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風(fēng)和日麗,帶著福州市老年大學(xué)書畫攝影系攝影創(chuàng)作班學(xué)員走進閩侯閩都民俗園采風(fēng)創(chuàng)作。<br> 沒有雨打芭蕉,沒有曲徑通幽。唯有在四季風(fēng)吹拂洗禮中容顏不老的閩侯閩都民俗園,那悠遠(yuǎn)的八閩首邑的民俗事象以及民俗文化在這里得到很好的傳播與充分的展示。 <p class="ql-block"> 開闊大方的閩侯“閩都民俗園”北門,有容乃大,舒展著海納百川的胸懷,笑迎四方來客!</p> <p class="ql-block"> 進入民俗園便可看見這組八閩首邑人傳統(tǒng)祭拜禮儀的雕塑。傳達著我們祖先對神靈的敬畏與期盼中的庇佑!</p> <p class="ql-block"> 陳章漢教授書寫的《閩都民俗園記》藝術(shù)石刻。</p> 一個鐵鉤桿推著鐵圈跑。這一鉤,勾起了童年的記憶!“腦殘”的老人,多想回到回不去的童年! 聽奶奶講那過去的事情……,在回不去的童年記憶中,奶奶是我最敬仰的老人!在慢慢變老的長河里,我無數(shù)次地追尋過奶奶的痕跡;可終究還是像閩江行船,看到的總是船尾那一朵朵飛濺的浪花!船走遠(yuǎn)了,浪花也不見了! 曲項流淌出曇石山文化的淵源,八閩首邑,侯官古城由此涌出! 民俗文化無所不及,八閩藝術(shù)普及于八閩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飛檐。 <p class="ql-block"> 制作燈籠,為了“一夜魚龍舞”!</p> <p class="ql-block"> 閩侯竹器工藝早已享譽海內(nèi)外!</p> 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躍然于根雕擺件之中,與巧奪天工的根雕藝術(shù)品渾然一體! 興致勃勃的同學(xué)們登高攬勝,用鏡頭書寫人生,以圖片抒發(fā)情懷!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睒O目遠(yuǎn)眺,誰能想到自東漢開扈2000多年來,八閩首邑已經(jīng)天翻地覆,早已超越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問今是何世”?尋向中華富強路! 人類依著這個姿勢委屈在娘親腹中,十月懷胎孕育著生命的誕生!母親的偉大造就了民族的風(fēng)采! <p class="ql-block"> 母親之樹?!耙换ㄒ皇澜?一葉一菩提?!比f物都以小見大,也以小變大?!按簛砘ㄗ郧?,秋至葉飄零?!蹦赣H孕育我生命,我豈敢不看世界不為禪心!</p> <p class="ql-block"> 長亭內(nèi)站立著的、蹲曲著的皆為不屈執(zhí)著的攝影人!興奮之余,用掌上手機掃盡眼到之處,于是才有了今天這美編花絮呈現(xiàn)給大家!</p> “莫悲枯骨停寒水,花殘猶剩藕絲長。”一片殘荷佇立在秋水中,枯寂落寞且無聲。歲寒枯黃,人生寫照!可殘荷之中有蓮蓬,況且,“今日凌空唯有骨,當(dāng)初照水豈無香?”! 此撰記描述了始建于2013年的“登高攬勝樓”的意義價值與其地理位置以及“登高攬勝樓”的雄姿。 <p class="ql-block"> 登高攬勝樓上自在攬勝!東南福色,水秀山清;厚德載物,人杰地靈。好一幅《閩都盛景山川蘊秀》!</p> <p class="ql-block"> 古樸雅致的閩侯“閩都民俗園”西門。出了西門,也結(jié)束了采風(fēng)創(chuàng)作活動的行程。帶著曇石山文化,帶著八閩首邑人的故事,繼續(xù)奔走在下一個攝影創(chuàng)作的路上……!</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