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我的軍旅生活

梁傳民

<h3>穿過軍裝的人,都忘不了生命中的那一段軍旅生活,只要打開記憶的大門,它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涌現(xiàn)出來……那些曾經的歲月,歷歷在目,至今不忘。</h3> <h3>1970年的12月,我由昌圖縣東嘎公社轉回到我父母走五七道路所在的大四公社,從大四公社應征入伍,從此結束了我的知青生活,開始了我軍旅生活的新篇章。</h3> <h3>和我一起當兵的都是當?shù)氐霓r村青年,入伍那天早晨,我和他們集中在公社所在地,胸戴大紅花,穿上了綠軍裝。先坐汽車到昌圖站,再坐火車到大連,最后坐上炮艇在海上航行了五個多小時,來到了獐子島。很多新戰(zhàn)士沒坐過船,尤其在大海中航行,風浪大,很多人都暈船,吐得一塌糊涂,而我居然安然無恙。獐子島是部隊守備區(qū)所在地,屬于大連長??h的一個公社,獐子島盛產鮑魚和海參,當年尼克松訪華,宴會上所用的海鮮就出自這里。它也是當年海上學大寨的典型,站在島上四處遠眺,一望無際的海洋上散落著許多小島,這些小島像星星一樣的簇擁在獐子島的周圍,那里散落的小島就是我們將要駐守的前哨海防。</h3> <h3>小耗島座落在獐子島的下邊,是守備區(qū)一個營的營部所在地,我們這些新兵要在這里進行一個月的集中訓練,這一個月的訓練還是很緊張的,正是這一個月的訓練,讓我們適應了軍營,進入了當兵的角色,也做好吃苦的準備,當兵的那個勁頭一天天的增長。離開新兵連,我被分配到小耗島附近的褡褳島的守備八連。</h3> <h3>配戴紅領章,紅帽徽,真正成為解放軍戰(zhàn)士。</h3> <h3>褡褳島是黃海前哨的小島,從上島開始我們就擔負起為守衛(wèi)祖國的海疆站好崗放好哨的重任。</h3> <h3>綠背包,黃膠鞋是當年我們在部隊所有的家當。</h3> <p class="ql-block">連隊的戰(zhàn)友來自五湖四海,除了我們遼寧來的,還有黑龍江、吉林、山東、江蘇、四川等地的青年,四面八方聚在一起,說起話來北調南腔。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這是我們連隊部分戰(zhàn)友合影。</b></p> <p class="ql-block">我被分到炮兵一排加強班,真沒想到讀完了高中課程,我又扛起了槍。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這是我們排部分戰(zhàn)友照片</b></p> <p class="ql-block">作為一個高中畢業(yè)生,我在連隊里年紀最大,又當過知青,獨立生活的能力不在話下。我和班里的老兵新兵都能團結友愛,不論重活累活,不惜自已的力量。當兵后的第二年,我就當上了班長。</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這是我們班的戰(zhàn)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和排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和幾名東北戰(zhàn)友留影</b></p> <p class="ql-block">我們炮一排有兩個炮班一個步兵班,我們班是加強班,共有8個人。我和另外兩名戰(zhàn)友負責重機槍,我擔任射手,另兩名分別擔任副射手和彈藥手,我們排配置八五炮一門,我還配備了沖鋒槍,班里還配備一挺高射機槍。</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們的重機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的沖鋒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們班的高射擊槍</b></p> <h3>這是我們的連部,營房,戰(zhàn)備坑道和水井……也是我從1971年到1976年戰(zhàn)斗和生活了五年的地方。</h3> <h3>七十年代連隊思想政治工作很細,雷打不動的政治學習,傳統(tǒng)教育,紀律教育。讀書看報,強調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連隊規(guī)章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建在排、班上。</h3> <h3>連隊對軍容風紀到要求特別嚴格,從敬禮著裝到立坐行都有明確規(guī)定,每一個戰(zhàn)士都做到舉止行為規(guī)范端莊。</h3> <p class="ql-block">我們從整理內務學起,被子要求疊成豆腐塊樣,整理被子看似簡單,但做起來真挺費勁,反復練習,被子終于整理的有模有樣。</p> <h3>部隊的軍事訓練是艱苦的,我們在狂風暴雨中摸爬滾打,在大雪飄飄中行軍拉練,島上無平路,我們要拉著炮車爬上爬下,準確無誤地進入坑道,把炮口對準遠方。當過知青的我們,在軍隊這座大熔爐中磨煉得更加堅強。</h3> <h3>還記得連隊中的隊列訓練,正步走,向左向右轉,看似簡單,但不少新兵由于緊張左右不分,鬧出不少笑話,這也讓在刻板嚴格訓練中增添了快樂的氣氛,連教官都忍俊不巳,我們更是把笑容堆到了瞼上。</h3> <h3>訓練刺殺從實戰(zhàn)出發(fā),要求頭腦靈活,出手快狠,是一項很危險又很累的訓練,每操練一次,都是汗水濕透了衣裳。</h3> <h3>射擊訓練不僅要求白天擊發(fā)準確,夜間的射擊也要和白天一樣。那時候的我想當神槍手,白天晚上刻苦地訓練,趴在地上一練就是數(shù)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射擊優(yōu)秀的成績自然而然地上了光榮榜。</h3> <h3>在中學體育課上我們有扔手榴彈的課程,那時我是班級的體育委員,當然成績不錯。到了部隊進行投彈訓練那是實戰(zhàn)要求,不僅要投得遠,還要投得準確,掌握要領,練好臂力時時記在心上。訓練中很多戰(zhàn)友臂膀練腫,飯碗都端不起來,但所有人都不叫苦,我們都時刻準備著,練好投彈是為了明天上戰(zhàn)場打勝仗。</h3> <h3>駐守在海島上,武裝泅渡訓練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項。很多戰(zhàn)士都來自內地,是名符其實的旱鴨子,所以武裝泅渡的訓練之前要過游泳關,在海里游泳和在游泳池里游泳不一樣,上邊大太陽烤著,下邊在鹽水里泡著,還要隨時跳浪。因為我們在學校時就會游泳,連隊抽調我參加要塞區(qū)游泳培訓,回連隊后由我輔導全連戰(zhàn)士的游泳培訓,白天練,夜晚練,海風吹,風浪打,部隊的每一項訓練都讓我的意志更堅強。</h3> <h3>大家可能覺得當兵的站崗放哨都是小事一樁,但海島上的站崗放哨可不是在營房門囗一站那么簡單,山上有哨所,營房周圍有流動哨,有時還在海邊設潛伏哨。海島上除了山就是海,海風呼嘯,狂風巨浪,周圍漆黑一片,剛開始我在這樣的地方站崗心里真有點發(fā)怵發(fā)慌。</h3> <h3>連隊經常不定期進行緊急集合,特別夜間集合,從實戰(zhàn)出發(fā),要求沒有聲音,沒有燈光。這也讓我想起了在實驗中學高二時去大石橋的部隊學軍,夜里搞緊急集合,鬧出不少笑話。有的同學褲子穿反了,有的扣子系錯了,有的還披著個被單,有的沒跑多遠行李就散花了?,F(xiàn)在部隊里的夜行軍,緊急集合、急行軍好多新戰(zhàn)士也有這樣的情況。</h3> <h3>連隊按實戰(zhàn)要求每年都要進行拉練和守島戰(zhàn)術演習,時刻繃緊備戰(zhàn)的那根弦,我們心里想的是為了在戰(zhàn)場上不流血,不犧牲,就要把每一次演習都當成是上戰(zhàn)場。</h3> <h3>駐守在海島上除了戰(zhàn)備訓練,認真貫徹以島為家,長期守備和深挖洞,廣積糧的指導思想,克服條件艱苦,氣候惡劣的環(huán)境,用鐵錘鋼釬,鐵鎬扁擔等幾乎原始工具,開鑿坑道戰(zhàn)備工事。在險要抗敵登陸防御地段修堅固的掩體和戰(zhàn)壕。我們擔負的火炮海邊掩體和打坑道一樣,經常是幾個月連續(xù)作戰(zhàn),每天干十幾個小時,手磨破了,胳膊掄大錘累腫了,經常累得一坐在地上,馬上就睡了過去,那個累和苦現(xiàn)在年輕人想都不敢想。我們提前園滿的完成了任務,使大炮有了掩體。</h3> <h3>我們守備的褡褳島很小,方圓不到一公里,整個島嶼兩頭高中間低,漲潮時分成東西兩半,退潮時兩島又連到一起,好像古代裝錢的褡褳,所以得名褡褳島。漲潮時東西兩島就分為兩半,只能劃船通過。還記得一次漲潮時,我們排長帶領我們幾名戰(zhàn)士乘船從東褡褳回西褡褳,剛上船船就側翻了。漁民們見狀立刻劃船過來幫忙,雖然衣服都濕透了,但有漁民幫忙我們很快就安全登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現(xiàn)在還能想到當時的那個狼狽樣。后來為了東西兩島通行方便,軍民聯(lián)手,移山填海修堤壩,奮戰(zhàn)了幾年堤壩修好,從此褡褳島無論漲潮退潮再也不分開,東西兩島的來往更方便順暢。</h3> <h3>當兵的第三年,我們連接受了守備區(qū)修軍港任務,全員離開小島去金州的大李家鄉(xiāng)。我們連的任務是釆石、運石,用石頭回填軍港。采石場到回填碼頭鋪有軌道,大約有500米長,每天我們要裝車推車,在500米的軌道上來回奔跑20余次,經常為了趕潮水,24小時不休息地戰(zhàn)斗在施工現(xiàn)場。有的腳磨起泡了,腿累的抽筋了,胳膊累的抬不起來了…大家不怕苦累直到完成任務。</h3> <h3>1973年,我被抽調到營部訓練新兵,先擔任新兵連付指導員后改任付連長。組織新兵學習,傳統(tǒng)教育、做思想工作,帶領新兵訓練,這些工作也讓自己增長了才干,變得更堅強。</h3> <h3>我被抽調訓練民兵,輔導隊列,射擊等訓練。</h3> <h3>被守備區(qū)抽調訓練大學生,教他們隊列,射擊,投彈等。</h3> <h3>1973年守備區(qū)舉行運動會,營領導抽調我負責營里的集訓隊,在實驗中學上高中的時候,我是班級的體育委員,所以帶領大家運動集訓我很在行。我?guī)ьI大家苦練了兩個月,又根據個人特點,報名參加了800米,一萬米,三級跳……等多項。在一萬米長跑中,我們指導員騎自行車跟著我,為我鼓勁加油,使我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運動會開幕式上我還代表守備區(qū)全體運動員講話,這次運動會我一個人就得了30多分,我們營也在這次運動會名列前茅,我也為我們營的體育運動爭了光。</h3> <p class="ql-block">那時候連隊很重視我這個高中畢業(yè)生,也因為連隊戰(zhàn)士大部分來自農村,文化水平較低。班排的文字材料都由我承擔。我和連隊文書共同承擔連隊各階段總結,各方面經驗等材料,發(fā)言稿或演講稿我們也很在行。</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和文書的照片</b></p> <h3>排里的宣傳工作我們主動來做,學習毛選讀書讀報,宣傳部隊光榮傳統(tǒng),宣傳連隊好人好事,宣傳毛澤東思想。為了寫好黑板報,白天沒時間,就夜里借著月光打著手電寫,幾年中我們出了好幾百期,連隊的板報也讓我們辦得有模有樣。</h3> <h3>駐島連隊生活得很艱苦,因為島上潮濕,霧天很多,很多戰(zhàn)友患上關節(jié)炎,洗衣服幾天都不干。以前島上沒有土地,也沒有淡水,連隊吃水吃菜糧油米面都要從陸地運來。如果海上刮大風不通船,書信不通,吃水和做飯都有困難。島上沒有交通工具,運到碼頭的戰(zhàn)備物質和生活物質,都需要我們肩扛,背馱跑上幾里路運回連隊。我們到連隊的時候,連隊已經打了深井,在島上也開發(fā)一些小塊坡地,自己種菜養(yǎng)豬,有了打魚船出海打魚,又配備了發(fā)電機,解決連隊照明問題,部隊的生活改變了原來的模樣。</h3> <h3>飯前一支歌,這是部隊的傳統(tǒng),每天訓練或勞作之后,吃飯也是連隊一大風景。主食高粱米為主,大米白面很少,雖然粗茶淡飯,但炊事班精心細作,守著大海天天有魚吃,逢年過節(jié)殺囗豬,有時還能吃上鮑魚、海參,我們對連隊伙食還是很滿意的。每當改善伙食的時候,歌聲格外響亮。</h3> <h3>海島的生活和大陸上不一樣,漁民的主副食都以海產品為主。漁民長年在海上打魚,每當漁民遠洋打魚回來,我們都會買一些鮮魚,雖然那時候戰(zhàn)士的津貼只有幾塊錢,可魚也很便宜,幾分錢一斤,再把這魚晾成干給家里郵回去,也算是我們這些當兵人對家的一份念想。</h3> <h3>連隊雖然生活艱苦,但生活還很豐富多彩,守備區(qū)放映組定期來島上放映電影,逢年過節(jié)還有部隊歌舞團上島慰問演出。連隊自己也組織聯(lián)歡會,演出自己排練的節(jié)目。褡褳島島雖小,但也修建了籃球場,我們連隊還組織了一支籃球隊,我們籃球隊在守備區(qū)還有點小名氣呢。業(yè)余時間我們經常去海邊,雖然不是那種浪漫式的旅游生活,但去海邊摳海蠣子,抓海蟹和海虹,有時還能弄到海參和鮑魚,這種生活肯定會讓現(xiàn)在的人向往。</h3> <h3>在部隊摸爬滾打了五年,經受了鍛煉,獲得了成績。入伍11個月入黨,榮立三等功一次,守備區(qū)通令嘉獎一次,年年都獲得營連嘉獎。今年11月是我入黨50周年,站在黨旗下,當年在部隊入黨宣誓的莊嚴畫面浮現(xiàn)在眼前。</h3> <h3>1976年3月我退役了,要離開戰(zhàn)斗過五年的軍營,要離開五年朝夕相處的戰(zhàn)友,要離開關心愛護我們的部隊首長,那營房,那戰(zhàn)壕,那坑道,那槍炮…,萬般不舍的情感塞滿了我的胸膛。</h3> <h3>軍旅生活終生難忘,不只我這樣想,我們連隊的戰(zhàn)友們也是這樣。2019年的6月15日,在吉林戰(zhàn)友群的倡議下,分別43年后,來自天南地北的50多名戰(zhàn)友和家屬們重返大連,歡聚一堂。</h3> <h3>戰(zhàn)友相見格外親,熱淚盈眶,相擁相抱,有說不完的話,一下子全部涌上了胸膛。當年的棒小伙,今天己經白發(fā)蒼蒼。</h3> <p class="ql-block">訂做的戰(zhàn)友服裝,我們全部穿上,別看年紀已大,但依舊英姿颯爽!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也像當年在部隊一樣,高唱軍歌,圍在旁邊的老百姓為我們歡呼鼓掌。?</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連長、付指導員</b></p> <h3>相聚最重要一項就是要回到我們連隊駐守的小島上,去看看我們曾經生活戰(zhàn)斗過的地方。原來我們上島要坐炮艇或老牛船,從大連港出發(fā)七個多小時才能到達獐子島,遇到風浪還要停航。現(xiàn)在乘坐的快艇三個小時就來到了獐子島島上。一下船就覺得和過去大不一樣,人少車少,偌大的候船廳里竟然空空蕩蕩。原來的繁忙熱鬧的要塞區(qū),現(xiàn)在已經改變了模樣。守備區(qū)的舊樓已變成嶄新的四層大樓,過去招待所也建成五層高樓,不再是那一片的平房。</h3> <h3>從獐子島去褡褳島有班船,40分鐘就到達離別43年的褡褳島,比我們當年的通行方便和舒服太多,廣袤的大海和陸地一樣。</h3> <h3>褡褳島還是那樣的美,藍藍的海水隨著海風掀起陣陣的波浪。這里已成為旅游圣地,全國釣魚大賽曾在這里舉行。這里已經沒有駐軍,已看不見那熟悉的綠軍裝!島上的年輕人大部分去了大連市,連小學校都已關閉,只剩下一些老人住在家鄉(xiāng)。</h3> <h3>當年連部通往食堂的小路現(xiàn)已長滿了野草,我們這些老兵們圍坐在這里,回憶著我們一起當兵的那段時光。</h3>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營房,留影紀念。</p> <h3>當年篆刻的豪言壯語還清晰可見,那是我們從心底里發(fā)出的誓言。</h3> <h3>沿著當年巡邏站崗的小路前行。</h3> <h3>當年的官兵,今天聚集在我們修筑的戰(zhàn)備坑道前,更是思緒萬千,心情激蕩。</h3> <h3>穿過當年走過的坑道,似乎又在這里搬運物資,川流不息的胸抱肩扛。</h3> <h3>這里是當年的火炮陣地,看那崎嶇的山路,怎樣把火炮拉進炮位真不可想像。</h3> <h3>當年軍民共建的東西塔鏈大壩經過加固加修,如今巳能停飛機跑汽車更加壯觀。</h3> <h3>海水落潮了,到海邊再次體驗趕海捉海蟹鑿蠣蝗吃的樂趣。</h3> <h3>三天的海島行程結束了,在告別晚會上,戰(zhàn)友們齊聲高唱“我們走在大路上”。</h3> <h3>有人曾問我,你人生最難忘的經歷是什么?我毫不猶豫地回答:當兵扛槍!是軍營教會了我勇敢忠誠,奉獻犧牲;是軍營教會了我遵紀愛黨。青春的漸逝伴隨著精神的升華,體魄的磨練鑄就了意志的堅強。</h3> <h3>再見了褡褳島,再見了親愛的戰(zhàn)友!軍旅生活我終生難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