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shù)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shù)。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后,捏制成各種人物的泥坯,經(jīng)陰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繪。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泥塑在民間俗稱“彩塑”、“泥玩”。泥塑發(fā)源于寶雞市鳳翔縣,流行于陜西、天津、江蘇、河南等地。2006年5月20日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p><p> 學校為了豐富學生課余生活,讓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受到教育,全面提升綜合素質(zhì)。讓勞動教育成為激發(fā)青少年學習傳統(tǒng)文化、樹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渠道。通過活動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引導青少年兒童理解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掌握基本勞動知識和實踐技能,感恩父母,感恩社會,培養(yǎng)認真負責、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勞動品質(zhì)。作為小學生,我也積極參加“我是小工匠”活動,制作泥塑—-小章魚鑰匙扣</p><p><br></p> <p>準備材料</p> <p>制作中體驗了材料的奇特,硬度大、可塑性強,制作手法要準確,才能達到要求。</p> <p>每一步的制作都很激動、很緊張,一點不敢大意,細節(jié)的處理小心翼翼。</p> <p>成型以后需要烤制,烤好的成品結(jié)實美觀。</p> <p>小章魚鑰匙扣完成,是不是很美?</p> <p> 整個過程我了解了泥塑,感受到了古代勞動者的智慧,也在實際的操作中體驗了快樂,也讓我深深感受到勞動帶給我的成就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