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們從上學(xué)起填寫籍貫的時候爺爺就告訴我們,老家是山東省掖縣,從七歲上學(xué)一直到退休都這樣寫祖籍?,F(xiàn)在我們退休了,有閑有錢,想去山東看看爺爺奶奶的故鄉(xiāng),想知道他們?yōu)槭裁闯鲎哧P(guān)里來到東北?</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我們一較真,事實給了我一個大眼罩。山東現(xiàn)在沒有掖縣這個名,那么在哪兒呢?認(rèn)真追尋起來原來叫萊州市,它歸屬煙臺。誒呦喂!原來是煙臺?從小到大常聽人們聊煙臺,煙臺的蘋果好,煙臺經(jīng)濟不錯,煙臺一直很有名,可我從來沒有把它與自己聯(lián)系起來,我太傻了吧!其實掖縣很有歷史。掖縣就是萊州,萊州就是掖縣,歷史上兩個名字經(jīng)?;ジ?,我們的祖籍是山東省煙臺市萊州府平里店肖家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遼寧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多半個世紀(jì)我們愣是沒有想到祖籍原來是煙臺??。而且還是為生計奔波闖關(guān)東。電視?。J關(guān)東)演的活靈活現(xiàn),那是闖到了黑龍江。就是祖輩那一輩人闖關(guān)東的事,但是也沒有聯(lián)想那就是我們的祖輩。事實上歷史上闖關(guān)東的主力軍大部隊主要是黃縣、掖縣、萊陽縣人。民間流傳一句俗語“黃縣的嘴,掖縣的鬼,萊陽的腿”。說的是黃縣人能說會道;掖縣人頭腦靈活喜經(jīng)商;萊陽人掙的是跑腿費。這也是概括了當(dāng)年闖關(guān)東的山東人性格,脾氣和特長?,F(xiàn)在老一輩不在了,東北留下了他們的后代!人也許到了一定年齡,就時不時地要回顧要總結(jié),更會產(chǎn)生尋根的想法。我從哪里來,姓氏如何產(chǎn)生,始祖何人,名人有何,郡望何方,緣何聚散,怎樣演變,想弄個明白,想要有個答案。</p> <p class="ql-block"> 我們想要尋尋根,三弟說,看到千山臺叔輩哥哥,說他前年曾經(jīng)去了山東老家,什么收獲也沒有。哥哥說,我們父輩離開山東近百年了,哪里還有認(rèn)識的人?看什么呢?真的,我們?nèi)ハ肟词裁茨兀课倚r候總是聽到奶奶念叨萊州府。萊州府是我奶奶的故鄉(xiāng)??!一別就是終老,那兒的家,那兒的房,那兒的土地是什么樣?也許就是看看萊州府什么樣吧!去看看,也要告慰九泉下的奶奶,圓了她老人家思念一生的家鄉(xiāng)。2021.4月我們踏上了尋根問祖的行程。下了206國道,望著村子方向,一入眼簾的就看到一座大牌樓,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夫嬰宴的故里,有歷史!弟弟留下一張影像。</p> <p class="ql-block"> 蕭家灘這個村地圖上查不到,網(wǎng)絡(luò)信息里找不到,因為它很小。從平里店到蕭家灘我們不知道還有多遠,平里店人告訴我們打車去,因為都帶著行李箱。出租車十塊錢一直開到村中心,小賣鋪有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因為誰都不認(rèn)識,院子里的人老的多小的少,年輕人看不到。也許是外出打工的打工,學(xué)習(xí)的學(xué)習(xí)吧!我們與他們交流起來。她們問我們找誰?我們說誰也不找,誰也找不到,我們就是來看看。聊天中有個豁嘴爺爺,是上個世紀(jì)的人早已作古,留下女兒嫁到外地,他們有記憶。</p> <p class="ql-block"> 村子不大,小廣場干凈,一碼水泥鋪地,還有一個籃球架。他們說這里曾經(jīng)是祠堂,文革時拆沒了,以后變成小學(xué)校,現(xiàn)在是個小廣場,人們活動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這位正面身穿白襯衣的中年人叫蕭書青,很健談,很熱情和我們攀談起來。我們想也用不著找村委會,直接就問問這個村有沒有修家譜?這一問,可是問到了點子上,關(guān)鍵處,問著啦!蕭書青說:“正好,我知道,有個老人家正在修家譜呢!我?guī)銈內(nèi)ァ?。?dāng)我們一聽到村里還真的有修家譜的,真是讓我們喜出望外。高興的我們不知說什么才好!太巧了!可以說是個意外。人要是走運,老天都幫你。我們已經(jīng)做好了什么都得不到的準(zhǔn)備。真的來這里!來的對極了!老兩口知道陌生人串門,為的是問祖或是歸宗,也是格外高興,歡迎我們。</p> <p class="ql-block">當(dāng)我們一聽到村里還真的有修家譜的,真是讓我們喜出望外。高興的我們不知說什么才好!太巧了!可以說是個意外。人要是走運,老天都幫你。我們已經(jīng)做好了什么都得不到的準(zhǔn)備。真的來這里!來的對極了!老兩口知道陌生人串門,為的是問祖或是歸宗,也是格外高興,歡迎我們。</p> <p class="ql-block">老人家八十多歲,在家里的愛好就是讀書看報修家譜,厚厚一摞子的報紙書籍,一看就是讀書人。他的兒子在浙江大學(xué)博士生導(dǎo)師,孫子出國留學(xué)。兒子曾經(jīng)多次接他們兩位老人團圓,他們不去,喜歡自己的祖居。他老人家一刻也沒停留,立馬給我們翻找家譜??纯床椴槲覀儗儆诘趲状??那一輩分。一頓操作,果真家譜找到了爺爺和二爺爺?shù)拿帧E收勚羞€知道了他老人家和我們家是沒出五服的一家子喲!與我父親同輩呢!</p> <p class="ql-block">我爺爺和二爺爺是近代家譜的第十七代,爸爸是第十八代,我們就是十九代了,再下一輩的侄兒侄女就是二十代,他們的孩子就是二十一代了。也知道了祖爺爺叫蕭善寶,而不是蕭三寶,是廷干一支。</p> <p class="ql-block">蕭氏族譜序(吾鄉(xiāng)蕭氏,世居掖北,其受瀍斯土地以五百年。延延綿綿十有八傳。而族姓蓄庶綺輿盛哉,甲辰春有律修先生者里中宿儒品相端楷牒告峻之日,請序於予閱知之報本追遠昭茲來許為昭為穆秩然不紊……不僅繼志述事可告於前人后之讀是譜者孝慈之心能不油然生乎孝慈之心能不油然生乎)。我們對古漢語的水平實在太凹,前幾句能夠明白點,中間的就不知所云,最后懂得些。我們理解的就是蕭氏居住掖北有五百年的歷史了,也夠意思了。這本族譜最開始的記錄時間是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念二日熏圃曲中南拜題。哦!認(rèn)真讀起來,對先祖的崇敬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這一篇是蕭氏族譜開始前九代(明代)開始修譜。</p> <p class="ql-block">蕭氏族譜(仲文有榮支)清朝前期</p> <p class="ql-block">這一篇是蕭氏族譜(廷干支)(近代)</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所見的手稿,記載的那么翔實,見字如見人一樣??吹阶遄V序的說詞,孝慈之心油然生乎。這個孝慈二字說的好哇!可以說蕭家先祖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這里無言以表達我們激動的心情。但是我們還沒有忘疑問,我們很奇怪,這里只有明代以后家譜,明代以前的呢?蕭家老人說,我們是從四川移民過來的。哦!那么說,我們還可以上四川尋根問祖啊?一追溯歷史,誒呦喂!中華民族苦難的歷程一言難訴。我們又提出了疑問?我們的父輩為什么闖關(guān)東呢?蕭書青說,那還不理解?誰愿意一輩子受窮?。坎桓市膯h!…也是。</p> <p class="ql-block">站在蕭氏族譜執(zhí)筆老人面前,我們由衷的敬佩他向他,向他一再地表示感謝。他跟我們說,非常高興我們來,也是認(rèn)祖歸宗。蕭氏家族生生不息,枝繁葉茂令人高興。蕭氏族譜里有祖輩給皇帝當(dāng)老師的,朝廷曾送一匾額,新蓋的房子一直沒有掛出來。他老人家一再囑咐我們好好讀書,培養(yǎng)下一代好好讀書,為國家出力。我們在一起合影留念,記住這一難忘的瞬間。第一位是四弟,第二位是老人家,第三位蕭姓叫蕭鳳閣,第五位是蕭書青。多虧了遇見了他。有文化見世面,知道村里大事小情又熱心腸。才使我們不白來一趟,收獲大大的。</p> <p class="ql-block">時間很暫短,但是又覺得很長。五百年喲!五個世紀(jì)??!再追溯淵源源遠流長??!哦!我們收獲了最寶貴的精神食糧。來到村頭,我和弟弟留下一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小片莊稼地,生長著綠油油的麥苗。這可是爺爺奶奶的故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十月份我們?nèi)チ松轿魇?。山西從土木建筑之偉、到山河表里之美,這個以往低調(diào)的省份,正逐漸抖落身上的塵土,向世人散發(fā)它耀眼的光輝。一說起山西,人們總是想起山西的煤礦與汾酒的醇香,其實山西是中華民族發(fā)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所以山西的旅游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到臨汾,巧合拜謁中華民族的始祖帝堯,看到了千家姓,我突然頓悟。哪兒也不用尋根問祖了,這兒就是根,就是始祖。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文明,更是有著五千年光輝璀璨的文化傳承。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姓氏文化是生命力最旺盛,凝聚力最強,最有號召力的一種文化。可以說它是中華文化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這是蕭氏的圖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說,山東省山西省我們走了一回,收獲頗豐?;蛴幸庥只驘o意,我們接觸到了中華姓氏的淵源和演變,特別是山西省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是國家五a級景區(qū),世界有名。浩浩蕩蕩尋根大軍從國內(nèi)到國外,一刻也沒有停息來到這里。大槐樹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中國歷史教育課,愛國主義教育課。從自己的家世到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始,是一脈相承,源遠流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