時,總會被嚇得不敢起步。而從板吉村正穿,在走上這條懸崖時,眼睛可以只看腳下或上方,不后望,只要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向上挪動步伐,就可以規(guī)避兇險,得到超級的體驗刺激,讓人樂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吉首的網(wǎng)友田雞兒似乎很中意天星山,居然一個人也自駕過來,連一個伴兒也沒有邀約。湘西小景是個運動達人,一個人特立獨行慣了,這次也騎上自行車從吉首趕了過來,用時居然與開車的田雞兒差不多,可見其體能的優(yōu)異。</p><p class="ql-block"> 戶外本來玩的就是心境,每個人只要以自己喜愛的方式隨意自己,不影響和損害別人,也是種讓人津津樂道的個性。戶外常常有那么一些人,獨特的個性,構成了戶外的江湖傳說。</p><p class="ql-block"> 周五晚上,我們與小景他們匯合后,就在早齊村的第一個觀景臺上露營,準備等周六早上眼睛哥哥他們四人趕來板吉村匯合后,再一起出發(fā)徒步穿越天星山。</p><p class="ql-block"> 露營的這個地方環(huán)境很好,在一處空曠的峽谷之上。附近就是早齊村寨子,用水很方便,弄餐再好不過。</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個戶外群與其他戶外群不一樣,別人是個人自行解決用餐問題,屬于單干型的。我們是隨身帶上氣罐和鍋灶,統(tǒng)一開餐,過集體生活,屬于豐富多彩型。</p><p class="ql-block"> 熱鬧的用餐,有時吆五喝六,有時打情罵俏,那種自然,那種默契配合,確實讓人開懷歡暢,也讓人渴望這種集體活動的喧嘩。人如回到了童年一樣,無忌而天真,悠然而清雅,遍山野景,自然容人,人歸自然。</p><p class="ql-block"> 早齊村在山中的一塊洼地上,約二、三十戶人家,除了來時路的背后靠著大山外,村子三面都是小坡,坡下即為萬丈懸崖。崖底一條小溪似玉帶纏纏繞繞,形成美幻的天星峽谷。峽谷中又溝溝壑壑有無數(shù)個小山峽,到處石壁林立。</p><p class="ql-block"> 峽谷中的山體陡削,雄壯的似列兵,獨秀的如玉棍,懸壁下的山坡細長,瘦弱的山脊兩邊蒼翠欲滴,蜿蜒如無數(shù)條綠色的小龍依附著山體。壁頂?shù)膸r石千奇古怪,似人似物,有雄獅,有怪獸,有巨鳥,有牛角,還有綽約的少女,也有佝僂的老人。從上往下看,天星峽谷一眼都看不到盡頭,幽幽暗暗,深不可測。</p><p class="ql-block"> 早齊村大部分村民姓吳,村寨古樸,到處是石板壘起的巖墻和黃土墻圍起的房屋,石板村道古老而寬敞,十分干凈且四通八達。村民很純樸,對外人非常禮貌友好。你蹲上前去與他答話,他會立馬大方地遞給你一支香煙來,二十多元一包的那一種。</p><p class="ql-block"> 早齊村村民的苗語界于臘爾山、吉衛(wèi)和大龍洞之間的口音,與鳳凰整體苗語風格好像差別很大,我能聽懂一些,感覺與我們花垣排料苗語的語氣語句類似。我試圖用我們的苗語同他們交流,他們居然一句也聽不懂。而且,他們的鳳凰官話也不流利,我用漢語同他們交流,他們亦似懂非懂,但眼神中永遠流露著一股清亮善良的目光,讓我根本想像不出這是起義者的后裔,這里曾剽悍得與官府作對了幾百年,頑強不屈,官府無奈。</p><p class="ql-block"> 善良的人永遠是仁慈溫和的,善良的人一怒,地動山搖。只有那些邪惡的人,才會把善良的人變成鬼。</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們與眼睛哥哥他們在板吉村的一棵大古樹下匯合,苗路灣告訴我,吉首一個群的幾十人剛剛下去,有幾個還是老熟人。而另一個群的網(wǎng)友友情也給我來了電話,他們剛到昨晚我們露營的地方,準備在早齊村的第二個觀景臺看天星山。</p><p class="ql-block"> 天星山吸引了無數(shù)戶外人,戶外人熱鬧了天星山,大家都在這里放肆地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從板吉村往下,是條很陡的坡,山路呈“之”字型繞著竹林而下,相對其他山路,這算是很好的路了。路面偶爾鋪有些小石板,附近的田土是荒廢的,或許是游玩走的人多了,路況顯得很好。</p><p class="ql-block"> 沒有吆喝幾聲,就趕上了前面走的第一撥人,大家嘰嘰哇哇到谷底休整時,果然遇見了幾個熟人,曾經(jīng)一起參加過一、二次戶外活動,隔著幾年,倒還記得彼此。</p><p class="ql-block"> 戶外是陌生的,主要是看山水,并不是為了認識人。走過戶外便不陌生,那是戶外人的一種豁達,走山也是講究志同道合的。矜持的人固然高冷,讓人仰望或漠視,但隨意而安的人更容易在戶外中受到歡迎。戶外要的是危急之時的精明,反感風和日麗中的勾心。</p><p class="ql-block"> 走入峽谷,天星山一直在我們的視野之中。從谷底過去二、三公里便到了天星山腳下。一半陡坡一半圓柱獨峰的一座大山體,壁面似白墻,山頂樹木郁蔥。</p><p class="ql-block"> 初始上山,根本沒有路,人們只能攀附著竹木直直地爬上去。這種路天晴天尚好,人走在上面比較舒軟。若是下雨天,路就很難行走了,只要一滑,便有一滑到谷底的危險。</p><p class="ql-block"> 到了竹林深處,一些沒有垮塌的石階豁然出現(xiàn)在人的眼前,一段段,一截截,有的整齊,有的正在松垮,石階無法表白過去的承載,于無聲處用那一塊塊石頭拾起人們對往昔曾經(jīng)的猜想。當年的這條路,應該算是湘西山區(qū)一條很好的路了。歲月真是把殺豬刀,居然把它整得溝溝坎坎,破爛不堪。</p><p class="ql-block"> 上天星山是根本沒有路的。要登山頂,只有沿著一層層山石橫著一級級向上或豎立著一步步攀登,一路上去,那根本不叫是走,而是爬。</p><p class="ql-block"> 爬行時,還得不斷抓上周邊的一切什物作為依靠,主要是草、樹木和巖石,這些東西只能借力,不能全力依靠,因為樹草的根基不深,巖石也是容易脫落的那一種。稍為用力過猛,便會反彈讓人把持不住,滾落深淵之中。</p><p class="ql-block"> 到了那些橫走得太長、豎爬得太高的地方,腳下和身后處處危機,便只有借助繩索攀登。對于經(jīng)常戶外的我們來說,徒手攀登,不過爾爾。但對于一支隊伍來說,這么陡削的懸崖,必須使用繩索借力。驢友淺談與我話聊,要跟著我們走。因為,她們那個隊的領隊擔心危險,宣布了不上天星山山頂,誰要上去后果自負。路途確實太兇險了,領頭的人必須風險第一。</p><p class="ql-block"> 淺談看到我們這一隊人馬都要登頂,便與她們?nèi)旱囊粨苋巳氯轮覀円黄鹱?。我特意的同意,讓她們異常開心。行程中,每當爬上那坡坡坎坎,無不刺激著她的激動,她特意加了我的微信,反復囑咐,一定要把我拍的上山驚險視頻發(fā)給她,心怕遺拾一件貴重的東西一樣。</p><p class="ql-block"> 上天星山又是有路的,許多地方,只要能夠修路,便一定是一條修整得體的依山石階路,讓人確信,這獨峰之上一定是住著人的,而且是很多的一群人。</p><p class="ql-block"> 無論是有路或是無路的地方,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真是個天然的兵家咽喉之地,難怪強大的官兵從未攻下過。</p><p class="ql-block"> 上到山上,越過長滿小山竹的一處緩坡,一堵石墻橫亙在人的眼前,石墻如一道天險一直砌至兩邊懸崖的盡頭,高約三、四米以上,難以攀爬,宛如一堵雄壯險要的城墻檔在人的面前。石墻的石塊碩大,感覺山上是沒有這種堅硬的大石頭的,到底這些石頭從何而來,經(jīng)歷了多久才砌成這堵墻,只有天知地知。</p><p class="ql-block"> 冷兵器時代,即便山下的人九死一生上到這山頂邊,面對這個可以射殺無數(shù)、又站不穩(wěn)的陡坡和石墻屏障,只得束手就擒,是沒有能力和勇氣越過這高高的石墻的。真是老天有眼,讓我們的先民踞有這得天獨厚的山勢。</p><p class="ql-block"> 越過石墻,便是塊約三、四百平方米的空地,有樓閣的痕跡,不知是庵舍還是當年義軍兵營的遺址,我努力地尋找著答案。山河變換,斗轉星移,歷史已亦。</p><p class="ql-block"> 跨過這里,依山還筑有幾級小石墻,每級石墻之后就是不等的平地,還有屋舍的遺跡,這印證了山頂能住很多人的記敘。</p><p class="ql-block"> 山頂之上,約百余平方米,有毀斷的敘事石碑,有井的遺址,到處斷垣殘壁。正前方是塊狹長的地帶,除了來的方向勉強能走得人外,其余三面都是如刀削的高聳絕壁。絕壁之上依山可筑層層房屋,只要水和糧食有保障,確實可以雄踞一方。</p><p class="ql-block"> 站在山巔,一陣輕風吹來,仿佛是想要告訴我什么,待我想追及,它卻消失于群山之中。</p><p class="ql-block"> 下山再過石墻的時候,我由然對其產(chǎn)生了興趣,手抉石墻,任思緒蕩漾,徜徉在浩瀚的往昔追憶之中,那曾經(jīng)的滄桑風云,悄然走進我的胸膛,如影隨形。</p><p class="ql-block"> “走?。《枷律搅??!?lt;/p><p class="ql-block"> 喊聲喚醒了我的沉思。我不舍地拿起手機給石墻拍了個視頻,然后,一溜煙地追趕隊伍而去。</p><p class="ql-block">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歷史的天星山已經(jīng)走遠,未來的天星山正向我們走來。這一片熱土,春滿人間的美麗還會遠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納百川2021年12月8日于花垣鎮(zhèn)趕秋路188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