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 范學家—董平老師九秩華誕志禧</b><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欣聞西安教育學院(現為文理學院)董平教授今年九秩華誕之際,董老的學生們要為他舉辦一個祝壽會,我欣喜異常,且又五味雜陳。作為范研路上對我影響最大,為我敬重的長輩學者董平老師;作為遠在浙江常受教益的晚輩編外學生我來說,雖未能到會祝賀,卻一定得實實在在地寫點感概文字,向范學大家—董平老師表示由衷的敬仰和祝賀。<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我和董老的相交相知到相識,緣起2001年有緣讀到了他上年剛出版的第一部范研專著《偉大的教育家范仲淹》,對于當時有關范仲淹研究類著作來說,雖有幾本,但大多限于把自己搜集到的范公史料串連起來之類的傳記類著作,而有針對性的專題類研究著作可謂鳳毛麟角,董平老的《偉大的教育家范仲淹》堪為第一部。而該書的后頁還附錄了董老的范研系例著作目錄,“偉大的教育家范仲淹”、“偉大的思想家范仲淹”、“偉大的愛國志士—范仲淹的政治斗爭生涯”、“范仲淹的偉大人格”、“范仲淹保衛(wèi)陜西事略述評”,及范仲淹愛國詩詞、散文、軍事、政治文論研究等等十部專題類著作。后來得知董老除已出版的“偉大的教育家范仲淹”外,余下的這九部著述都已撰成書稿,一俟有資金條件,即可潤色出版。董老積二十余年之力披星戴月一頭鉆進故紙堆里,沉浸在先賢偉大思想的海洋里,又節(jié)衣縮食自費走遍范公足跡之地,撰成三百萬言十部范研專著,讀著如此全面分類專項研究范公的書目,驚訝過后,我對這位老學者肅然而起敬。<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當年我老父親(2002年病故)和我同時讀著董老“偉大的教育家范仲淹”,白天我上班,早已退休的父親為了不影響我的閱讀,沒有拿去,而是每天跑來我家閱讀,下班后留著我讀。父親讀后留下話說“這書值得多看兩遍,再買些來方便大家看看”,父親所言正是我意,于是我立馬按西安教育學院地址給董平先生寫信求書,并咨詢其它諸書的出版狀況,先后兩信無回音,第三封信寄出后,董平老師終于有了回信,因他離休后不常去學校,這次去學校辦事,校方才一併交給他信。很快我向董老師購了二十本,書籍分給兄弟數人,父親和我還把該書分贈郵寄給外地其它親朋好友,書一下分沒了。并得知七十多歲的董老此書全部自費出版,出版后老人還得自營銷售。由此我又陸陸續(xù)續(xù)向董老十本二十本地購了好多次。并從此和董老師開始了不斷的書信和電話交流,并逐漸了解了董平老師對先憂后樂范公思想鉆研的執(zhí)著和癡迷。董平老師還在1999年以屆七十五歲高齡之年化半年時間開始了自費范研長征之路,跑遍了七省十六市縣當年范公從政從軍足跡之地,一路宣傳演講范公一生為國為民為天下事跡,弘揚其“先憂后樂”偉大思想精神,播灑了無數范研種子。并以實地調查研究彌補書本知識之不足,使范研成果更形象更充實。<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此后,我對于范公的了解也逐漸增多加深,并由董老書著《偉大的教育家范仲淹》一書的“后記”中獲悉,對董平老師范研長征路上結識的多位朋友取得了聯(lián)系,其中有幾位如山東鄒平長山(范公兒時成長之地)范公繼父朱文翰后人,地方性范研學者朱鴻林先生(有著作《范仲淹與鄒平》等等,前幾年病故),河南商丘(范公就讀執(zhí)教的應天書院所在地)的地方性范研學者孫綱老師(有著作《范仲淹與商丘》等等),河南洛陽范研會副會長范章宗親(作各類范研論文及創(chuàng)辦主編《范氏文化通訊》等等),甘肅慶陽(范公當年戍邊御夏所在地)地方性范研學者劉文戈老師(有著作《范仲淹知慶州》、《范仲淹戍邊》等多種),向他們虛心學習請教,亦師亦友,先后結下了范研同好之誼。以后在各類范研會議上有機會不斷見面,彼此增進了解,成了范研好朋友。<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有感于董老范研的執(zhí)著和癡迷,及范研著作的出版不易;有感于蕓蕓眾生多以自我為中心,及弘揚先憂后樂精神之缺乏,2002年我寫下了一篇《讀點范仲淹,學點范仲淹—說說董平<偉大的教育家范仲淹>》,發(fā)表在董老師原任教的西安教育學院??段靼步逃龑W院學報》上。這是我第一次正式發(fā)表有關范公內容的文章,此前雖也寫過一些,但均沒能在正式刊物發(fā)表。此后我信心倍增陸陸續(xù)續(xù)寫下了三十余篇有關范公的文章,并努力在杭、滬、津、京及后來的范仲淹研究期刊等等投稿,雖非一帆風順,但大多已被各類刊物采用發(fā)表,于是不知不覺也算走上了范研之路,并自喻草根范研。這一小小成績雖也受家庭父親的影響,父親早年手抄筆錄搜集范公資料堪為勤勉,但最大影響還是受董老師及商丘孫剛老師他們這些位卑未敢忘國憂,二十多年如一日,苦心研究弘揚“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公精神所感動,于是景范學范弘范便成了我下半生努力的目標。<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04年下半年我家購置了電腦,幾年前曾受商丘孫綱老師來我家談話的影響啟發(fā):現在信息科技時代,利用網絡宣傳弘揚范公先憂后樂精神、崇高道德風范;弘揚范公一身正氣,為國為民為天下??上М斈晡疫€沒有電腦,如今有了電腦,2005年春節(jié)期間利用侄兒和女兒在家,簡化春節(jié),不請客,不赴宴,全力以赴,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自行設計,土法上馬利用父親原先和我多年搜集積累起來的有關范公資料,辦起了中國第一個范仲淹文化網,設二十個欄目,至今整整十年余。范公文化網系公益性網站,不賺銅鈿,卻年年掏錢,常常貼錢。然這個顯得有點土氣的網站,卻在海內外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范仲淹文化網沒有邀請名人裝點門面,虛張聲勢,借用清代一怪鄭板橋先生的話來說“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為可恥;求之湖海名流,必至含譏帶訕”。于是我首先想到的是卓有成果二十余年不輟孜孜以求苦研范公的董平老師和河南商丘地方性范研成果斐然,同樣也是苦研范公的孫綱老師。董平老師為西安教育學院教中國古代文學課的離休教師,已屆耄耋老翁,孫綱老師為商丘當地中學退休多年的物理課教師,兩位老師沒有任何光環(huán),有的只是不凡的范研成果和常年對先憂后樂思想的孜孜追求,令我心儀敬重。董平孫綱兩位老師欣然接受我的邀請,作為范仲淹文化網的特邀顧問。歷年來兩位老師為我這個草根辦的范公網,提供不少資料內容,撰寫了不少論文,給予了范仲淹文化網的大力支持。范網創(chuàng)辦十年余來同時也得到了不少海內外專家學者的青睞和支持,提供資料,提出建議,撰寫論文,使網站內容更加豐富充實。同時也讓我結交了不少天南地北乃至國外的范研專家學者,同好,使我有了更廣泛向他們學習的機會,從此成了好朋友好老師。<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范仲淹文化網創(chuàng)辦之日起首頁就把董老《偉大的教育家范仲淹》一書貼在顯著位置,并聲明我有存書,凡網友需要,函索即寄,免費寄贈,如此十年多來,從不食言。此前,我曾在當年郵局全國發(fā)行的一份“舊書訊息報上”刊登了三次售書贈書廣告:我有《偉大的教育家范仲淹》等余書,凡有讀者需要,可以“先書后款”,人家售書廣告都是“先款后書”,唯我一人“先書后款”,其實凡向我“購書”者,我一律連掛號郵資都是免費寄發(fā)的。后來兩次我征得報社同意干脆改成“贈書”廣告,報社稱辦報至今唯我獨有,由此也免去了我的贈書廣告費。<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07年下半年,董老家庭變故,八十多歲老人凈身出戶,一身所鐘愛的一屋子書籍書稿一概沒能帶走。我網上的贈書貨源也不多了,正不知所措,這時我忽然發(fā)現西安一家網上書店有《偉大的教育家范仲淹》低價出售,一聯(lián)系存貨還不少,我一下購進了五十冊。后來又發(fā)現一家,我的贈書貨源有保障了。后來把消息告訴了董老師,董老師也回購了不少。人生多舛,董老自費艱辛出的書卻被他人處理了,自己的書還得再掏錢去他人處回購。所幸的是董老書著還在流布,心血沒有白費,還在起著作用。<br data-filtered="filtered"> 2008年董老第二部書著《范仲淹愛國散文選解》又是自費出版,自營發(fā)行,此年董老已屆八十四歲高齡,這是他家庭變故前搶出的唯一的一部書稿,其它八部書稿卻成了永久的遺憾和慘痛,這不僅僅是董老個人的慘痛,也是每一個愛好范學同好的慘痛。八十四歲老人沒有秘書沒有幫手,親自跑打印店,自行校對,聯(lián)系出版公司,跑印務,一應雜務全由老人一己親力親為,最后還全部自已掏錢。董老為何如此癡迷執(zhí)著要做這種勞命傷財又和自己年齡全然不相稱的事呢?讓我們聽聽董老該書“后記”中是怎么說的:<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這本范公《愛國散文選解》從初稿至面世,已歷時十數個春秋,幾經挫折,歷盡坎坷,個中滋味,難言之隱,實在難以盡言。本以微薄之力,難以克當千均之重任,可謂不自量力也。然每每念及范公之偉大人格,為民請命之精神,并目睹西方文化之侵蝕,道德淪喪,金錢至上。課題難以立項,無有外援,只能個人埋頭書案,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筆耕不輟,核對原文,較勘錯訛。唯恐一字之差,貽誤后人。二十多個夏暑冬寒,從未間斷,樂亦在其中矣。但出書就更困難了,求諸于人,奔走于出版界之門,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之中,人們追逐錙銖蠅頭之利,而輕思想之大計。一聽學術著作,側目而視,不屑一顧。書號昂貴,多年不敢問津。逆境可以砥礪意志,發(fā)奮才能有所作為,自立更生,節(jié)衣縮食,年復一年,積少成多?,F在《范仲淹研究叢書》的第二本終于可以和讀者見面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當我讀著董老這段沉甸甸后記,手中的書本也變得沉重起來,心也沉了起來。這是董老這一代老知識份子的責任感?!使命感?!擔當精神?!憂患意識?!一起涌上了我的心頭。<br data-filtered="filtered">“范公愛國散文選解”選取“范集”中書、表、序、記、奏、論等散文體類文章四十五篇,每篇均以范公原文,注釋,解說出之,長者數萬言,短者數千言、千余言,獨立成一篇篇的論說文,是一本面向大眾閱讀的普及型讀物,我認為這應該是一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集愛國主義教育、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文化教育的首選讀物。這是董老以一顆火熱的赤子之心向我們親愛的祖國,親愛的人民奉獻又一份充滿大愛的禮物。心底無欲天地寬,沒有這樣的胸襟是難于完成的,“憂于未形,恐于未熾”,沒有一顆火熱的赤子之心誰愿意去做這樣的工作。。 董老和我談起,他讀的是一部民國時期掃葉山房出版的十二卷本《范文正公全集》(新中國第一部《范仲淹全集》要到2002年才出版)幾乎被他翻爛了,范公的每篇文章董老說起碼得讀三十遍以上。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完全相信“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的董老,不下如此真功夫苦功夫熟讀范公的文章,不下如此真功夫苦功夫對范公每一篇文章做到字斟句酌,如何能理解和領會范公為國為民為天下的偉大思想真諦,又何以能成就對范公一篇篇文章的注釋、論說呢?為了能讓現代忙忙碌碌的人們,能夠比較方便有機會閱讀領略先賢的風范,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她的精華;為改變“官亂于上,風壞于下”的局面,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董老義無反顧,責無旁貸,不惜以耄耊之身,以一種拼命三郎的精神,拼了一己之力去做了,董老這完全是在玩命。董老師此舉尤如把范公的偉大思想精神裝上了一個傳聲筒、擴音器。我希望每一個有敬老之心,有愛國愛民之心的人都能讀讀這本《范仲淹愛國散文選解》,提升自身,潔身自愛;為國為民,多做貢獻。無論你是做官做民,都能做得有品位有價值,都能讓你的人生更陽光更燦爛。<br> 董老不但寫范公還希望說范公,中央電視臺有個演講歷史人物事件欄目《百家講壇》,董老年近八旬還寫信給央視毛遂自薦主動要求開講范仲淹,如果央視同意,那么百家講壇上將樹立起一位年齡最大帶陜西高腔的范仲淹演說家??赡苡腥藨岩啥线@么大年紀能講么?我的回答只要給他舞臺,他還能講說。<br> 常年來我有事無事給董老打打電話問問安,我對董老說聽聽你聲音就知道你身體好不好。但凡一旦聊起范仲淹,觸到范公這一根神經,董老馬上會興奮起來,話題收不住尾,四十多分鐘,一個多鐘頭聽他聊范仲淹那是常事,董老為我專設了“一家講壇”,董老要把他的一部部范研專著宣講出來,我樂于做他的聽眾。<br> 2006年11月5日由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會舉辦的河南省首屆范仲淹文化節(jié)在鄧州花洲書院舉行,(這是我和董老師書信電話交往了六個年頭后的首次會面)那天下午,書院春風堂前安排了一場董老為中學生們的演講會,董老一講起范仲淹來就象吃了老山別植參,精神飽滿,滔滔不絕。董老不用講稿,千年前范公事跡一件件一樁樁娓娓道來,時而又結合現實世態(tài)提出警示批評,時而又回到范公叱咤風云上書皇帝,面折庭爭為民呼喊為民請命的激烈場面,其間學生們多次起立拋帽揮衣叫好。董老一講講到天色已晚,為念及董老高齡,影響身體,在場務多次婉言提示下,直到天黑才收場。當時我中途到場,看到董老在為學生演講,便自動留下,以便有個照應。一場演講,我算了一下歷時三個多小時。會后,天已全黑,我囑場務由我負責安然陪入旅店就餐,可回路上董老言尤未盡,仍未盡興,我驚嘆這是一種什么神奇力量支持著他?支撐著他?我深深明白這是范公偉大思想精神深殖了董老的骨體,是范公精神變成了董老體內的物質能量。當年董老已八旬又二。<br> 2012年12月第四屆中國范仲淹國際學術交流大會在北大舉行,會議考慮董老年齡,沒有安排講話,董老卻主動要求講。一上講壇,依然不用講稿,一講起范仲淹,又是滔滔不絕,收不住話題。因時間安排實在太緊張,在場務一而再、再而三的婉言提請下,董老才依依不舍收住話題。此次演講依然思維清晰,且能做到收放如是,游刃有余。是年董老八十又八。<br> 近年來有多次范研會議,舉辦方因考慮董老年事已高,出門參會又從無人陪同,單槍匹馬,怕有閃失,有些會議也就不敢邀請他,而董老卻時時關心了解范研新動向,一旦得知他就不高興渾身不舒服。商丘孫綱老師有名言說:“你讓他參加,他什么病都沒了,精神也來了,你不邀他參加,他會渾身不舒服,反倒氣及傷身”,以至有些會議不得不再邀他,而孫綱老師則主動擔負起保護神的角色,董老先訂西安出發(fā)車票,孫老師再訂路過商丘同一次車票,半路結伴,攜手同行。兩位老人可謂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為了同一個目標—范仲淹研究。<br> 早在2004年董老還寫信寄書《偉大的教育家范仲淹》給當時的溫家寶總理,對范仲淹研究中提出若干建設性意見,其中寫道:“范仲淹不僅是位偉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改革家、而且也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一位象他這樣全面的有批判的繼承先秦諸子百家學說,并能吸取各家之長、去其所短,融為一爐,用于改革北宋社會的實踐之中。黨中央多次號召學習他先憂后樂思想,又提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范仲淹在諸多領域中都有其非凡的杰出成就,更重要的是他那高尚的道德情操、百折不撓為民請命的堅毅斗爭,嚴于律己,樂于助人,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偉大人格,都足以垂范千古,為百代之師。大力宣傳范仲淹,就是把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體化、典型化,使人學有榜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需要日益增長的物質文明,也需要有中國特色的精神文明,以增強民族的凝聚力與愛國主義思想。為此,我建議如下:<br> 1:教育主管部們應組織學者討論研究范仲淹教育思想,寫入教育史。并在高等院校開設《范仲淹研究》課,文科為必修,理科為選修課。<br> 2:各新聞媒體要用一定版面和時段宣傳范仲淹,使人人了解范仲淹,學習范仲淹。<br> 3:社會科學院應組織力量,研究并出版范仲淹的著作,使其普及化,應成立范仲淹學術思想研究會?!?lt;br> 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董老關注和研究過歷史上許多位優(yōu)秀的歷史人物,最后進行比較研究,從優(yōu)秀中選優(yōu)秀選高端選全面,最終選擇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先生,最后成了他終身的課題,他至力要把范公最完整最全方位地向世人推介出來。<br> 近年來董老還向我透露一個命題,他還要寫一部“孔子與范仲淹”,已成腹稿,他要把占據中國歷史舞臺二千多年的圣人大亨孔子和范仲淹作一比較研究,把痛失的八部范仲淹書稿彌補過來,董老還在玩老命?!這忽然使我想起2011年1月,一座身高座高共九點五米喻含九五至尊,十七噸重的青銅孔子塑像悄悄地在天安門廣場豎起,屆時網上一片嘩然,一百天后,抵不住社會輿論的爭論與非議,在“五四”前夕,孔像又悄悄地在廣場消失,移入館內。當時有一篇署名博文針對這場鬧劇提出:我在歷史長河的先人堆里挑來挑去,最后落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身上,作者針對網上輿論,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博文題目叫—“把孔子像換成范仲淹又當如何?”<br> 去年網上搜索,忽然發(fā)現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圖書中有一本電子書《偉大的教育家范仲淹》,作者西安董平。看來兩岸交流還不夠暢通,這書是怎么流到臺灣去的?而他們又是怎樣得到大陸董平這本著作的?抑或原書持有者僅此一本,因此不啥得捐給或轉讓給臺大圖書館,而臺大卻得之不易,因此不嫌其煩費時費力把該書二百多頁拍成二百多張照片制作成一本電子書,作為館藏書。有了電子書就不需勞神費力老遠跑去圖書館借書了,隨便你在哪里只要有電腦,注個冊,即可網上閱讀。電子版圖書的最大優(yōu)點即一本圖書即可供十人百人千人……無數人同時閱讀。我把這個消息告知董老說:“董老師,您的書播種到臺灣大學去了,還被他們制成了電子版書呢”,董老聽罷哈哈大笑,笑得特別地開心,此前他卻全然不知。<br> 由《偉大的教育家范仲淹》一書而生出的故事很多,還引岀了一個我選女婿也要讀范仲淹書的故事。有人問我:女婿第一次上門你就送他范仲淹書,要他讀,不然就不同意這門親事?你考試介嚴格?。∑鋵嵨乙稽c不專制,那是女婿第一次上門(那時還是女兒的男朋友)帶了禮物,回去時我有意無意拿了本《偉大的教育家范仲淹》作為回贈,并說“看看有好處”。從生意人角度看一本書換了一大堆禮物,我賺大了,但從精神層面論不管你是誰看看都有好處的,讀點范公,學點范公,了解點范公,好處大得很呢!其實女婿人很不錯,西湖義工、資助貧困學生、捐助殘疾兒童、照顧幫助孤寡老人等等“傻事”,他都會熱衷去做,(我當面可從來沒有夸過他)送范仲淹書給女婿的事后來不知怎么傳出去的,變成了不讀不同意這門親事了?,F在外孫女小悅悅也上幼兒園了,外婆說她是全家的開心果。每次來看外婆、爺爺(她對我是這么稱呼的),都會給我們帶來驚喜,帶來不盡的歡樂。小悅悅不到二歲時打來電話說今天要給我背范仲淹詩,我說“好!”,她背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又背了“江上漁者……”,我問她誰教的,她說:“媽媽教的呀!”,我說“好!今天獎給你一個‘乖囡囡’,獎給媽媽一個‘乖媽媽’”,這是小悅悅給我定位的專用詞,外婆的專用詞則是“今天吃只白白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有她聽慣認可頗具形象的專用詞。她受到“乖囡囡”獎勵特高興。<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今年春節(jié)前夕,我在準備年夜飯,身上還帶著圍身,小悅悅拿了我剛新?lián)Q的智能手機就給我拍照,給墻上掛的范仲淹像拍照,我還不會,她倒領先了,拍的照片我一直存在手機里,啥不得刪掉呢。外婆的開心果,我的乖囡囡,我正考慮為她編一本有關范公內容的兒童讀物。新時代訊息科技要不斷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絕對不能忘記。<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董老九旬了,董老還有好多心愿未成了,董老卻還要想憑一己之力去完成。董老還念念不忘著他未能出版的八部范研書稿,這是他半生的心血,但書稿們不知你們還在嗎?不知你們八個兄弟姐妹散落在何處?這可都是董老剜卻心頭肉而生下來的親生孩子啊……<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董老今年九佚壽喜,可惜我卻從來沒有問過他的生日某月某日?慚愧我也從來沒有給他送過一次生日蛋糕或祝福。11月7日董老師學校的學生們—當地的、外地的眾多學生將匯集攏來要為他在西安舉辦一個九秩祝壽會,慶賀董老九十周歲生日。作為一名遠在浙江的私淑者編外學生,董老師是我范研路上的好老師、好師長,引路人。在他九秩華誕之際,我沒能赴西安去為他祝壽,也沒能為他送上華麗的祝壽辭,借這次機會匆匆寫上一些我和董老師相交多年,發(fā)自內心的感受和感慨,把我所了解董老師潛心苦研范公的些許片斷,告訴給董老的學生們,告訴給我那些素昧平生從未謀面的師兄師弟師姐師妹們知曉。<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最后,請容許我這個編外學生將這篇小文奉上,在董老師的祝壽會上權當我的祝壽辭,屆時讓我們共同舉杯祝愿董老師開心愉快!康健長壽!好人平安!<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浙江桐鄉(xiāng)范矛彧 2015年10月18日 <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b>附錄董平教授簡介</b>:<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董平,陜西禮泉人,1925年出生。青年時期曾多次參加學生民主愛國運動,受到反動當局追捕迫害。1948年經北京大學地下黨組織介紹,通過封鎖線到華北解放區(qū)參加革命,在華北大學學習革命理論。1949年初,參加解放軍并入黨,在陶鑄領導的第四野戰(zhàn)軍歷任政治輔導員、政治理論教員等職,榮立一等功兩次。轉業(yè)至西安大專院校任教中國文學課,被評為先進黨員。離休后任京華自修大學校長。他離休不離職,看到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沒人探討和傳承,自覺擔起研究、考察范仲淹文化的重任,沿著范仲淹的足跡,自費跑遍了大半個中國,一路演講弘揚范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偉大思想精神。有范研著作十部,已出版《偉大的教育家范仲淹》和《范仲淹愛國散文選解》,并在刊物發(fā)表論文四五十篇,成為我國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帶頭人。被中國范仲淹研究會推選為理事、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并授予“終身成就獎”。<br data-filtered="filtered"><b><br data-filtered="filtered">備注</b>:董平老師九秩祝壽文參加2016年10月中旬在湖南岳陽市召開的“第六屆中國范仲淹國際學術會”入編該屆論文集 <br><b>附錄:</b><br><br><b>關于董平老師—一場虛驚過后的思考<br>—寫給西安市委書記市長的公開信<br></b><br> 欣聞西安教育學院(現為文理學院)離休教師董平教授下月上旬學生們要為他舉辦一個九秩祝壽會,我欣喜異常。鑒于董老在范仲淹研究中的巨大貢獻,和三十余年來一直堅持研究弘揚“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忘我精神,散住在各地的中國范仲淹研究會同仁聞訊后正紛紛為董老撰文祝賀,由此我自動擔起傳遞訊息并傳遞稿件之責。因董老親人都在外地,孤身一人居住西安,一些現代通訊設備他不會用,僅有的手機也只能打電話聽電話連短信也不會用。而學校特遠,組稿的郵箱他又不知道,因此我特地向他要了他常去打印文章的西安佳惠圖文店趙女士的郵箱并電話,以作方便聯(lián)系并發(fā)文章。我還一再關照他:手機不要關,保持暢通。<br> 10月15日董老又來電話:以前有關王安石與范仲淹的資料找不到了,但又急用,問我處能找到否?要我立即發(fā)去西安趙女士郵箱轉交他,我答應照辦??赡苁俏业氖謾C像素不夠,拍在照片上的繁體字不清楚,連我也難辨認,九十歲的董老更不行,于是我改用復印后快遞給他。況且這幾天陸續(xù)有文章發(fā)來并發(fā)往西安打印店,一些事經常需要電話和董老溝通。<br> 16日我打電話聯(lián)系他,可一天下來,聯(lián)系不上。17日18日兩天依然如故,電話一直通著,就是沒人接聽,我告訴河南商丘孫綱老師他們(范研會同仁,均在為董老寫文致辭),他們同樣也聯(lián)系不上。我又數次聯(lián)系西安打印店趙女士,請她本地電話聯(lián)系,多次回復:董教授這兩天沒有來過,打他電話也是通的,無人接聽,狀況和我這兒一樣。這時我心里有點急了,以前雖也有這種情況,但隔天或換換時間段再打,總能聽到他的聲音。<br> 19日我電話打得更勤了,一天下來,董老師的電話還是通而無人接,這已經是第四天了。我心里發(fā)毛了:九旬老翁在家跌交了?或躺在床上起不了身……無奈之下我不敢多想,又不得不多想。訴與老伴,老伴說“董老師九十大壽,你七想八想瞎想啥?”,并在一旁提示我董老師西安子女親戚朋友還有電話嗎?我只知董老子女親戚都在外地或海外,沒有其它電話,僅知董老孤身一人住西安。晚上六點鐘了,我茶飯不思,油鹽未進,正苦思不得。老伴看我六神無主,一臉愁苦,亦無心夜飯。忽然老伴思路大開,冒出一句“快!快!有事找民警,趕快打110求助,馬上打!”老伴一言立馬解我愁云,眼前一片光明,一拍腦門“啊呀,我一時怎么沒想到啊”。<br> 我立馬撥了西安110,真要命,任你怎么打,手機打,換了座機再打,反復輪換了機子打,可得到的總是語音提示“這兒是110,???請稍等”。稍待間隔換了老伴幫我打,依然如故,中間幾個語音老伴也聽不明白,最后還是“請稍等”。真是急驚風碰著慢郎中,不能無休止地“稍等”了。董老情況究竟如何?我心急如焚。馬上打開電腦上網搜索西安市公安局,查看有無其它公開電話,一查看到許多電話,這下有門了,但此時已晚上六點多鐘,該不會都下班了吧?我按西安市公安局辦公室第一個電話打去,馬上有人接聽,一位男中音接待了我。說明情由:我是浙江的,西安有位九十老人孤身一人住家里,有確切住址,西安無其它親人,也無其它聯(lián)系方法,而老人唯一能聯(lián)系上的手機從十六日至今已整整四天,一直通著,卻始終無人接聽,怕老人一人在家中有跌交之類意外,想求助你們110,而電話卻總是打不進去,語音提示總是“請稍等”。男中音問我110有無加區(qū)號,我說加了“029”,男中音和藹回說“別急,別急,把你電話告訴我,我讓他們聯(lián)系你”,這下我慶幸總算碰到救命菩薩了。大約是我心太急,此后又打了男中音,他回說:已告知110,他們馬上會聯(lián)系你的。<br> 放下電話,110真的來電話了,聽聲音似乎是位年青的男中音,問我何事?我把事由告訴他,并告訴了老人的詳細的居住地址,請他們幫助去看看是否安好或意外?男中音委婉回說此事不太好辦,老人狀況屬個人私密,要直系親屬提岀才行,而我又不能提供其親屬的聯(lián)系方法。我告訴他用我的身份證擔保,我說的都是實情,而非為他們添亂。后來110男中音根據我提供的董老住址的區(qū)名路名,為我想了一個法子,提供了一個轄區(qū)洪廟坡(諧音,當時心急,沒詳問,有電話就行)派出所的電話,讓我直接與該轄地派岀所聯(lián)系,請他們幫忙協(xié)助社區(qū)居委會想想辦法。<br> 電話無誤,一打即通,這次派出所接電話的是一位男高音,問我何事?我把求助事由復述了一遍,當我報告了老人居住在西安市蓮湖區(qū)自強西路某號某樓某層某戶時,男高音回說“光有路名號碼找不到,是什么小區(qū)?什么家屬院?”并要我弄弄清楚告訴他才行,我說“這個地址,郵局送信能送到,快遞公司也能送到,你們派出所怎么會找不到呢?可我真不知道還有什么小區(qū)名?家屬院名?這是我唯一可提供的詳細地址” ,可男高音就是不認這個地址,堅持要我問清了小區(qū)名才行。此后隨我再怎么解釋懇求請他幫幫忙,男高音已顯得極不耐煩起來,回復只剩三個字“找不到”,“找不到”,男高音說話鏗鏘有力,絲毫沒有商量和回旋的余地。 “有事找警察”,一圈電話下來,最后在一連串的“找不到”聲中宣告結束。<br> 這時我已滿頭大汗,老伴看著我的一臉窘相兩兩相對無語。稍事喘息,我忽然重振精神,你110不靈,派出所找不到,我打12345市長電話求助。于是我又打起了西安12345,這次更絕,語音提示:“你撥打的是空號”, “你撥打的是空號”……剛升起的希望又破滅了。<br> 誰能告訴我怎么才能聯(lián)系到董老師?誰能幫幫我馬上能聽到董老的聲音?越是無助越是想找到他。這其間我曾經想到了西安120,可120救助的是危重病人,如果董老無恙,我豈非成了謊報軍情,又反倒成了對董老的大不敬。我又想到郵政和快遞公司,如今快遞公司遍布城鄉(xiāng),快遞員吃苦耐勞,大街小巷路徑熟悉,不管你物重樓高,他們都能送到你門口。要在西安蓮湖區(qū)找?guī)讉€快遞站點不難,如果委托他們找人看人也許能行。可快遞無此找人業(yè)務,即使能說動他們,我付加班費委托他們找人,可這有無法律保障?或由此生出其它不該有的事端來,或被行為不端者鉆了孔子,好事變壞事……不敢多想,打消念頭。<br> 不死心,這時我忽然又想起董老近十年來幾次搬家,手機(號碼)也換了好幾個,他每次換機總打電話來,讓我記一記新號碼。我翻岀以前舊電話本,查了舊號碼一個個瞎打過去,“你撥的是空號”,“董什么老師!不認識”,“喔,對不起,對不去”我連呼打錯了。再打一個,電話顯示陜西咸陽,接電話的竟然是身在貴州董老外孫女,天助我也。我趕緊說明情由并告知董老外孫女萬般無奈之下我已擅作主張報了110,但110非得要你們直系親屬岀面才行,而派出所又要什么小區(qū)名家屬院名。她回說馬上告訴媽媽,媽媽家坐一小時車即可到爺爺處。事情至此,我方岀了一口大氣,渾身蘇軟坍坐在椅子上。<br>一直在身邊關注陪伴的老伴直呼“好放心了,好放心了”,兩人坐上飯桌吃夜飯已七點多了。但這一晚仍沒睡安穩(wěn),半夜起來看手機發(fā)現董老外孫女有兩短信“爺爺手機有問題!”,“爺爺電話剛打通,他明天給你回電話”。這時我又興奮得全無睡意,凌晨二點多鐘我把這個最新消息給同樣著急的河南商丘范研會副會長孫綱老師發(fā)了個電郵,并告訴他還好是虛驚一場。<br> 尊敬的西安市委書記市長先生:這是發(fā)生在我和貴市之間的一場求助經歷,好在是虛驚一場,但一場虛驚過后仍引岀我的一些思考,如果今后再有這類遠水救不了近火之事,我該如何處置?如何操作?如何求助?向誰求助?在老年人堆里我還算年輕,在年輕人群里我也已屬退休多年的老人了,因此想的考慮的可能比較多點。我所遇到的事肯定也有不少人遇到過,隨著老齡人的持續(xù)增長,這類需要求助者也會增多。老吾所老,幼吾所幼,對社會人員年齡結構兩端的的弱勢群體,全社會應給予更多的關愛,如何求助?誰來救助?當然首要之責還是金字招牌的110,但還必須提高和方便為民辦事素養(yǎng)和措施,及富有大愛之心。同時是否還可利用社區(qū)居委會與相關的民營資源實施救助相結合?當可彌補警力之不足,還可防止急病亂投醫(yī)而生出意外事端來。<br> 以上是我經歷這次求助事件所引發(fā)出來的一些意見和想法,供你們參考。<br><br> 浙江桐鄉(xiāng)范矛彧2015年10月25日<br><br> 2009年第三屆中國范仲淹國際學術論壇在杭州召開,范矛彧,董平老師,孫綱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