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b>家譜的本質究竟是什么?</b></font><br> 是文化,準確的說是家族文化。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記載,可稱經典的文化典籍數不勝數,為什么還需要家族文化呢?因為相信。名師高士,在我們以及我們的后人成長過程中,固然不可缺少,但只有家譜的教誨,是我們堅信不疑的,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想要在家譜上記載誤人子弟的觀點,親情使我們相信家譜上經過千百年鍛煉的為人處世之道,也因而,從事家譜撰修的家門們,每一個人都是認真而滿懷敬畏之心的。<br><br><font color="#ed2308"><b>家譜究竟是為什么樣的人修的?</b></font><br> 每一屆修譜,我們看到的都是有文化、有見識的人主導,少數人會認為家譜與自己沒有關系。其實,從事修撰的人,只是體現家譜的一種品質,或者說,要使家譜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對后人有好的啟迪作用,需要有文化、有見識的人來做??v觀我們歷代的家譜,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承擔了家族事務的家門們,往往引領著一個家庭幾代人的良性發(fā)展,甚至于影響到相近或者相鄰的族人,這就是我們說的身邊的榜樣,這種力量是需要充分認識的。在前人的教誨中,經常告誡我們最需要關注的是我們那些發(fā)展不那么好的宗親,甚至于貧困的人更需要我們關心,而改變一個人甚至于一個家庭的面貌,最簡單有效的手段就是掌握知識、掌握文化??赡茉诙唐趦任覀儾灰欢ㄓ辛⒏鸵娪暗男Ч?,但這不是知識和文化的局限,更多是我們掌握得不夠。沒有知識,沒有文化,我們也許仍然可以生活,但只有知識才能讓我們擁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能力。所以,前人是期望我們通過家譜,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一個家族的風尚,而不是讓少數人展現他們的優(yōu)秀,這就是家譜上所說的要排除雜念,我相信我們每一個負責撰修的家門都擁有這種信念,也希望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能相信這一點。<br><br><font color="#ed2308"><b>家譜對每一個人究竟有什么用?</b></font><br> 家譜上記載了我們前人的品質、德行,希望能夠以此激勵后人;家譜的世系呈現了我們的關系,希望我們能夠重視親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相互幫助;前人的懿德懿行讓我們備受鼓舞,增強我們的自信心,從而在參與社會活動中能夠有勇氣、有擔當,成為對社會、對家族有貢獻的人。我們經??吹角叭怂龅氖虑樵诩易逯袀黜?,后人會引以為豪,這當然會影響我們對人對事的行為舉止,更多情況下會讓我們積極參與一些社會的事務,得到更多的認可,得到更多的酬勞,惠及我們的子孫后代。從來沒有過于封閉在一個狹隘范圍里的人能夠擔當大任的,家族本質是社會的縮影,家族事務以其可信賴的特性,使得我們在社會上能夠有所作為,對子孫后代的啟迪,會讓他們成為我們的驕傲,這也是我們從事家族事務帶來的人生價值,說白了就是這一輩子有意義,對得起前人,也無愧于后人。<br><br><font color="#ed2308"><b>我們究竟能為家譜做什么?</b></font><br> 傳統文化里面,崇尚一些儀式感的內容,這就是幾千年以來所稱的“禮”。這種儀式感和紅白喜事、生日做酒、朋友聚餐,其實也沒有本質的不同,還比如家族建祠堂、修家譜,核心意義就是為了凝聚。為什么說遠親不如近鄰?就是因為缺乏這種儀式感。一個大家族的凝聚,需要每一個成員的積極參與,才能真正體現一個家族的精神面貌,家譜作為家族風尚的文化載體,當然也不例外。<br> 有的人說:“我看不懂譜,對我沒什么意義。”前面我提到過,家譜其實對這類人更有意義,我們看不懂譜恰恰應該使后人看得懂譜。我堅定的相信家譜的價值,我也相信沒有一個人會自認為自己的后人會每一代都看不懂譜??床欢V應該慚愧,盡管這種慚愧有可能是客觀造成的,不值得別人質疑或者指責,而自己拿來做理由則稍顯偏激,我相信每個人都是希望后人有出息的。<br> 在小羅以前的家譜編修中,有人為每一個孫子請譜,有的小孩子甚至于僅僅幾個月而已;有個家庭的父輩堅持反對修譜,導致整個一支未能列入家譜,而續(xù)修的時候,他的兒子是最先找到編委要求請譜的,我們或許可以認為自己有局限性的思想多少有點道理,但不一定能夠左右我們的兒孫,我們自稱為子孫千辛萬苦,卻有可能因為自己的見識不足,不僅影響自己的評價,而且使子孫感覺與家族大眾格格不入。<br> 首先,我們應該支持家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請譜,這有兩個方面的好處,一是提升我們自己在家族、社會的評價,這也會間接影響到我們的子孫,家譜上有領譜名單,影響的人就更多了;其次就是做力所能及的捐助和參與。就家譜而言,言傳主要是家譜編修人員的責任,身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參與家族事務是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的演義場,現代社會沒有人能夠脫離環(huán)境而有質量地生活。<br> 有的人認為只要自己家庭的世系卷就可以,這客觀上是一種短視行為。世系只是一種凝聚作用,說明我們是一家人,真正對啟迪后人有最大作用的,恰恰是卷首所記載的歷史和文化,盡管我們不能期待每個人都能看懂,對每個人都有作用,但能夠多一個人理解,讓擁有家譜的人及其子孫能夠多懂一點處世之道,少走彎路,也是功德無量的。在老家譜的記載中,既沒有這樣的先例,也不提倡,我們會在編修中竭盡全力,但不會用這樣的壞例子誤導后人。<br><br> 廷柄房譜經過幾年的籌備,終于進入緊鑼密鼓的修撰階段,這是我們的大喜事。這幾年各地的家門在棋梓橋商議的次數非常之多,大多數人我都不知道名字,堯書、年春、新田、建初、運秋等等為此辛勞運作,東林每次都從邵東帶團隊過來參與,應端從長沙驅車參與,舒田遠在江西積極捐助,還有經文等老前輩的積極獻策,這都是讓人感動的。<br>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有更多人請譜,在家譜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是對自己直系后人的激勵,現在有很多人因為自己的先祖參與過咸豐譜、光緒譜、民國譜、九九譜而津津樂道,這種快樂,這種體會,是不需要我多說的;請領家譜也能夠讓每一套譜的成本更低,讓家譜的影響更大,這也是一種相互支持,相互成全。很多人會因為你請譜而更尊崇你,也會讓自己的子孫自豪,這是簡單得來的人生樂事,幾十年一次的機會,不值得因錯失而后悔。<br><br> 廷柄房在小羅萬氏家族的歷史上歷來舉足輕重,很多方面堪稱全族的典范,現在我們只能有成功的期待,不能有退縮的理由,我們需要每一個家族成員的支持,謝謝大家。<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小羅萬氏 萬春 名承福</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2021年11月12日星期五于安慶</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題圖為民國譜印章:“萬后必大</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 text-align: right;">,出自《左傳</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line-height: 1.5; text-align: right;">)</span></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