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鄭景康(1904-1978),中國著名攝影家,廣東中山人。他是中國改良思想家,愛國學(xué)者,鄭觀應(yīng)之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鄭景康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新聞攝影局研究室主任,新華通訊社人像室主任。他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劍英、齊白石、華羅庚、吳運鐸等國家領(lǐng)導(dǎo)人,藝術(shù)家,科學(xué)家和英雄模范人物拍攝的肖像,形神兼?zhèn)?,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p><p class="ql-block">1964年,他為毛澤東主席拍攝的一幅肖像,至今一直懸掛在北京天安門城樓正中。</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主席去重慶談判,鄭景康在延安機場拍攝的作品《揮手之間》舉世震驚,反響強烈,“形神兼?zhèn)洹?,意境深遠,氣韻生動。</p> <p class="ql-block">經(jīng)典時刻《揮手之間》</p><p class="ql-block">抗日戰(zhàn)爭勝利之后,蔣介石于1945年8月14日至23日連發(fā)三封電報,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中國命運又一次走到了抉擇的關(guān)頭。</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及毛澤東對時局有著清醒的認識,對和平有著真誠的渴望,沉著應(yīng)對,出乎意料地接受了蔣介石的邀請,赴重慶談判。</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8日,延安東門外機場,一千多位送行的人們帶著復(fù)雜的心情依依惜別“一身心系天下安危”的毛澤東。</p><p class="ql-block">當(dāng)時為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王若飛同志一行送行的,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以及延安軍民,其中就有攝影記者鄭景康、吳印咸、徐肖冰、石少華、沙飛等人,由國民黨將軍張治忠和美國大使赫爾利等人陪同接機。</p><p class="ql-block">著名作家方紀曾描述:“主席偉岸的身形,站在飛機艙口,堅定的目光,望著送行的人群,寬大的手掌,握著那頂深灰色的盔式帽,慢慢的舉起,然后有力的一揮,停止在空中。”攝影家抓取這一決定性的永恒歷史性瞬間,毛澤東的揮手之間,是在中國歷史的重大轉(zhuǎn)折關(guān)頭,為了民族的利益,不顧個人安危,親赴重慶談判。鄭景康的攝影作品《揮手之間》是在毛澤東在揮灑之間的大氣磅礴中,表現(xiàn)出一代偉人偉大性格和雄才大略。</p> <p class="ql-block">據(jù)記載,畫像所參考的照片是攝影師鄭景康在延安拍攝的毛澤東與朱瑞合影照片的剪切版,但對比照片和畫像,人們會發(fā)現(xiàn):畫像中主席的領(lǐng)口是系好的,照片中則是敞開的。原來,在畫像完成后,時任北平市市長的聶榮臻第一個觀看了畫像效果,他建議畫像上主席的風(fēng)紀扣要扣好,這樣更嚴肅,隨后畫像作者周令釗便進行了調(diào)整。</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同志在鄭景康拍攝肖像上簽名 作者:鄭景康</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接見國際友人 作者:鄭景康</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博古(左)和高崗在延安合影作者:鄭景康</p> <p class="ql-block">朱總司令和延安中央保育院的孩子們 作者:鄭景康</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迎接赫爾利、張治中。作者:鄭景康</p> <p class="ql-block">1953年10月1日國慶</p> <p class="ql-block">攝影大師鄭景康1950年代拍攝的新中國名人</p><p class="ql-block">鄭景康,20世紀中國最著名的攝影大師之一。中國新聞攝影記者。鄭觀應(yīng)之子。廣東中山人。1904年生。就讀上海美術(shù)??茖W(xué)校,課余兼習(xí)攝影。1929年成為專業(yè)攝影工作者。著有《景康攝影集》、《攝影講座》。</p> <p class="ql-block">國破家亡 作者:鄭景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