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到農(nóng)歷九月二十,我的心里總浸滿淚水,母親的音容笑貌會異樣清晰的浮現(xiàn)在眼前,我的思緒總會回到那不堪回首的二十三年前的今日。那是一個云鎖霧罩的秋晨,有人把我從酣睡中叫醒,說母親挑水從懸崖上摔了下去,我狂奔到母親出事地點,眼前的景象讓我目瞪口呆,只見母親滿臉是殷紅的鮮血和黃黃的塵土,蜷曲在崖下神志不清,當(dāng)我撕心裂肺地痛哭著把母親從昏迷中叫醒時,母親勉強從牙縫中擠出了幾個字:“我……好……著……呢,娃……你……別……吃……力?!碑?dāng)我和親人們把母親送到縣醫(yī)院,又轉(zhuǎn)到市醫(yī)院確診后,我的頭頂像響了一聲晴天霹靂,感覺頓時天塌地陷,母親被確診為頸骨骨折,高位截癱,接下來就是在外科病房中一個月的治療。</p><p class="ql-block"> 在這一個月的治療中,我日夜守侯在母親身邊,因為母親是高位截癱,從頸部以下全部不能動彈,為了促進血脈流通和防止褥瘡,需要兩個小時一翻身一揉搓,那年我二十八歲,雖說年富力強,但弟兄一人,三個妹妹中大妹已出嫁馬上臨盆,兩個小妹都在外地上學(xué)。六十多歲、體弱多病的老父親經(jīng)受如此打擊后,已成天恍恍惚惚、踉踉蹌蹌了。這樣,護理母親的全部任務(wù)就全部落在我的肩上。一個月,三十天,三百六十個“兩小時”,黑明晝夜,我一直陪在母親身邊,兩個小時內(nèi),我陪母親嘮嗑,為母親喂飲食,幫大小便失禁的母親送“水火”。兩個小時到,我便給母親翻身、全身按摩揉搓,每到這個時候,我仿佛又回到了幼兒時代,心中會升起一種久違的無限的親切感,心中會騰起無限酸楚和感慨。是啊,母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期間忍受多少痛苦,當(dāng)我呱呱墜地后,在那個物質(zhì)生活極其匱乏的時代,母親又忍饑挨餓,節(jié)衣縮食,含辛茹苦地撫養(yǎng)我。記得小時侯每到冬天,由于沒柴燒炕,母親總脫光衣服,將凍得瑟瑟發(fā)抖的我緊緊地摟在胸前,那種安全而又溫馨的感覺讓我夜夜安然入睡到天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上學(xué)成家立業(yè)后,雖對母親非常孝順,吃穿竭盡所能滿足,但現(xiàn)在回想起來,在精神層面上我欠缺母親的太多太多,我的心中有無限的懺悔感和愧疚感。每當(dāng)在電視中看到“其實,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個公益廣告時,我總是兩眼噙滿淚水,思味良久,我感動的不是策劃者的原創(chuàng)意,而是女兒給年邁的母親洗腳,稚氣的孩子給母親端水的情景。烏鳥私情,在現(xiàn)代浮華與浮躁之中,我常常拷問自己靈魂深處,我身上缺失的是那種纖塵不染的至純至真的親情,母親的內(nèi)心需 要返璞歸真的親清的滋潤。在我給母親翻身揉搓時,母親似乎忘記了所有的痛苦,瞇著眼似乎迷迷糊糊進入了夢鄉(xiāng)。揉搓結(jié)束,與母親敘說著悠悠往事,時光似乎又回到那孩提時代,母親滿眼舐犢深情,我在悲痛之中心中蕩漾著層層溫馨。</p><p class="ql-block"> 一個月后,母親最終因高位截癱并發(fā)癥而越來越重,當(dāng)主治醫(yī)生失望地告訴我回家安排后事時,我頓時眼前發(fā)黑,心中翻江倒海,淚水不停的簌簌直流,母親一直盼望著自己康復(fù),我不知到怎么搪塞母親,當(dāng)哄著母親說回家休養(yǎng)時,母親卻異樣的冷靜,她想抓住我的手卻胳膊不能動,強笑著對我說:“媽知道自己不行了,有我娃一個月的伺候,我知足了,以后照顧好你大,給兩個妹妹找兩個好女婿。我從小很慣你,你還沒受過這么大的罪,以后的火就燒到你頭上了,你在醫(yī)院這一個月,就知道啥是福了,我對你以后很放心?!?lt;/p><p class="ql-block"> 回家兩天后,母親離開了人世,時間已過去八年了,兩個小妹都已成家,我調(diào)入縣城工作,在縣城買了套房子,父親和我住在一起生活得很怡然??v然時間的流水能洗滌心靈的傷痛,而血濃于水的親情總讓我時時魂系往昔,淚流滿面。息息相通的感情讓我深悟并銘記母親的這句話:“你在醫(yī)院這一個月,就知道啥是福了,我對你以后很放心?!?lt;/p><p class="ql-block"> 是啊,人往往生在福中不知福?,F(xiàn)在我才明白:在母親摔傷之前,我還是個毛頭孩子,我還是個在大樹的庇護下乘涼的小草,而醫(yī)院中對母親一個月的護理和伺候,才是我成熟的真正開始。在母親住院之前,我原來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是天底下最快樂最幸福的人。孩提時,有父母的百般呵護;上小學(xué),有父母的諄諄教誨;上高中,有母親周末村頭的眺望;上大學(xué),有父母充滿關(guān)切的書信;工作成家后,有母親準備的嘮叨。這讓我進一步悟透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中的那句話:“凡是我走過的地方,都留下了母親的腳印?!?lt;/p><p class="ql-block"> 而今,母親已離開人世二十三年了,與我陰陽兩隔,每到夜深人靜寂寞時,我總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總想起長眠在縣城二十里外老家的母親,總讓我想起蘇軾的那幾句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而母親出院所說的那幾句話更讓我思味良久,銘記一生。我知道母親那幾句話的良苦用心。</p><p class="ql-block"> 在醫(yī)院那一個月的時間里,與母親同在一個病房里的病人前前后后共有五人,有相濡以沫的丈夫陪病入膏肓的妻子的,有白發(fā)蒼蒼的爺爺陪奄奄一息的孫女的,有舐犢情深的父母陪傷骨斷筋的女兒的,有孝子賢孫陪朝不慮夕的奶奶的。也許是同病相憐的原因吧,同在一個病房,我們互相照顧,互相關(guān)愛,相處得和諧融洽。在這里,我不僅感受了人間親情的純潔和高貴,患難與共的真誠與溫馨,而且目睹了人間集結(jié)的痛苦,明白了人世間什么才是真正的福,也悟出了人們在大門上貼“平為?!钡恼嬲齼?nèi)涵。平日里,我有時因為小小的挫折而悲觀喪氣,因為工作的不順而怨天尤人,因為經(jīng)濟的拮據(jù)而心灰意懶,因為事業(yè)上的不得志而自暴自棄。常常感嘆“夙遭憫兇,命運多舛”。然而,在醫(yī)院里經(jīng)歷了靈魂的洗禮,體驗了人間的至情,目睹了人間的痛苦,聆聽了人間的呻吟后。才明白了什么是福什么是禍,什么是苦什么是樂,才會明白叔本華“人生,苦海”的用意。</p><p class="ql-block"> 記得有這樣一句名言:人生是由許多痛苦的淚水串成的念珠,樂觀的人會笑著數(shù)完它。然而,在現(xiàn)實當(dāng)中,我們的心智往往被欲望所蒙蔽。經(jīng)歷了完整的苦樂心理歷程,在母親的忌日里,懷著無限的思念,在淚水中抒寫哀痛。</p>