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根據(jù)教育部門扎實推進“雙減”工作落地見效的工作精神,為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數(shù)學教師緊緊圍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整體設計課內(nèi)外的學習活動;要把課外作業(yè)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以少而精的高質(zhì)量作業(yè)取代簡單、機械、重復性的大量作業(yè),達到“減負增效”目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周末實驗小學四年級教研組設計了學生“自制量角器”實踐作業(yè),孩子們在自制量角器的過程中強化“角感”及空間觀念,印象深刻的制作過程一定會促進孩子們理解量角的方法及背后的道理。如此,在量角操作過程中,就能更加靈活自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i>年級組教師分析教材......分析學情.....</i></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量角之所以難,一是因為角的單位“度”的產(chǎn)生很特別,它不像長度單位“厘米”是規(guī)定,而是將圓360等份,其中一份所對應的角即為1度角。學生很難想象,即便依賴于多媒體,在短時內(nèi)也比較難建立1度角的表象,二是一些學生拿著量角器,卻不知道量角器是怎么誕生的,也看不到量角器上的角在哪里。三是如果教師只是教什么時候看內(nèi)圈刻度,什么時候看外圈刻度,學生若“角感”不好,即便學會,還是會經(jīng)常讀錯數(shù)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i> 瞧,這是我的制作過程……</i></b></p> <p class="ql-block"> 老師的話:通過自制量角器的實踐活動,使同學們對量角器的觀察更仔細了,也激發(fā)了孩子們的熱情,開動腦筋,奇思妙想,用自己的智慧,制作出一個屬于自己獨有的量角器。在制作過程中逐漸建立1度角表象,使學生體會角是1度角1度角的疊加,懂得量角器的誕生過程,理解操作量角方法背后的操作道理,方能對量角器控制自如。</p> <p class="ql-block">編輯:四年級數(shù)學組</p><p class="ql-block">圖片:四年級數(shù)學組</p><p class="ql-block">審核:教研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