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散文作者/劉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音樂背景/《鄉(xiāng)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題劉江〈我有故事給你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朱漢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塵封記憶任銷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故事如煙漲滿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歲月滄桑翻碧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捕魚撒網(wǎng)幾人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難忘的一次考察行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1.11.1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劉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坐車出行,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有的生活歷程。特別是在企業(yè)任過職的人,單位有車,出行方便。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與車為伍。你很難記得因公因事出行過多少次,走了多少里程。但在我的經(jīng)歷中,卻有一次出行刻骨銘心,終生難忘??峙虏粌H是我,你也許從來沒經(jīng)歷過這種事情,或者說聽都沒聽說過這種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一九九零年六月中旬,即將進入盛夏時節(jié)。我當時正在海倫縣煙草公司分管常務工作。一天,接到了政府辦公室打來的電話,要煙草公司出一臺車,并出一名領(lǐng)導和工作人員,配合政府辦兩名秘書,去雙鴨山市集賢縣煙葉復烤廠進行實地考察。要求時間要短,行動要快,考察情況要摸得清,各項數(shù)字要搞的準。目的是落實剛結(jié)束的縣委常委會議決定,經(jīng)黑龍江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批準,同意海倫建設(shè)煙葉復烤廠。并要求按集賢縣煙葉復烤廠的模式修建。縣委計劃立即著手,組建考察組和基建班子,必須在新煙上市之前建成并投入生產(chǎn)。這樣算起來時間之緊可想而知。因為烤煙生產(chǎn)進入八月就要開烤,緊接著就要收購。前后不到三月時間,要完成這項任務其難度可想而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接到指令后,班子立即坐下來研究如何給縣委當好參謀,完成這項為海倫農(nóng)民造福,為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任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班子責成我?guī)腺|(zhì)檢科長郎廷杰,車隊長甘曉林,配合政府辦兩名秘書去集賢完成這次考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時不我待,會議結(jié)束后我們一行五人,吃過午飯就上路了。因為是車隊長親自出車執(zhí)行這項任務,我信心滿滿,沒有過問有關(guān)車況,就上路了。政府辦公室綜合秘書高明揚,文教秘書白化新(即本群中當時明月)我們都熟,畢竟原來都在政府大院,經(jīng)常會碰在一起。有這個機會能一起出差,完成一項任務,自然是老友相逢,無比高興之事。盡管當時海倫通行哈市之路都是砂石路,凸凹不平。但車里完全感覺不到,一切都湮滅在老友重逢,回望往昔,暢談美好的氛圍中。第一天還好,順利抵達哈市。跑了一下午,司機也夠疲勞,便決定住在哈市,第二天起早再趕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夏天的早晨天剛放亮,也就三點多鐘,我們便起床洗漱上路了。我計劃著哈尓濱到集賢,近九百多華里,就算每小時跑六十華里,有十五六個小時,加上吃飯時間,最多二十個小時,到午后八九點鐘,也趕到集賢了。這樣,再用半天時間詳細考察,接著返程,卯大勁三天多也回到家可以交差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哪知人算不如天算,從哈市跑出不到百華里,車便爆胎了。無奈,把備胎換上,到賓縣又找修理部把備胎補好,接著趕路。誰知從賓縣跑出沒多遠,到常山鄉(xiāng)也就六十多里路,又爆胎了。于是第二次換胎補胎,又耽誤了半個來小時。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好在壞到了離鄉(xiāng)政府所在地不遠的地方,補胎打氣還好辦一些,若壞在半路上可就慘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修好后抓緊上車繼續(xù)趕路。滿以為這回總應該一路無事直達目的地了,結(jié)果出了賓縣地界,在離方正僅剩三十公里左右的會發(fā)又拋錨了。還是老毛病,照例卸胎,上胎,再補好備胎??纯吹貓D距離,此地離方正還有近三十公里,離依蘭大約一百三十公里,到佳木斯則有二百多公里,而到終點集賢,尚有三百多公里。這么遠的路程,中間還要穿過方正林業(yè)局,走山路,過十八道拐,一旦車壞到山里,前不著村,后不著店,路上人車稀少可就麻煩了。于是我告訴車隊長,做好充分準備和最壞打算。車隊長十分干練精明,在會發(fā)鎮(zhèn)備足了飲用水,食用果品等。為防萬一,買了一個氣管子,一把銼,還有粘帶用的膠水,膠皮等。他怕中間補帶時間長,又買了一付相棋,供我們幫不上手的打發(fā)時間。說來真怪,就象拉車出門的老牛不愿上道離家一樣,從會發(fā)跑出不到五十公里,還沒到得莫利,就又壞在半路上了。無奈還是下車補胎。質(zhì)檢科長郎廷杰給車隊長當下手,拿起千斤頂幫著卸胎,扒胎,車隊長小甘則尋找爆胎點用膠水和膠皮進行粘補。補好后他倆輪流給輪胎打氣。我則領(lǐng)著兩個秘書下棋搏奕。雖然心里趕路著急,但也是無奈之舉,只好順勢而為,以此消磨時間,忘掉暫時的煩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時的得莫利,還只是一個不出名的村子。只是后來修通了哈同公路,把分散的歺飲和住宿地集中到一起,形成了規(guī)模,又置于哈爾濱到佳木斯中間的要害之地,讓來往車馬和人員不得不在飯時到這里就歺,才逐漸讓這里名聲大震,火遍龍江。據(jù)說,以前得莫利村只有幾家開車旅店帶歺飲。而那時多是跑運輸拉貨的大車司機好在這里打尖住宿。傳說有個什么大娘們特別招人,大車司機有什么要求都能給予滿足,所以生意很紅火。不知是真有此人此事還是人們茶余酒后杜撰,反正說的有鼻子有眼,人們也就以訛傳訛,信以為真了。 我們有任務在身,無人深究這些東西,甚至第一次經(jīng)過這里,連頓魚也沒吃上(那時這里做的魚就很好吃了),就匆匆而過了。車過了高楞,逐漸深入山區(qū),就進入十八拐了。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走這么多拐彎的山路。如果不是前人指路,還真數(shù)不清到底有多少道拐,山里山外到底拐了多少道彎。也許是這臺京吉普也頭一次走這樣的路,賞這樣的景,不想就一忽而過,所以它慢慢悠悠,走走停停,競在這山里面又趴了兩次窩。我們依舊是各有分工,各盡各位。待車爬出這深山老林,進入依蘭縣地界達連河時,太陽都早已落山了。算起來己經(jīng)補了六七次車胎了。那時的依蘭縣,由于有了達連河煤礦,專供哈爾濱市民煤氣,己經(jīng)從佳木斯所轄劃出,歸哈爾濱管理了。我們到達依蘭縣城時,已過了晚上八點。遂決定在這里食宿,第二天在起早趕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依蘭縣城毗鄰松花江邊,山清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歷史悠久。相傳是傲蕾一蘭的故鄉(xiāng),不知真假,也無心去考證。心里想的還是快點把考察資料拿到手,好完成縣委交辦的任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又是起了一個大早,四點多就上路了。這里離佳木斯近八十公里,而離集賢縣接近二百公里。按正常速度每小時四十公路,也要五個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情況和上一天基本相同,每跑出百八十里,則又要爆一次胎,這四百里地,又走走停停補了四次胎。本應九點多就到集賢的事,結(jié)果至十一點才到達目的地。草草吃了一口飯便抓緊往煙葉復烤廠趕。當我們趕到那里時,烤廠領(lǐng)導張紹斌帶領(lǐng)一班人,正在那里等候我們。因為出發(fā)前我們已和主管這方面工作的省煙草公司下屬的原料公司領(lǐng)導趙興進行了匯報,他提前給集賢烤廠領(lǐng)導打了招呼,讓做好接待,提供方便,幫助搞好考察。因此這次考察十分順利。張紹斌廠長竭盡地主之誼,盛情接待,全力相助。使我們順利地拿到了各種數(shù)據(jù)和資料,甚至包括建廠的方案,圖紙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我們早早告別了集賢烤廠的領(lǐng)導便返程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說來也怪,從集賢到哈尓濱四百五十多公里,到賓縣也有四百公里。到賓縣的時間己經(jīng)是晚上八九點鐘了,我們住進了政府招待所。這一路過來,十分順利,車居然一次胎沒爆,連小的事故都沒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早上出發(fā),走哈爾濱,出呼蘭,奔綏化,過綏棱,到海倫,也是一路順暢,再沒發(fā)生補胎爆胎之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問車隊長小甘,原來車也和老牛一樣,出門不愿上路,回家放叭了跑?小甘笑了。他告訴我,這次出門,本來庫里有一付新胎應該上上,把這舊胎換掉。但他想給企業(yè)省點開支,想讓舊胎最后服一次役回來就報廢了。哪想到這舊胎這么不成全人,在路上和我們報熊了。“哪為什么走時壞了十回胎,回來一次都沒壞呢”?我問?!叭r那兩天天氣好,溫度高。舊胎本來有些細微烈口,車胎和砂石經(jīng)過磨擦,產(chǎn)生熱能高,所以就容易爆胎。而回來這兩天陰天,氣溫低。便沒有那么高的熱能,所以就不爆胎了?!痹瓉硎沁@樣。他說下回再出門可不能冒這個險了。我還能說什么呢?他也是一片好心,都是為了企業(yè)的發(fā)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便是我的一次難忘的考察。出行一千二百華里,一路中間爆了十次車胎。你經(jīng)歷過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年之后,我從海倫調(diào)往佳木斯地區(qū)富錦市工作。此時哈同公路剛剛修完通車。雖然屬于雙向混合公路,但去彎曲直,路面寬廣,通車順暢。從哈市到富錦,五百公里五個小時就到了。八年時間,從當年的砂石路,彎彎繞,到今天的水泥路,白色路,不能不說是一個飛躍。當年考察從哈尓濱到集賢走了一天半,現(xiàn)在不到四個小時就能抵達。真是神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而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又一個八年后,二令令六年兒子開車,拉我和老伴回海倫老家,仍然走的是哈同路,沿途經(jīng)過的依然是依蘭,方正,賓縣,哈市,綏化,海倫,五百六十公里的路程,只用了五個半小時就回到了老家。而那些喜歡開快車,偷偷把車牌子擋住的不知違法的司機,居然從佳市到哈市三百四十公里的距離,用了兩個半小時就殼到了。這不神了嗎?不是司機有本事,而是國家發(fā)展速度太快了。因為從這時起,哈同公路已經(jīng)變成高速高路了。這是三十多年前我們想都沒有想到的事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