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阿爾勒的另一張名片--梵高</p><p class="ql-block">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梵高便是最有力的證明。1890年7月29日,37歲的梵高走進阿爾勒城外一片麥田,朝胸口開了一槍,兩天后死在弟弟提奧懷里。釀成他人生悲劇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的性格。</p><p class="ql-block">梵高出身富家,三個叔叔是歐洲最大畫廊古比爾畫廊的大股東,其中文森特叔叔未有子嗣,一心讓梵高接班。梵高自幼輟學,只讀了三年小學和一年半初中。古比爾畫廊分公司遍布歐洲各大城市,梵高先后在海牙,倫敦,巴黎分公司做職員,均由于無法和同事合作,顧客關系不好,各種不著調(diào)的談情說愛,諸多原因,最終遭畫廊辭退。</p><p class="ql-block">此后梵高以職業(yè)畫家自居,他雖然繪畫無數(shù),但畢生只售出一幅畫作(450法郎),毫無生活來源,唯一對他不離不棄的就是弟弟提奧,在他20多歲直到去世的十幾年間,提奧每月資助他150法郎,這在當時可是巴黎大學教授一個月的薪金,但是梵高花錢無度,聲色犬馬,經(jīng)常入不敷出,生活潦倒不堪。</p><p class="ql-block">更糟糕的是梵高一生自私偏執(zhí),爭強好斗,高傲孤僻,情商極低,不可理喻(當然這也與他從小患有精神疾病有關),這種狀態(tài)下城里是無法待了,在1888年梵高來到了小鎮(zhèn)阿爾勒,離群索居,一心作畫。</p> <p class="ql-block">梵高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是在教堂醫(yī)院度過,這家醫(yī)院現(xiàn)在改建成了梵高中心,這里是梵高創(chuàng)作力最飽滿豐盛的一年,阿爾勒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橄欖樹、教堂、庭院,都成了梵高的創(chuàng)作主題和背景。在阿爾勒,可以看到梵高名畫中的鳶尾花、橄欖樹、向日葵、小村街道、葡萄園、老磨房、麥田、花床、星空,大塊大塊的色彩自由涂抹。</p> <p class="ql-block">在阿爾勒期間,梵高創(chuàng)作靈感迸發(fā),畫作登峰造極,完成了《向日葵》,《阿爾勒的臥室》,《夜間咖啡館》,《阿爾勒吊橋》等許多驚世駭俗的作品。他畢生的千幅畫作絕大多數(shù)都在阿爾勒完成。</p> <p class="ql-block">梵高中心的庭院依然如故,草木繁盛,鮮花燦爛,可惜奇才已去,留下一幅庭院遺作慰藉四方來客。</p> <p class="ql-block">縱觀梵高的悲劇人生,我有一點淺見:</p><p class="ql-block">1,梵高出身富家,非貧寒子弟,雖無職無薪,弟弟提奧每月給他的150法郎,并不窮困。</p><p class="ql-block">2,梵高孑然一身,但身邊女人不斷,甚至還患上了性病。</p><p class="ql-block">3,梵高文化水平不高,理論功底欠缺,在業(yè)界反應平平,但他憑著瘋狂的想象夸張的筆法而獨樹一幟。</p><p class="ql-block">4,法國美術界群星璀璨,梵高卻一直默默無聞,其畫作大熱,源于80年代日本暴發(fā)戶借梵高有浮世繪遺風而進行的炒作,和“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一樣,也許是投資界精心策劃的商業(yè)運作世紀騙局。</p><p class="ql-block">5,梵高在業(yè)界雖然不受待見,但賺錢是硬道理,誰的畫賣得貴,誰就是大師,不服不行。</p><p class="ql-block">一孔之見,萬勿見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